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试验以莲稻1号、垦稻25、龙粳41、农大4号、绥香08-5080、育龙1号、育龙2号、保育1号、垦稻12、莲粳09-09、垦稻23、垦香08-169、绥锦香07-783、农大1号、三江5号、垦稻10、农大2号、农大3号、为试验材料,在整个生育时期重点对病害、倒伏、食味、产量等指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品种(系)可安全成熟,病害发生较轻。大部分品种(系)未出现倒伏,只有农大4号,由于株高过高一方面原因,在一定气候条件下,一定株高范围内,品种特性(茎秆长)与倒伏指数呈正相关。其中绥香08-5080、垦香08-169、绥锦香07-783、农大4号、农大1号、金禾香在食味值上有较高评价。各品种(系)和空育131相对,保育1号、农大3号、农大4号、育龙2号、垦香08-169、金禾香、莲稻1号、绥锦香07-783、垦稻23、龙粳41、农大2号、绥香08-5080、三江5号有增产效果,其中保育1号和农大3号增产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黑龙江省2009-2018年审定的187份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PSS和MATLAB软件,对不同积温带不同年度品种以及生育期、活动积温、糙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千粒重、产量、日产量、积温产量、穗颈瘟、空壳率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值进行统计分析、熵权-功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具有明显积温带生态环境归属特性,品种选育应该以适应积温带生态环境要求为前提,在重点提高抗穗颈瘟和结实率基础上,稳步开展品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选择。利用综合指数值能够对各积温带水稻品种进行评价排序和优良稻种资源筛选发掘,并按其值可划分5个类群,但遗传距离存在差异,其类群差异离散程度大小依次为:第3积温带第1积温带第2积温带第4积温带;筛选和发掘出综合性状前10位的优良种质资源,第1积温带品种有龙稻18、龙稻23、龙稻16、龙稻19、东富102、龙香稻2号、龙洋1号、东农430、松粳香1号和龙稻24,第2积温带品种有绥粳14、东农428、金禾2号、北稻4号、牡响1号、绥稻2号、绥粳18、绥稻3号、金禾1号和绥稻1号,第3积温带品种有龙粳25号、龙粳26号、龙洋11、龙粳27号、龙粳53、龙粳32号、龙盾107、龙粳28号、龙花04-050和稼禾1号,第4积温带品种有富合3号、绥粳12、莲惠1号、龙粳65、莲育625、龙粳66、垦稻19号、龙粳48、绥粳25和龙庆稻22号,这些优良种质可作为杂交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在黑龙江省种质资源中的分布状况,利用已建立的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显性分子标记对72个黑龙江省主栽品种和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合江21、龙粳4号、龙粳10号、龙盾D904、龙花00—485、佳禾早占、龙粳29、龙粳31、龙盾105、龙粳39、垦99639、松粳5号、龙盾306、东农428、东农430、芦苇稻、莲育7—91、龙香稻2号和绥香08—5080共19个品种(系)含有Pi-ta基因。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在建三江地区种植的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系),2011年对建三江地区栽培的31个品种(系)进行叶瘟、穗颈瘟抗性监测并作出鉴定分析。稻瘟病抗病(R)品种(系)有:龙粳28、龙粳29、龙粳30、绥粳10号、龙生01-107、龙生01-028-2共6个品种(系),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抗病(MR)品种(系)有:垦稻12、垦鉴稻5号、龙盾107、龙粳27、龙育03-1789、龙交04-908共6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感(MS)品种有:垦稻19、垦稻20、垦稻21、垦稻22、垦鉴稻6号、莲稻1号、龙交06-192、龙交06-2110、龙粳20、龙粳21、龙粳25、龙粳26、三江1号、绥粳8号共1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45.16%;感病(S)品种有:垦稻17、龙粳31、龙粳32、绥粳3号共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2.90%;高感病(HS)品种有空育131,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3.23%。并就如何改进稻瘟病抗性鉴定技术提出了见解,讨论了稻瘟病抗性评价在水稻安全生产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空育131、龙粳20、龙粳21、龙粳24、龙粳25、龙粳26、龙粳27、龙粳29、龙粳31、龙粳33、龙粳34、龙粳35、龙粳36、龙粳37、龙粳38、龙粳香1号、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9号、绥粳13号、绥粳5080、稼禾1号、稼禾314号、稼禾06-59、垦鉴稻6号、龙交06-2411、龙育0491、龙生01-030、垦糯325、黑稻30个品种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论为产量最高的为垦鉴稻6号产量为779.6 kg/亩,其次是绥粳8号产量为745.4 kg/亩,龙粳29产量为717.1 kg/亩。出米率最好的为龙粳36为71.3%,其次为龙粳31为70.9%,空育131为70.3%,垦糯325为70.2%。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空育131、龙粳20、龙粳21、龙粳24、龙粳25、龙粳26、龙粳27、龙粳29、龙粳31、龙粳33、龙粳34、龙粳35、龙粳36、龙粳37、龙粳38、龙粳香1号、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9号、绥粳13号、绥粳5080、稼禾1号、稼禾314号、稼禾06-59、垦鉴稻6号、龙交06-2411、龙育0491、龙生01-030、垦糯325、黑稻30个品种(系)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论为产量最高的为垦鉴稻6号产量为779.6 kg/亩,其次是绥粳8号产量为745.4 kg/亩,龙粳29产量为717.1 kg/亩。出米率最好的为龙粳36为71.3%,其次为龙粳31为70.9%,空育131为70.3%,垦糯325为70.2%。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空育131、龙粳20、龙粳21、龙粳24、龙粳25、龙粳26、龙粳27、龙粳29、龙粳31、龙粳33、龙粳34、龙粳35、龙粳36、龙粳37、龙粳38、龙粳香1号、绥粳3号、绥粳8号、绥粳9号、绥粳13号、绥粳5080、稼禾1号、稼禾314号、稼禾06-59、垦鉴稻6号、龙交06-2411、龙育0491、龙生01-030、垦糯325、黑稻30个品种(系)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论为产量最高的为垦鉴稻6号产量为779.6 kg/亩,其次是绥粳8号产量为745.4 kg/亩,龙粳29产量为717.1 kg/亩。出米率最好的为龙粳36为71.3%,其次为龙粳31为70.9%,空育131为70.3%,垦糯325为70.2%。  相似文献   

