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筛选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探讨苜蓿秋眠等级与生产性能及越冬的关系,为建植苜蓿人工草地提供优良品种。收集国内外8个不同秋眠等级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5-2017年每年初花期进行刈割,调查越冬率,测定株高、再生性、茎叶比、干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干物质(dry matter,DM)、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筛选出最优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中苜2号、草原3号和驯鹿苜蓿越冬率(>95%)与金皇后苜蓿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与其他苜蓿品种(P<0.05)。秋眠等级与越冬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984,而秋眠等级与苜蓿干草产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2015年,秋眠型苜蓿中苜2号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苜蓿材料(P<0.05);2016年,中苜2号和金皇后苜蓿干草产量较高,二者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5),而WL525和驯鹿苜蓿干草产量较低;2017年,中苜2号苜蓿干草产量最高,其次是金皇后和草原3号,以上3个苜蓿品种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5)。通过3年试验发现,中苜2号苜蓿的干草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为最高,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苜蓿纤维含量越低,饲用价值越好。草原3号、中苜2号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均大于20%,粗蛋白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好。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确定中苜2号、金皇后和草原3号属于最佳苜蓿品种。苜蓿秋眠等级与越冬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秋眠等级对苜蓿干草产量、营养成分等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中苜2号、金皇后和草原3号苜蓿品种在3年干草产量、越冬性及营养品质方面均表现较好,较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了丰富呼玛县的饲草饲料资源、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和利用的紫花苜蓿品种,为我国北部高寒地区苜蓿的推广种植奠定基础,试验选择来源不同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黑龙江省呼玛县进行引种筛选试验.通过3年(2006-2008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龙牧801、龙牧803、敖汉苜蓿、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草原1号苜蓿7个苜...  相似文献   

3.
2013~2016年通过田间试验,对国内外15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河北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苜蓿年产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15个苜蓿品种中4年平均年产量(干重)居前三位的是中苜3号、中苜2号和WL712HQ,分别为14423.1kg/hm2、13706.3kg/hm2、13144.3kg/hm2。4个茬次的干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1茬的产量最高,约占年总产量的38%,第4茬产量最低,年产量最高的两个品种的第一茬产量也最高。第一茬与年产量之间的关联度最高。综合4年的结果,筛选出适宜河北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为中苜3号和中苜2号,国外品种中WL712HQ、WL903HQ和MagnumVI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甘肃省河西地区优良紫花苜蓿品种的引进,在甘肃省高台县对引进的9个国内优质苜蓿品种进行了定量灌溉、无追肥模式的区域试验,观测分析了各品种的产草量、株高和茎叶比等指标。结果表明:9个苜蓿品种在高台地区普遍生长良好,生育期差异不明显;3年平均株高甘农3号最高,为94.3 cm,草原3号最低,为82.5 cm,中苜1号、甘农3号3年平均株高均显著高于草原3号(P<0.05),其他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年平均干草产量中苜1号最高,为238.41 kg/100 m^2,甘农8号最低,为200.08 kg/100 m^2,中苜1号、新牧1号3年平均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甘农8号(P<0.05),其他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评价认为,供试9个苜蓿品种综合生产性能均较好,适宜在甘肃高台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九个苜蓿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叶水势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旱作条件下,对9个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水势及其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波动趋势呈单峰曲线,均在中午出现峰值,方差分析得出Fm、Fv、Fv/Fm、Fv/Fo以及PSⅡ活性中心数(RC/ABS)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参试品种聚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叶绿素荧光特性较优,第二类包括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叶绿素荧光特性较差;9个苜蓿品种水势日变化较大,其中准格尔苜蓿和敖汉苜蓿叶片水势较高且较为稳定,而公农1号和肇东苜蓿叶水势较低。