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弄清EF对苹果的效应,我们于1982—84年作了三年小试。并在1984年同时进行了生产试验。现小结如下: 一、试验设计 1.不同喷用浓度试验:1982年—83年分25、50、75、100、150PPM五个处理,84年减少25PPM处理,增加250PPH处理,全部于谢花时喷用,以不喷作对照。 2.不同喷用时间试验:分盛花、谢花、花后20、50、80天五个处理。1982—83年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扩大EF的应用范围,促进棉花优质高产,提高效益,我站于1983~1985年进行棉花应用EF的各项试验和小规模生产性示范,据三年来试验结果表明,EF对棉花生长有一定的促进效应,采用50PPM溶液浸种,发芽率有所提高,并能促进棉苗生长和减轻苗期病害;盛花结铃期喷施50~100PPM溶液,产量较对照提高10%左右,每亩增收皮棉7.5公斤左右,亩增经济效益15~20元,药剂成本费1~1.5元。  相似文献   

3.
84年大新、支口、蔡集乡农技站应用EF于小麦生产,效果较显著,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不同浓度应用效果试验共分50、75、100PPM三个浓度和喷清水,以不喷作对照,小区2.5厘和0.5厘。大新、支口设三次重复,蔡集设两次重复。大新、支口供试品种郑州741,蔡集为济南13号。大新在拔节、孕穗期各喷一次,支口在拔节期喷第一次,七天后喷第二次,蔡集在抽穗时喷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水稻喷施EF不同浓度、不同喷施时间和不同调节剂等对产量影响的效果,从一九八四年起连续两年开展三个课题试验:(一)水稻喷施EF、卅烷醇、磷酸二氢钾、九二○等调节剂效果比较试验;(二)水稻喷施EF不同浓度比较试验;(三)水稻不同生育期喷施EF试验。一、试验方法 (一)水稻喷施EF、卅烷醇、磷酸二氢钾、九二○效果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5.
受广东省雷州林业局林产化学试验厂的委托,将EF植物生长促进剂在玉米上进行试验,以探索对玉米的增产效应,为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一、试验概况 1.供试品种黔单5号。 2.处理剂量:25、50、75、100PPM(其中100PPM仅在室内作发芽试验)四种浓度浸种,以清水浸种为对照,浸种时间为24小时。 3.田间设计:采用随机组排列。重复三次,五行一小区,行长8.4米,行距0.79米,窝距  相似文献   

6.
本所于1985年试用EF于香料作物,探索其对801留兰香产量、质量的影响。现小结如下: 一、试验概况试验地设在本所3号试验田,土质沙性,前作玉米,赤豆,肥力中等,小区面积0.0125亩,二次重复,随机排列。处理方法:1984年11月22日,在室温下浸根4小时,浓度为:100PPM、40PPM,25PPM、以清水浸种为对照。  相似文献   

7.
本所在南京林化所和雷州林业局的协作支持下从1980年秋起应用EF对柑桔花芽分化、保花保果及壮果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一、促进柑桔果树花芽分化 1.试验材料及处理方法:试验材料以1978年定植的雪柑和新会甜橙作为试验品种。试验采用25、75、150、300PPM四个浓度及对照,共五个处理。每一处理10株树,重复一次,共20株树。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三年桐速生丰产的途径,我们作了赤霉素对其苗木生长影响的小型试验。方法是: 采用盆栽,每盆移植1株,重复3次。赤霉素采用纯晶体,试验浓度分别为100、200、300、400PPM及对照。采用点滴法,每天傍晚在茎生长点滴两滴  相似文献   

