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王军 《中国种业》2006,(12):5-6
学者们普遍认为订单农业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减少农民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成本与风险。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将发展订单农业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结合起来可以发挥他们的互补作用。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然而,被学者们寄予厚望的订单农业不仅总体上推行困难,而且履约率也很低。刘凤芹记录了中国订单农业的违约率高达80%。对如此高的违约行为,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和解决措施,但多数研究是围绕着如何改进订单内容、改变信息不对称状态展开的;而且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龙头企业不履约的原因和如何提高龙头企业履约率的问题上,关于农民不履约的原因及提高农民履约率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剖析甘肃、新疆两省区农民玉米制种违约行为入手,通过分析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对农民履约行为的影响,探索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赵金阳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150-154
面对油脂企业原料短缺、农民有豆惜售的局面,传统的“企业挂牌收购、农民送粮”购销模式对油脂行业已呈现出不适应。“企业+农户”模式通过改变油脂行业的产业链结构,使商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联动,从源头消除价格风险可望解决上述难题。利用博弈模型分析油脂行业中推广“企业+农户”模式可行性后,结果表明:订单合同中违约金额的设定是制约“企业+农户”模式推广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提高订单合同执行率、建立企业和农户的声誉监督机制、重视政府和合作社的作用和运用期货工具等建议来促进油脂行业“企业+农户”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金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29-134
民间工艺从商品属性角度可以分成“实用的”民间工艺(如草编)和“不实用的”两类,“企业+农户”模式可以解决“实用的”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中大规模生产的效率低下和营销渠道不畅问题。通过建立重复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农户”模式可知:如果生产者组成某种联盟(如合作社);或其产品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收益;或选择信誉较好抑或以此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时,企业的履约率会提高。通过实证分析绥化草编专业村目前存在的家庭小作坊、企业和“企业+农户”三种主要草编工艺生产组织模式后可以得出:“企业+农户”模式是效率最高且风险最小的生产组织模式,并从完善组织模式、政府对企业的扶植、行业声誉维护及品牌建设方面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丁蓉 《种子世界》2021,(11):0174-0176
订单农业主要指的是在农产品投入生产以前,便由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与农户之间签署一份长期交易订单。在订单中就双方交易农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价格、时间、地点等内容进行约定,当生产季结束后双方再完成农产品的现货交易。订单农业作为一种在远期合约基础上诞生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其满足了市场供求双方的需求,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减少农产品过期、变质等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价格风险。本文结合易门县订单农业发展现状,通过对易门县订单农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订单农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342-346
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能充分发挥家庭分散生产与团体交易的优势,并为资金、技术与农村人力资本的结合提供了平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潜江市、武汉市及襄樊市的5个市17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probit模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对文化程度高的农民的吸引力差,对主导农产品占家庭收入高的农户吸引力大。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应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组建,并不断探索发展新机制,增强其影响力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农户杂粮生产关系到整个杂粮产业的粮食来源,目前农户是杂粮生产的主体,因此农户种植杂粮与否,将会影响社会杂粮的供给问题。为了分析当前农户种植杂粮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河北省337份杂粮种植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户杂粮种植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愿意种植杂粮的农户占81.9%;农户年龄因素达到0.01极显著水平,农户文化程度和杂粮产量两个因素达到0.05显著水平,种子费和是否有订单两个因素达到0.10显著水平。最后提出继续增加科研水平,开展品种、技术、机械等方面的研发和推广;鼓励年轻、有文化的技术人员从事杂粮农业生产;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完善经营主体的补贴制度和企业农户订单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影响农作物秸秆处置利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的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不当处置严重地危害了环境,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江苏省农户的实地调查,从农户的微观视角集中研究农户对农作物秸秆处置利用方式的选择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资料显示,农户主要是通过焚烧弃置和综合利用两种方式处置农作物秸秆。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的回归分析,发现农户在选择农作物秸秆的处置利用方式时受到了农户的个人身份特征、农户的家庭特征、农户的生产经营特征以及农户所处的地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推广中国良好农业规范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良好农业规范(GAP)在保障食品安全上作用显著,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制定适应本国特点的规范标准。中国也已正式实施《良好农业规范》国家标准(CHINAGAP)。由于现阶段中国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大量分散农户进行独立生产经营,因此阻碍了CHINAGAP的有效推广。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进行了对比,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促进传统农业结构调整,比"公司+农户"模式中的企业更有利于CHINAGAP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合作社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载体,在农业标准化实施、普及和推广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根据目前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实施和监督成本过高等问题,将合作社纳入农业标准化体系,探讨了合作社参与农业标准化的主要职能及其影响因素。以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开放编码、轴心编码和选择编码,提炼出农业标准化中合作社的职能配置。研究结果发现,以资源基础观为视角,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合作社的职能包括资源吸附、资源利用、资源共享。从合作社的内外部角度,合作社参与农业标准化的内部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源、资金和配套设施,外部因素包括政府扶持、市场环境和产学研合作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合作社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中的职能配置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带跳O-U过程的订单农业合约期权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运用期权理论解决订单农业中存在的违约问题,首先需要得到合理的订单农业合约期权价格。为此假设订单农业合约中的农产品价格服从带跳跃的均值回复过程,然后给出该随机过程的模拟算法,并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农产品订单合约期权进行了模拟定价。最后给出实例,分析了影响订单农业合约期权价格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州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06-412