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对环境耐受性较好,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对环境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在海河平原区对国审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在雨养和灌溉(春季浇一次返青水)条件下连续4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中苜1号、保定苜蓿和中苜2号产量最高,标杆较低,雨养和灌溉处理下表现基本一致。(2)雨养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质量等级间差异较小,灌溉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质量等级间差异较大。(3)不同品种刈割时株高总体上表现为:雨养处理,赛特、德宝最高,公农3号最低;灌溉处理,德宝、三得利、中苜1号、维多利亚最高,龙牧806、公农3号最低。叶茎比在雨养和灌溉两个处理下均表现为公农3号最高,德宝最低。冬前株高与秋眠级有关,灌溉对其没有显著影响。(4)在海河平原区,除特殊年份外,返青期灌溉均不能显著增加苜蓿产草量,在当地针对适宜的苜蓿品种可以采用纯雨养的栽培管理方式。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等农艺性状,中苜1号和保定苜蓿适合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并且可以采用纯雨养的栽培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地区14个苜蓿品种旱作产量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7年,在山东东营地区对14个苜蓿品种进行生产适应性评价,以期筛选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苜蓿年产量在不同年份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14个苜蓿品种中4年平均年干草产量居前三位的是中苜3号、中苜2号和WL-SALT;干草产量在各茬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第1茬产量最高,约占年总产量的38%~46%,年产量最高的两个品种的第一茬产量也最高。综合分析4年结果,中苜3号、中苜2号生产性能最好,其次国外品种WL-SALT和WL363HQ表现良好,这4个品种较适宜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选用3个品种(肇东、龙牧801和龙牧803)、3个不同生育期(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的紫花苜蓿,研究不同生育期与品种对苜蓿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粗蛋白质(CP)含量、粗灰分(CA)含量、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及快速降解组分(a组分)含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CP的慢速降解组分(b组分)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升高;肇东和龙牧803的CP含量、NDF有效降解率极显著高于龙牧801(P<0.01);ADF含量、CP有效降解率按肇东、龙牧801、龙牧803顺序显著降低(P<0.05);生育期与品种对CP含量、CA含量及CP、NDF有效降解率均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9.
选取8种肉牛常用粗饲料样品,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提出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对其进行分析,并根据CNCPS模型估测能值。结果表明:(1)小麦秸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较苜蓿干草高40.8%(P0.05);葡萄梗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玉米青贮高66.1%(P0.05);苜蓿干草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番茄酱渣脂肪(EE)、非蛋白氮(NPN)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2)苜蓿干草真蛋白(PB1+PB2+PB3)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葡萄梗不可降解粗蛋白质(PC)含量最高;玉米秸碳水化合物(CHO)含量较番茄酱渣高24.7%(P0.05);玉米青贮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番茄酱渣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CC)含量最高。(3)番茄酱渣总可消化氧分(TDN)、维持水平消化能(DE)、代谢能(ME)和维持净能(NEm)值较小麦秸分别高49.6%、50.0%、49.7%和91.8%(P0.05);番茄酱渣增重净能(NEg)值较玉米秸高77.6%(P0.05),玉米秸增重净能(NEg)值较小麦秸高87.1%(P0.05)。本试验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两方面更精确地评定了粗饲料营养价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粗饲料的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10.
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价不同品种扁杏皮的营养价值。选择5个品种扁杏(班龙、优一、围选一号、新四号和龙王帽),测定其果皮的营养成分,并应用CNCPS理论计算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结果显示,龙王帽扁杏皮粗蛋白(C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种扁杏(P0.05); 5个品种扁杏皮粗脂肪(EE)含量均小于3%;龙王帽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ADL)含量最高,与围选一号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高于其他扁杏(P0.05)。龙王帽非蛋白氮(P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不可降解蛋白质(P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新四号碳水化合物(CH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其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A)含量与班龙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优一、围选一号和龙王帽;其不可利用纤维(CC)含量与优一、班龙无显著差异,却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扁杏果皮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用扁杏果皮作动物饲料时,应对其营养价值进行实际测定或估测。  相似文献   

11.