9.
用50、100和150ppm三种浓度的稀土溶液对杉木幼林进行喷施试验,结果可看出这三种浓度溶液对杉木的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其中以100ppm稀土液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银杏叶片分别喷施不同的外源激素,探索促进银杏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方法,并确定不同外源激素适宜的施用浓度和施用时间。【方法】以10年生实生银杏为试验材料,选用赤霉素(GA)、α-萘乙酸(NAA)、6-苄氨基嘌呤(6-BA)和多效唑(PP333)4种激素,每种激素设置3个浓度梯度,以乙醇溶液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营养生长旺盛期(2019年5月9日)进行叶片喷施处理。每种处理9株,每隔5 d采集样叶,共采集4次。测定样叶的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含量。【结果】不同处理间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6-BA、GA、NAA和PP333对提高银杏叶槲皮素含量较适宜的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20、50、80和100 mg/L,对提高银杏叶山奈酚含量较适宜的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50、50、80和50 mg/L,对提高银杏叶异鼠李素含量较适宜的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20、80、50和100 mg/L溶液,对提高银杏叶总黄酮含量较适宜的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20、50、20和100 mg/L溶液。喷施激素6-BA、GA、NAA和PP333后,总黄酮浓度最高时期分别为喷施后15、20、15和20 d时,与对照相比,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增加了26.2%、29.8%、48.5%和20.9%。【结论】在本试验中环境下,6-BA、GA、NAA和PP333提高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最适宜质量浓度分别是20、50、20和100 mg/L。  相似文献   

11.
1978年6月,我场应用江苏省金坛昆虫激素研究所合成的“灭幼脲”对茶云纹尺蠖、油桐尺蠖及茶尺蠖进行了室内外的毒杀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室 内 试 验 1.“灭幼脲”毒杀云纹尺蠖试验 药液浓度分100PPM,50PPM,25PPM,5PPM及对照(清水)共五个处理,将茶枝分插瓶中,每处理饲4~5龄虫20头,于6月19日下午将药液涂布虫体和饲喂的叶面上。  相似文献   