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市八一村和沙县延溪村的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s模型对影响农户选择农业部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是否获得政府补贴、农户对污染的可控性态度、经营土地总面积和家庭能源月消费额等四个因素对农户采纳沼气技术具有显著影响;影响农户采纳太阳能技术的主要因素是农户受教育年限和采纳技术是否获得政府补贴;而农户采纳轮作技术主要是受教育年限、经营土地总面积、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数、是否参加农技部门的指导和培训、对农业部门的服务是否满意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采取政府主导型、加大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提倡适度规模经营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结构方程平衡计分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对湖南X市21个农民专业组织绩效评价,分析了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影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生成发展的因素、障碍以及成功经验。并根据模型分析结论,提出促进湖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相关建议,为湖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业高校图书馆与地方信息网站共建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高校图书馆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当地的“三农”提供信息服务。通过网络访问的方法对山东省17个市辖区的农业信息网进行了调查,发现各地的农业信息网站严重缺乏专业信息机构的信息支持。结合农业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地方网站的平台优势,提出农业高校图书馆与地方信息网站共建信息服务平台的具体设想,构建了“实用技术”、“专家在线”、“农民培训”、“农业统计”、“农家书屋”、“信息服务”6个模块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云方  卢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456-458
为了探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以及为今后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存在的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制约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个因素。研究发现,乡土文化、政府介入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分析贫困山区小流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空间分布规律并探究其主导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四个乡镇20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业态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利用Arcgis10.0软件的空间分析工具分析各类合作社空间分布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分布主导因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清漳河流域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为林业、种植业、养殖业、种养业和服务业五种类型;合作社规模方面,以林业类核桃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多,分布广泛。影响因素方面,林业类主导因素为农村林地面积,决定力q值0.316;种植业类主导因素为农村耕地面积,q值0.222;养殖业、服务业类主导因素为农村居民区域面积,q值分别为0.268、0.273;种养业类主导因素为乡村路网,q值为0.258。研究结论:贫困山区小流域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呈现小型化,初级化;在空间分布中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存在地域分异现象,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加快发展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从1989年以来呈连续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广东构建和谐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瓶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中国各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之一。笔者在深入分析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办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政策性的贷款担保基金和农产品保险基金等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江西省双季稻区10个县30个乡镇农户、合作社以及农机大市场的调查数据,通过对合作社的两种典型模式(合作模式和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合作社农户和散户的对比分析,探索合作社对江西双季稻机插推广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社农户的成本要低于散户,收益要高于散户,合作社的生产效果比散户的要好;合作社农户的年龄比散户的年龄要低,文化、土地规模、资金要高于散户;合作社农户的机插比例高于散户;目前江西合作社机插典型模式中比较受欢迎的模式是农机大户和种田大户合作模式及“订单式”服务模式;未来种田大户、农机大户和养殖大户是发展江西农民合作生产的主要对象,重点发展的模式是合作社提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就出版业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抓住机遇积极策划服务"三农"的图书选题,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多彩、优质高效的图书品种,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而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并发展壮大。服务好"三农"图书的出版,是出版业振兴、谋求自身更大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进而推动出版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冯桂真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124-129
本研究从服务受体农户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全国7个样本村为对象,对农户对沼气后续管理有偿服务的采用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建池农户对沼气后续管理有偿服务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影响农户对沼气后续管理有偿服务采用意愿的农户个体因素为,户主年龄与采用意愿呈显著负相关、户主的教育水平与采用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与采用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农户耕地面积与采用意愿呈正相关,农户不同的种植结构对采用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农户不同的养殖结构对采用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养殖猪牛羊的农户更愿意采用有偿服务。环境因素为农户对沼气改善环境功能的认知程度与采用意愿差异显著,农户对服务网点的评价与采用意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经营体制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龙游县献军种粮专业合作社是以“合作社+农户”为运作模式的衢州市首家农民种粮专业合作社,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增效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