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泾阳县农用地产能及其空间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中渭河平原是陕西省乃至西部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以泾阳县为例,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利用已建立的二级指标区理论和可实现单产模型核算了该县耕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分析了实际产能与当年统计的粮食产量差异的原因,这对于科学评价该县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评价耕地利用强度和潜力,探讨该县耕地生产能力空间变化及其增产潜力、县域粮食安全保障、中低产田潜力发掘、促进耕地资源精细化管理、合理核定各级政府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果表明,2008年泾阳县理论产能为89.32×104 t,可实现产能为77.79×104 t,实际产能为48.00×104 t;理论单产为19830 kg/hm2,可实现单产为17270 kg/hm2,实际单产为10657 kg/hm2。泾阳县理论、可实现和实际单产在空间上单峰分布状,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的格局,未来南部和中部的各乡镇是该县粮食增产的重点。理论、可实现和实际产能较高的乡镇基本位于该县中部和南部。4个自然质量等别中以13等耕地对全县理论产能影响最大,其次为14等耕地;10个利用等别中影响可实现产能比较明显的是21等耕地,其次为16等和20等耕地。  相似文献   

2.
《种业导刊》2012,(9):35-35
为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国土资源部日前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管控优质耕地。重点是将优质耕地划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严控建设用地占用优质耕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后三个月内,要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和有关要求,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综合运用土地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到实地,划定边界,设立标志,统一编号,落实到户。要确保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原有高等级和集中连片的耕地得到有效保留,坡耕地的比重有所降低,平均质量等级和集中连片程度有所提高。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相似文献   

3.
鄯善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要实现基本农田科学划定与管理,土地质量评价科技成果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在掌握鄯善县农用地分等成果中耕地的盐渍化程度、灌溉保证率、自然等别等信息基础上,借助GIS技术,筛选出优质耕地,与现状基本农田图斑进行叠加分析。结果显示,现状基本农田中存在着“保劣不保优”的现象,尚有部分质量较好的耕地可划入基本农田。实例研究表明,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可以简单、有效地为划定提供参考和依据,使基本农田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选取海拔、积温、灌溉保证、耕层厚度、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7项适宜性评价指标,基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V4.0软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进行玉米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高度适宜区的耕地面积有1.83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38%;适宜耕地面积为2.49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42%;勉强适宜区耕地面积为2.33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8.48%;而不适宜区耕地面积为1.53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8.72%。另外,全州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以茂县的分布面积最大,达0.84 万hm2,其次为九寨沟县和小金县,其分布面积分别为0.65万hm2和0.64万hm2;红原县仅有的0.01万hm2耕地均不适宜种植玉米。  相似文献   

5.
为了客观把握高标准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状况,科学规划高标准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开发建设时序,本研究通过有效选取和量化重要影响因素,构建内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外部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逐级修正,对渝北区统景镇基本农田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探讨统景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空间布局与时序安排,以期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实证结果显示,统景镇有355.96 hm2耕地适宜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结合渝北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及资金筹措情况,可将统景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为3个时段,近期布局安排在东部区域,建设规模为114.52 hm2;中期布局安排在南部及北部区域,建设规模为176.67 hm2;远期布局安排在西部区域,建设规模为64.77 hm2。  相似文献   

