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梅花鹿茸鲜重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地区的梅花鹿为对象,研究分析了梅花鹿鹿茸重量与其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龄内梅花鹿的鹿茸重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7,P<0.05),它们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y=0.345x+1.186。梅花鹿3~8锯的鲜茸单产很高,平均水平达3.28kg/锯。公鹿鲜茸重的变异系数在2~6龄之间逐渐减小,7龄之后又有上升的超势,其中以5~7龄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6.2%、6.1%、11.7%。相关数据分析表明,梅花鹿公鹿在1~4龄内经济效益较差,从5龄开始获利,年获利逐年增加,这种趋势与梅花鹿的茸产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与东北马鹿(C.elaphus xanthopygus)(?)种间杂交F1(简称花·马F1)和东北马鹿(?)与天山马鹿(C.elaphus Songoricus)(?)亚种间杂交F1(简称马·马F1)鹿茸产量与鹿年龄的关系。给果表明:花·马F1 1~10锯(2~11岁)公鹿茸茸产量(千克/付,鲜茸)与鹿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n=418,r=0.931,P<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鹿茸产量)=1.589+0.264X(锯别)(P<0.001);生茸最佳年龄为10锯,高达3.859千克,经F测定表明,生茸最佳年限为5~13锯,7~13锯相当稳产高产。4·马F1 1~9锯公鹿鹿茸产量(千克/付,鲜茸)与鹿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n=354,r=0.996,P<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鹿茸产量)=1.826+0.647X(锯别)(P<0.001),生茸最佳年龄为9锯,高达7.431千克,经F测定表明,生茸最佳年限为5~9锯。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鹿茸市场需求的变化,许多梅花鹿饲养场观以生产锯二杠鲜茸为主,即使大锯龄的高产公鹿,也甚少生产三叉茸,尽量锯收二杠茸.  相似文献   

4.
西丰梅花鹿种公鹿茸重性状表型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西丰梅花鹿种公鹿茸重性状表型参数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生茸佳期为 3~ 8锯 ,生茸最佳年龄为 6锯 ,达 (5 0 2± 1 46)kg ,6锯的产茸量极显著高于 1~ 5锯的产茸量(P <0 0 1 ) ;1~ 6锯的种公鹿鲜茸重与年龄呈强正相关 (r =0 833,P <0 0 1 ) ,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1 350 +0 679x ;各锯别与产茸量间相关系数统计及显著性检验结果为 :1与 2锯 ,2与 3,4,5,6锯 ,3与 4,5,6锯 ,4与 6,7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其余各锯相关不显著(P >0 0 5)。此统计结果为早期选种、制定生产计划和任务、产茸量标准及是否符合种用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SAS和SPSS11.5软件对127只梅花鹿500个产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年龄、鹿茸形态对南方梅花鹿产茸量的影响以及各年龄段产茸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龄对梅花鹿鹿茸产量的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鹿茸产量会随年龄(锯次)的递增而上升,峰值出现在第8锯,以后产量逐渐下降。不同年龄鹿茸产量之间也呈现极显著相关性,特别是第1锯对以后各年龄的产量影响十分显著。此外,三种形态的鹿茸与鹿茸产量间呈现极显著相关,表现为三杈茸二杠茸毛桃。  相似文献   

6.
成年茸鹿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公鹿1.1生茸期 公鹿在生茸期不仅要提供自身生存的营养,而且还得满足鹿茸生长所需的营养。梅花鹿三锯公鹿茸平均每天增长鲜重30.0克,东北马鹿1—11锯鹿茸日增鲜重55.3克。因此,生茸期必须有较高的营养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头、二锯梅花公鹿生茸期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在23%,三锯鹿应在21%时对体增重和生茸最佳。同时还应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在生茸之前(梅花鹿于2月末、马鹿于1月初)精饲料量应逐渐增加,促进公鹿增膘复壮,  相似文献   