13个苜蓿品种耐盐性的鉴定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通过对13个品种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在NaCl不同体积分数溶液处理下的种子萌发及幼苗进行耐盐性研究,观察其发芽率、苗高、根长,计算发芽势、耐盐极限量、耐盐半致死量。结果表明,这13个苜蓿品种中,其耐盐能力最强的为宁苜1号,最弱的为朝阳苜蓿。耐盐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宁苜1号、WL-525、龙牧801号>胜利者>公农2号>龙牧803号>MagnumV-wet>朝阳苜蓿>公农3号、农宝、竞争者>公农1号>大叶苜蓿。同时供试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活力指数与盐体积分数呈显著至极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22个苜蓿品种在甘肃永登地区的生产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2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甘肃永登地区进行生产适应性评价,测定了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干草总产量最高的是甘农4号(17 537.0kg/hm2),其次为德宝(16 610.8kg/hm2)、甘农5号(16 356.7kg/hm2),陇中苜蓿(10 220.0kg/hm2)最低;平均株高最高为驯鹿(88.1cm),其次为阿尔冈金(84.6cm)、中苜1号(83.7cm),最低的是陇中苜蓿(65.2cm);生长速度较快的是驯鹿(1.39cm/d)、阿尔冈金(1.33cm/d)、中苜1号(1.31cm/d),最慢为陇中苜蓿(0.99cm/d);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三得利(18.51%),其次为北极星(18.24%)、驯鹿(17.77%),最低的品种为柏拉图(15.3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太阳神(33.38%),其次是苜蓿王(33.40%)、皇后(33.58%),最高的是甘农1号(40.0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陇东苜蓿(41.6%),其次是甘农3号(41.9%)、太阳神(42.5%),含量最高的是甘农8号(48.7%);粗灰分含量最高是驯鹿(11.39%),其次是甘农3号(11.29%)、中兰1号(11.17%),含量最低的是皇后(9.64%);粗脂肪含量最高为北极星(2.41%),其次为中苜1号(2.34%)、太阳神(2.33%),含量最低的是甘农1号(1.77%)。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22个品种中,甘农4号、德宝、甘农5号、阿尔冈金、陇东苜蓿、皇后、中苜1号品种产草量高、品质好,综合评价较高,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适宜于在甘肃灌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和NRC模型比较玉米纤维饲料(DCGF)与奶牛常用粗饲料(苜蓿、玉米青贮、羊草)营养价值,进而分析DCGF作为奶牛纤维饲料资源的可行性。采集东北地区不同牧场的饲料样本,测定营养成分后利用CNCPS模型对各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进行剖分,并预测各饲料对奶牛的潜在营养物质供给量,同时利用NRC模型对4种饲料的可消化养分和能值进行估测计算。结果表明:1)DCGF中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玉米青贮和羊草(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高于苜蓿(P0.05),且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粗饲料(P0.05)。2)DCGF快速降解真蛋白质(PB1)和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含量显著低于苜蓿(P0.05);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1)和慢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2)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粗饲料(P0.05)。3)苜蓿的可代谢蛋白质(MP)含量最高,其次为DCGF。4)DCGF在维持水平下总可消化养分(TDNm)和净能均最高。结果提示,DCGF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奶牛纤维类高蛋白质饲料替代奶牛饲粮中部分粗饲料,缓解我国优质粗饲料、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西部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研究和比较11个苜蓿品种(Medicago sativa)生育期、越冬率、抗旱性、抗病虫性、生长速度、茎叶比以及生产性能等7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龙牧801、龙牧803、公农1号、龙牧806和肇东苜蓿优于其他品种,可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侯建建  白春生  张庆  玉柱 《草业科学》2016,33(10):2119-2125
以第1茬现蕾期刈割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料(干物质含量为42.56%),结合康奈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研究不同浓度的单一和复合乳酸菌对苜蓿青贮品质及蛋白组分的影响。发酵40d后取样分析其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所有乳酸菌处理组都能显著降低苜蓿青贮饲料的氨态氮含量(P0.05),并且均未检测到丁酸;添加量为1×10~7 cfu·g~(-1)的单一乳酸菌处理组氨态氮含量最低,乳酸含量最高;除添加量为1×10~5cfu·g~(-1)的复合菌处理组外,其它乳酸菌处理组的pH均显著低于无添加剂处理组(P0.05);乳酸菌处理后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复合菌处理组的非蛋白氮含量显著低于无添加剂处理组(P0.05);单一和复合乳酸菌都能降低蛋白组分中的非蛋白氮(PA)含量,增加快速降解真蛋白质(PB1)和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含量,复合菌处理的真蛋白质(P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的(P0.05)。综上所述,高浓度的单一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处理的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最好,复合菌能保护更多的真蛋白不被降解。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比较不同品种、刈割时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总皂苷含量变化及添加剂处理的苜蓿青贮后总皂苷变化的程度,采用比色法对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总皂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 <0.01),总皂苷含量范围为0.69%~0.98%。