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绿盲蝽为材料,在前期获得绿盲蝽膜结合型海藻糖酶(ALTre-2)基因的基础上,构建了ALTre-2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LTre-2),经IPTG诱导表达、变性、复性和蛋白纯化后,获得具海藻糖酶活力的重组蛋白,最后在以海藻糖为底物及重组蛋白浓度为1.1 mg·mL-1的条件下,对纯化得到的重组ALTre-2蛋白进行活性检测,确定了其酶促反应的最佳pH和最适温度.试验结果表明:ALTre-2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能够高效表达一个约60 kD大小的蛋白,SDS-PAGE显示该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变性、复性及蛋白纯化获得了具海藻糖酶活力的重组蛋白;该重组ALTre-2蛋白在pH为7.0时活性最高,同时重组ALTre-2蛋白酶活性最适温度是50℃.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绿盲蝽膜结合型海藻糖酶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将香蕉内生拮抗细菌KKWB-5的几丁质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旨在检测该酶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的抗性。PCR扩增该基因连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2b,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重组菌株,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将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复性,对复性产物进行水解几丁质活性和拮抗香蕉枯萎病活性的分析。SDS-PAGE分析表明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大量表达,经变性Ni2+柱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表达量达293 mg/L;稀释和透析两种复性方法中,透析复性法的目的蛋白得率较高,为84.6 %。复性后的目的蛋白具有水解几丁质的活性,同时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也具有一定的抗性,但抗性较弱。该几丁质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且复性后的几丁质酶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酶对KKWB-5菌株拮抗香蕉枯萎病菌的能力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2株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胞壁降解酶的基本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分离纯化及重寄生菌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从茶藨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r)的重寄生菌TR1和TR2中提取了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并进行了粗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2菌株所产β-1,3-葡聚糖酶最适温度均为35℃,TR1所产β-1,3葡聚糖酶的最适pH 4.0,Km值为43.82 μg/mL,Ca2+是其激活剂,Cu2+、Fe3+、Al3+、Zn2+为其抑制剂。TR2所产β-1,3葡聚糖酶的最适pH5.0,Km为71.28 μg/mL,Ca2+和Mn2+是其激活剂,Cu2+、Fe3+、Al3+为其抑制剂。2菌株所产几丁质酶的激活剂为Mn2+和Ca2+,抑制剂为Cu2+。TR1所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6.0,Km为92.49 μg/mL;TR2所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范围较宽为3~50℃,最适pH5.0,Km为71.11 μg/mL。TR1和TR2所产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稳定性较高,直接利用粗酶在野外防治疱锈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酶活较高的酶液用于农药污染的修复,探讨阿魏侧耳(Pleuratus ferulae)产漆酶的条件。对碳源、氮源、pH诱导剂和金属离子这5个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阿魏侧耳产漆酶的最佳培养时间为9天,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培养基最适的初始pH 6.0,0.1 mmol/L愈创木酚和1 mmol/L Mn~(2+)对阿魏侧耳产漆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酶活分别提高了32.2%和30.8%。对阿魏侧耳产的漆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在40、45℃下酶活相对稳定,48 h后能保持较高酶活。最适反应pH 6.0,在pH 4.0~7.0时,漆酶均有较高活性,在pH 5.0~7.0时有较高稳定性,48 h后相对酶活保持在70%以上。阿魏侧耳在发酵条件优化后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所产漆酶的最适温度相对较高,最适pH为中性偏酸性。  相似文献   

5.
