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地处沿海,围垦内的海埭田主种水稻。近年来,在上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我镇试验、示范、推广旱育秧栽培技术,取得很好的效果。旱育秧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占早稻推广面积的80%以上。每年建立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片600亩,简比田4块。示范片亩产加权平均478.5公斤,比同片田一般栽培(铲秧)亩增49公  相似文献   

2.
2004年,我们在峨眉山市10个镇(乡)、26个村、57个组的235户农户中进行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示范,总面积355.4亩(1亩=1/15公顷,下同),平均实收亩产605.5公斤。比当地常规栽培亩平增产127.2公斤,增21.5%。其中,桂花桥镇前丰村110.2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28.8公斤,比当地常规栽培增产126.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超稀植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及栽培的过程 铁力市属于高寒山区、半山区,自1984年引进旱育稀植技术,试验示范105亩,获亩产403公斤,取得成功,比当时66147亩直播水稻平均亩产258公斤,每亩增加稻谷145公斤,增产36%.我市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迅猛发展,到1990年增加到11万亩.平均亩产430公斤.近些年来,在巩固老稻区的基础上,旱改水的面积不断扩大;到2010年,市属水田面积发展到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亩产提高到530公斤.  相似文献   

4.
绵新油68系四川省绵阳市新字生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冬引进我乡试种,栽培方式为整畦穴播,种植面积4.5亩,平均亩产157.8公斤.比油研9号亩增11.4公斤.增幅7.8%。2011年冬,种植面积103亩,栽培方式仍为整畦穴播,平均亩产155,7公斤.比油研9号亩增10.6公斤,增幅7.3%,增产效果显著。现将双低油莱新品种绵新油68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宁县地处宁夏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黄河自流灌溉条件,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是优质稻的理想产区,但长期采用的高播种量、高插秧密度的栽培技术,严重制约了中宁县水稻生产的发展,使优势的农业自然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2001年,按宁夏农技推广总站的安排,采用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栽培技术,在中宁县示范种植了0.13hm^2(2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自此,拉开了中宁县大面积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帷幕。2002年示范面积猛增到353.33hm^2,2003年扩大到2000hm^2,到2004年,全县推广面积达4666.67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0%,并通过自治区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栽培技米示范县验收。  相似文献   

6.
1.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及栽培的过程 铁力市属于高寒山区、半山区,自1984年引进早育稀植技术,试验示范105亩,获亩产403公斤,取得成功,比当时66147亩直播水稻平均亩产258公斤,每亩增加稻谷145公斤,增产36%。  相似文献   

7.
长乐市古槐镇经过3年试验、示范、推广,双杂连作面积达8000亩,平均亩产1060.9公斤,比常规优质良种双季连作亩增150.6公斤,增产14.7%,3年来累计推广1.6万亩,总增稻谷24096万公斤。推广双季杂交水稻连作高产栽培模式,是今后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广阔的前景。其高产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8.
再生稻不仅可以一季两收,提高种粮效益.而且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省本的优点。我县再生稻栽培已有10多年历史,每年种植面积约2.6万亩。再生季亩产200-300公斤。2003年以来,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05年我们在夏茂镇中街村建立504亩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头季稻平均亩产742公斤,其中1.2亩高产田亩产达883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405.5公斤。全年稻谷平均亩产1147.5公斤。将我县再生稻产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将Ⅱ优航1号再生稻丰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辽阳市区域重新划分后,太子河区的粮食作物面积锐增到30多万亩。2012年第一次承担农业部3个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全区以确保粮食安全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集成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集中资金,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细化措施,做好示范,圆满完成高产创建任务。在核心示范区的带动下,第一个高产示范片经专家现场验收,亩产达827.6公斤,比邻近非示范片亩增产65.7公斤,增产  相似文献   

10.
<正> 自1986年山东省政府批准莒县为出口花生商品基地,并随即进行出口花生品种及高产技术开发研究以来,筛选出鲁花3号和"78961"更换出口小花生当家品种白沙1016,种植面积10万亩,验收平均亩产250.7公斤,比前三年种植白沙1016平均亩增100公斤,其中高产示范田2941.9亩,平均亩产319.7公斤,最高达408公斤;筛选出鲁花9号和鲁花10号更换出口大花生当家品种花17,种植面积2万亩,验收平均亩产329.6公斤,比前三年种植花17平均亩增129公斤,  相似文献   

