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表明,不同笋玉米品种在春播情况下,单株采笋数为2.4—3.0个,折合亩采笋数18000—22500个;在夏播情况下,单株采笋数为1.98—2.96个,折合亩采笋数14850—22200个,其中以笋玉1号的采笋量最多,单株采笋为3个,且其生育期适中,外观品质较佳。同时对种植笋玉米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笋玉米与绿豆间作可以提高产量,节约成本,增加收益。本文介绍了笋玉米与绿豆间作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整地、精细播种和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笋玉米去雄和适时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笋玉米制罐,是国内外紧俏商品,开发前途广阔。本文通过对笋玉米品种、密度、施肥试验,证明京引甜笋1号出穗整齐,全生育阶段采收3—4批基本结束,有利于制罐;品质优良,正品率达75%—85%;让茬早,一年连作两季,增加效益。栽培笋玉米宜采用高垄宽窄双行密植,每亩4000—5000株,施总量氮以16.1—18.4公斤比较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4.
红笋叶与玉米秸秆混贮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红笋叶与玉米秸秆混合配比、乳酸菌剂添加量和纤维素酶添加量等3个因素对青贮饲料感官性状及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笋叶与玉米秸秆混合配比、乳酸菌剂添加量及纤维素酶添加量均对结果影响显著,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物料配比、纤维素酶添加量、乳酸菌剂添加量。经综合评价,红笋叶与玉米秸秆混贮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红笋叶与玉米秸秆以质量比6∶4配合、乳酸菌剂添加量为20 mg/kg、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 mg/kg。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笋是新兴的高档名贵蔬菜,它低热量、高纤维、无胆固醇,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是理想的保健食品。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制作罐头、爆炒鲜笋、煲汤、调拌沙拉、腌制泡菜等,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我国福建、广东、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区已有大面积种植。笔者以石多3号笋玉米为例,介绍笋玉米的栽培技术。一、品种特性石多3号笋玉米春播时,播种至采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地区栽培的笋玉米材料,根据NY/N690-2003指标对18份笋玉米材料进行了外观评价,口感品尝,生物性状调查及室内考种等。2014和2015年两个年度的结果表明:P011-2、黄笋玉3号和甜笋笋玉米外观和口感均达到1级;单株结穗一般在2~3个,个别达4个以上,其余17份都是硬粒型笋玉米;除玉米笋笋长最长,达到103.0mm外,其它笋长均达到中等指标,笋直径都偏低。  相似文献   

7.
1、肥水管理 笋用玉米与普通玉米不同点是不等籽粒形成即采笋,所以肥料着重前期施用,早促早管。施肥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由于要收获笋形好、尺寸标准的玉米笋,笋玉米雌穗的发育条件较之其他玉米更严格,  相似文献   

8.
混交林纯林中毛竹出笋退笋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出笋量的逻辑斯谛 ( L ogistic)模型研究了出笋量随时间增长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出笋前期 (前 1 0 d)出笋数占总数的 1 5%左右 ,出笋中期 (第 1 0~ 2 0天 )占 75%,出笋末期 (第2 0天以后 )占 1 0 %;对退笋特征的观察及其规律的研究得出 :出笋前后期退笋数量少但退笋率高 ,而出笋中期退笋数量多但退笋率低 .小于 1 0 cm的浅鞭竹笋多属退化笋 .纯林中的出笋比混交林中的出笋持续天数短 ,退笋率高 ,为此混交林更有利于竹笋的生长 .出笋退笋规律可用来指导生产 ,为留养和挖取竹笋数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品种新单22号为材料,观察了带叶去雄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只去雄穗相比,带1-2片叶去雄减产不显著;带3-5片叶去雄则显著或极显著减产,减产率为19.56%-35.73%。  相似文献   

10.
玉米新品种苏玉5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用黄杂(一)自交系作母本,SL2166自交系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组合1989~1990年在省内多点鉴定,1991年参加省区域试验,1992年在继续参加省区域试验的同时进行生产试验,1993年4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苏玉5号.  相似文献   

