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免耕播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省免耕播种小麦长势和各地测产情况看,实行保护性耕作普遍增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据全省89个县市区759个点实收测产对比,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小麦较传统耕作对照田平均亩增36.2kg,  相似文献   

2.
从陕西省岐山县带状浅旋免耕播种小麦长势和测产情况看,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普遍增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据对全县的3个示范点实收测产对比,带状浅旋免耕播种小麦较传统耕作对比田平均亩增28.9kg,增产幅度达6.9%。  相似文献   

3.
从现行带状浅旋免耕播种小麦长势和测产情况看,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普遍增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据对辽宁省辽阳县的3个示范点实收测产对比,带状浅旋免耕播种小麦较传统耕作对比田平均亩增28.9kg,增产幅度达6.9%。但是小麦带状浅旋免耕播种也存在个别地块减产、部分带状浅旋免耕播种机作业效率低等问题。造成减产的原因既有部分机手操作不当等问题。也有个别机具设计不合理的因素。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直接影响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速度.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4.
新疆昌吉州农机推广站从2001年开始在吉木萨尔、奇台、木垒三县开展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2001~2003年共引进、设计生产和推广联合整地播种机8台,免耕播种机3台,全方位深松机9台。共完成试验示范面积1067hm~2。其中小麦对照结果,平均增产1005kg/hm~2;经农民自己测算,联合整地播种技术和免耕播种技术每公顷地可节省机耕费300元以上,显示出保护性耕作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山东省菏泽市不断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117万亩。经过实地测产对比,免耕播种的小麦比传统播种的小麦增产幅度达到10%左右。为充分发挥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优势,在应用此项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冲击,按照河北省农机局的安排,2000年秋季河北省衡水市在桃城区进行了小麦耕地播种、秸秆还田旋耕播种、秸秆直立免耕播种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是耕地播种公顷产量4567.5kg,旋耕播种公顷产量4884kg,免耕播种公顷产量5323.5kg。在相同条件下免耕播种比常规播种每公顷作业费降低645元,增产小麦756kg,增收831元,平均增收节支1476元。通过试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给我们三点启示。启示1: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使衡水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前进…  相似文献   

7.
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保护土壤、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试验数据与常规耕作技术的试验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增温、保墒作用更为明显.麦田含水率较常规耕作的多2.52%,小麦个体发育健壮,平均增产1.6%,节约耕作费用450元/hm2,新增经济效益570元/hm2.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1200万亩保护性耕作小麦,今年又喜获丰收。今年5月下旬以来,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组织有关农机、农业、统计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对17个市89个县市区377个点实收测产对比,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亩穗数36.95万穗粒数36.64个,亩产466.5kg;较传统耕作对比田亩增36.2kg,增产幅度达8.413%。全省保护性耕作小麦总计增产4.33亿公斤。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在北方寒地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进行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温度的试验研究并进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残茬覆盖对土壤层早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保护性耕作的土壤耕作层地温比传统翻耕地温高,且随深度加深而差异减小,其中免耕覆盖处理增温幅度最大。从产量上看,免耕覆盖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达到8749.07kg/hm^2,比传统耕作高926.33kg/hm^2,增产11.84%;耙茬覆盖处理的产量为8686.39kg/hm^2,比传统高863.65kg/hm^2,增产11.04%。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和免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春季北方冷凉地区土壤温度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经过10年来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农民之所以钟情于保护性耕作,首先是因为他们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直接受益者。山西省尧都试验区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区的小麦与传统耕作区相比,平均增产21.7%。特别是在大旱之年,增产效果更加明显。1999年6月~2000年6月降水量仅为328mm,试验区免耕小麦单产达2340kg/hm2,而传统耕作仅为1110kg/hm2,免耕比传统耕作增产110%。在探寻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理时,农民们除了认可专家的结论以外,似乎还有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总结方式。潞城市的农民普遍认为保…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东省通过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使保护性耕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去年全省实施免耕播种的132万亩小麦,今年普遍长势良好,预计增产小麦5.3万吨,可为农民增收节支2.45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据农业、农机专家测产,实施保护性耕作一年的地块,丘陵旱薄地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单产297kg。  相似文献   

12.
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城市盐湖区一年两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入手,通过对作物秸秆覆盖、化学除草、免耕播种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关键环节的试验、研究与分析,阐明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增产机理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1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了铧式犁的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是机械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是治理环境,减少污染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是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少…  相似文献   

14.
高原冷凉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等规模面积的小麦、莜麦保护性耕作中试示范,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适应性和免耕播种机的可靠性进行了考核。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原冷凉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和莜麦是可行的,并能取得良好的增产效益、节本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保护性耕作所使用的免耕播种机,在秸秆残茬覆盖的地表工作,其性能可靠、通过性好.能实现化肥深施和免耕播种。该示范试验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完整的补充,为早作地区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抗早增收提供了可靠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为探索两熟制农区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河北省农机局于 2 0 0 0年开始在全省进行了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试验研究概况与结果1 试验研究概况  2 0 0 0年研制了 2 0台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施肥机 ,在 14个县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试验设计为 4个处理 :A、玉米秸秆直立小麦免耕播种 (简称直免 ) ;B、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简称粉免 ) ;C、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整地播种(简称旋播 ) ;D、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深耕整地播种。C为对照 1,D为对照 2 ,设 3个重复…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麦积区农机管理站在花牛镇、甘泉镇、马跑泉镇、中滩镇、新阳镇等5个乡镇33个村农户地块中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主要示范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播种、深松和病虫草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完成小麦保护性耕作少免耕施肥播种4.33万亩(对比试验田45亩),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机具349台,其中免耕播种机84台,新增保护性耕作机具177台。  相似文献   

17.
根据和田地区玉米在进行田间管理时开沟雍土形成玉米沟,使茬地不适合而进行直接免耕播种的现状,2004年在洛浦县设计了"地表有田埂垂直于玉米沟免耕播种""地表无田埂平行于玉米沟免耕播种""地表有田埂平行于玉米沟免耕播种""传统播种"4个处理的冬小麦播种试验.试验中测定了出苗率、土壤含水量、地表秸秆覆盖量、覆盖率和作物产量.结果表明:①在玉米茬上垂直于玉米沟免耕播种冬小麦与传统耕作对照田的产量相同,因此这种免耕方式是可行的;②改进后的河北"农哈哈"牌2BMF-6C-2型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适于灌淤土.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完善新疆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和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葛宏强 《南方农机》2023,(23):91-93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行保护性耕作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成效显著。实践证明,玉米种植采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播种质量。基于此,笔者对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的重要内容、优点、耕作模式及播种作业时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非常适合吉林省及东北易发生春旱地区的耕作方式,能很好地保墒抓全苗,有利于玉米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今年三秋期间,各市围绕全省玉米机收面积90万hm~2、机收率达33%,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13.3万hm~2、覆盖率4%以上的目标要求,层层召开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现场会,进行组织动员、确定目标、布置任务、狠抓落实,全省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耕作制度使地表裸露、土层疏松、蒸发强烈,是引起风蚀和水蚀的重要原因。在探索改变耕作技术以控制水土侵蚀的实践中,以免耕少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成为重要的技术措施。通过在内蒙古正镶白旗风沙土农田建立试验对比田,探讨和研究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生长、产量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配套作业机具,采取秋冬农闲期留高茬覆盖方式、免耕少耕播种技术、化学和人工除草相结合、深松技术等对小麦实行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可节本增效273.6~296.1元/hm2。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地表雨水径流和蒸发,增加土壤雨水渗透,增强了农作物的抗旱性,提高了干旱地区农牧业生产能力,为正镶白旗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恢复生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