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草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摘要: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也是我国很有特色的养殖对象,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草鱼自然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保加利亚,但先后被引进到93个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和黑龙江三大水系。本文简要总结草鱼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草鱼不同种群在形态、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并从草鱼种质资源研究以及草鱼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草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是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易危蛙类,文章从棘胸蛙分类与分布、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与保护出发,介绍了棘胸蛙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种质棘胸蛙生理生化差异,简述了棘胸蛙种质创新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棘胸蛙种质资源研究应在野生资源调查、人工养殖标准、种质创新和基因组学等四个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3.
秀丽白虾种质资源研究与保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外界环境的压力导致了生命周期较短的秀丽白虾渐趋小型化,其种质资源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关于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秀丽白虾的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同时育种工作没有得到社会重视,进展缓慢。本文从基础生物学、遗传学、资源变动等方面对秀丽白虾利用情况及现有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保护策略,以期为保护以及合理利用秀丽白虾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葱种质资源研究及利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大葱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包括大葱的起源、分布,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分类,大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基于形态学标记、基于细胞学水平、基于蛋白质水平、基于DNA分子水平的大葱种质遗传多样性),大葱种质资源的利用(产量构成、品质性状、抗病性和品种选育)及中国大葱今后研究重点等。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关系到粮食、经济、科技、社会等各领域的发展安全。近年来,由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的快速发展和农民进城的影响,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利用,种质资源数量急剧减少,流失严重,部分种质资源甚至濒临灭绝,造成滨城区种业发展受阻。通过探讨滨城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破解种业发展“瓶颈”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白鹏  牛峰 《中国种业》2021,(7):14-16
对当前阜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进展情况,分析指出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成体系、种质资源利用率低,育种创新难、缺少规模化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用地难度大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以及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报道了南京农业大学棉花遗传育种室等单位开展棉花雄性不育种质的收集,整理,研究,利用的结果,它包括雄性不育种质的收集和雄性不育系的遗传学,细胞学,生理生化等多学科的研究及雄性不育种质在杂种棉选育中的应用三部分,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棉花雄性不育系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振萍 《中国种业》2016,(12):25-26
系统分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短板。提出了新形势下提升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的5点思考:做好顶层设计,分类开展保护;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加强种质资源库(圃)建设;加强种质资源引进与交换;多管齐下,提升种质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种子法》提出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了自主产权种质资源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创新利用进程,选育保护和转化利用了玉米自交系 JH49 等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对企业如何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和转化利用提出 3个方面的建议,使企业能更好地推进产权保护和种质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刘金山 《种子科技》2023,(16):142-144
文章针对兵团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健全保护体系、加强宣传和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推进兵团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青虾transformer-2基因RNA干扰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虾性别调控相关基因transformer-2(tra-2)的RNA干扰规律进行研究,探讨了tra-2 基因RNA干扰的最适注射部位、注射剂量、干扰效果以及干扰规律等。通过对青虾肌肉、心脏、围心腔和眼柄基部注射比较发现,围心腔注射死亡率最低,适宜RNA干扰研究。采用4 μg/g 的dsRNA剂量进行时间依赖性干扰试验,RT-PCR检验注射后第1,7,14 天的卵巢tra-2 表达量,结果显示第7 天基因表达量出现显著降低(P<0.05)。不同剂量水平(0.4 μg/g、4 μg/g 以及12 μg/g)干扰研究发现,0.4 μg/g dsRNA没有干扰结果,4 μg/g 和12 μg/g 剂量的干扰效果均显著。与4 μg/g 的剂量相比,12 μg/g 的dsRNA能在较短时间内起到明显的干扰效果,且能持续较长的时间,表明干扰规律会随着剂量的改变而变化。但两组tra-2的最低表达量分别为正常水平的23%和21%,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首次克隆了青虾的Usp9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基因全长 cDNA序列,并在青虾中使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首次检测了 Usp9 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变化。青虾 Usp9 基因cDNA全长 1259 bp,包括 162 bp的 5’ UTR, 978 bp的开放阅读框以及 116 bp的 3’ UTR。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青虾 Usp9蛋白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凤仙花熊蜂(Bombus impatiens)及灰短尾负鼠(Monodelphis domestica)的蛋白相似度分别为 99%、 97%和 95%。