喻时周  杨成龙  郭建春  段瑞军 《作物学报》2016,42(10):1569-1574
在许多渗透调节剂中,甜菜碱是最理想的有机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甜菜碱在植物体内大量积累不会带来危害,同时能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将海马齿中克隆到的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重组载体pET-SpBADH并将其成功地转化到BL21(DE3)中得到重组工程菌,经IPTG诱导能高效表达55 kD目的蛋白,表达量可以达到301 μg mL–1。酶学特征分析表明,该蛋白最适pH值为7.2,在偏碱条件下能维持较高的催化活性;SpBADH蛋白对高温敏感,且温度对催化活性影响较大,超过55℃时酶活性只有20%,最适酶催化活性温度为37℃;而有机小分子醇类对酶的催化活性有保护作用,可以通过自身特征维持酶催化活性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6.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是一种特异性结合和抑制真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活性的细胞壁结合蛋白。采用RT-PCR从嘉陵40(Morus atropurpurea Roxb.)果实中扩增PGIP基因c DNA,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嘉陵40PGIP开放阅读框全长1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残基,被命名为MaPGIP1。MaPGIP1蛋白分子量37.9 k D,等电点为为6.65,信号肽为N端26个氨基酸残基,具有4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MaPGIP1蛋白的核心区域由9个串联的LRRs基序组成。原核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MaPGIP1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出现,Western blot证实了重组蛋白的特异性,经过Ni-NTA柱纯化和分步透析复性后获得可溶性蛋白,该蛋白能部分抑制果桑肥大性菌核病菌(Ciboria shiraiana)PG(Cs PG)活性,其最适pH值为4.5~5.0,最适温度30℃。抑菌试验结果表明,MaPGIP1蛋白在果桑肥大性菌核病菌菌丝侵染油菜叶片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植物Dirigent蛋白认为指导木脂素和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同时在生物防御应答,次生代谢调控和病原体抗性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克隆得到杜仲Dirigent1基因(EuDIR1)为基础,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30a-EuDIR1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中,在15℃下0.1 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6 h后,蛋白的沉积量达到最高值,表达模式主要为包涵体。对包涵体进行溶解,使用镍-亚氨基二乙酸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收集纯度较高的洗脱组分进行透析复性,并用1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ET-30a-EuDIR1原核表达载体,表达菌株诱导后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8 kD处有1条特异性蛋白条带,包涵体纯化、复性后,经Western Blot鉴定,获得可溶性且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实验中得到的EuDIR1蛋白为体外生化实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因TBa和TBb分别编码苦荞过敏蛋白的两个亚基,构建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质粒pET-28a-TBa和pET-32m-TBb,利用双抗生素筛选法,获得稳定遗传的双质粒转化子,经IPTG诱导,两个基因在同一宿主菌中共表达,表达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在共表达产物复性过程中,两个亚基互为分子伴侣,相互促进了蛋白质的重新正确折叠,ELISA检测表明:复性后的蛋白免疫学活性得到了提高。由此获得了有活性的蛋白质,并且建立了不相容双质粒共表达外源基因和包涵体复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板栗果实酶促褐变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笔者对板栗中引发褐变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类物质进行了提取研究。对板栗中的多酚提取方式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条件;粗提物经聚酰胺柱纯化,使用紫外光谱扫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鉴定。对板栗中多酚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进行提取,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板栗果实中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用60%的丙酮溶液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60min,提取温度4℃;粗提物经聚酰胺柱分离纯化,光谱扫描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鉴别纯化后可获得两种组分,初步鉴定为黄烷-3-醇组分;多酚氧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30℃,最适作用pH为5.0~6.0;过氧化物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为4.0。  相似文献   

10.
O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FMDV VP1蛋白,以O型FMDV重组质粒PMD18T-VP1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O型FMDV VP1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命名为pET-VP1,经PCR和测序鉴定后,用IPTG诱导表达,收集诱导的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在分子量约为45 ku处有1条明显的蛋白条带,且能被口蹄疫阳性血清识别,表达产物通过包涵体纯化后用透析法复性;ELISA检测结果显示,所复性的蛋白具有较高的活性.结果表明,FMDV VP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为开发诊断制剂和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杨萍  杨谦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7):163-166
木霉(Trichoderma spp.)是一种广谱性拮抗菌,能够拮抗多种病原真菌,重寄生作用是木霉生物防治的主要机制,掌握其分子机制有利于对木霉进行合理应用和改造。为此,本研究综述了木霉重寄生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包括木霉重寄生过程的信号转导途径和产生水解病原菌细胞壁的水解酶的研究概况。木霉重寄生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是异源三聚体G蛋白信号和MAPK基序,分泌的细胞壁水解酶主要有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蛋白酶。  相似文献   

12.
