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万寿菊茎尖,研究秋水仙素对万寿菊的诱导效果,使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压片法鉴定多倍体,分析了四倍体植株在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性。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抑制万寿菊生长,随秋水仙素浓度升高,形态变异率呈先升后降趋势;秋水仙素处理后叶片变异类型主要有6种。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万寿菊株高、冠幅、节间长度、花梗长度和腺点密度降低,叶片面积、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花瓣长度和宽度增加;四倍体万寿菊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疏松度、栅海比、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量显著增加;四倍体万寿菊的比叶鲜重、比叶干重极显著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基因组大小增加。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穗位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穗位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以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浚单20为材料,采用石蜡制片和超薄切片法对不同种植密度下2个玉米品种穗位叶片和叶绿体的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个玉米品种的叶片厚度、叶脉横截面积和叶脉木质部面积减小,上、下表皮的气孔频度减少(郑单958显著,浚单20不显著),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数量减少,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的数量减少;种植密度在75 000株 hm-2时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叶脉木质部面积、气孔频度、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数量、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数量与种植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单穗籽干重、千粒重、穗粒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因而成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红腰子豆和小黑芸豆进行4种遮光率(0%、30.3%、51.7%、79.5%)处理,研究不同遮光率与芸豆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率的增大,芸豆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及单株产量下降,遮光率与芸豆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与芸豆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芸豆花荚期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与芸豆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玉米叶片气孔特征及气体交换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孔是植物叶片表面控制大气与植物间气体交换的孔状结构,对于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实验增温平台,研究了未来气候变暖对玉米叶片的气孔特征(包括气孔频度、气孔开口大小和形状以及气孔分布格局)和气体交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尽管增温并没有改变气孔密度(P0.05),但却由于表皮细胞数目的减少导致气孔指数显著增加12%(P0.05);(2)增温使气孔开口的长度显著减小18%(P0.01),宽度增加26%(P0.01),面积和周长分别增加31%(P0.01)和13%(P0.05);(3)实验增温还使单个气孔之间最近邻域的平均距离显著增加,表明气孔在玉米叶片上的分布变得更加均匀;(4)增温导致玉米叶片的净光合反应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增加52%(P0.05)、163%(P0.001)和81%(P0.05);与此相反,玉米叶片的暗呼吸速率(Rd)却显著降低24%(P0.01)。增温没有对细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通过改变玉米叶片的气孔频度、气孔开口大小和形状及其在叶片上的空间分布格局来改变其气体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给草地早熟禾及其空间诱变矮化突变体的生理、抗性及分子研究提供基础,对草地早熟禾野生型及矮化变异株系叶片的外观形态、表面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2个矮化突变株系叶片均明显增宽、厚度减小;上表皮细胞的长宽比明显减少;同时,矮化突变株系的叶片气孔密度增大,单个气孔面积减小。进一步分析表明,矮化株系叶片宽度增加可能是因为细胞数目的增加和表皮细胞的增宽。旨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嫩单18玉米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的UV-C辐射对玉米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和叶表皮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SOD、POD和CAT的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即随辐射时间增加活性降低,辐射4h或6h时降到最低,之后有所上升,但是都低于对照组。UV-C辐射能缩小气孔的长、保卫细胞宽、表皮长细胞的长度和长细胞宽度;而叶长、叶宽和根条数明显增加(p<0.05),表明玉米在受到UV-C辐射时可通过增加叶面积和根条数来缓解辐射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高温条件下CO2对黄瓜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高温条件下,施加CO2对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长度、气孔宽度、气孔密度、气孔开张比和气孔开度的影响。采用LI-6400测定光合速率,结果显示高温条件下,经CO2处理的14、21、28、35和42d的黄瓜叶片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分别比常温处理增加30.8%、49.7%、34.5%、32.1%和32.1%。利用软件Motic Images Advanced 2.0分析表明,高温结合CO2处理后黄瓜气孔长度、宽度、密度、开张比和开度均显著增加,在处理35、28、42、14和28d时分别比常温处理增加了36.4%、38.8%、37.7%、30.2%和36.9%。  相似文献   

8.
