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苹果白粉病是危害苹果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通过人工喷雾接种苹果白粉病的方法,研究了10个不同苹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鸡冠’、‘早嘎啦’、‘美国八号’、‘伏花皮’和‘华红’发病轻,属于抗病品种,‘信浓红’、‘富士’、‘秦阳’和‘国光’发病较重,属于感病品种,且幼嫩的叶子较成熟的叶片容易发病。本试验结果为抗白粉病的机制研究、培育抗病新品种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中国小麦品种资源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异,并对部分主推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能力进行评价和筛选,选用195份小麦种质资源和24份主推小麦品种,采用籽粒法测定了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供试小麦资源PPO活性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变异范围为4.95~13.99 AU/(min?g),变异系数为21.4%,表明小麦PPO活性遗传改良具有很大的潜力;我国主推小麦品种之间的PPO活性差异较大,筛选出‘中麦9’,‘京9428’,‘冀麦38’,‘陕229’,‘宁麦9’,‘川麦47’等PPO活性较低的品种,可以鉴定为抗穗发芽能力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酶活性测定和Western印迹技术,研究了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山梨醇脱氢酶(SDH)的活性及其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的山梨醇含量及SDH活性的变化动态与对照果实基本一致。与对照相比,套袋苹果果实的SDH活性较低,山梨醇含量较高,由此表明套袋影响苹果果实山梨醇代谢。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苹果果实SDH的亚基构成为40 kDa,随着苹果果实的发育,SDH的免疫信号强度逐渐增强。在同一取样时期,套袋苹果果实SDH的免疫信号强度与对照果实相比差异不显著,由此推断,SDH的活性变化可能存在翻译后水平上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种质离体保存的适宜年限等实用性问题,需了解多年继代保存的组培苗繁殖能力有无变化。本试验对继代保存不同年限的 ‘金冠’、‘乔纳金’和‘嘎拉’、‘富士’茎尖组培苗进行继代增殖能力、不定根诱导和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接种初期4年以内,即继代次数为24或40代时,‘富士’、‘金冠’、‘乔纳金’的新梢增殖能力较低,‘嘠拉’生根率较低,‘金冠’、‘富士’、‘嘠拉’离体叶片再生率较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继代次数增加,以上品种的继代增殖效率、生根能力及离体叶片再生能力均稳定在较高水平。长期继代保存的苹果品种茎尖组培苗(‘富士’已保存25年,‘金冠’、‘乔纳金’19年,‘嘠拉’10年)仍保持其器官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烤烟鲜叶表面提取物主要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贵州主栽烟草品种的品质特征,开发生产特色优质烟服务。2009年选取4个贵州省主栽烟草品种为对象,研究其叶表面提取物特征。所用品种包括‘云烟85’、‘K326’、‘贵烟201’和‘南江3号’,每个品种均分下中上3个部位采取成熟鲜叶,用二氯甲烷提取叶表面物质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烤烟(Nicotiana Tabacum)叶表面提取物主要包括烟碱、新植二烯、腺毛分泌物和烷烃类。不同品种叶表面提取物主要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四个品种叶表面提取物总量、新植二烯含量和腺毛分泌物含量的排序为‘南江3号’<‘K326’<‘贵烟201’<‘云烟85’,烷烃物质平均含量排序为‘南江3号’<‘云烟85’<‘贵烟201’<‘K326’。各品种烟叶腺毛分泌物中松香油平均含量与其它萜烯类物质总量相当,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大于西柏三烯一醇含量,α-西柏三烯二醇平均含量是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2倍以上。各品种烷烃物质含量均以中部叶含量最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基质水分变化对苹果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多酚含量的影响,以盆栽‘红富士’苹果为试材,调控基质水分含量,测定不同时期苹果果实中PAL酶活性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果皮和果肉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达到高峰的时间有所差异。基质相对含水量分别由50%~55%和65%~70%提高到80%~85%时,果皮PAL酶活性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处理,但果肉中的PAL活性没有差异;果皮和果肉中多酚含量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燕麦品种根部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燕麦抗旱生理机制,以抗旱性不同的燕麦品种‘蒙燕1号’和‘坝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拔节期和抽穗期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燕麦品种根部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抗旱品种‘蒙燕1号’在重度胁迫下根部可溶性蛋白合成受抑制,弱抗品种‘坝莜3号’在中度胁迫下就受到抑制,在抽穗期随着水分胁迫加剧,弱抗品种‘坝莜3号’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大于抗旱品种‘蒙燕1号’;在2个生育时期,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均随胁迫梯度加剧而升高;重度胁迫下丙二醛(MDA)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蒙燕1号’分别上升了39.79%、14.88%,而‘坝莜3号’分别上升了188%、45.98%;在拔节期重度胁迫下,‘蒙燕1号’的POD活性上升27.4%,而‘坝莜3号’上升了98%;抽穗期,在中度胁迫下‘坝莜3号’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33.16%,而‘蒙燕1号’品种仍维持较高水平仅下降4.05%。综合分析表明,拔节期,中度胁迫下抗旱品种‘蒙燕1号’的根部生理特性受影响较小,具有较优的抗旱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时监测‘富士’苹果的贮藏环境,维持冷库内苹果的高品质。在Zigbee技术和GPRS数据传输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温湿度、CO2乙烯传感器等模块,设计了一组数据采集节点,构建了冷库环境中的无线传感网络,同时利用J2EE技术开发了‘富士’苹果贮藏期品质安全预警远动系统,解决了数据采集和冷库实时环境监测及远程数据预警问题。在温度分别为0℃、相对湿度为90%及CO2浓度为1%的环境下对冷库进行了数据传输包收发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收包率可达80%以上。通过使用本系统,可以有效的对冷库内的‘富士’苹果品质安全进行实时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9.