11.
<正>为探讨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群体特性的影响,以纪元1号(早熟品种)、郑单958(中熟品种)及农大108(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设置3个播期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的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平均每推迟1天全生育期缩短0.2~0.6天;从早熟到晚熟品种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随播期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玉米去雄对产量的影响,对玉米去雄与不抽雄花进行对比试验。现将基本情况小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计。试验共6个处理,每处理长20米、宽1.5米,共30平方米,试验(1)(3)(5)为去雄,(2)  相似文献   

13.
通过芦笋留不同母株数采笋试验,选择出芦笋定植第二年在采笋时留母株数为5株~6株产量较高,定植第三年在采笋时留母株数为3株~5株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隔行去雄携带顶叶对被去雄及未去雄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去雄(CK)、去雄携带0片顶叶(S0)、去雄携带1片顶叶(S1)、去雄携带2片顶叶(S2)共4个处理,其中不去雄(CK)处理为对照.结果 表明,去雄携带顶叶提高了单位面积玉米产量,增加了被去雄玉米的单穗籽粒产量和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3个玉米杂交种和3个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去雄对玉米籽粒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玉米品种去雄比不去雄平均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且不同玉米品种之间平均产量增产幅度不同,自交系比杂交种增产幅度大。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不同抚育技术措施(处理A:全面劈草清杂+垦复+施肥;处理B:全面劈草清杂+垦复;处理C:全面劈草清杂;CK:不抚育)进行毛竹林出笋量及生长量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技术措施对毛竹出笋成竹量及新竹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试验以处理A的平均出笋数、平均成竹数、平均成竹率、平均胸径、平均高最高,分别达973个/hm2、926株/hm2、95.2%、11.8 cm、13.2 m;其中:平均出笋数比处理B、C、CK分别提高20.9%、59.0%、140.2%,平均成竹数比处理B、C、CK分别提高24.6%、69.9%、160.8%,平均成竹率比处理B、C、CK分别提高2.9、6.0、7.6个百分点;平均胸径比处理B、C、CK分别提高21.6%、40.5%、66.2%,平均高比处理B、C、CK分别提高13.8%、23.4%、40.4%;试验处理的各项指标高低顺序依次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对照)。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制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玉米杂交制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隔离、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去杂与去雄、收获晾晒、脱粒与加工等内容,以期为玉米杂交制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耐密植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应洞庭湖区耐密植、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玉米品种,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以6个供试品种(郑单958、豫单9953、湘农玉27号、京农科728、黔779、福玉10号)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供试品种的产量与实际机收性能指标。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生育期为101~110 d,豫单9953、京农科728的生育期最短(101 d);供试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豫单9953、京农科728、福玉10号的产量较高,分别为8 214.51、8 174.13、8 065.61 kg/hm2;产量(y)与穗行数(x1)、行粒数(x2)、百粒质量(x3)的回归方程为y=–8 146.84+284.505 x1+255.274x2+ 157.759x3,3个自变量对产量均为正作用;各供试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率(16.05%~30.16%)有差异;机收总损失率为2.58%~4.85%,均值为3.49%;部分品种间机收损失率、籽粒破碎率、含杂率差异显著;供试品种籽粒含水率与籽粒损失率、果穗损失率、总损失率、籽粒破碎率呈正相关,与含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供试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性状与机收性状,认为豫单9953、京农科728可作为洞庭湖区耐密植宜机收夏玉米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立竹结构和施肥对笋用苦竹林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苦竹笋用林立竹结构和施肥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苦竹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立竹结构对出笋数量和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当密度达11 250株/hm2、一年生与二至三年生竹比例为1∶2时,苦竹林的笋产量达最大值;施肥能提高苦竹林的出笋数量和笋产量,但施肥量过大时会产生肥害,使竹林产笋量下降,施N、P、K混合肥1 250 kg/hm2、N∶P∶K为3∶2∶1时笋产量最高;施肥量对笋产量的影响大于N、P、K比例对笋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笋玉米是以采收幼嫩果穗为目的的玉米,具有单株结穗多、生育期短、经济效益高、营养含量丰富等特点。现对笋玉米新品种"玉笋55"进行了多点种植鉴定比较试验,以期促进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结果表明,"玉笋55"植株健壮,早熟性好,抗病性和抗倒伏强;出笋率高,笋形美观,笋色淡黄;风味清香,口感脆甜,特别适合加工或鲜食,值得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