7.
梅花鹿群体的鹿茸和体重的变异系数都在20%以上。鹿茸遗传力为0.35,最高遗传力为0.79;体重遗传力为0.62。育种值二叉茸为1.50~1.85千克,三叉茸为3.39~3.95千克,体重育种值公鹿为125.35千克,母鹿为82.84千克。二叉茸和 三叉茸的育种值与实测值比较,其吻合度概率达80~95%。鹿茸与体重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99。鹿茸和体重的育种值分别需两个和一个世代达到育种指标。鉴定后裔三叉茸的育种值为3.46~3.64千克,二叉茸为1.56~2.37千克。鹿茸(P_1)和体重(P_2)的选择指数,成年公鹿的三叉茸和二叉茸及青年公鹿的二叉茸分别为:I=20.88P_1 0.34P_2;I=48.88P_1 0.3P_2;I=40.68P_1 0.34P_2。  相似文献   

8.
1生理特点 茸鹿的一般性成熟期,母梅花鹿约在16月龄左右,个别发育良好的鹿7个月龄就可达到性成熟,公梅花鹿为20个月龄左右;马鹿约为28个月龄,但有部分鹿16个月龄即达到性成熟。适宜的初配年龄,母梅花鹿为16个月龄,公鹿为40个月龄(3锯公鹿);母马鹿为28个月龄,公马鹿40个月龄(3锯公鹿)。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同父异母半同胞组内相关法和组内相关系数法,分别对祁连山野生动物保护中心5头塔里木马鹿种公鹿6锯三杈鲜茸重遗传力和育种值,以及9头塔里木马鹿3~9锯三杈鲜茸重的重复力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其遗传力为0.42,重复力为0.67(P<0.01),5头塔里木马鹿产茸量育种值等级为A128>A27>A152>A63>A77。由此说明,塔里木马鹿茸重为高遗传力和高重复力(P<0.01)性状,祁连山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引入的27号和128号种公鹿种用价值较高,可以扩大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1配种准备工作首先,应根据历年的产茸情况、种用能力及育种方向选择好种公鹿,年龄3~7锯、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产茸量高的作种公鹿。要求产茸量为梅花鹿锯标准三杈,茸鲜重单产在3.5千克以上。并从7月中旬后加强种公鹿的饲养。对繁殖母鹿应与8月中旬断乳,并按年龄、体况及育种规划组  相似文献   

11.
一、收割鹿茸要适时、合理 (一)拟定采茸的种类 梅花鹿可采三类茸,即初生茸、二杠茸、三杈茸。初生茸是1岁公鹿所长出的第一对茸角;2~3岁公鹿成茸杆较小的茸角宜收二杠茸;4岁的梅花鹿可收三杈茸。 (二)适时收获鹿茸 初生茸长成杆状15~20厘米  相似文献   

12.
1充分发挥最优秀种公鹿的作用我国马鹿最高产的塔河种鹿160号单产鲜茸重27.74千克,清源马鹿大0号九锯单产鲜茸26千克。哈特产所96-13号马鹿初角茸10.4千克、头锯8.76千克、二锯14.8千克、三锯16.4千克、四锯19.7千克,四项均打破世界记录。2002年清源200号马鹿五锯茸鲜重达22.85千克,梅花鹿96号种公鹿1992年单产达15千克。由于采取新的育种手段,高产种公鹿出现的越来越多。这些高产的种公鹿用于自然本交仅负担15~20头母鹿的配种任务,而人工输精却可负担300~500头,同时冻精可保存30年。即采精的这头种公鹿总共可利用40~50年,大大延长了高产…  相似文献   

13.
蛟河市某集体鹿场在锯茸期间,发病并死亡了三头公鹿,这三头公鹿都是在锯茸后2~3d内死亡的。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梅花鹿恶性水肿病。现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的特点 该场梅花鹿存栏405头,其中新生仔鹿和2岁幼鹿占鹿群30%左右,这些幼鹿和仔鹿无发病和死亡,母鹿群也无发病和死亡,而发病死亡的都是经注射麻醉剂锯茸的公鹿。2 临床症状 该三头鹿均在锯茸后48h左右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卧  相似文献   

14.
鹿茸就是骨化前的鹿角,内含有丰富的鹿茸精,具有生精补髓、益血壮阳、强筋健骨等功效,经济价值很高。1鹿茸的生长与采收1.1鹿茸生长发育的规律鹿茸是公鹿额顶生长的嫩角。末端钝圆,外面被有绒状的茸毛,内部是结缔组织和软骨组织,其间遍布血管。茸皮脱去后骨化而形成实心的骨质角,谷称鹿角。初生仔鹿的额顶两侧有色泽较深、皮肤稍有皱褶及旋毛的角痕,雄性的则更为明显。随着个体发育到一定的年龄(梅花鹿约在8~10月龄),公鹿在该处渐渐长出呈笔杆状的嫩角,上有细密的茸毛,称为初生茸。该茸角生长到一定时间,茸角表皮经摩擦而剥…  相似文献   

