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水稻病虫1·1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预计第3代稻飞虱在鄂东南、鄂西南发生程度为5级(大发生,下同),鄂东沿江、江汉平原南部发生程度4级(中等偏重,下同),其它地区3级(中等发生,下同);第4代、第5代稻飞虱全省4~5级。预计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3级,第3代稻纵卷叶螟全省发生程度4级,局部5级,第4代稻纵卷叶螟4~5级。1·2二化螟预计第2代二化螟全省大部发生程度为5级,鄂西南2级。卵孵盛期南部稻区7月4日至7月25日;北部稻区7月18日至8月5日;第3代二化螟在江汉平原、鄂东南、鄂东沿江稻区发生程度4级,局部5级。1·3三化螟预计第2代三化螟在全省大部…  相似文献   

2.
陈锡院 《广西植保》2007,20(Z1):121-123
2007年上半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宁明县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为害,第2代、第3代水稻"两迁"害虫发生面积达0.682万ha次,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24.24%;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的特点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发生为害,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第2代稻飞虱比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重,第3代稻纵卷叶螟比第3代稻飞虱发生重.  相似文献   

3.
根据6月29日~30日在石首市召开的全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结果,结合当前病虫基数、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其中主害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第2代二化螟、中稻纹枯病、第4代棉铃虫、棉花红蜘蛛、斜纹夜蛾、棉花枯黄萎病等病虫害将呈中等偏重以上程度发生(4~5级),局部地区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部分优质稻上的穗期综合症将有可能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4.
枣阳市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4·97万hm2,稻飞虱发生是继1987年、1991年后又一个大发生年,第3代、第4代稻飞虱发生面积累计达7·67万hm2,挽回稻谷损失18·65万t,笔者对其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进行观察分析如下:1发生特点1·1发生期早2006年我市第3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为7月20~30日,第4代稻飞虱为8月15~25日,比1987年、1991年分别早5d、7d。1·2发生数量多第3代稻飞虱发生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为2300头,最高达8 000头,第4代稻飞虱百蔸平均为6 050头,最高达1·5万头,比1987年高8·18%,与1991年持平。1·3短翅型成虫数量多第3代稻飞虱短翅型成虫百…  相似文献   

5.
结合当前病虫基数、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湖北省农作物虫害与病害并重,其中主害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2代二化螟、中稻纹枯病、4代棉铃虫、棉花红蜘蛛、斜纹夜蛾、棉花枯黄萎病等病虫害将中等偏重以上程度发生(4~5级),局部地区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部分优质稻上的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将有可能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6.
1发生概况自1974年以来,荆门市稻飞虱发生严重的年份有1980年、1981年、1982年、1987年、1991年、2002年和2006年。1982年,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并重发生,上述其他年份为褐飞虱严重发生,其中第4代褐飞虱是主害代。2预报因子的探讨2.1若以田间稻飞虱总虫量为预报要素2006年第4代稻飞虱大暴发,1987年属3级发生,局部大发生,2002年属4级发生。对1987年、2002年、2006年稻飞虱发生量进行比较,见图1,发现2006年8月11日以前稻飞虱的总体虫量并不高,比不上1987年、2002年的同期虫量。但8月11日后,其激增速度超乎想象,最终大暴发。我地发布第4代稻飞虱预…  相似文献   

7.
1  2 0 0 2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概况受特殊气候影响 ,2 0 0 2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为偏重发生年份 ,重于 2 0 0 1年 ,共计发生面积 4 38万hm2 (次 ) ,其中 ,重大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及面积均重于和大于 2 0 0 1年 ,发生面积达到2 0 8.6万hm2 (次 )。稻纵卷叶螟及小麦条锈病是 1997年来最重的一年。小麦条锈病发生区县为 2 2个 ,占全市区县数的 5 6.4 %。稻飞虱发生程度为 4级 ,部分地区 5级 ,发生面积 2 9.8万hm2 (次 ) ;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 5级 ,局部特大发生 ,…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确不同杀虫剂对单季稻四(2)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兼治三代二化螟主害代的防控效果.[方法]对4种杀虫剂防治四(2)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兼治三代二化螟的田间试验.[结果]每667 m 236%抑食肼·茚虫威SC 70 mL、6%阿维·氯苯酰SC 40 mL、5%甲氨基阿维菌素WG10 g 3种处理...  相似文献   