8.
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在利用国外稻种资源进行水稻优质育种及生产直接利用中取得的成就。利用日本的水稻品种富士光育成了"龙盾101"、"垦稻10号"、"北稻2号"、"北稻3号"、"东农422"、"系选1号、垦稻12"、"龙粳19"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新品种。利用国外其他稻种资源育成优质水稻主栽品种有"合江19"、"合江23"、"龙粳8号"、"龙粳12"、"龙粳14"、"绥粳3号"等。生产上直接利用推广认定新品种有"空育131"、"莎莎尼"、"上育397"、"上育418"、"藤系138"等品种。  相似文献   

9.
一、品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分蘖力强、耐盐碱、抗逆性强的品种,积温在2300—2500℃。二积温带可选用绥粳4号、垦稻12号、苗香粳1号等品种,三积温带可选用北稻2号、龙粳21号、龙粳14号等品种。二、育壮秧:1、做床建永久性50厘米高台苗床地,大棚育苗。苗床上设有隔离层,隔离层物质为猪粪、细沙、稻壳、煤灰碴,可取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铺设在打好的床上,厚度2-3厘米,新型隔离物质目的在于切断毛管孔隙,阻止盐碱上返。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对28个水稻品种(品系)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垦稻17、垦稻20、垦稻08-924、龙粳25、龙粳29、龙粳36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产量较高的品种有垦稻20、垦稻08-924、龙粳36、龙粳29。黑龙江垦区是寒地优质粳稻主产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稻谷商品率高、米质优,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水稻连年增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水稻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存在栽培品种单  相似文献   

