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规模化大型养牛场,首先应科学合理的设计牛舍,保证奶牛有充分的躺卧空间,并缩短挤奶时间。同时应设立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和维护奶牛蹄部,是防止蹄病发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希望引起广大管理者的重视。1科学设计牛舍随着奶牛饲养规模的扩大,在设计牛舍时,往往设计的饲养密度较大,虽然节约了养殖成本,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奶牛的躺卧空间,也就增加了它们感染蹄病的机会。因此  相似文献   

2.
浅谈奶牛肢蹄病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影响奶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1 临床症状 患病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患牛常卧于地面,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  相似文献   

3.
不管是躺卧区域还是站立区域,奶牛都喜欢柔软的表面。深槽卧床是最舒适的卧床,但需要很好的维护。当设计散放场自由卧床时,物理屏障越少越好。限制性硬件投入越多,奶牛越不喜欢。卧床的一些限制硬件可以保持牛床干净,但是为了避免肢蹄病的发生,这些硬件是必须配备好的,如软的、干的地面。饲喂区域的设计和管理很重要。饲养密度过高会增加牛只间的攻击性,使得从属地位的牛远离采食区域。牛只间的物理屏障,包括颈夹和采食槽,能够降低竞争、增加采食时间。  相似文献   

4.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影响奶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患病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患牛常卧于地面,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在生产中应该注意本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影响奶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患病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患牛常卧于地面,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在生产中应该注意本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以清镇草地奶牛示范场与传统牛舍花溪奶牛场的泌乳奶牛及设施为试材,在肢蹄病发生率、能量损耗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散栏牛舍比传统牛舍肢蹄病发生率低13.44%;(2)橡胶垫牛床比传统牛床能量损耗每天减少1.521MJ。  相似文献   

7.
姚秀丽 《中国乳业》2024,(2):20-23+28
[目的]探索发酵床对奶牛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发酵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各选健康奶牛21头,通过对奶牛牛体和乳房卫生情况、生产性能、牛舍环境、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躺卧情况及健康状况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发酵床组牛体和乳房卫生情况明显优于水泥地面组;体细胞数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牛舍相对湿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牛舍氨气浓度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血液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奶牛躺卧率明显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乳房炎和肢蹄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结论]发酵床不仅能提高奶牛牛体和乳房卫生,还能降低乳房炎和肢蹄病发生率,改善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北方牧业》2012,(17):25
<正>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影响奶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1临床症状患病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患牛常卧于地面,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2发病因素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有5个方面,即营养、遗传、环境、管理和疾病。2.1营养因素2.1.1一般牛体内钙磷比例为1.5~2∶1,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时,奶牛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导致奶牛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变,而发生肢蹄病。2.1.2奶牛体内维生素A、D不足或不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我公司2001年乳牛肢蹄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资料统计本公司常坑牧场共有生产母牛舍5座,2、3号两座牛舍采用管道式挤奶设备,牛床垫有橡胶垫,上面还铺有锯糠;4、6、7号三座牛舍均采用挤奶台挤奶,牛床是水泥地面,也铺有锯糠,其它饲养管理方法均一致。笔者对2001年1月至11月期间上述5座共465头乳牛的肢蹄病发生情况和淘汰的76头乳牛进行统计分析,因肢蹄病而淘汰的共17头占总淘汰牛的22.4%,其中2号、3号两座共188头乳牛中有8头发生肢蹄病,平均发病率为4.3%,共淘汰4…  相似文献   

10.
选用10~30泌乳日龄的经产奶牛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橡胶地板对奶牛发生肢蹄损伤、行动评分、临床跛行和蹄的生长和磨损的影响。试验牛分两组圈养在完全相同的散栏中,其中一栏为水泥地面(水泥,n=82),而另一栏则用橡胶垫将水泥面板完全覆盖(橡胶,n=84)。所有奶牛分别在10~30,74~94和110~130泌乳日对奶牛:①后蹄损伤;②基于行动评分的临床跛行;③右侧蹄壁的生长和磨损进行3次评价。试验开始时,两组牛的泌乳胎次、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IM)、体况评分及第1次评价时肢蹄损伤的比例没有差异。两组牛在每次评价时肢蹄损伤的发生率没有差异。但是,水泥地面处理组发生蹄部磨损的几率或加剧的程度高于橡胶地面组。在两组牛中,蹄的外侧比内侧更容易发生损伤。第3次评价时,水泥地面组跛行发生率并因此需要治疗性修蹄的比例高于橡胶地面组。与水泥地面组相比,橡胶地面组牛在第1和最后1次评价之间,蹄的生长和磨损较低。两组牛中,处于第2个泌乳期的牛的蹄磨损率高于处于第3个或以上泌乳期的牛。试验结果表明:柔软的散栏地面,如联锁的橡胶,有利于奶牛的蹄部健康。  相似文献   

