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从成立中国农垦种业联盟到筹建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垦种业联盟南繁基地——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家优先支持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继去年8月成立中国农垦种业联盟之后,日前,在湖北武汉又签署了组建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框架协议、中国农垦种业联盟农作物品种联合测试协议和联盟相关成员共建南繁基地备忘录等文件。"相关组织的成立和系列文件的签署,标志着种业‘国家队’的高效进取,标志着中国农垦种业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8月28日,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立大会在黑龙江垦区建三江管理局召开,标志着以年商品种子量5万吨以上的黑龙江垦丰、江苏大华、安徽皖垦等12个垦区种子企业为主体组建的"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立。这是农垦系统实施"三联"战略、进一步发挥农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队作用和加快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行动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一、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立背景近年来,国家对民族种业的发展十分重视,陆  相似文献   

3.
<正>8月23-25日,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员大会暨农垦现代种业发展培训班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召开。农业部农垦局农业处处长王林昌、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种业发展处处长谢焱、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秦福增、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蒋协新、中国农垦种业联盟主席江玉明出席了会议。联盟全体成员单位代表及全国有关垦区相关负责人等近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秦福增担任新一任联盟秘书长,通报了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科技创新服务中  相似文献   

4.
正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力量。从成立至今,农垦始终将种子产业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为加快振兴民族种业,2014年8月28日,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立,吹响了加快农垦种业发展、做大做强民族种业的"集结号"。2015年7月22日-24日,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员大会召开,农垦种业开始"出招":一是组织开展农作物品种联合测试合  相似文献   

5.
3月22日,中国种子大会农垦种业论坛暨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员大会在海南三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做强农业芯片贡献农垦力量”,由农业农村部农垦局、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承办,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农业农村部农垦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中国种子协会及联盟各成员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6.
正农垦种业是我国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的"压舱石"。国家非常重视种业行业发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农发[2020]1号)中强调,要加快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扶持创新性种业企业发展。近年来,农垦种业企业创新发展思路,加强种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加快种业产业链延推进种业企业间的经营合作,提升了农垦种子质量、种业产业效益和行业竞争力,取得  相似文献   

7.
正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垦种业是我国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以垦丰、大华、皖垦、地神等为代表的农垦种业企业依靠创新驱动和协同合作,加快推进优质资源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和行业优势构建,为壮大民族种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农垦种业发展现状(一)资源环境条件。农垦高度重视种业资源环境条件建设,目前,农垦共拥有制种基地近300万亩,加工场地近30万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垦》2021,(4):F0002-F0002
3月22日,中国种子大会农垦种业论坛暨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员大会在海南三亚成功举办,会议的主题是“做强农业芯片贡献农垦力量”。本期“本刊专稿”栏目对会议情况做了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垦》2014,(10):3-3
<正>湖北省农垦局新一届局党组成立以来,坚持把种业作为农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来抓,着眼于打造我省种业的国家队,按照"培育产业强龙头、扩大基地壮规模、建好设施促发展、联大靠强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与垦区内外种子产业的联合联营联盟,推动农垦种业走上了集团经营、多元发展、量质并进的快车道。湖北农垦联丰种业集团公司现有5个子(分)公司,1个种子科研所,3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年种子  相似文献   

10.
李少安 《中国农垦》2014,(10):38-40
<正>湖北省粮食种子长期依赖外供。为改变"楚地种粮、吴蜀供种"局面,湖北省农垦局充分发挥农垦特有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推进种业集群化、集团化发展,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农垦农业发展转型,为破解湖北省种业困局闯出了一条新路。2013年湖北农垦种业产销小麦种子2000万斤,棉花种子120万包,其他种子6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成为全省粮食种子生产流通的领军企业之一。一、活机制,创建现代种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9月6日,中国农垦节水农业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在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召开。联盟将以服务各垦区节水农业发展为宗旨,按照农垦"三联"战略的要求,搭建起以节水农业的农垦企业、农场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创新平台。成立中国农垦节水农业产业技术联盟是农垦系统实施联盟联合联营战略,进一步发挥农垦节水农业产业国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2011,(2):53
<正>为增强我国种业竞争实力,在农业部的倡议下,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联盟于2010年11月3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作为国家级种业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中种公司近年来努力推动中国种业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2017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成员大会暨第六届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上公布了首批19个中国农垦标杆牧场名单。标杆牧场的创建旨在推动行业最高标准——《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落地,发挥农垦乳业在建设优质奶源基地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助力奶业全面振兴。会议同时举办了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与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战略合作成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业是农业的先导,正所谓“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垦作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先行队,其种业肩负着保障农业健康发展的重任,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行。历史上,农垦种业曾经立下汗马功劳,无论是粮食、棉花、油料、橡胶、热带作物等农林产业,还是乳业、水产、畜牧等养殖产业,农垦都有自己的种业科研、试验、育繁、推广机构及其产品,满足农垦农业自身需要,并服务周边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农垦种业企业应运而生,利用农垦科技、组织、规模、声誉优势,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湖北农垦超计划完成全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任务,预计全系统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1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人均纯收入1.18万元,同比增长12.4%。2013年,湖北农垦在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时,选择种业为突破口,以资产、资源、资金为纽带,将具有种业发展优势条件的白鹭湖、张集、清河、三湖等国有农场联合起来,成立湖北农垦联丰种业集团,着力打造在小麦、棉花、油菜种子和水产养殖种苗繁  相似文献   

16.
8月25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企合作启动仪式暨农垦科学院与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战略合作举行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17.
正湖北农垦联丰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2009年6月成立的集科研、育种、生产繁育、经营推广于一体的专业化种业公司——湖北农垦联丰种业公司。2015年初,湖北省农垦局根据中央和湖北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为探索湖北农垦集团化发展方向,对种业公司进行了改组和增资,把原来专一的种业公司拓展为注册资金2个亿的大型现代农业集团公司。联丰集团公司紧紧围绕农垦经济发展内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农产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京召开了以"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推进首都种业发展"为主题的联盟年会暨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策划专题研讨会。会上,联盟简要介绍2012年工作总结、首都籽种产业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种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种业科技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种业科技提升和粮食安全保障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国种业科技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对外合作的核心支撑。回顾了中国种业科技的研发现状,分析了中国种业科技对外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定位目标国发展需求,制定中长期合作规划,支持种业科技合作创新,完善种质资源进出口政策和程序,加强合作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中国种业科技对外合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种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种业科技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种业科技提升和粮食安全保障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国种业科技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对外合作的核心支撑。回顾了中国种业科技的研发现状,分析了中国种业科技对外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定位目标国发展需求,制定中长期合作规划,支持种业科技合作创新,完善种质资源进出口政策和程序,加强合作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中国种业科技对外合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