哈茨木霉H-13液体发酵产几丁质酶的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以产几丁质酶的哈茨木霉H-13为实验菌株,在相同基本培养基上,采用每次同一浓度不同碳源,同一碳源不同氮源浓度;相同浓度碳源和氮源,不同pH、温度对木霉产几丁质酶能力的影响,筛选出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因子,提高木霉产几丁质酶发酵的效果,促进该项发酵产品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对克隆获得的梨几丁质酶基因Lchi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为该基因的功能鉴定提供理论基础,以期为梨的抗病育种提供基因来源。根据Genbank中已克隆得到的几丁质酶基因保守区,在梨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调取DNA序列,从而设计引物,以高抗腐烂病品种‘小香水’(Pyrus ussuriensis cv. Xiaoxiangshui)为研究材料,克隆获得梨几丁质酶Lchi1基因cDNA全长,并对其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梨基因组数据库中调取的DNA序列2535 bp,含有3个外显子区、2个内含子区。Lchi1基因全长1300 bp,编码322个氨基酸,其蛋白的分子式为C1607H2407N415O468S17,分子量为35573.3 Da,理论等电点为7.10。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三级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Lchi1编码蛋白为可溶性胞外蛋白,存在少量的潜在磷酸化位点,属于糖苷水解酶19家族,含有N-端信号肽,但是缺乏几丁质结合区。Lchi1基因属于CLASSⅡ几丁质酶基因,与其它科属植物的几丁质酶基因相似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绿色木霉Tr9701对多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病机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筛选获得的绿色木霉菌株Tr9701(Tr/ehodemmviride)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Tr9701对立枯病菌和灰霉病菌等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小区试验表明,Tr9701菌剂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在66.27%-73.46%间,对番茄灰霉病的防病效果在70:85%-80.06%间。并通过产几丁质酶活性等对其抗病机理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Tr9701产生几丁质酶,且经诱导处理酶产量明显提高.其酶粗提液对立枯病菌、灰霉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显微观察显示绿色木霉菌对立枯病菌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研究大蒜几丁质酶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对盐胁迫的响应,鉴定其抗逆功能.以大蒜品种'苍山四六瓣'为研究材料,通过RT-PCR技术分离得到AsCHI1基因.采用BioXM 2.6、ProtParam、DNAMAN、SignalP 5.0、SOPMA、SWISS-MODEL、NCBI和MEGA5等软件分析核苷酸及其编码...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几丁质酶ClassⅢ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截叶苜蓿(Medicago truc atula)几丁质酶ClassⅢ基因(GenBank:AY294484.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得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几丁质酶ClassⅢ的核酸序列,命名为MsChiⅢ,在NCBI中的登录号为FJ872918。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sChiⅢ,预测氨基酸序列的等电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核酸序列全长为953bp,包括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1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212。该序列所编码的蛋白属于几丁质酶18家族的内切酶,分布于细胞间隙,并含有几丁质酶18家族的特征序列——LGDVDFDIE,并预测MschiⅢ可能是一种具有几丁质酶和溶菌酶的双功能酶。  相似文献   

17.
几丁质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和防御反应相关。水稻PR3家族几丁质酶编码基因有19个成员,本文分析其转录特征,了解到有些基因属于组成型转录,有些基因属于组织特异型转录,分析了几丁质酶蛋白质的结构域,并对其进行了聚类和亚家族分类分析。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了几丁质酶蛋白质的表达谱,发现CHIT5的表达量在水稻叶片生长过程中下调,而CHIT6、CHIT14、CHITC1和CHITC2的表达量上调。在水稻与白叶枯病菌(Xoo)的不亲和反应中,CHIT1、CHIT2、CHIT5、CHIT6、CHIT10、CHIT15和CHIT16的表达量上调,CHIT14、CHITC1和CHITC2的表达下调。进一步比较几丁质酶蛋白质在水稻-Xoo不同互作反应中的表达,发现其在亲和及不亲和反应中的表达模式类似,但一般在亲和反应中强度变化较大。此外,CHIT6蛋白质在对照反应中的表达量上调,提示CHIT6的表达受创伤的诱导。本文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水稻PR3家族几丁质酶编码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特征,为其功能解析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8.
木霉双价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几丁质酶基因和β-1,4-葡聚糖酶基因构建双价基因表达载体,为木霉转化奠定基础。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得到目的基因片段,通过T4 DNA ligase将基因插入表达框中,并采用PCR、酶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验证双价基因表达载体的正确性。利用启动子CaMV35S和终止子PolyA构建几丁质酶基因chi42的表达框,获得表达载体pC1302-C42;利用启动子CaMV35S和终止子Nos构建β-1,4-葡聚糖酶基因glu14的表达框,获得表达载体pC1300-2-G14;在单基因表达载体的基础上,通过串联构建双价基因表达载体pC1300-2-G14-C42,该表达载体含有潮霉素B抗性基因。经检测证实表达元件35S-chi42- PolyA和35S-glu14-Nos连接成功。得到的双价基因表达载体pC1300-2-G14-C42可直接用于木霉等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为构建木霉广谱高效工程菌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球孢白僵菌HFW-05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粉虱、小菜蛾高效的球孢白僵菌HFW-05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上了解HFW-05菌株的几丁质酶特性。根据已发表的几丁质酶基因序列(EU828354)设计几丁质酶基因全长引物,扩增HF-WBbchit1全长基因,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克隆载体pMD19-T连接获得含有HFWBbchit1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MDchit1并测序。该基因的编码区包括1 047 bp,编码了34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6.795 kDa,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序列与球孢白僵菌菌株NCIM1216几丁质酶基因(EU828354)和球孢白僵菌菌株Bb0062几丁质酶基因(AY145440)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同源性达到98%。氨基酸序列与球孢白僵菌菌株Bb0062几丁质酶(AAN41259)同源性达到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