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年限丰产沟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年限蓄水聚肥丰产沟土壤一系列理化性状、微生物类群、数量、土壤酶活性等肥力因子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类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状均随“丰产沟”沟垄换位耕作次数的增加,年限的增长而程度不同的增加,说明“丰产沟”不仅可增产,而且具有培肥改土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膜微垄沟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全膜微垄沟灌技术是利用机械将土地平整成微垄,在垄上或沟内种植作物,在垄沟内实行节水灌溉的农田高效节水技术,主要在麦类等密植作物上应用。适用于年降水量50~250 mm的干旱灌溉农业地区。1地块选择选择有灌溉条件及地力基础较好的地块,以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的地块为佳。  相似文献   

3.
本文经过土壤调查、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及数字整理,总结出武威市山地旱作土壤土层深厚,潜在肥力较高,土体结构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干旱缺水,烧草皮,踏灰,陡坡处开荒破坏了植被,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供肥性能差,速效氮偏低,速效磷缺乏。根据以上特征,制定旱作土壤(耕层)三级肥力指标,为旱作土壤改土和培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双鸭山市郊区白浆土低产的原因,并从培肥耕层地力、改造白浆层2个方面提出了培肥改土的措施,以期为双鸭山市白浆土的改良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导致棚室肥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培肥地力的措施,包括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改进施肥方法等,能为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1.选地、选茬与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肥茬.在深松或耙细的基础上接通透密植的垄距要求起垄或夹肥起垄,垄距130厘米(140厘米),使之达到播种状态.原垄改大垄,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大豆等软茬,隔一垄破原垄,形成大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土壤改良剂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土壤改良剂可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固定土壤表层,保护土壤耕层,提高肥力,增加其保水、保土、保肥性能,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粮食产量。文章对土壤改良剂的改土培肥效应物理结构、化学特性、生化特性、作物增产效应及其施用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述,展望了土壤改良剂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废弃宅基地复垦是空心村整治的重要内容,而复垦后耕层土壤质量往往不如人意。笔者以提高废弃宅基地复垦耕层质量为目标,从复垦方向的确定、拆除工程的实施、田块设计、耕层土壤工程重构、培肥改良5 个方面对复垦策略进行优化,提出废弃宅基地复垦包括耕层土壤工程重构和肥力重构两个重要步骤,并对废弃宅基地耕层土壤快速培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总结出陇中旱地培肥最佳方案和春小麦各生育期营养元素的动态规律,该方案对提高水分利用率、作物产量均具有良好效果。并制定了耕层4级肥力指标,为培肥和评价土壤肥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选地、选茬与整地 1、选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 2、选茬选择大豆、小麦、马铃薯等肥茬. 3、整地采取伏秋整地,无深翻基础地块,进行深翻深松,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垄距为130~140cm,达到待播状态.原垄改大垄: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大豆等软茬,隔一垄破一垄原垄,改成大垄.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在培肥改土作用上的差异,本文从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以及有机肥等产品入手,对各自培肥特点及利弊进行了系统分析。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副产物均属农业废弃物,单一种类进行培肥有着各自的缺陷,若将两者混合共堆肥后进行还田不仅能有效降低培肥成本,提高土壤肥力,更能增加作物产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在培肥改土作用上的差异,本文从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以及有机肥等产品入手,对各自培肥特点及利弊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副产物,均属农业废弃物,单一种类进行培肥有着各自的缺陷,若将两者共堆肥后进行还田不仅能有效降低培肥成本,提高土壤肥力,更能增加作物产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3.
泗县耕层土壤养分现状及培肥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庆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00-101
介绍了泗县耕层土壤养分的现状,根据化验分析数据和农户施肥调查情况,指出了泗县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提出了在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同时,广开途径增加有机肥源,加强土壤养分动态监测,耕作改土,轮作倒茬及利用沼液、沼渣培肥土壤等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4.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也叫抗旱丰产沟耕作法),是山西省水土保持科研所发明的一种适于干旱地区和丘陵坡地的耕作新技术。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就是沿等高线将宽65厘米、深165厘米条带上的土壤,重新组成“种植沟”和“生土垄”(二者统称抗旱丰产沟)。种植沟深50厘米,把熟化的表土都集中在种植沟里,填满肥料,从而为作物提供了深扎根系,蓄纳雨水的条件。“生土垄”种植豆科绿肥,可拦蓄径流,挡风积雪,并使土壤熟化。抗旱丰产沟垄高沟低,作物高矮搭配,行距加大,通风透光好。地表沟垄相间,粗糙度加大,地面接受太阳光辐射面积增大,较好地解决了土、水、肥、气、热的矛盾,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苜蓿茬土壤耕层肥力动态监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2006年对灌漠土、耕种风沙土、潮土的苜蓿茬土壤耕层肥力动态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苜蓿年限的增加,土壤耕层养分呈逐年增加趋势,同时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随全氮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类型的土壤耕层经多年培肥后,养分含量存在差异,以灌漠土培肥效果最好,潮土次之,耕种风沙土较差。  相似文献   

16.
姚军  张有山 《北京农业科学》1997,15(5):36-37,42
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培肥土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肯定了化肥,有机肥单因子的培肥效果。本文是从农业经济角度出发,研究北京地区主要增肥土壤增产施肥措施的综合效应,从而确定最经济的培肥措施组合,为农业生产决策培肥改土增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选地、选茬与耕翻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方便的地块,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性除草剂或未超量施用氟磺胺草醚的大豆、小麦、马铃薯等肥沃的茬口。 秋季浅翻深松、秋起垄。垄距65厘米,与脱粒机械相匹配。  相似文献   

18.
<正>一、选地及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参考以下五种形式。1秋翻秋起垄。翻深20cm-23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及时起垄,及时镇压,做到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2秋翻春起垄。早春耕层化冻14cm时,及时耙耢,起垄镇压,防止跑墒。3深松起垄。先松原垄沟,深度25cm以上,再破原垄台,合成新垄,及时镇压。4顶浆起垄。早春耕层化冻14cm时,进行顶  相似文献   

19.
<正>"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沃土工程"通过平衡施肥、有机肥综合利用以及培肥改土等相关技术成果的示范应用和推广,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了示范区的耕地肥  相似文献   

20.
正一、选地、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口。实施以深松为主体,翻、松、耙、旋结合的土壤耕作制,3年翻一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参考以下五种形式。1秋翻秋起垄。翻深20cm-23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及时起垄,及时镇压,做到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2秋翻春起垄。早春耕层化冻14cm时,及时耙耢,起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