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辣椒碱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碱(Capsaicin)是一种极度辛辣的香草酰氨类生物碱,是从辣椒中提炼出来的一种高附加值产品;介绍并比较了近年来国内外提取辣椒碱的不同方法,以及辣椒碱在食品、医药、生化农药和国防等领域内的用途,并提出进一步应用研究辣椒碱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乙醇提取及重结晶法制备辣椒总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从辣椒中提取并通过重结晶获得高纯度辣椒总碱的方法,以花溪朝天椒干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有机溶剂提取法中乙醇浓度和固液比等对提取率的影响,摸索了后续纯化过程中碱溶解-乙酯萃取辣椒碱的最适pH值和辣椒碱的结晶条件。结果表明:用95%乙醇、1:10(m/V)的固液比、80℃回流2 h,可达到3.7 mg/g(辣椒总碱/辣椒粉)的提取率;在pH 9.0时用乙酸乙酯萃取辣椒碱的NaOH皂化液可获得较高的辣椒碱纯度和回收率;在实验条件下,该萃取物在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及石油醚等溶剂中均未结晶,而在乙醚中于-20℃重结晶3次得到纯度为96.4%(HPLC法测定)的辣椒总碱,达到美国药典24版(USP24)中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3.
CO_2超临界萃取技术在辣椒深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产品开发潜力巨大。简要介绍CO2超临界萃取技术,以及该技术在辣椒碱、辣椒红色素提取中的应用现状,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为辣椒制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传统辣椒DNA提取常采用CTAB法,该技术已难满足大量开展分子生物学工作的需要,为了解决此困境,进行了辣椒上碱煮法提取的尝试。将待测物置PCR管中,向管中加入80μL 0.2 mol/L Na OH溶液,置PCR仪上以100℃处理30 min,再以40μL Tris-HCl缓冲液将PCR管中溶液调至p H 7~8后,以之为模板可在后续的SSR-PCR中得到良好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需采取不同的组织部位来进行DNA的提取,当面临种子纯度测定的任务时,需要截取种子的芽根。当面临成熟植株的基因型筛选的任务时,需要截取植株的顶端嫩叶。综上,本研究表明相较其他传统的DNA提取方法,碱煮法确是更适合解决辣椒大规模鉴定问题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辣椒DNA提取常采用CTAB法,该技术已难满足大量开展分子生物学工作的需要,为了解决此困境,进行了辣椒上碱煮法提取的尝试。一个可用于新品种的SSR分子标记被用作检验手段,验证碱煮法所提DNA是否可满足实验需要。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需采取不同的组织部位来进行DNA的提取,当面临种子纯度测定的任务时,需要截取种子的芽根。当面临成熟植株的基因型筛选的任务时,需要截取植株的顶端嫩叶。以上这些植物材料置PCR管中,在向管中加入80 μL 0.2 mol/L NaOH溶液后,置PCR仪上以100℃处理30分钟, 再以40 μL Tris-HCl缓冲液将pH值调节至7~8之间后,以之为模板可在后续的SSR-PCR中得到良好的实验结果。综上,本研究表明相较其他耗时耗力的传统DNA提取方法,碱煮法确是更适合解决辣椒大规模鉴定问题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乙醇萃取辣椒叶中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波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对辣椒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确立适宜的提取条件,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辣椒叶中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超声波法提取辣椒叶的优选工艺条件为:在pH值6.5下,超声波功率为45 kHz,料液比为1∶30,乙醇体积分数为50%,在50℃下萃取30 min,可使总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13.90 mg/g。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辣椒中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含量的方法。采用Ultimate AQ-C18型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40∶60,V/V),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在0.001~0.150 m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加样回收率均值分别为99.35%和98.26%,RSD分别为0.82%和0.73%(n=9);稳定性试验RSD为0.27%;中间精密度RSD低于3.79%(n=18)。该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能快速测定辣椒中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辣椒红色素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辣椒红色素的结构性质.对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和稳定性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辣椒红色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麻辣火锅底料中辣椒碱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为明确辣椒碱消费程度,保证麻辣火锅底料产品质量,研究了麻辣火锅底料中辣椒碱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ODS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80nm,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测定了麻辣火锅底料中的辣椒碱含量。结果显示,清油火锅底料中辣椒碱含量为0.068mg/g,牛油火锅底料中辣椒碱含量为0.077mg/g,方法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1.85%和102.69%。  相似文献   

10.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产品开发潜力巨大。介绍了辣椒中辣椒素、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现状,并提出了辣椒粕的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果实多酚的提取率和评价目前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可比性,利用福林酚试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冬枣果实多酚含量,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甲醇-水、乙醇-水提取体系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线性范围为1375~12500 mg/kg,福林酚试剂测定法的线性范围为7500~15000 mg/kg。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都显著低于福林酚法测定法。通过测定回收率,发现这2种测定方法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冬枣多酚适宜提取体系为60%~80%(v/v)甲醇-水或乙醇-水的复合体系,且前者的提取率显著(P<0.001)高于后者。利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的冬枣多酚含量明显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两者的关系为Y(福林酚试剂法)=1.538x+1221(紫外分光光度法),r=0.956。