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北是全国农村“四清”运动的发源地。河北农村“四清”运动经历了以清经济为主的“小四清”和以清政治为主的“大四清”两个阶段。河北独创阶段的“小四清”中产生的保定“四清”经验成为中央杭州会议制定全国开展“四清”运动“前十条”的主要根据之一;“大四清”中出现的“桃园经验”、小站夺权斗争“经验”,对全国“四清”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进一步促使了运动中“左”倾错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爱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151-15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保障已经不是问题。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空巢”可能致使农村老人产生的问题更加严重。通过对城乡养老保障差距的实证分析,进而研究了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存在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农村新型养老体制、完善农民工保障等措施建议,以期对解决农村“空巢家庭”养老保障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依靠动员科学家推动科普事业,加强科普资源建设,创新科普活动,针对科普工作和活动经常出现“权威性不够”,“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根据长期从事农业科普工作的实践,对科普“失真”,“失声”,“失效”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贾先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94-198
在我国历史上宗族对农村社区及其居民的生存与发展作用巨大。我国农村几千年“聚族而居”格局是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了目前的“差序格局”的农村社会网络,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其影响是难以消除的。课题组通过研究认为,必须尊重事实,尊重农村传统文化,正确的认识宗族,反对片面的打压。根据农村“聚族而居”的现状,合理利用和引导宗族,使其在经济、社会和民主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促进人性复归。  相似文献   

5.
对推进“三品”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玲  张锋  项宇  张乐  国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178-181
建立“三品”监管长效机制既是维护“三品”认证有效性和品牌权威性的需求,又是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的有效措施。此文分析了“三品”监管现行制度和形势需求,认为可通过构筑企业自律、风险防范、依法查处和追溯管理“四道防线”,逐步健全“三品”监管长效机制,并对此提出做好当前“三品”监管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中庸理论和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为合作经济理论奠定了道德伦理基础。论述了西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中庸理论及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发现合作社的建立道路、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分配方式都蕴含着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在为合作经济理论奠定道德伦理基础的同时,也使合作社制度中存在各种矛盾:“门户开放”的矛盾、产权制度的矛盾、治理结构的矛盾、分配制度的矛盾等;为解决这些矛盾,提出在入社门槛、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分配制度等方面对合作社制度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植物“黄叶病”的发生日益普遍和严重。引起植物“黄叶病”的因素可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因素两种,不同类型的“黄叶病”在发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本文对植物“黄叶病”的发生原因、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以后的防治和应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植物“黄叶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卫思祺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182-186
“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不仅较好的诠释了义务教育的纯公共产品属性,较好地体现了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理论在农村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而且也正是公共财政理论的应有之意,是教育正义理论中平等与差别原则在基础教育实施过程的内在要求。“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对营造农村教育的新氛围、改变农民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认识;减轻农民家庭经济负担,对消除农村辍学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都起到了良好地效果。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两免一补”政策、丰富教育理论价值、增强其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马铃薯产业的供求机制及其价格变动成为甘肃省农民增收、工业发展的重要信息导向源,运用“蛛网模型”对甘肃省1999-2008年期间马铃薯价格的变化作深入的分析。并通过“蛛网模型”价格信号反应,分析了甘肃省马铃薯市场“蛛网模型”变迁路径与诱导因素,从而“管中窥豹”式的观察马铃薯市场,以便采取措施,规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0.
农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培养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新型农民,农民教育是关键。由大学和地方政府科技部门共同实施的“沈阳市农村青年科技人才研修工程”, 探索出“政府出资、大学培训、农民受益” 的科技培养新模式,搭建了科技培训平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已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生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317-32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问题、对策。结果表明,实施阳光工程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效益增高、分布区域集中、特色培训模式形成、特色劳务品牌效应明显。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信息不畅、职业技术教育薄弱、适宜岗位选择面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阳光工程质量、开辟就业途径,重点开发小城镇、中小企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适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更多岗位,是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印传  王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191-195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维护农村的生产和生态功能,采用问卷调查、典型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应用环境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等有关理论,分析了农村环境政策的供给与需求状况,提出并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系数,分析了农村环境治理适用的环境政策类型,最后探讨了"征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的制定框架。由此认为"征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是适合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政策类型。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新村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新村留守儿童的状况,发现留守儿童存在思想品行问题、学业问题、心理问题和安全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提出从家庭方面、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和政府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何格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367-370
创新土地制度突破城乡二元土地结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和难点。成都是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土地制度创新试验中,主要围绕“三个集中”,业已形成锦江、郫县、邛崃、温江、龙泉几种土地制度创新模式。文章在分析其创新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创新模式的制度绩效、存在的制度风险及原因,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崇  王德海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450-455
提 要:从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角度视之,在农村社区体系中,存在着中心、边缘、半边缘三类农民群体。边缘农民具有封闭性、沉默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在面对社区公共冲突时更多采取回避、迎合、“抵制”、邀请第三方参与等消极应对策略,为此,社区管理者应首先注重对边缘农民的伦理关怀,助其形成安全感,让他们在面临冲突时能够表现出勇于担当、符合沟通理性的自信。其次,社区管理者应创造制度性的协商民主氛围,加强社区村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再次,应培育边缘农民的冲突沟通技巧,构建其自立式冲突沟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慧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449-452
内容摘要: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体系支撑,在改造过程中存在城中村土地的产权转换缺乏法律依据、补偿标准难以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改造后的形态选择等困难。在目前土地二元所有制难以突破的前提下,采用“土地信托”方式能够绕过产权障碍,充分利用城中村土地的区位优势,盘活土地资产,为城中村改造融资,运用专业化的运营模式促进城中村资产的保值和升值,有效解决城中村发展中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王茂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154-159
本文以贵州为例,从协同论、系统论观点出发,对旅游业与农村产业的内部协调和外部关联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分析该系统存在的良性协调互动圈层结构的动力机制,提出稳固其良性协调互动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构建乡村旅游业与农村各产业部分协调互动的动力机制“七叶水轮机”模型,揭示了外环起到稳定内环良性协调互动的功能。随着外环境变化作用于内环的动力机制表现出显著时空差异,因而该动力模型亦是一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8.
科学谋划重点任务是推进成都“十二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采用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成都“十二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主要有六大重点任务-构建现代农业技术链、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农业科研总部并辐射农业“二带三圈”、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强化农业高新技术应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通过工程模式、集成推进,为把成都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渝东北地区作为重庆市“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峡库区的特殊性,该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将更加有效地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对渝东北地区丰都、忠县、垫江、梁平、万州、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11个区县展开实地调研,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文献资料等方法,解析了该地区“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多种土地集约利用创新模式,以及产权管理模糊、规划管理薄弱等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个方面论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玉米自交系“南99”的选育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西玉米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这一关键问题,此研究采用S1改良法群体内轮回选择与自交系谱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出"南99"自交系;经配合力测定和性状鉴定表明,"南99"是一个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高、综合农艺性状好、抗病虫性强、适应性广、自身产量高的自交系,用它做母本分别选育成南校18号、南校968、南校9665和南校201等四个优良玉米单交种并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其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