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病的环境条件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如播种带菌薯块,可导致种薯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腐烂死掉。有的出土后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茎部变黑,该植株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相似文献   

3.
<正>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霜霉目疫霉属马铃薯晚疫病菌引起的,在我国发生很普遍,特别是多雨、多雾、空气潮湿时,发病相当严重。另外,夏播留种地和高山留种地也很严重,是一种典型的毁灭性流行病害。 一、发病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茎和薯块。最先发生在中部、下部叶片上,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斑为暗绿色水浸状,后扩大成近圆形或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流行性真菌病害,发病时期多在降雨偏多,雨量集中、相对湿度大、雾露日多的7月份。其发病后的主要症状是:叶片尖端后边缘处产生褐色病斑,病斑与健部有明显界限,呈水渍状,潮湿时病斑叶背产生白色霉层;茎部发病初期呈稍凹陷的褐色条斑,潮湿时出现白霉;薯块感病时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严重时病部变软腐烂。该病发生轻者减  相似文献   

5.
冬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限制昭通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实际生产中该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流行条件,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田间管理、药剂孩治等方面提出了冬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是该作物的主要病害,为了进一步做好晚疫病防控,确保福泉市马铃薯作物优质高产,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发生规律及病害流行原因,从种薯处理、土壤处理和科学用药等方面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晚疫病作为一种非常严重的马铃薯病害,给马铃薯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与损失。作者针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现状,从其危害症状、发病规律与发生原因等方面阐述其发病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晚疫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马铃薯逐步进入薯块膨大期,正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根据省上的气象预报,今年7—9月份马铃薯主产区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扩散和流行。同时,由于多年连作,病虫害频繁发生,会宁县部分早熟马铃薯品种已发病,并进入流行中后期,晚熟品种进入中心病株发病期,据统计,全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已达2.1万亩。会宁县农牧局就全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工作做出具体  相似文献   

9.
刘沛  刘天忠  王丹  胡先奇 《江西农业学报》2022,34(3):97-103+110
通过田间动态调查及单因子矿质元素缺失盆栽培养实验,分析了土壤矿质元素对马铃薯生长和晚疫病发生的影响。在马铃薯各生长节点,采用五点取样法对同一马铃薯种植田块土壤样本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统计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与晚疫病发生的相关规律。通过盆栽实验,对马铃薯进行单一矿质元素缺失培养,并向马铃薯幼苗人工接种晚疫病菌。在马铃薯各生长节点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统计分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并统计其生长后期的株高、平均薯重,分析各矿质元素缺失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和晚疫病发生的影响。田间调查分析发现,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马铃薯晚疫病持续发生加重,土壤pH在该过程中无显著变化,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相关性,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期表现出下降趋势。矿质元素缺失盆栽试验分析表明:磷、钾元素对马铃薯生长影响明显,磷、钾元素缺失显著抑制马铃薯叶绿素合成、植株生长和薯块生物质积累;磷元素缺失使马铃薯地上部分和薯块晚疫病发生加重。在各土壤矿质元素中,磷元素和钾元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最明显;而磷元素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在东平县播种面积不断增大,但由于晚疫病连续发生,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马铃薯品质和产量。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病原和症状,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技术,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加强栽培管理;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内蒙古自治区因其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发展马铃薯具有独特的优势。播种面积达53.3万hm^2,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随着播种面积的增加和在一些主产区多年连续种植,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13趋严重,早疫病每年发生,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以上。晚疫病随年份不同,发病程度不同,2004年是大发生年,马铃薯晚疫病不仅为害叶片、茎,还为害薯块,造成窑贮薯块腐烂。产量上造成的损失达10%~20%,严重地块达60%。发生田生产出的薯块在后期窑贮中基本上失去了商品价值。对此我们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2.
榆林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因、症状,分析其发生规律,建议采取选用抗病和早熟品种、无病种薯、加强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在我国西南地区较为严重,西北、华北与东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近年来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逐年加大,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对乌兰察布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的研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推进乌兰察布部地区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取不同施药方法、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时间研究了68.75%银发利SC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时用50 mL68.75%银发利SC加细灰3 kg混合均匀后拌在150 kg种薯块上,拌种后的薯块用麻袋或塑料布覆盖12~24 h后播种,在苗期采用1000倍液灌根(每窝用药液约0.2 kg),初花期用1000倍液喷雾,能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张家川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调查及趋势分析,并从晚疫病发病途径与发病条件、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确定了张家川县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与对策主要是推广脱毒种薯、建立无病留种地、采取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6.
浅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美 《吉林农业》2011,(3):118-118
马铃薯晚疫病是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该病发病特点及发病规律,提出防治晚疫病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1 播前拌种或浸种 因为带菌的种薯是晚疫病唯一的初侵染源,因此对种薯进行处理以控制初侵染菌源很有必要。种薯带病,重者不能发芽或发芽未出土即死亡;轻者发芽出土,发展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8.
作者就马铃薯晚疫病的为害特点及在临潭县的发病规律做了简要介绍,并结合临潭县的气候条件提出了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消灭,并加强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一种寄主性很强的真菌引起的毁灭性病害。凡是有马铃薯种植的区域、地块、均有晚疫病的发生。其发病程度的轻重,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马铃薯植株生长进入花蕾期,遇到连阴雨天气、雨后有雾、阴天多露的情况下,晚疫病的发生后扩散蔓延迅速。不抗病的品种在病害流行时会造成毁灭性灾害,抗病性较差的品种,田间产量损失为30%-40%,同时病菌从田间茎杆侵入块茎后,还会在薯块贮藏窑内发病,发病一般在10%-20%。  相似文献   

20.
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agne) 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具有发生范围广、流行速度快、为害损失重、防治难度大的特点。为了进一步了解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更好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本文将马铃薯晚疫病症状、发病因素、致病疫霉菌遗传多样性等进行归纳,综合分析了各种防治措施的优势及不足。对未来晚疫病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提出3点建议,(1)严格落实种薯检疫检测制度,推进无菌种薯的推广使用;(2)持续监控马铃薯主产区致病疫霉菌的致病型变化,结合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混合或轮换使用杀菌剂;(3)扩大生防微生物应用范围、完善有效菌株的筛选方法、发掘新的具有广谱和持久抗性的抗晚疫病基因,不断落实完善马铃薯抗病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