研究结果为果实多酚的提取、测定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枳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枳壳(酸橙)叶片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改良CTAB法、CTAB-硅珠法、SDS法、高盐低pH值法和周世良法5种方法提取枳壳基因组DNA,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及SSR-PCR扩增3种方法对所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种方法中SDS法提取的DNA浓度最高(平均为900 ng/ul),纯度最好(OD260/OD280平均值为1.90),且SSR-PCR扩增结果与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因此,SDS法是枳壳DNA最佳提取方法,可用于分子检测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适宜的转基因苹果种子和果肉DNA提取方法,以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嘎拉(Gala)苹果果实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法、SDS法与高盐低pH值SDS法对苹果种子和果肉进行基因组总DNA提取。结果表明,在提取种子基因组DNA时,供试3种提取方法均可获得纯度较高的DNA,但不同方法所获得的DNA产量差异较大,以改良CTAB法获得的DNA产量最高,为0.221 mg?g-1鲜重,SDS法和高盐低pH值SDS法所获得DNA产量偏低,分别为0.053 mg?g-1鲜重和0.034 mg?g-1鲜重;在提取果肉基因组DNA时,SDS法在纯度和产量上效果最好,DNA的A260/ A280 值为1.808,产量为0.012 mg?g-1鲜重,而其它两种方法提取质量较差。考虑到质量和得率的综合因素,认为改良CTAB法适宜提取转基因苹果种子DNA,SDS法适宜提取转基因苹果果肉DNA。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莴苣皮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分析了莴苣皮中的常规营养成分,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pH值及浸提水量对SDF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莴苣皮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在温度100℃、pH值5.0、用水量25mL/g原料、浸提时间20min条件下,SDF产率高达6.96%;在料液比1∶17,碱液浓度0.50mol/L,温度65℃,浸提时间2.0h条件下,IDF产率高达47.62%。  相似文献   

15.
SPME-GC/MS法分析“恩施玉露”茶的挥发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恩施玉露”茶的香气成分,有效控制茶叶质量;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对不同 “恩施玉露”茶的挥发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并鉴定出59种主要挥发成分,其中含有芳樟醇、壬醛、柑橘柠烯、苯甲醇、苯基乙醇、香叶醇、2,3-辛二酮、(Z)-己酸-3-己烯酯、石竹烯、柏木烯、可巴烯、α-蒎烯、3-蒈烯、香叶基丙酮、对伞花烃等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同茶叶样品挥发组分不同,不同品牌茶挥发组分差异相对较大,同一品牌不同茶品种挥发组分差异相对较小,该方法可用于“恩施玉露”茶化学品质等级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进行资源保护和提高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对黄山市几种资源植物进行了初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3种不同方法(普通CTAB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对黄山贡菊、艾草、玉叶金花、柳叶蜡梅和秤锤树这5种黄山市资源植物,进行叶片基因组总DNA提取方法的研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1%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别检测所得产物DNA的纯度和完整性。结果表明:对于黄山贡菊、艾草和玉叶金花基因组总DNA的提取采用改良CTAB法所得提取效果最佳;对于柳叶蜡梅以普通CTAB法提取效果最佳;对于秤锤树以SDS法提取效果最佳。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完整度较好,能够用于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烟叶中敌草胺残留的分子印迹SPE-HPLC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对烟草中敌草胺残留进行高效的富集纯化和测定,建立了敌草胺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首先,以敌草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液相色谱柱管中70℃聚合24 h,制备对敌草胺具有亲和识别功能的分子印迹原位整体柱,并对其亲和能力进行了表征。然后,用该整体柱萃取富集烟草样品的乙腈提取液,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敌草胺的回收率在(92.3±2.1)%,相对标准偏差在2.76%,检出限1.0 ng/g。可以看出,敌草胺分子印迹原位整体柱是一种有高专属亲和力的固相萃取材料,适合对复杂样品中微量敌草胺的富集纯化,所建立的敌草胺分子印迹SPE-HPLC方法适用于烟叶中敌草胺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大豆水溶性蛋白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水溶性蛋白测定方法进行探讨,对大豆水溶性蛋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所得最优提取完全的条件为:温度35℃,每次加100 mL水,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60 min。通过研究后获得的试验条件在操作上较灵活,所提取的水溶蛋白具有更稳定、彻底和准确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干腐病主要致病菌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铃薯干腐病是由镰刀菌导致的马铃薯窖储真菌病害之一,获得高质量镰刀菌的DNA是建立马铃薯干腐病分子检测的前提。本试验采用改良SDS法和2×CTAB法对黑龙江省马铃薯干腐病五种镰刀菌的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Mart.))和拟丝孢镰刀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 Wollenw)的DNA提取过程中,改良SDS法优于2×CTAB,获得的DNA含量较高、条带较亮、纯度较高、完整性较好,而对于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 (Corda & Fr.) Sacc)、接骨木镰刀(Fusarium sambucinum Fuckel)和拟枝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oides Sherb)的DNA提取两种方法差异不大,但获得的DNA都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后面的分子实验过程中,此试验获得的结果可以为马铃薯干腐病致病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红高粱壳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考察了溶剂种类、浓度、酸度及提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提取红高粱壳色素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红高粱壳色素最佳提取条件,并对红高粱和紫黑高梁色素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分析。正交实验确定的红高粱壳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是加热温度为80℃、浓度为75%pH=2的乙醇溶液、固液比为1﹕100、加热时间为2h。红、紫黑两种高粱壳色素溶液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是494nm和499nm,通过对紫外光谱数据的分析,初步确定红高粱色素含有二氢黄酮或二氢黄酮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