11.
<正> 水稻为我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3。长期以来,水稻一直是手工插秧,工效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影响水稻生产的发展。1990年,我们选用吉林省延吉产2ZTR—4型人力插秧机,引进床土过水育秧技术,结合我县生产实际加以改进。经三年研究和实践,成功地摸索出了适合冀东滨海盐化稻区旱育壮秧、机械插秧、稀植栽培有机结合的配套技术。1991年在新开口乡4个村示范400亩,平均亩产592公斤,比手插旱育稀植栽培对照田增产1.2%,增  相似文献   

12.
“Ⅱ优辐819”是南平市农科所选育的杂优新组合,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2年在浦城县永兴镇的永平、炉铺、永兴等村示范135亩,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优、抗稻瘟病。永平村曹友兴6亩单晚实割平均亩产527.5公斤,其中在2亩田中进行品种对比,“Ⅱ优福819”亩产533公斤,汕优63亩产408公斤,汕优桂32亩产388公斤,“Ⅱ优福819”比汕优63亩增125公斤,比汕优桂32增145公斤。炉铺村杨汉兴8亩豆后作实割平均亩产585公斤,全镇示范片平均亩产509公斤。该组合丰产性、抗病性均比  相似文献   

13.
Ⅱ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清流县引进示范推广.2007年在李家、龙津、嵩口等地进行规模示范表现良好。龙津镇俞坊村百亩烟后稻高产栽培示范经实割验收,平均亩产593公斤.比对照谷优527亩增93公斤,高产田块亩产达659公斤.增产增效显著。现将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我们在5个行政村示范推广种植了百余亩地膜覆盖栽培的苏薯8号甘薯,平均亩产鲜薯3342公斤,比露地栽培亩增产1190公斤。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叶少荫 《福建农业科技》2006,(2):F0002-F0002
2006年1月21日在福建省沙县夏茂镇召开了超级稻Ⅱ优航1号万亩丰产示范片总结会,Ⅱ优航1号万亩丰产示范片于2005年10月下旬经专家实割验收,平均亩产达699.5公斤,比2004年增长10.9%。  相似文献   

16.
<正> 1990年承担湖北省农牧厅下达的“芝麻优质高产栽培”项目,同年从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农科所引进芝麻良种豫芝四号,作为这一项目的参试品种。该项目面积1080亩,收获时经湖北省农牧厅丰收办、科委等单位验收,平均亩产109.2公斤,其中50亩,平均亩产158.3公斤,比枣阳市1990年芝麻平均亩产(82公斤)增加76.3公斤,增产93.3%,亩增产值289.94元,创省内最高纪录。分析  相似文献   

17.
油菜高产示范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江油市被列为四川省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按照“百亩核心攻关、干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油菜百亩攻关示范片平均亩产202kg,干亩展示片平均亩产186kg,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161kg,分别比全市大面积油菜增产58kg、42kg和17kg,分别增长40.3%、29.2%和11.8%。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免耕覆盖稻草栽培马铃薯新技术,具有省工,一般比常规栽培亩节省3—4个工日,减轻劳动强度,操作简便,产量和商品率高,而且杂草危害减轻等好处。去年在县良种场冬闲田小面积示范获得成功,经实地挖薯验收,免耕覆盖稻草栽培平均亩产为2199.9公斤,比对照整畦常规栽培亩增528.3公斤,商品率比对照增加25.6%,亩产值达1539.9元,比对照亩增纯收入369.8元。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种薯选择:选择中迟熟高产、抗病芽眼浅的脱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水稻生产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全省水稻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水稻总产165亿公斤以上。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水稻生产“1213”目标,即到“十一五”末.全省育成超级稻新品种10个以上。推广超级稻面积达到200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再增50公斤,稻米品质基本达到国标3级以上,粳稻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85%以上。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江苏省将在15个县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示范推广超级稻800万亩。核心区单产迭700公斤。带动全省优质稻面积2100万亩,实现单产增一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水稻轻简栽培技术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简化生产工序,有效地缓解了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困扰,积极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2012年龙山县实施了水稻轻简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百亩示范推广项目,示范面积106.2亩,平均亩产860.3 kg,比项目区前3年平均亩产478.7 kg增加381.6 kg,增长79.7%,增产增收增效显著,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