应用 MEGA5.1软件对青虾与其他物种的 Usp9氨基酸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青虾 Usp9与同为甲壳纲的钩额型蚤状溞聚为一支,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采用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了 Usp9基因的时空表达,水温 28℃时, Usp9基因在青虾发育的后幼体发育期第 5天 PL5出现表达高峰。Usp9基因在 6种成体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水平依次为:脑>腹神经>精巢>卵巢>肌肉>肠。而在雌雄组织差异表达分析表明,精巢中Usp9基因表达量比卵巢的比值为 2.86,脑组织中雄虾的表达量比雌虾为 2.27,差异均为极其显著(P<0.01)。这表明Usp9基因的表达和雄性偏向基因趋势是一致的(雄性表达:雌性表达≥1.5)。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青虾Usp9基因功能等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可为青虾性别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玉米抗旱机理及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玉米抗旱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特性,研究内容主要是抗旱机理研究和抗旱性鉴定与评价,其中适应干旱的形态结构特征是玉米长期进化的结果,生理代谢调节也是玉米适应抗旱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总结前人有关对玉米抗旱性的大量研究,从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遗传等角度阐述了玉米抗旱机理与抗旱性鉴定的各项指标。指出玉米抗旱性由多基因控制,呈现典型的数量遗传。抗旱性鉴定需要在特定环境和试验条件下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合遗传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发现玉米抗旱性研究的方向从一般的生理生化分析转移到分子遗传学的QTLs定位与分析。总结分析玉米抗旱性研究现状与方向,为玉米抗旱性鉴定、玉米抗旱育种和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虾蛏混养池底泥耗氧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水温和有机质含量对不同养殖模式底泥耗氧速率的影响。通过采集试验前后池塘不同位点的底泥沉积物,对单养对虾和虾蛏混养两种模式下底泥耗氧速率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模式下底泥耗氧速率y都随着温度t的升高而升高,且呈良好的幂指数相关(虾蛏混养池y和t的关系式为:y=0.1525e0.0717x,R2=0.968,P<0.01,对虾单养池y和t的关系式为:y=0.1591e0.0816x,R2=0.971,P<0.01);底泥耗氧速率与有机质相关性显著(P<0.05);对不同养殖模式下虾塘底泥耗氧速率分析表明:虾蛏混养池与对虾单养池的底泥底泥耗氧速率差异极显著(P<0.01);在相同养殖模式下,试验初期底泥耗氧速率小于后期底泥耗氧速率。在相同时期,单养虾池塘底泥耗氧速率高于虾蛏混养池塘底泥耗氧速率。  相似文献   

15.
泽泻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研究以泽泻和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工泽泻酒,按大米与泽泻粉质量比为1∶3配料,生料曲用量为大米用量的0.5%,纤维素酶用量为泽泻投料量的0.05%,经一系列工艺处理,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分解泽泻中的淀粉质,并转化为酒精,使泽泻中的有益物质充分溶出。此法在用生物方法利用泽泻所含淀粉的同时,充分提取了其有益物质,远远优于制作药酒的传统方法——浸泡法。生料泽泻酒经杀菌后,口感醇厚、无异味,保健功能独特。  相似文献   

16.
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杂种优势预测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由于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限制了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利用。几十年来,育种工作者从亲缘关系、生态类型、生理生化和数量遗传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预测杂种优势的方法。通过概述有关杂种优势预测,及数量性状、同工酶、分子标记亲本间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现状.对杂种优势预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建立高效稳定的百合鳞茎形成体系,以自繁的东方百合(Lilium Oriental Hybrid)品种‘索蚌’为材料,研究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对百合鳞茎发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在百合鳞茎发生发育过程中,SOD与POD活性升高,而CAT酶活性的变化与SOD、POD活性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可溶性蛋白累积和可溶性糖变化与百合鳞茎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在百合鳞茎形成过程中,SOD、POD、CAT酶活性变化与鳞茎诱导及其发育密切相关,其中SOD、POD酶在百合鳞茎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累积变化为百合鳞茎形成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麦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面粉和面食品的色度是小麦磨粉品质和面食品的主要评价指标.。特别是面条、馒头、饺子、烙饼等中式食品对白度的要求相当高。.多酚氧化酶(PPO)与小麦面粉及其面食品在加工、贮藏中的褐变直接相关.。同时,多酚氧化酶种类的遗传变异和表达差异也决定小麦籽粒中的PPO总活性高低,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面粉的白度。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小麦多酚氧化酶生化机理、分布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分析以及与品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根据多酚氧化酶的表达特性,讨论了小麦高白度新品种选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桔小实蝇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桔小实蝇Bactrocera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是一种世界危险性检疫害虫,寄主范围广,能危害250多种瓜果蔬菜,随着气候变化、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其危害面积逐渐扩大,给果蔬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针对桔小实蝇的研究逐渐深入,从一开始的基本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到最近的分子生物学和适生性分析研究,对桔小实蝇研究逐渐过渡到应用研究方面。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桔小实蝇的分类特征及地位,生物学和生态学,风险性评价及适生性分析,分子生物学,防治及控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安徽段)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调查统计,发现淮河流域(安徽段)现有两栖动物11种,其中古北界2种,东洋界5种,广布种4种;爬行动物23种,属于古北界4种,东洋界13种,广布种6种。区系特点明显,该区的古北界动物分布较少,东洋界和广布种种类分布颇为丰富。本次研究,对了解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控制资源浪费,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