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杏仁蛋白制备ACE抑制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lcalase蛋白酶水解杏仁蛋白,以水解度(DH)及水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率为指标进行酶解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较大活性的ACE抑制肽的最佳水解条件为:pH值7.0,温度50℃,酶底比4%,底物质量分数为2%。该条件下经60min水解,其水解度为12.23%,得到ACE抑制肽的IC50值为0.85mg/mL。  相似文献   

10.
为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及筛选抗虫茶树品种提依据,以品种园内6个茶树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平行跳跃法对不同茶树品种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差异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个茶树品种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虽有相似性,但不同茶树主要天敌与害虫、多样性指数的动态趋势、茶丛不同层次的节肢动物类群等是有差异的。其群落天敌个体数与害虫个体数的比值最高品种为‘乐昌大叶白毛’;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平均值较大品种是‘云大淡绿’。茶丛上层的群落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茶丛不同层次节肢动物多样性存在着差异。‘云大淡绿’、‘英红10号’等茶树的茶丛上层物种数较多;在茶丛的下层,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多品种是‘碧云’。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有效防控苹果白粉病的措施,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期调查苹果园内白粉病的发生时期、为害程度。通过田间防治试验,对生物制剂、诱抗剂和高效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苹果白粉病春季于4—5月发病,秋季于9月左右发病;且‘华硕’发病较‘富士’重。防治苹果白粉病,生防制剂8%嘧啶核苷酸类抗菌素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好(75.27%),其次是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为62.09%。3种诱抗剂对苹果白粉病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50μg/mL水杨酸处理效果最好,达66.85%;草酸仅高浓度处理的防治效果超过50%;5%氨基寡糖素水剂2000倍处理效果与50μg/mL水杨酸处理效果接近,为65.26%。供试的5种常用化学制剂中,50%丙环唑乳油防治白粉病效果最好(98.59%),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92.80%),5%己唑醇悬浮剂、30%啶氧菌酯悬浮剂和40%腈菌唑悬浮剂防治效果也均在80%以上。试验结果可对后期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集成与示范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红富士苹果(Malus pumila Mill)果实内总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强其营养价值,开发功能保健苹果,试验通过在果实膨大期,以新鲜采摘的成熟红富士苹果的果实为研究对象,对苹果叶片喷施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分裂素,研究植物细胞分裂素对果实内的总抗氧化活性及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对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激动素、玉米素和6-苄基腺嘌呤都能提高苹果果实的抗氧化活性,提高果实内的总糖、总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其中,激动素对提高果实抗氧化活性,提高总糖、总酸和蛋白质的含量的效果最明显,6-苄基腺嘌呤的效果居中,玉米素的效果最不明显。在果实膨大期对叶片喷施不同的植物细胞分裂素,能提高成熟果实的总抗氧化活性,改善果品品质,为开发生产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功能保健苹果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辽宁省‘红富士’苹果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辽宁省‘红富士’苹果适宜栽种的气候分区,利用辽宁52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GIS技术对红富士苹果的热量、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资源进行网格推算并予以分析。根据红富士苹果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了气候区划指标,并将全省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4个分区。结果表明,(1)1月平均气温和4—10月温量指数对‘红富士’苹果栽种影响最大,选二者为‘红富士’苹果气候区划指标;(2)‘红富士’苹果的发展坚持-10℃安全线原则,在辽南应主要在大连市主要发展、营口市南部适当发展;在辽西主要是葫芦岛市的西南部、朝阳市的西南部和锦州市南部;辽中应在盘锦适当发展;辽东的丹东南部沿海一带适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1-MCP处理对不同贮藏设施条件下富士苹果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设施(大型恒温冷库、小型组装式恒温贮藏库、改造土窑洞、传统土窑洞)条件下1-MCP处理对富士苹果采后生理特性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富士苹果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四种不同贮藏设施条件下,1-MCP处理均可明显降低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较好地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且贮藏设施条件越好,1-MCP的处理效果越明显。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降低,可能是1-MCP处理延缓了果实的后熟、成熟度较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茶多酚(TP)、槲皮素(Que)及两者协同作用时的抗炎作用机理。以TNF-α 诱导的炎性3T3-L1 脂肪细胞为模型,分别添加50 μg/mL 茶多酚(TP)、50 μg/mL 槲皮素(Que)及50 μg/mL 的茶多酚和槲皮素(TP+Que)共同处理,以空白组作为对照组。研究脂肪细胞中炎性因子白介素12(IL-12)、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 研究其对Sirt1 和AMPK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NF-α 刺激条件下,茶多酚和槲皮素对炎性因子的基因表达和炎症信号通路都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槲皮素的抑制作用则不如茶多酚显著。