15.
1配种准备工作 首先,应根据历年的产茸情况、种用能力及育种方向选择好种公鹿,年龄3~7锯、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产茸量高的作种公鹿。要求产茸量为梅花鹿锯标准三杈茸鲜重单产在3.5千克以上、马鹿为5.5千克(三杈)或7.5千克(四杈)以上。  相似文献   

16.
种公鹿茸重性状与年龄相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人工选育的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品种、长白山梅花鹿品系、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乌兰坝东北马鹿等 5个品种品系种公鹿的茸重性状与鹿年龄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一定年龄段 ,茸重性状与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并建立了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 ,为预测并比较茸鹿种公鹿各年龄时的茸重水平和制定茸重标准及早选种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1999-2001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甘肃马鹿的鲜茸产量随鹿龄增长分为,产茸量快速增加阶段(1~6岁)、产茸量缓慢增加阶段(6~11岁)和产茸量下降阶段(11岁以后).总体上呈凸抛物线变化,11岁达到产茸高峰,鲜茸产量与体重,饲养群数量与鹿茸总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肃马鹿体型在我国8个马鹿亚种中属中等偏下,幼鹿的体长指数和头长指数低于成年鹿,肢长指数和管围指数高于成年鹿,幼公鹿的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高于成年公鹿,但幼母鹿则低于成年母鹿,成年鹿体尺指数的性别差异大于幼鹿.1999和2000年适龄母鹿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平均分别为61.5%和55.6%,母鹿繁殖率在3~5岁间逐渐增加,5岁马鹿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6~9岁之间下降幅度较小,意外伤害和疾病是影响繁殖成活率的两大因素.甘肃马鹿饲养群结构基本呈正金字塔型,不合理出售是甘肃马鹿饲养群性比和年龄结构失调的主要因素.甘肃马鹿的性比结构与鹿茸价格有正相关联系,性比的变化周期在8年左右,可以用作鹿茸市场预测.公鹿在6岁以前体重随年龄呈指数增加,1岁公鹿的体重可达60 kg左右,屠宰后产出/投入为4.26,具有发展成为肉用型家畜的潜力.肃南鹿场高山草原-甘肃马鹿生产系统通过完善生产层次,经济效益提高3.3倍,效益波动降低2.7倍.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甘肃马鹿发展预测,提出6项研究与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东丰县某鹿场圈养梅花鹿1,099头,其中有成龄公鹿585头。从1986年6月6日开始锯茸‘至7月23日,锯茸鹿共死亡23头,经诊断为炭疽。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1986年6月23日下午,1头于6月20日锯茸的公鹿突然死亡,至7月2日陆续死亡8头,但未能引起场方重视。7月3日又  相似文献   

19.
双阳梅花鹿种公鹿鹿茸重量性状表型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双阳县第三鹿场韩坤等1986年培育成的双阳梅花鹿是我国第一个人培育的茸鹿新品种。对于双阳梅花鹿种公鹿的鹿茸重量性状的表型参数未见生物统计学方面的详尽报道。近三年,作为双阳梅花鹿主要生产场家之一的双阳县  相似文献   

20.
试验在精料营养水平一致的前提下,研究饲喂不同方法发酵的EM菌对雄性梅花鹿产茸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选择60只生茸期5岁成年公梅花鹿,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饲喂混合精饲料+不发酵秸秆粉、混合精饲料+发酵秸秆粉、混合精饲料+玉米面与秸秆的混合发酵饲料。记录鹿茸生长时间、测量茸重、茸尺,并进行鹿茸的等级评定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鲜茸重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1组比对照组的平均茸量高60.90 g,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比对照组的平均茸量高156.84 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比试验1组的平均茸重高95.94 g,差异显著(P0.05);在鲜茸品质方面,试验组优等茸比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析,由于试验组产茸量提高,试验1组、2组比对照组收入分别增加27.61%、40.99%。因此,本次试验表明,EM菌发酵秸秆饲料可以提高梅花鹿的适口性,对梅花鹿的增茸效果显著,可以在梅花鹿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