气孔在葱莲不同器官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葱莲植株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花、花茎、鳞茎、叶、果实、种子和根等部位的表皮进行研究,对花瓣上表皮、花瓣下表皮、花茎的表皮、外果皮、叶近轴面和叶远轴面气孔指数、气孔密度和保卫细胞面积分别进行比较,并分别对花瓣和叶的气孔密度与保卫细胞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根上未见到有气孔分布。除了在葱莲的叶和花茎等常规部位发现有气孔分布外,花瓣、雄蕊、雌蕊、子房、花梗、花茎、鳞片、果实和种子上均有气孔分布。气孔呈半月形,无副卫细胞。葱莲叶片近轴面的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显著大于远轴面(P0.05)。花茎和叶上的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显著大于花瓣和果实(P0.05)。外果皮的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最小。叶远轴面的保卫细胞面积最大(P0.01),花瓣下表皮的保卫细胞面积最小(P0.01)。花瓣的气孔密度和保卫细胞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0.089,P0.05),而叶片的气孔密度和保卫细胞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r=-0.535,P0.01)。  相似文献   

9.
植物叶面积系数法改进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胡林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5):228-233
植物叶面积计算是植物野外调查的重要关键内容,由于传统植物叶面积计算公式s=kab中,k值随物种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往往造成公式应用的困难。为了方便k值的正确选择,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9种形态的植物叶片,求出不同形态叶片的k值,为植物叶面积野外调查提供方便。k值计算方法为,利用计算机软件Image Pro Plus 6.0计算了植物叶片的面积、面积与外接矩形的面积比、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宽度与长度共6个参数。借鉴传统植物叶片的分类方法,根据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比值,将叶片分为披针形、长卵形、卵圆形、矩形或圆形4种类型,求出这4种类型叶片的k值分别为1/3,1/2,2/3和5/6。经过试验证明,公式在改进前,叶片面积k值的平均误差接近20%,改进后叶片面积的k值的平均误差仅为4%,叶片面积的估测误差明显降低。按叶形将叶片分类确定k值后,k值的选择方便快速,外业人员只需简单培训就可明显提升野外作业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不同成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叶片组织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叶的成熟度决定了其叶组织的结构,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组织结构烘烤后有较大的差异,为探明不同成熟烟叶在烘烤中的组织结构变化规律,对烤烟K236品种的中部初熟、适熟和过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定时取样进行快速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分析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上表皮细胞宽度、下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宽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细胞间隙、海绵组织厚度和海绵细胞间隙的收缩以过熟烟叶过熟烟叶>适熟烟叶>初熟烟叶;在烟叶干燥收缩过程中以各组织的收缩以过熟烟叶较剧烈,适熟烟叶居中,初熟烟叶较平缓;无论是何种成熟的烟叶的上表皮细胞厚度、上表皮细胞宽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栏细胞间隙的收缩率均高于下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宽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海绵细胞间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68份玉米杂交组合的穗三叶长、宽、面积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探究各性状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为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小区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达到19.27%,穗三叶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34%~9.59%,变异程度相似。相关分析表明,小区产量与穗三叶各性状为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玉米产量的正向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穗上叶宽、穗上叶长、穗位叶面积、穗位叶长、穗下叶面积、穗下叶宽、穗下叶长、穗位叶宽、穗上叶面积,负向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穗下叶长、穗位叶宽、穗上叶面积。因此,增加穗三叶叶面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尤其是通过增加穗下叶宽和穗位叶长提高叶面积的玉米杂交种,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hange of microstructure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cotton leaves under different disease index levels (b0~b4).[Method]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in cotton fields, five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disease index levels of cotton leaf, and the leaf photosynthesis was tested by WFS-3000 and microstructure was observed with Microscope ECLIPSE Ni-E. [Result] With the increase in disease index levels, cotton leaf gradually lost green color, serious necrosis area occurred, with the leaf withered up till dried to death. The stomata of disease leaf incurred abnormally, increasing intercellular space in mesophyll tissue. Total thickness, upper and lower epidermis thickness, palisade tissue thickness and spongy tissue thickness 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mong all treatments; the trend showed as followed: total thickness was b0>b1>b2>b3>b4, upper epidermis thickness was b0>b1>b2>b3, lower epidermis thickness, palisade and spongy tissue thickness were consistent as b0>b1>b2. As a whole leaf of total thickness, upper, lower epidermis thickness, palisade and spongy tissue thickness were very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eaf disease index level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eached -0.6. The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transpiration rate, stomata conductance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reached significant different with b0, leaf temperature increased, internal CO2 first went up then down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b0.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erticillum wilt damaged leaf microstructure and impaired photosynthesis of cotton leaf.  相似文献   

13.
