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2R模型,建立了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贵州省10个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方案的相对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EA方法是一种评价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相对效率的有效手段,针对贵州省这10个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存在的总体效率值不太高且差异大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目前中国使用的几种评价方法都难以量化土地整理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提出将生态足迹法的生态承栽力模型运用到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中,并以信阳市清浉河区双井等(两)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规划方案为例,以期为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种可以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中的C2R模型,建立了土地复垦方案相对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选取的某油气田8个土地复垦方案进行了相对效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EA方法是一种评价土地复垦方案相对效率的有效手段,运用其评价土地复垦方案的效率具有广阔的前景,并根据复垦方案的DEA评价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拟在对多种规划方案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分析基础上,选择最优规划方案。[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拟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此确定项目的规划方案。[结果]新增耕地数量、耕地质量提高程度等指标是影响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也是规划方案确定所需考虑的首要因素。[结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何国英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7):41-44,59
针对传统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的不足,引入了带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PPC)。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角度出发,构建了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AGA-PPC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评价模型。以舟山市区为例,利用MATLAB7.1语言进行程序的开发,获得了最佳投影方向。通过计算,得到了各方案的投影值,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解决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827-3829
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土地整理项目规划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而提高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使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拟在对多种规划方案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分析基础上,选择最优规划方案;【研究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拟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此确定项目最优规划方案;【研究结果】新增耕地数量、耕地质量提高程度等指标是影响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也是规划方案确定所需考虑的首要因素;【研究结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研究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依据。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户均建设用地标准和城镇体系规划分析了仪征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3个不同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各方案进行了优劣选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最基础、最具体的规划,如何科学、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优选规划方案已成为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的重要课题。以济源市梨林镇为例,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构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决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模型对梨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评价决策。研究表明:基于突变级数模型的评价方法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反映供选方案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减少主观性又不失科学性,对规划方案的优劣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价,并且有效保证多指标的信息量在评价过程中不被丢失,是一种有效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决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择优方案,就规划方案择优的原则、方法以及具体的择优标准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在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方面制约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方案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和择优,从而选取最适合的土地整理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土地整理工作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吉  张宁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54-4756
土地整理是提高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为了全面地认识土地整理,对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根据有关文献,对土地整理运行机制进行了论述,并对辽宁省现行土地整理运作进行了系统地归纳总结,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悉廉  齐小燕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65-267,272
在对后效影响因素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进行指标的定量与定性分析,进行多因素指标评价,并结合成功度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对土地整理项目后效展开评价,并以安徽省寿县安丰塘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后效评价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模式与方法,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在南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南方丘陵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不协调,土地整理势在珏行且任务艰巨。广西武鸣县双桥镇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同类地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规划的编制、技术队伍的培养、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项目实施效益的评价体系的形成等,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李敏  於忠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11-13114
基于长丰县土地整治规划实践,充分考虑土地整理的现实性和其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性,分析制图规程,结合土地整治的实际效用,利用统筹的方法,将相同要素进行整合评价,对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图件的编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土地整治潜力规划图有待改进,其图例可以再整合,整合后的图例在潜力规划图中应用起来更方便,很好地解决了土地整治规划图件的读图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停留在二维基础上,缺乏立体、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存在主观性强、工作效率低、公众参与度弱等缺陷,最终导致规划设计质量不高、实施效果欠佳。而在三维环境下,规划设计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大量属性数据在三维场景中直观地反映出来,以辅助规划设计决策。目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了一些研究项目来针对该领域进行探索,国内学者也应用不同的建模方法对土地整治三维规划设计进行探索。该研究分析了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明确了土地整治项目对三维模型的特殊需求,逐个分析了几种主流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出每种方法对于土地整治三维建模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分析评价是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土地综合整治预期收益的体现,对于评价土地整治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社会效益、景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3个方面对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效益进行分析评价,该研究将对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效益有借鉴意义,评价结果可为定陶县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沙湾县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依据耕地整理目标和潜力评价的原则,以新疆沙湾县为例,通过构建新增耕地系数、耕地产出提高率、防护林比重提高率和田块大小提高率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信息系统,提高土地整理工作中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的质量、效率和辅助日常管理服务.[结果]基于GIS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并利用多因素综合法完成沙湾县耕地整理潜力的综合评价.[结论]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随着耕地整理潜力评价工作的深入,应不断完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8.
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土地整理项目的核心,不同地区进行规划设计所受到的限制因素不同.分析不同区域环境的地域条件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影响,能够使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更具操作性.文中阐述了西南丘陵山区开展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特点,对其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根据贵州省黎平县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内容,分析了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