在脂肪细胞中,活性物质可通过AMPK/Sirt1 途径,调节IL-12和iNOS的基因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Acidity and sweetness in apple and pea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Sweetness and acidity in apple and pear inherit independently and can be organoleptically evaluated separately, but less accurately in pear than in apple. For breeding purposes an analysis of fruits for acidity and sweetness with pH indicator paper and a hand refractometer is to be prefered to the organoleptic method.In apple, the acidity-decreasing with time-of the unripe fruit was already strongly indicative of that of the eating-ripe fruit; sugar-increasing with time-not before the fruit was picking ripe. Sugar content in apple and pear, and the pH in pear, appeared to be normally distributed; the pH in apple showed a segregation into an acid and a low-acid group, which occurred in both the unripe and ripe stage. The segregation ratio between these groups was found to be highly variable. On the whole, the mean acidity and sugar content of apple and pear progenies is significantly determined by that of the parents. Most of the observations made did not support the theory that low acidity in apple is determined by one recessive ge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 of leaf juice and fruit juice in apple may offer a possibility for pre-selection.  相似文献   

17.
苹果不同HRM反应体系分析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是一种新型的DNA多态性快速筛查技术。本研究以苹果品种"富士"和"舞姿"为试材,用来自苹果基因组的SSR标记CH03d11对不同反应体积、不同DNA浓度以及不同PCR退火程序下的HRM分型效果进行了测试与评估。结果表明:采用5μL反应体积可以获得与10μL或20μL反应体积相同的检测效果。在5μL反应体积中,DNA浓度小到0.25ng/μL时,PCR扩增及随后的HRM分析效果依然良好。另外,研究表明,采用降落PCR扩增模式也能取得良好的HRM多态性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苹果浓缩汁中多酚物质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优化多酚检测条件,分析不同来源苹果浓缩汁中多酚的种类与含量,建立苹果汁多酚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以控制苹果多酚的质量及鉴别苹果汁产品的真伪。试验以苹果浓缩汁为样品,采用Welchrom C18色谱柱,在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流动相0.3%三氟乙酸水溶液和甲醇(流速1 mL/min)以及梯度洗脱的条件下,标定了12个共有指纹峰,测定出10个不同来源苹果浓缩汁多酚的指纹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多酚含量为5559~7971 μg/mL。研究初步建立了苹果汁多酚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该方法可为苹果加工企业进行苹果多酚的定性、定量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红酵母菌对鲜切苹果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从富士苹果皮中分离出的红酵母菌配制成不同浓度(105、106、107CFU/mL)的菌悬液处理鲜切苹果,研究红酵母菌对鲜切苹果在10℃条件下贮藏10 d期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酵母菌能够延迟鲜切苹果可溶性蛋白含量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另外,红酵母菌能够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可有效控制鲜切苹果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延缓苹果的氧化和组织的衰老。但在贮藏前期,红酵母菌也激活了鲜切苹果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加速了苹果的软化。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鉴定筛选优良雨花茶适制品种,为茶树良种引进和雨花茶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对南京市6 个主栽茶树品种制作雨花茶的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酚氨比、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比较,结合品质成分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研究不同品种雨花茶适制性及其呈味特征。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制成的雨花茶总分依次为‘龙井43’>‘苏茶早’>‘迎霜’>‘浙农117’/‘锡茶5号’>‘乌牛早’,其中‘龙井43’的香气、滋味、汤色得分均高于其他品种。品质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原料对雨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咖啡碱含量影响较小,对茶多酚含量、GA含量、儿茶素组成、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有着较大影响,‘龙井43’的茶多酚总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茶树品种,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酯型儿茶素含量和儿茶素总量也均排在首位。呈味特征研究认为,雨花茶的滋味特征多由具有苦涩味的儿茶素类决定;茶汤中鲜味氨基酸仅谷氨酸达到鲜味阈值,而GA浓度远高于其阈值(0.034 mg/mL),认为GA是雨花茶鲜爽滋味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茶多酚含量最高的‘龙井43’还表现出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仅为26.65 μg/mL,抗氧化活性最强。综上,‘龙井43’用于制备雨花茶具备一定的优势,从而为茶树良种引进和雨花茶品质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