不同刈割时期苜蓿青贮间的皂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 <0.01),第2茬不同生育期比第1茬相应时期皂苷含量都有增加趋势,不同生育期以现蕾期含量最高,苜蓿皂苷含量最高的时期比最低时期要多51.72%。不同添加剂处理的苜蓿青贮以对照组含量最小为0.65%,蔗糖和绿汁发酵液处理的苜蓿青贮皂苷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苜蓿鲜样中总皂苷含量最高为1.07%,与苜蓿青贮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苜蓿青贮总皂苷含量较青贮前明显降低。选择‘先驱者’、‘首领’2个苜蓿品种,在第1茬初花期、第2茬结荚期进行刈割,以蔗糖和绿汁发酵液作为添加剂制作青贮,可以有效降低总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6份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内用不同梯度NaCl、NaHCO3混合液模拟盐碱胁迫,测定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碱胁迫浓度增加,参试的6个品种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均下降,但下降程度有所不同,根据发芽势和发芽势等指标分析,耐盐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美国343〉敖汉〉龙牧803〉中苜2号〉公农1号〉龙牧801。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6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其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苜蓿(品)种中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6(M.sativa cv.Longmu 806),最低的是龙牧801(M.sativa cv.Longmu 801);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1,最低的是龙牧806;钙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6,最低的是龙牧801;磷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3(M.sativa cv.Longmu 803)和黄花苜蓿(M.falcata),最低的是杂花苜蓿(M.varia);粗灰分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1,最低的是肇东苜蓿(M.sativa cv.Zhaodong);产量最高的是龙牧801,最低的是龙牧806。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同一指标间差异不显著。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表明,6个苜蓿(品)种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肇东苜蓿、杂花苜蓿、龙牧803、龙牧801、龙牧806和黄花苜蓿。本研究结果可对今后苜蓿的引种与选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丹麦440、青海444、青燕1号、青引1号在新疆塔城、石河子地区的生长状况,并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燕麦品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燕麦株高、干草产量、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及相对饲喂价值(RFV)等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对不同品种燕麦在不同地区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塔城地区丹麦440干草产量最高,为12.25 t/hm~2,与塔城地区其他燕麦品种差异显著(P0.05);石河子地区青燕1号干草产量最高,为7.91 t/hm~2,除丹麦440外,与石河子地区其他燕麦品种差异显著(P0.05)。青引1号株高在塔城和石河子地区均为最高。塔城地区青海444 RFV显著高于本地区其他品种(P0.05),石河子地区青引1号RFV显著高于本地区其他品种(P0.05)。塔城地区青燕1号CP含量最高,为9.88%,与青海444差异显著(P0.05);石河子地区丹麦440 CP含量最高,为11.68%,显著高于本地区其他品种(P0.05)。塔城地区青海444 NDF、ADF含量显著低于本地区其他品种(P0.05),分别为45.02%、22.30%;石河子地区青引1号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为46.27%;丹麦440 ADF含量最低,为20.99%,除青引1号外,与本地区其他2个品种差异显著(P0.05)。塔城地区青燕1号WSC含量、Ash含量最高,分别为11.03%、7.08%,除丹麦440外,与其他2个品种均差异显著(P0.05);石河子地区丹麦440 WSC含量、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11.04%、4.64%(P0.05)。塔城地区青燕1号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为6.07%。石河子地区青燕1号Ash含量最高,为7.87%,与丹麦440差异显著(P0.05)。说明塔城地区适合种植青海444,石河子地区适合种植丹麦440。  相似文献   

20.
晋北地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平  张志华  董宽虎 《草业科学》2016,33(11):2300-2305
为探讨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晋北农牧交错区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本研究选用国内外使用广泛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其越冬率、连续两年的产草量和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越冬率和适时刈割后的干草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均存在差异,WL~(-1)68HQ、三得利、皇后和中苜一号的越冬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5),中苜一号的干草产量极显著高于除皇后以外的其它品种(P0.01),各品种的茎叶比随着刈割次数地增加,差异变大,并且各品种紫花苜蓿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存在差异,中苜一号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基于该地区的生产实际需求(越冬、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认为,中苜一号、三得利以及阿尔冈金更适合在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