11.
肢蹄病在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方面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其经济损失源于产奶量降低、治疗费用增加、繁殖效率降低和过早淘汰几个方面。过早淘汰是肢蹄病引起的最大损失。淘汰和更新成母牛需综合考虑后做出决定,例如:用一头青年牛代替经产牛,不但要考虑经济性方面的问题,如折旧、青年牛和成母牛的销售价值等,还要考虑遗传优势。加利福尼亚很多奶牛场每年的淘汰率在30%~40%,且不同管理水平的牛群区别不大。管理好的牛群的淘汰更多属于"主动"淘汰(由于产奶量低的原因而出售),淘汰的奶牛出售后仍用于产奶,其售价要高于因健康问题而淘汰的牛。预防肢蹄病可以提高产奶量、奶牛福利、牛场经济效益;快速诊断和早期处理可以加快蹄病恢复、预防早期淘汰及提高奶牛舒适度;监控肢蹄健康和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可将肢蹄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适度修蹄是控制肢蹄病和提高奶牛舒适度的必要环节。奶牛的卧床尺寸要合适,要易于奶牛进入、躺卧和退出,并且要有充足且干净的垫料。所有用于奶牛行走的地面应没有积粪,地面要防滑和舒适。适时对蹄浴池进行维护和清洁、监控肢蹄病的流行和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将肢蹄病发病率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过去设计的活动牛栏过分注意了牛栏的强度,而忽视了奶牛本身的需要。设计活动牛栏的重要原则是保持牛舍干燥、清洁和舒适。使牛能够在便道上舒适地排便.首先要避免隔壁对牛体的损伤,奶牛躺卧和站立时,要有前倾头部的空间,隔栏过低时,卧地或站立可能会损伤牛体。过去典型的活动牛栏的站立地面不足,为的是减少牛栏后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改变我国奶牛牛群品质,近几年来我国分别从一些欧美国家进口了一些黑白花奶牛,根据饲养单位反应,进口奶牛中肢蹄病比较严重。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饲养场地不良条件的影响 1.有的场牛舍系水泥地面,甚至包括部分运动场,特别是一些新场或新牛舍的水泥地面,很粗糙,对牛的蹄部磨损厉害,个别严重的磨到角质层下面的真皮及软组织,行走时跛行明显,蹄底变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牛群规模的日益扩大,头年单产的不断提高,奶牛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多。尤其是肢蹄病更为突出,由此造成的牛只淘汰比例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南方地区更为严重。多年来,浙江省杭江奶牛场通过调整奶牛日粮结构、改进牛舍通风设备、牛床加垫木屑或稻草等方面的努力来控制肢蹄病的发生,但效果一直不够理想。为此,于2002年初开始采用橡胶垫铺垫水泥地面牛床,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跛行是观察奶牛舒适度的一个主要指标,如果奶牛站立时间很长并且把重量放在蹄部的蹄叶组织上,除了营养因素外,牛舍的设计及牛床的舒适度都会影响蹄叶炎,垫料太少或颈栏的位置不正确等都会影响奶牛的躺卧时间。如果奶牛每天躺卧时间不能达到12h,可能导致跛行,发病率升高。因此,卧床必须有足够的长和宽,还需提供厚厚的、干燥的垫料,并且颈栏、胸栏板需有足够的前冲空间,奶牛站立时没有障碍。  相似文献   

16.
在奶牛业中,肢蹄病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普遍的原因。肢蹄病会导致产奶量的下降和繁殖效率的低下。奶牛跛行90%是由于蹄的问题且极大部分是由于后蹄存在问题而引起的。管理因素一些管理因素,如奶牛所处的环境、奶牛营养和遗传选择在减少肢蹄病的发生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见下图)。1.环境。地面结构是很重要的,水泥地面比泥地面更易引起奶牛肢蹄的擦伤。水泥地,尤其是新浇的水泥地对奶牛肢蹄磨损更大,刚修过蹄的奶牛在最初的2个星期内不应在水泥地上面走动。太光滑的地面易引起奶牛打滑、损伤牛蹄,因此水…  相似文献   

17.
奶牛滑倒后,大多数奶牛试图站立,多因伤势严重不能站立。奶牛全身发抖,精神惊惧,心率加快,腋下及股内侧出汗,采食与反刍停止。奶牛滑倒后发生损伤的组织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同。奶牛临床常见的损伤有骨折,关节脱位,肌肉与筋腱断裂等。1骨折骨折是滑倒奶牛常发生的疾病,腰椎骨折常发生在最后胸椎与第一腰椎接合部。奶牛卧地,不能站立或躺卧,两前肢强直伸展,不时划动前肢,两后肢处于麻痹性无痛状态,针刺两后肢无反射,尾无知觉。  相似文献   

18.
牧场奶牛蹄病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产奶量,应引起足够重视。奶牛在饲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奶牛肢蹄病的发生,想要解决这类问题重要任务是维持牛蹄的健康,需要有专门的预防性保护蹄的措施。1注意发现蹄病通过观察奶牛行动对蹄病进行判定,正常情况下站立及行走正常,四蹄起落有致;微度牛蹄病,站立时脊背平直,但行走时脊背拱起,步伐稍有异常;轻度牛蹄  相似文献   

19.
在奶牛业中,肢蹄病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淘汰的一大病因。肢蹄病会导致产奶量和繁殖效率的下降。根据笔者多年饲养奶牛的经验,患牛蹄部一般出现红肿、热痛,导致其站立姿势不正或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夏季内蒙古地区牛舍温热因子和奶牛行为的变化规律,为热应激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手持式环境检测仪每小时记录舍内外温湿度和风速,并记录舍内外奶牛头数、采食、饮水、站立和躺卧头数以及每头牛的呼吸评分。结果表明:(1)从0:00到24:00,牛舍内外温度和温湿度指数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2)除采食行为外,奶牛在舍内外分布、躺卧、站立和饮水行为均与舍内外温度变化有关;(3)0:00到24:00期间,舍内外奶牛平均呼吸评分基本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9:00~17:00之间,舍外奶牛呼吸评分高于舍内。综上判定,奶牛有20h处于轻度热应激、10h处于中度热应激期、1h处于严重热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