12.
本所1985年至1986年,首次将EF植物生长促进剂应用于薄荷,探索其对薄荷产、质量的影响,现将1986年叶面喷雾试验,报告如下: 一、试验过程试验地设在本所2号试验田,沙土,有机质1.27%,全氮0.089%,全磷0.25%,碱解氮55.4PPM,速效磷6.9PPM,速效钾94.2PPM,PH值8.4,交换量6.25me/100g±。前作玉米、赤豆。供试药剂EF植物生长促进剂系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制,供试品种、738薄荷。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不同微肥处理对设施‘红地球’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后第10~20天是葡萄果实迅速膨大的最关键时期。为了探明微肥对设施‘红地球’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以4年生设施‘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用K、B、Ca、Zn、宝力丰、腐殖酸、氨基酸微肥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在葡萄果实迅速膨大期喷施1~2次K、B、Ca、Zn、氨基酸、腐殖酸混合微肥,可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设施‘红地球’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14.
以红灯品种为试材,用氯化钙、氢氧化钙、氨基酸硼钾钙和PBO等4种液肥,在大樱桃盛花期、花后10d和花后20d进行3次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0.6%氯化钙坐果率最高,喷施0.4%氯化钙的平均单果质量最大,喷施1200倍氨基酸硼钾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板栗是山东省沂南县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板栗的产量,增加经济收入,试验组于2004年和2005年,对结果板栗树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TDS,进行了不同喷施时间、喷施次数及喷施浓度的多点重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板栗树雌花出现后喷施,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MJ)对东京野茉莉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揭示东京野茉莉种子发育规律并确定最佳MJ处理浓度,设置了对照(CK)、MJ10、MJ50、MJ200和MJ500(MJ浓度分别为0、10、50、200和500μmol·L-1) 5种处理对10年生东京野茉莉结实母树进行喷施。以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种子粗脂肪、可溶性糖(SS)、淀粉、可溶性蛋白(SP)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花后50 d,MJ50处理的东京野茉莉种子粗脂肪和SS含量显著高于CK;花后100 d,MJ200处理则显著提高了东京野茉莉种子SS、SP及淀粉含量;花后130 d,MJ200处理的东京野茉莉种子POD活性最高,为CK的两倍多;MJ10处理的SOD活性最高,为223.87 U·g-1·min-1,是CK的两倍多。不同浓度的MJ处理在不同的花后时间促进了东京野茉莉种子粗脂肪、SS和SP等营养物质的积累。花后130 d,MJ10处理的东京野茉莉种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红富士"苹果树喷施不同浓度的碧护溶液来研究碧护试剂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试验共分4次进行,分别为:展叶露红期,溶液浓度为0.02%,0.016 7%,0.014 3%;花期,溶液浓度为0.013 4%,0.011 8%,0.010 5%;花后和果实膨大期均喷施浓度为0.006 7%的溶液,且每次试验均与水作对照试验。果实采摘后,对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硬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碧护溶液均可提高果实品质,使果实大小均匀,果泽鲜亮,含糖量增加。其中A2B2处理最为显著,浓度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我站自1983年起到1985年,连续进行了EF对花生产量效应的试验,证明EF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为在生产上更好地推广应用,本试验着重研究EF在花生上的应用技术。一、不同时期喷施EF试验为了探索EF在花生不同时期的施用效果,科学地掌握EF的使用时期,在稳产、高产的基础上,提高花生单产,提供可靠依据。 1、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19.
EF植物生长促进剂是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及雷州林业局从桉树叶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国内一种新型、无毒(经江苏省防疫站毒性试验鉴定为无毒)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自1980年6月至1983年8月三年多的时间,在19茬次蔬菜上应用试验,测试有结果的为154例,小区试验面积157达亩次,生产试验面积为481亩次,示范推广800多亩次。根据试验示范结果。在白菜类蔬菜上,无论EF应用于浸种,苗期与大田期喷洒,均表现抗病能力增强,增产效果显著。EF用于浸种,能使幼苗胚轴增粗44.4%,方差分析极显著水平。经室内和田间浸种、喷苗,表现地上部株高增20%、叶宽增12.5%、根增长42%、全株烘干重增47.78%。经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差异。鲜菜重量增加8~24%,产值增10.5~35元,增产效益l:9~21.35倍。花期施用E F,还能提高结荚率。减少花而不实。在青莱、大白菜等抽苔及开花盛期喷,能使种子产量增产12.45%。 EF还能促进叶片活力,离体叶片保绿时间可以延长1~2天。经高温(50℃)抗热试验,E F处理的比对照耐高温。在高温期喷洒 E F,伏菜种能增产14.5%。以上试验为我市伏缺期增加鲜菜产量及贮藏保鲜方面,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EF能促进增产主要表现蔬菜抑病能力增强。三年来在室内及田间对大白菜、青菜等蔬菜,无论在人工接种病菌,诱发病害及自然发病前或后,使用EF对霜霉病、病毒病均表现有较好的防效。霜霉病防效为17%,病毒病防效8%,人工诱发霜霉病防效为35.7%,室内盆栽培病毒病防效达59.47%。在平板抑菌试验中观察发现,E F对真菌有一定抑菌能力,结果是7种病菌抑菌面积效果为61.1%~13倍。耐病增强的原因,我们对使用EF和不使用EF植株进行了一些生理测定,根据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探求耐病增产的生理机制,经测定抗坏血酸酶比Ck多0.0065mg/100(鲜重),多酚氧化酶比Ck多0.0309mg/gT,糖份与Ck比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平,叶绿素比 Ck增16.28%,光合作用比Ck增22.73%,呼吸强度比Ck增2.5~22%,二者经方差分析均达到显著及极显著水平。三年来,在试验示范过程中认为施用EF技术较简便,群众易掌握,施用最佳的浓度不高,浸种用75PPM,浸种时间长短根据气温高低12~24小时。苗期大田期喷药,夏季50~65PPM,春秋75PPM,冬季75PPM喷洒2次。最适使用期,生育短的如小青菜在8~12叶喷一次,生育期长的如大白菜在6叶期、大撒盘期,可喷2次。留种莱在油苔,开花盛期喷洒。还可与常用的杀虫剂(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混用。对害虫天敌无杀伤作用。经试验结果表明及使用单位一致反应,EF应用在白菜类蔬菜上,可以达到无残毒、见效快、使用方法简单、经济效益高的要求是符合“安全、经济、有效、简便”的方针。EF的推广施用可以减轻蔬菜生产上长期存在病害严重,残留毒高问题,在蔬菜生产上将开辟一条新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15-20年生普通金花茶(CamelliaSect.ChysanthaChang)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金花茶植株生长及成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烯利喷施浓度为1.25mg/L时,金花茶的茎粗和花蕾长宽具有促进作用,当喷施量2.50mg/L时则产生抑制作用。喷施乙烯利溶液对新稍抽发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乙烯利对金花茶成花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试验中喷施浓度为2.50mg/L时效果最佳,单株平均花蕾数达120朵;乙烯利对1年生金花茶枝条成花促进作用,1年生枝条〉2年生枝条〉3年生枝条。综上,生产上可以喷施浓度为1.25mg/L乙烯利溶液,如要提高浓度需经过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