6.
采用GIS技术与方法,在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吐列毛杜农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后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参评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建立层次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确定各因素所占权重,最终获得地力等级。结果表明,吐列毛杜农场耕地总体水平较好,现将耕地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为962.18hm2,占耕地总 面 积 的7.65%;二 等 地 面 积 为3422.18hm2,占27.22%;三 等 地 面 积 为3840..56hm2,占30.55%;四等地面积为2683.49hm2,占21.34%;五等地面积为1664.76hm2,占13..24%。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研究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凯里市耕地水稻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rcGIS9.0软件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3.2版)相结合,对凯里市耕地进行水稻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凯里市耕地总面积为面积33 144.1hm2,其中不适宜种植水稻的耕地面积为19610.4hm2,勉强适宜的面积为793.4hm2,适宜的面积为9 491.9hm2,高度适宜的面积为3 248hm2,分别占耕地...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建立及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现代耕地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大量数据进行补充,用GIS软件建立了定安县1:50000耕地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排涝能力、轮作制度、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耕层厚度、障碍层状况1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叠加土壤图、基本农田保护块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到2411个评价单元。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等距分级法形成耕地地力等级。在此次以水稻土为主的定安县耕地调查中,查出耕地总面积66729.47hm2,按综合指数分级方案划分的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二级地2241.60hm2、三级地27261.27hm2、四级地26065.93hm2、五级地11160.67hm2,分别占定安县耕地总面积的3.36%、40.85%、39.06%、16.73%,没有一级、六级、七级和八级耕地,面积较大的耕地属于三级和四级地,将其归入全国耕地地力体系后,定安耕地整体在全国处于中等级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耕地撂荒的原因,保护耕地质量和数量,进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崆峒区耕地撂荒的时空分布和驱动力。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崆峒区耕地撂荒面积增加5012.06 hm2,其中前十年撂荒地面积增加了3221.13 hm2,后十年撂荒地面积增加了1790.93 hm2;(2)近20年以来,撂荒地主要集中在坡度为5°~20°的山区坡耕地;(3)影响崆峒区耕地撂荒的10个因子中,除家庭规模、耕地数量和耕地产量的回归系数较小外,其余因子都具有较大的回归系数。因此,在崆峒区社会经济因素是耕地撂荒的主要驱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等原因引起的耕地边际化是撂荒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劳动力析出是造成耕地撂荒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实现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利进行,以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研究对象,围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选取14个影响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得出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系数。运用评价系数计算出农村居民点可实现潜力。结果表明:(1)截止2015年,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实现潜力为3031.10 hm2,整理后可新增耕地系数25.02%;(2)各乡镇评价系数介于0.19~0.61之间,营城子镇评价系数最大,为0.61,新兴乡最小,为0.19;(3)在整理时序上,将可实现潜力与新增耕地系数综合考虑,应优先重点安排潜力大,新增耕地系数大的乡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有效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临夏县北塬地区为例,选取影响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土地资源利用和宅基地利用等13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得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并求取理论增加耕地率。结果显示: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地域差异,总体潜力较大;理论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34~0.76之间;2015年和2020年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分别为312.82 hm2和293.76 hm2;耕地增加率分别为14.84%和13.87%;随着农业人口不断增长,现实潜力呈逐渐下降趋势;结合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可根据不同区域现实潜力大小分重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提高整理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12.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为促进甘肃省白银区耕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对研究区耕地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白银区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总量略有上升,且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可分成NPP和生态服务价值相对较低的北部区域和相对较高的南部区域。在北部区域,耕地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4.66万元/(hm2.a),NPP为 3.27 t/(hm2.a);在南部区域,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5.46万元/(hm2.a),NPP为5.38 t/(hm2.a);白银区耕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主要以土壤保持和大气调节价值为主,占总价值的76.87%。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为摸清珠三角典型平原的耕地地力现有基本情况,以广东中山市为例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研究。【方法】运用GIS技术,采用模糊数学法、特尔斐法、加乘法则和等距法等进行评价。【结果】结果显示中山市耕地地力水平总体有所上升。高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2.17%,中产田占53.72%,低产田仅占4.11%。不同镇区的耕地地力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一年多熟和一年两熟的高产田占比较大,一年一熟则以中产田为主。中低产田主要为灌溉改良型、过砂过粘型、瘠薄培肥型和渍潜稻田型,其中渍潜稻田型的面积最大。【结论】本次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不仅能反映中山市耕地地力基本现状、指导当地农业生产,还能为中国珠三角典型平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提供有益探索,助力提高耕地地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为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提供参考.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标准,利用ArcGIS对安徽涡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分析高标田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以及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提升程度.结果 表明,涡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3.17等,相较2019...  相似文献   

15.
GIS支持下的商南县小麦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陕西省商南县重要的粮食作物,进行该区域小麦种植区划,对因地制宜种植小麦、优化区域布局有重要意义。利用GIS技术、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对商南县小麦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用专家经验法筛选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建立了商南县小麦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商南县小麦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小麦种植的农田有8323.97 hm~2,占耕地面积的33.50%,适宜的有10557.46 hm~2,占耕地面积的42.49%,这两类耕地主要分布于本区域的浅山与丘陵地带,占总耕地面积的75%以上,是商南县耕地的主体;同时,本区域内余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山地貌区,包括勉强适宜小麦种植、不适宜耕作的耕地两种,分别有4423.41 hm~2和1543.43 hm~2,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7.80%和6.21%。因此,通过对商南县小麦种植环境的统计和分析,总结了当地生态适应度分布的规律并绘制了空间分布图,从而为商南县在进行小麦或同类作物种植时,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两区划定”粮食作物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方法]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能值生态足迹方法,[目的]评价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流域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算出生态补偿额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①2016年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流域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当量价值为2141.24元。②农田系统生态服务体系中保持土壤和废物处理功能当量因子较大,旅游科研功能和原材料生产功能网当量因子较小,农田系统的总生态服务价值约为18697.67元·hm-2。③小麦和玉米的人均生态足迹较大,大豆和水稻的人均生态足迹较小,人均生态足迹为0.328 hm2·人 -1,总合生态足迹为181.18 hm2,耕地人均生态承载力约为0.018 hm2·人 -1。④研究区2016年小麦等四种粮食作物的耕地生态补偿金大约为66.34百万元。[结论] 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流域耕地生态服务功能较高,但是农田生产能力较弱,耕地生态承载力较小,出现耕地生态赤字,农田生产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7.
旨在对比国内外耕地生态补偿研究,借鉴国外发展模式与经验,建立健全中国耕地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和耕地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最终达到保护中国耕地环境质量的目的。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对国内外相关的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本研究总结出了耕地生态补偿的解释,发现在研究内容上国外主要涉及的是耕地生态价值定量估算、标准核算、制度实施效率评价外部性理论等方面,国内主要涉及到法律法规、综合外部收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等方面;而在实践方面,美国和欧盟许多国家都已有许多实施范例,国内则涉及较少,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8.
农牧交错区农户耕地变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科利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7):107-111
笔者以宁夏盐池县、同心县404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农牧交错区农户耕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ogistic模型计算,分析了农户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差异较大,近30年,研究区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0.23 hm~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引导引起农户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外出务工人数占家庭人口比例、政策因素和非农收入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是影响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河南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崔磊  马莉莉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252-255
为了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尉氏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通过在GIS支持下,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成果,利用河南尉氏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7609个,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选取了立地条件、耕层理化、土壤管理等3个方面7个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全县90319.89 hm2耕地可分为5等级,其中一级地3612.68 hm2,二级地15856.61 hm2,三级地31795.51 hm2,四级地29261.32 hm2,五级地9793.77 hm2,分别占尉氏县耕地总面积的4%、17.56%、35.2%、32.4%和10.84%。通过试验研究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