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噻虫嗪(25%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验证和评价噻虫嗪(25%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确定使用剂量和安全性,为该农药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二、试验条件(一)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试验对象:稻飞虱。试验作物:水稻。验证品种:郑花9号。(二)环境条件试验安排在汝阳县小店镇付庄村10组的水稻田中,试验田地势平坦,土质为稻田土,灌溉便利。土壤肥力较好,有机质含量1.9%。试  相似文献   

2.
20%呋虫胺可溶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试验目的多年来防治水稻稻飞虱主要依赖扑虱灵、吡虫啉等农药,这些农药的大量长期使用,使稻飞虱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防治效果不理想。受江苏省南京高正农用化工有限公司委托。对其开发生产的20%呋虫胺可溶粒剂进行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为该药剂生产推广应用提供依据。2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稻飞虱,包括白背飞虱Sogota furcifera Horvath、灰飞  相似文献   

3.
1试验目的 验证30%嘉润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效果和促进水稻生长、抗早衰、增产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2.1试验对象及作物品种。①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稻曲病。②试验作物。水稻二晚品种,eK优4480。  相似文献   

4.
正1试验目的由于近些年水稻褐飞虱对一些常规药剂已经产生了抗性,从而导致防效下降。探索不同药剂在防治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为以后在大田防治上提供科学依据。2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稻飞虱试验作物:水稻,品种:皖稻902.2环境条件试验地安排在安徽南陵县弋江镇四连村张永笛的单晚稻田里进行的,前茬为小麦。土壤为水稻土,ph值6.3,有机质含量为2.6%,水稻采用直播方式种植,各小区栽培和管理水平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择10个水稻主栽品种,设置防治与不防治处理,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开展稻飞虱危害损失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稻飞虱中等及偏重发生年份,只要加强水稻栽培管理,即使不防治稻飞虱,也能获得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6.
结合苗期筛选、成株期感虫、成熟期危害情况对几个新育成的水稻品种(系)进行稻飞虱抗性测定,综合评价各水稻品种(系)对稻飞虱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有多个水稻品种(系)对稻飞虱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可以为抗性育种研究所利用。大部分品种苗期与成株期、成熟期抗性表现较一致;部分品种的抗性表现出随苗龄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个别品种在苗期与成株期表现感虫,但对植株危害轻,成熟期也无明显影响。水稻品种抗稻飞虱鉴定指标应该是多样化的,水稻品种不同生理时期对稻飞虱的抗性是变化的,且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进入中后期的生殖生长阶段,加强本阶段的田间管理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至关重要。水稻中后期管理要点是:1.治虫:中后期主要防治对象为二化螟、稻飞虱等。防治方法如下:6月中旬第一次防治,8月初第二次防治,每667m2喷15%虫唑150~200g,或40%福戈8g(易感稻飞虱的品种加入25%吡蚜酮30g),防治二化螟、兼治稻飞虱、红线虫;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地块,喷施吡蚜酮或  相似文献   

8.
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25%吡蚜酮悬浮剂24g防治水稻稻飞虱,药后3、7、14、21d的防效分别为82.00%、95.84%、97.17%、95.09%;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防治水稻稻飞虱药后3、7、14、21的防效分别为56.33%、73.60%、81.66%、84.30%。25%吡蚜酮对稻飞虱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对水稻无药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归纳了水稻病虫发生的几种类型,分析了演变原因与水稻品种更换、栽培管理技术、气候条件等诸因素的关系。并预测今后水稻稻瘟病仍位于水稻病虫害之首,水稻稻飞虱、稻蓟马等将成为水稻上新的虫害,特别是稻飞虱演变为水稻上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试验目的明确不同45%咪鲜胺水乳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为登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条件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Gav)。水稻龙粳31(2013年发病较重的水稻品种)。2.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试验地为连作七年的水稻田,在2013年水稻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稻飞虱在水稻上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前期灰飞虱传毒,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成灾;后期灰飞虱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煤污”,褐飞虱则群集于水稻中下部刺吸植株,造成大面积“冒穿”,导致水稻防治次数多、用药量大、稻谷的品质和安全性难以保障。为降低水稻生产上农药的使用量,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危害,2007年进行了印楝素、苦参碱、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剂等生物农药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2.
1.试验条件1.1.试验作物和品种:水稻、空育131。1.2.防治对象: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稻稗、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Var.sinensis)、泽泻(Alisma orietale)。1.3.环境条件1.3.1.试验地情况:试验设在八五三农场水田试验站。土壤为潜育白浆土,有机质含量4.7%,PH值6.0,前茬水稻,上年使用药剂  相似文献   

13.
甬优6号等8个水稻品种稻飞虱的发生及其耐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甬优6号等8个水稻品种稻飞虱发生情况调查,明确品种特性影响稻飞虱发生数量、增量倍数、药剂防治效果,甬优6号、丰优54水稻品种耐害性较强;针对单季稻受稻飞虱为害期长的特点,提出选择同一或耐害性强的品种种植,选择高效、长效防治农药品种,以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示范试验,探索省力化用药方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1试验目的通过示范试验,探索水稻省力化用药方案对病虫害防治效果,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供试作物:水稻。2.2环境条件试验地点在大石桥市虎庄镇杨家村。水利条件方便、保水条件好,各处理区单灌单排,田间管理一致。水稻品种:盐丰47。施药当天气象资料见附表。3试验设计3.1药剂  相似文献   

15.
包来仓 《河南农业》2016,(25):30-31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验证和评价苯醚甲环唑·嘧菌酯(30%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供试作物水稻的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为该农药取得农药登记和今后大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条件(一)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水稻纹枯病,作物为水稻,品种选择新丰2号。  相似文献   

16.
稻飞虱是生产上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属同翅目,飞虱科,俗名火蜢子、厌虫等,稻飞虱种类有许多,但对水稻造成比较严重为害的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个种类,稻飞虱能为害所有的水稻品种。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稻飞虱能迅速繁殖,对水稻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如果有稻飞虱发生,一般造成水稻生产损失10%~20%,严重时损失达到40%~60%,甚至绝收。文章介绍了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乐业县粮食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传统水稻品种为桂朝、籼米等老品种,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成功推广了特优63、D优2号、山优33等水稻品种,经过30多年的应用已经不再适合乐业县种植,需要不断更新水稻新品种,以确保水稻产量不发生大幅度下滑,必须进行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选择产量高、品质优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锐劲特等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喷施5%锐劲特悬乳剂40 mL、48%乐斯本乳油80 mL对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螟虫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75%和87.34%,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达到90.61%和90.34%,是防治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优良药剂;每667 m2喷施10%乙虫腈(酷毕)悬浮剂40 mL对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治效果达85.99%,是防治稻飞虱的优良药剂,建议进一步在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1、试验目的明确30%氟嘧啶草醚WP15g+2.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0毫升/亩,加助剂15毫升/亩,对水稻稗草和野慈姑的田间防治效果及适宜应用的药剂量,评价该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2、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稗草和野慈姑。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龙粳31。  相似文献   

20.
赵凤梅  赵影 《农民致富之友》2013,(16):110-110,195
一、试验目的明确吡虫啉·戊唑372.5克/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合适的使用剂量、对种子的安全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产量的影响等,为该产品在中国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二、试验条件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作物:小麦;品种:皖麦50。2.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