玉米密植会造成花后下部叶片早衰, 为探明其对植株根系性能、碳氮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采用大田与土柱栽培相结合的方式, 以登海661和郑单958为试材, 分析了密植条件下两品种花后碳氮分配、根系性能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两年结果表明, 玉米密植群体下部叶片早衰导致两品种花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 向根系转运的光合产物数量显著减少, 成熟期(R6)的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系表面积较CK显著减少。根系性能的下降导致花后氮素吸收量显著降低, 叶片光合速率降低、整株叶片衰老进程加快, 单株籽粒产量显著下降, 登海661较CK低7.61%, 郑单958较CK低8.35%。郑单958的花后叶片衰老要早于登海661, 且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比登海661低, 导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登海661显著降低。可见玉米密植群体花后下部叶片衰老加速了根系衰老, 降低了氮素吸收量, 影响整株绿叶面积和光合持续期, 最终导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用切片显微观察的方法,探索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下,白肋烟各部位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厚、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组织比、栅栏组织厚/叶片厚、上表皮厚、栅栏组织细胞宽与种植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三部位平均叶片厚、上下表皮厚、栅栏组织细胞宽降率从15000~18000株/hm2﹥18000~21000株/hm2,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组织比、栅栏组织厚/叶片厚降率15000~18000株/hm2﹤18000~21000株/hm2;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三部位平均叶片厚、海绵组织厚、下表皮厚增率240~300kg/hm2﹥300~360kg/hm2,栅栏组织厚、组织比、上表皮厚、栅栏组织厚/叶片厚、栅栏组织细胞宽增率则是240~300kg/hm2﹤300~360kg/hm2,密度因素对三部位叶片组织结构(平均)影响效应,叶片厚、栅栏组织厚、组织比、上下表皮、栅栏组织细胞宽大于施氮因素,而海绵组织厚小于施氮因素,两因素对栅厚/叶厚影响效应均等。综合试验结果,种植密度18000~19500株/hm2,氮用量270~300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的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阐明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的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以甬优籼粳杂交稻(A)为研究对象,以三系杂交粳稻(B)、超级常规粳稻(C)和超级杂交籼稻(D)为对照,在机插高产栽培条件下,对不同类型水稻的叶片受光姿态和群体冠层光分布、光合特性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上3张叶片的长度、宽度表现为ABDC,叶基角表现为DABC,披垂度表现为DBCA。冠层上部叶面积密度表现为DABC,冠层下部叶面积密度表现为CBAD,最大叶面积密度表现为ADBC,最大叶面积密度出现的相对高度表现为DABC。冠层上部相对光照表现为ABCD,冠层下部相对光照表现为BACD,冠层平均相对光照表现为BACD,冠层消光系数表现为CDBA。(2)抽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均呈DABC趋势,有效叶面积率呈ABCD趋势;颖花/叶和实粒/叶均表现为ABCD。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均表现为ABCD,经济系数呈DCBA趋势;蜡熟期和成熟期剑叶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PSII的光化学效率及净光合速率呈ABCD趋势;抽穗至成熟期剑叶的MDA含量呈DCBA趋势,SOD、POD、CAT活性呈ABCD趋势。与其他3种类型水稻相比,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的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具有显著优势,这是甬优系列杂交稻产量潜力正常发挥的生态生理基础,也是进一步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群体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玉/豆套作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竹  杨文钰  吴其林 《作物学报》2007,33(9):1502-1507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遮荫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下大豆生长的温、湿度和透光率是导致大豆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在四叶期后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田间光照不足导致大豆叶面积指数增加,比叶重减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b值降低,且荫蔽越严重,光合能力越弱,产量越低。玉米收获后,大豆前期遭受的光合抑制得到缓解,光合生产逐渐恢复,恢复能力最强的为紧凑型玉米下的大豆,其生育后期的光合能力已接近单作大豆。初花期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随着荫蔽程度的加重,大豆叶片变薄,表皮细胞体积变大,角质层变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间隙增大。总之,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可减缓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弱光胁迫,保证全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差异,以玉米‘京农科728’为研究对象,设置65 cm均匀垄作(CK)、68 cm均匀行平作(M1)和136 cm大垄双行垄作(M2)3种种植模式,对出苗质量、植株形态、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M2保苗密度显著增加,株距显著缩小且变异系数更低;M2株高、穗位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分别降低12.61%、11.21%、1.59%和3.67%,群体繁茂程度较低但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下降程度均较小;M2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25.24%、25.41%、53.60%和14.82%,功能叶片的光合能力显著增强;2017—2018年M2分别增产12.60%和17.59%,群体收获穗数的显著提高是增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推荐,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适宜种植模式为136 cm大垄双行(宽行90 cm+窄行46 cm)垄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