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一定时期出现的局部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地区下岗失业情况严重,而部分地区又出现的"用工难"的现象更加使社会各界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失去了客观的判断。劳动力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的范围是广泛的,一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人都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我国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科技进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一定时期出现的局部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地区下岗失业情况严重,而部分地区又出现的"用工难"的现象更加使社会各界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失去了客观的判断。劳动力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的范围是广泛的,一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人都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我国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科技进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91-19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整个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各行业、各市场都受到了相应的冲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发生变化。而四川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其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关乎全省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趋势进行分析,探寻科学有效的劳动力供需模式,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农村经济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角度着手,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此次出现的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在国民经济高速扩张的宏观背景下,二元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市场逐渐完善的结果。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向劳动力市场较为完善的地区流动,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市场相对不完善的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或加剧本已短缺的程度,而这又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5.
"民工荒"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廉价劳动力丰富的背景下出现的以发达地区为主的“民工荒”现象,运用供需均衡模型,从经济学角度对引起劳动力供需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我国不少地区出现的民工短缺问题,实际上是需求方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及其出价与劳动力供给方的素质及其期望与要价不相称的结果,这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当前价格水平上的劳动力不足.同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途径为:提高民工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用工荒"."用工荒"并非劳动力供给数量不足,而是供给的结构性失衡,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权利和制度的短缺,"用工荒"预示发达地区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用工荒"预示沿海、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因此,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要加快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与转移,要进行制度创新,要加强农民工的培训,要统筹城乡就业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7.
孙博 《河南农业》2012,(18):12-13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可以给城市发展带去动力,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多方面优点。但是,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会给农村和城市带来危害,给农村带来的危害尤为严重,为我们所熟知的"386199"军团(妇女、小孩、老人的戏称)、"空巢"村、土地弃荒等等现象就是其重要表现。农村劳动力作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过度转移不利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长期有序的运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积极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象,让农村劳动力市场合理运行,以保证社会经济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国年均劳动力流动数量在1亿人次以上,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我国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钟摆现象"使劳动力流动出现显著的不稳定特征。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政策为背景,借鉴上世纪末亚洲经济危机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分析当前劳动力回流的特征,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劳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出现了转移现象,降低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在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理想中的效果相差甚远,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农村劳动力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劳动力有序流动,古今中外劳动力流动的总趋势都是一致的。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流动。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从物质生产部门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流动。从体力劳动为主的领域向脑力劳动为主的领域流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对城镇劳动力国家统包统配,一次分配定终身.对农村劳动力则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固定”在土地上自行消化。因而形成了城乡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锦云 《甘肃农业》2005,(10):49-50
“民工荒”已经影响我国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它是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而出现的必然问题。“民工荒”的出现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的结果,是弱势民工与强势资方老板的博弈,也是农村经济政策调节的变化。企业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给民工涨薪;政府应督促企业积极改善用工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长期解决“民工荒”需要推动技术进步,减少用工需求。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分离出来,以市场为导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的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过程,桂西地区属于我国典型的西部地区,行政区划主要包括百色市、河池市和崇左市,行政区划土地面积87060平方公里,总人口980多万人,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41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例,所以一直以来农业经济都是我国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出现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针对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展开研究,探讨劳动力转移对耕地结构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农村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疆当前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劳动力引进难度加大、企业用工需求难以满足的现象,结合新疆"大农业"的产业结构、半封闭的劳动力市场等区域特征,分析人口抚养比、老龄化程度的现状,以及未来劳动力供求的变化趋势,探讨新疆劳动力转向有限供给的深层原因。结果表明,与全国及西部地区比较,从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和就业—产业结构协调度等方面,新疆劳动力供给总量已难以满足未来跨越式发展的需求,从而较全国其它地区将更早迎来刘易斯拐点,进入劳动力有限供给时代。但是,导致新疆现阶段劳动力供给有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劳动力总量的不足,而是劳动参与率较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劳动力净流入数量不断减少也是短期内出现劳动力有限供给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提高劳动参与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政策,创新劳动力配置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计划经济体制是用计划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资源,不可避免地要实行计划配置.我国在建国初期用行政手段干预劳动力市场,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统一行政计划调配和调剂劳动力就业、实施统一工资制、排斥农村劳动力及固定工用工制度的劳动力计划配置体系;劳动力计划配置必然导致用人单位冗员,引致劳动者的低效劳动,并通过限制制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力配置的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配置方式也必定市场化,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完善劳动力市场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6,(2):21-22
新经济形势下,农村劳动力流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劳动力流出后,农村"剩余土地"的流向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农业部门的重视。本文以贵州省为例,经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劳动力流出后的贵州省农村"剩余土地"有以下几个去向:一是通过农地流转的方式转给了集体或者个人;二是通过农地流转的方式转给了村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通过农地征用的方式被国家或者集体征用;四是农村部分"剩余土地"仍然存在荒置的现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剩余土地"的流转或者是被征用在实际操作中还出现了引发村民与集体矛盾的事件,因此,本文还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随着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走向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三峡库区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分析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对于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河南省劳动力供给状况角度探讨东南沿海部分城市出现的"民工荒"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并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充分利用我国西部地区在动植物、环境、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发地方特色绿色食品并出口国际市场是引导西部地区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事农业劳动的青壮劳力大量入城,部分地区出现了农田闲置的局面,我国农业农村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流转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有序进行,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