9.
2007年潜江市水稻种植面积3.01万hm^2,其中中稻2.95万hm^2,第2代、第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发生面积达到6.02万hm^2次,高峰期每667m^2蛾量3745头,是历年的2.6倍,给水稻丰产带来巨大威胁。分析其严重发生的原因,总结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指导今后预报及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种群动态和虫源性质,本文通过田间调查、雌蛾卵巢解剖及风场分析,对2010年江苏仪征市单季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和田间种群的虫源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第3代基本为迁入种群,分别在7月19-22日、26-27日、7月29-8月1日,出现3个明显的迁入峰;第4代为本地繁殖大部分迁出种群,分别在9月4日、7-9日、11日、16-17日、19-21日出现明显的蛾量突减现象.同时对迁飞高度(850 hPa)的高空风向分析表明,在这个区域内的第3代发生期间高空盛行偏南风,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成虫从南方迁入,而第4代发生期间高空盛行偏北风,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成虫向南回迁.第3代发生期间的降雨量、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影响不显著,第3代(主害代)高峰日蛾量与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卵量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最后讨论了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仪征市发生为害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6,19(2):28-29
灵川县位于湘桂走廊南端,处于水稻迁飞性害虫迁飞路径范围。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灵川县水稻生产上的重大害虫。近年两虫年发生面积稳定保持在4·3~4·7万hm2次,占种植面积的160%~175%,发生程度为4~5级。2005年发生面积达5·2万hm2次,占种植面积的195%,发生程度达5(6)级。1发生特点1·1早稻稻飞虱(白背飞虱)初始虫源迁入期早,峰次多,虫量大,第2代发生量偏大。灯下始见期为4月7日,比去年迟1d,比常年早6d,为偏早年份。5月份出现3次较大的迁入峰,比常年多1次。5月下旬中期第2代田间加权平均虫口密度为1 393·3头/百丛,比去年同期高19…  相似文献   

12.
沿江稻区第4代稻纵卷叶螟的成灾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纵卷叶螟是沿江稻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自本世纪以来,第4代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穗期的危害日趋严重.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系统调查,对沿江稻区第4代稻纵卷叶螟暴发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目前该稻区粳稻面积已占水稻播种面积的70%左右,粳稻生育期较籼稻迟15天左右,饲养在武育粳3号(粳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其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分别较协优(籼稻)高40.6%、54.5%、24.5%、82.3%.可见,食料丰富和营养条件改善是导致第4代滞留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秋季持续高温和化学防治的负面效应,对第4代虫量的增加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7,20(3):38-39
2006年上半年我县水稻稻纵卷叶螟具有发生早、发生量大的特点.6月15日,在第3代(主害代)低龄幼虫孵化高峰期调查,最高类型田幼虫密度平均达到450头/百丛,全县各类型田幼虫密度加权平均为193.3头/百丛,是去年同期的2.6倍,是历年同期的4.4倍,总体发生程度达到5级,局部达到6级.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在忻城县的早、中、晚稻上均可普遍发生,是忻城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忻城县发生为害渐趋严重,发生面积、为害程度逐年增大,特别是2008年早稻主害代第3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4333.4ha,占种植面积76.9%,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安全。为提高今后对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防控能力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合浦县是稻飞虱迁飞的经过路径.县内水稻稻飞虱以第3、第5、第6代为主害代.但近年来,稻飞虱为害逐年加重,呈现出非主害代为害也严重的趋势.2008年合浦县第2代稻飞虱迁入量大,为历年罕见.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是东台市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 ,常年发生 2代 ,四 ( 2 )代为迁入代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迁入 ,五 ( 3)代为主害代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迁出 ,一般不发生六 ( 4)代。 1 998~ 1 999年 ,六 ( 4)代稻纵卷叶螟在本市连续 2a大发生 ,每年受害面积 2 .3万hm2 以上 ,未治田块水稻平均产量损失率分别为 1 1 .71 %和1 2 .4 3% ,严重的达 30 %以上。为弄清其原因 ,近两年来 ,笔者进行了调查分析 ,提出了相应测报技术的改进对策。1 材料与方法1 .1 整理害虫测报观测资料 搜集和整理本站 1 990~ 1 999年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和大面积普…  相似文献   

17.
张小燕 《广西植保》2006,19(4):34-35
稻飞虱是钦北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主,近年来,稻飞虱发生日趋严重,而且有提前发生为害的趋势,2005年由于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钦北区第2代稻飞虱局部大发生,发生早、面积大、数量多,为近年来所少见。通过对其局部大发生原因的分析,可为今后的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1发生特点1·1发生范围广,受害面积大2005年钦北区第2代稻飞虱发生程度3(4)级,发生面积为9 300hm2,同比增16·7%,比前5a的平均值增22·8%,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52·9%,同比增32·3%,比前5a的平均值增41·1%;虽经大力防治,防治面积达8 000hm2,为害损失基本…  相似文献   

18.
六(4)代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适生临界期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7~2011年东台市稻纵卷叶螟各代测报资料的整理、水稻苗情分析及六(4)代稻纵卷叶螟迟发年份的发生特点、滞留比例的重点解剖,结合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纵卷叶螟卵、虫自然存活情况,研究判定出六(4)代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适宜取食生存的临界水稻生育期在水稻破口后20 d左右。稻纵卷叶螟适生临界期的判定,有利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增强防治技术指导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我县水稻暴发了严重的稻飞虱危害,其发生面积之大、危害损失之重、虫量之高以及第3代、第4代连续暴发,第3代即已造成黄塘的严重危害情况都是我县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造成2006年大暴发的成因,一是受全国稻飞虱总体上升大局的影响,大环境十分有利于飞虱暴发;二是2006年台风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湖南省中部地区五(4)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本文利用娄底市2007-2014年期间稻纵卷叶螟的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气象特征,并建立了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湿系数、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以及降水日数是影响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主导决定因子,其中温湿系数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最大,表明五(4)代稻纵卷叶螟对温度和湿度有较高的要求;五(4)代稻纵卷叶螟蛾高峰期出现的适宜气象条件为:温湿系数大于2.4,气温26~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且蛾高峰期出现的前两天和当天有降水的概率为88.9%。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中部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准确测报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