11.
一、品种选择 选用喜肥水、耐密植,抗冷性强、高抗倒伏,抗稻瘟病、纹枯病,产量潜力高的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或选用适应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垦稻12号、绥粳4号、绥稻1号、龙粳31号等品种. 二、旱育壮苗 1.规范秧田:建50厘米高台苗床地,钢骨架大棚育秧,棚长80~100米、宽10~12.5米、高3.3米.采用大棚燕尾槽开闭式肩部通风或卷帘器肩部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2.
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契机,以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针对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开展攻关研究,突破关键单项技术,将取得的关键技术与常规技术集成创新,建立适宜于我区水田生产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用以指导水田生产。一、品种选择选择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主栽品种垦稻12号、龙粳31号、绥稻1号,搭配种植龙粳36号、龙粳38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与水稻耐盐碱性相关的指标,对寒地水稻种质资源的耐盐碱性进行筛选与评价,为选育优良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苗期种植筛选出的较耐盐碱的17份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苏打盐碱土(盐碱胁迫处理)和草甸黑钙土(对照)进行盆栽种植,并于分蘖期调查水稻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根尖数、根干重、茎数、株高、叶面积和地上干物重等10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及BP神经网络和回归分析验证其合理性。【结果】盐碱胁迫条件下,17个参试材料10项形态指标的耐盐碱系数范围在0.19~1.00,平均值为0.68。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盐碱胁迫下10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5.44%。通过对隶属函数值及权重进行计算得到各参试材料的综合耐盐碱值(D值),依据D值得到各参试材料的综合耐盐碱性排序:L14(松粳18)> L15(龙粳24)> L12(龙粳48)> L17(白粳1号)> L06(空育131)> L05(垦粳8号)> L03(绥粳21)> L16(东稻4)> L09(龙粳42)> L11(绥粳17)> L10(龙稻9号)> L13(龙粳27)> L02(莹稻2号)> L07(松98-131)> L08(东农428)> L01(齐粳10号)> L04(长白9号)。通过聚类分析将17份材料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强耐盐碱型,仅包含松粳18;第二类为耐盐碱型,包括垦粳8号、空育131、白粳1号、龙粳48和龙粳24共5份材料;第三类为敏感型,包括绥粳21、龙粳42、东稻4和绥粳17共4份材料;第四类为强敏感型,包括齐粳10号、长白9号、莹稻2号、松98-131、龙粳27、龙稻9号和东农428共7份材料。基于各指标对综合耐盐碱值的相关分析结果,以及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对其适宜性的验证,得到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干重和茎数6项指标可作为水稻分蘖期耐盐碱性评价指标。【结论】17份参试材料中松粳18为强耐盐碱种质资源,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干重和茎数6项指标可作为寒地水稻分蘖期耐盐碱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抽穗开花期高温对东北粳稻花粉育性及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4份东北粳稻和对照耐热品种996、热敏感品种4628为材料,研究了抽穗开花期高温对其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粉育性上.G 19、北04-20、东稻1号、龙粳5号下降较小,东农03-33、东农03-44、长白9号、龙粳21号、东稻2号、绥粳4号、长白10号、平粳8号下降较大;在结实率上,USSR 5、长白9号、长粒香、东稻2号、东农03-33、东农415-2、东农9213、合合江195、吉粳3、千重浪2号、沈禾57号下降较小,08M8、G19、敦内稻、东稻1号、吉粳2、平粳8号下降较大;高温胁迫后结实率大于996的有东农03-33、USSR 5、吉粳3、东稻2号、东农415-1、合江195,其中单株产量合江195>东农415-1>东农03-33>USSR 5>996.并认为以绝对结实率作为水稻耐热性筛选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05~2007年的试验,研究了包括可见/近红外光谱、粘度谱特征值和质地谱特征值等现代检测技术与米饭食味的相关性,初步建立了粳稻食味快速评价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2007年收获的28个粳稻主栽品种进行了评价。并对28个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其综合品质由高到低分成四类,依次为: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其中第Ⅰ类和第Ⅱ类,包括上育397、五优稻1号、五优稻3号、五优稻4号、龙稻3号、龙粳14、龙粳17、龙粳20、绥粳4号、绥粳10号、松粳6号、牡丹江27、垦稻10号和空育131等品种,它们的综合品质性状较好。与日本越光、一目惚等品种的主要差距是,峰值黏度偏低,消减值偏高,硬度值偏高,质构特性的平衡性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旱育稀植模式及叶龄跟踪技术进行栽培管理,研究垦粳2号、绥02-7015、龙粳20等十九个品种(系)的生育期,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绥02-6007、绥02-7015、垦粳2号、绥02-6159、龙建07-3,龙交03-1333、龙育03-454等七个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但12片叶品种需在4月20日前育苗,适当提早插秧,并注意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三江平原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分布,2011年采用全国统一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进行生理小种检测,共检测出7群19个中国小种,分别是:ZA1、ZA49、ZA53、ZA57、ZA61、ZB1、ZB5、ZB17、ZB21、ZC1、ZC2、ZC5、ZD1、ZD5、ZD7、ZE1、ZF1、ZF2、ZG1。各菌群出现频率以ZD群最高,其次是ZB群、ZA群,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9.9%、19.3%、15.6%,为目前三江平原的主要菌群。其中ZD5、ZB1、ZD1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28.2%、11.6%、10.7%,是生产上的优势小种。部分生理小种对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空育131、垦稻12、龙粳25、龙粳26、龙粳24、龙粳27、垦鉴稻6号致病性强,尤其空育131、垦稻12、龙粳26和龙粳27几乎对所有鉴定小种都感病;生理小种对龙粳21、绥粳12、绥粳7号、松粳9号、松粳8号、松粳6号致病性较弱;龙粳20、龙粳29、绥粳9号、松粳12、北稻3号抗病力强,对多数小种抗病。  相似文献   

18.
试验表明11叶品种中龙粳29、龙粳45、龙粳52、龙粳31、三江16号、龙粳46,12叶品种中垦稻32、垦鉴稻6号、垦稻30、垦稻23、龙粳21,在产量性状和抗逆性等面表现较好,适宜在八五四分公司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今年参试常规品种共39个,通过抗冷性、抗倒伏性、抗稻瘟病性和丰产性调查,今年在当地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空育131、三江1号、龙粳20、龙粳26、龙粳31、龙粳36、垦稻20,这7个品种。  相似文献   

20.
对参试的13个水稻品种(品系)和空育131的生长特征、生理特性、适应性、抗逆性及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与空育131相比增产的品种有5个,其中产量最高的是垦稻08-1716,为720.8kg/亩,增产率14.3%;其次是垦稻08-1086、垦稻08-924,亩产量分别为692.4kg、684.6 kg,增产率达9.8%、8.6%,再次是龙粳31、龙粳36,亩产量分别为670.5kg、664.7kg,增产率达6.3%、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