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低温胁迫对螺旋藻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螺旋藻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与其抗寒性之间的关系,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了低温下鄂尔多斯高原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1、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2和极大螺旋藻S3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无论是直接低温处理、低温锻炼还是ABA预处理,S1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最多,而S2和S3远不及S1。低温锻炼可增加S1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而对S2和S3作用不明显。ABA预处理与低温锻炼处理间基本上无明显的差异。细胞内可溶性糖能提高螺旋藻的抗寒性,因而可以作为鉴定其抗寒性的一个生化指标;鄂尔多斯高原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1抗寒能力明显强于引进种S2和S3。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多营养层次养殖的海水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变动情况,并为优化池塘养殖模式和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在海水池塘“鱼-虾-贝”多营养层次养殖期间,定期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营养盐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自然海域,池塘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除养殖初期部分稍低外,养殖中后期均高于自然海域。养殖初期池塘水体浮游植物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优势种,中期以锥状斯克里普藻(Scippsiella trochoidea)为绝对优势种,后期以中肋骨条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锥状斯克里普藻为主要种。池塘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波动明显大于自然海域。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呈现由硅藻占优势向甲藻占优势演替的趋势,而自然海域均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活性磷酸盐含量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碱性蛋白酶对螺旋藻活性蛋白的酶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藻中的藻蓝蛋白作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天然藻蓝素蛋白,其理论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重视。通过测定螺旋藻破碎后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及其活性藻蓝蛋白含量,建立了一种提取螺旋藻蛋白质较适的方法和条件,最高提取率达到94.6%,活性藻蓝蛋白的得率为9.87%。利用正交实验,对提取的胞内蛋白质采用pH—stat方法进行碱性蛋白酶的水解,确定了其最佳酶促水解条件,即pH值为7.0,酶底物比为2.2%,反应时间为160min,反应温度为50℃,此时水解度与htot之比为120.20%,N溶解指数为27.73%。该研究对螺旋藻蛋白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氮磷浓度变化下粉绿狐尾藻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为采用生物方法净化养殖废水,管理植物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以氯化铵(NH4Cl)、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提供氨氮、硝氮、总磷,采用室外完全随机试验,研究粉绿狐尾藻在氨氮、硝氮、总磷三因素作用下的生长规律。培养30天的粉绿狐尾藻植株长度和鲜重随氨氮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氨氮浓度为25 mg/L时最适宜其生长。硝氮浓度从5 mg/L变化到35 mg/L时,其鲜重和长度总体呈现先增后减规律,最适宜其生长的硝氮浓度为15 mg/L。总磷浓度在5 mg/L至35 mg/L变化时,其生长状况与浓度呈正相关,适宜其生长的浓度阈值仍需进一步设计试验研究。粉绿狐尾藻生长受氨氮、总磷浓度变化影响显著,受硝氮浓度变化影响较前两个因素小。研究成果可为利用粉绿狐尾藻净化污水中氮磷元素、管理维护粉绿狐尾藻生态净水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螺旋藻粉、燕麦粉、赤小豆粉、魔芋粉、奇亚籽、木糖醇、脱脂奶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螺旋藻复配代餐粉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7个因素对复配代餐粉感官评分影响排序为:脱脂奶粉添加量>螺旋藻粉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燕麦粉添加量>奇亚籽添加量>赤小豆粉添加量>魔芋粉添加量;复配代餐粉最佳配方为:螺旋藻粉5.0 g,燕麦粉8.0 g,赤小豆粉4.0 g,魔芋粉1.6 g,奇亚籽4.4 g,木糖醇3.0 g,脱脂奶粉4.0 g;经检测,复配代餐粉理化指标符合食用要求;通过饱腹感试验确定复配代餐粉的每餐推荐用量为30 g。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食品中总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采用不同的混合酸(硝酸+高氯酸法,硝酸+高氯酸+硫酸法)对大米粉、芹菜粉、紫菜、甘蓝和杨树叶进行前处理,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其总砷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大米粉、芹菜粉采用2种前处理方法测定总砷时,得出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而对紫菜粉测定总砷时用2种前处理方法得出的检测结果差别较大,用硝酸+硫酸+高氯酸的前处理方法检测结果较准确。大米粉、芹菜粉中总砷主要以无机砷的形态存在,低沸点酸就能将其消解完全。而对富含有机砷的海产品如紫菜而言,只有使用高沸点酸(硫酸)进行前处理,才能将其中的有机砷充分消解转化为无机砷,从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准确测定海产品中的总砷。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型海藻养殖对水体溶解无机碳(DIC)含量的影响,明确其在光照、黑暗及光暗交替条件下水体DIC含量的变化过程,将取自温州洞头近海养殖的鼠尾藻、羊栖菜在实验室内进行养殖试验,设置光照、黑暗、光暗交替处理,测定了养殖水体DIC含量,并对DIC变化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光照条件下,鼠尾藻DIC的消耗速率比羊栖菜高(P<0.05)。在黑暗条件下,鼠尾藻DIC释放速率比羊栖菜高(P<0.05)。随着光暗交替周期的延长,鼠尾藻、羊栖菜DIC的消耗速率均是先升后降,鼠尾藻DIC消耗速率比羊栖菜高。近海海藻养殖时随着光暗环境的交替进行,将发生光合作用消耗DIC、暗呼吸释放DIC的转换。总体而言,海藻养殖最终降低了水体DIC含量,能够促进大气CO2向海水转移,而且随养殖大型海藻的收获,形成一个“可移出的碳汇”,大力发展大型海藻养殖具有重要的碳汇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然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及降血糖活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藻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其中的螺旋藻多糖,能够降低血糖。采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天然生长的螺旋藻,经脱脂、破壁、抽提、浓缩、醇析、脱蛋白等方法提取。再经DEAE-52纤维素层析和SephadexG-200凝胶层析纯化,得螺旋藻多糖。以螺旋藻多糖(PSP)100mg/kg,200mg/kg分别对昆明种小鼠连续灌胃(以下简称ig)10d。结果发现,螺旋藻多糖能显著对抗葡萄糖及肾上腺素而致小鼠血糖升高。上述结果说明,PSP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发展菌藻协同水产养殖技术提供借鉴资料,概述了水产养殖生物及水环境中藻、菌的基本信息,说明了水产养殖中主要的藻和菌及使用情况,通过不同的试验来了解藻类及菌类对养殖水环境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菌藻协同系统对养殖水环境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的作用,最后对优化新型高效菌藻协同调控养殖环境技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常思敏  马新明 《作物学报》2007,33(1):132-136
采用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砷对烤烟全生育期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砷毒害对烤烟的氮代谢有显著影响。砷降低了整个生育期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抑制了烤烟对硝态氮(NO3--N)的同化;提高了全生育期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增强了烤烟对铵态氮(NH4+-N)的同化。砷提高了全生育期的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和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 ASG)活性,以及现蕾以后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使烤烟的氮转化代谢旺盛。与此同时,砷降低了烤烟生育前期的蛋白质含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又引起中、后期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最终导致烤烟蛋白质的积累,但使整个生育期的烟碱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桂阳烤烟田间不同栽培方式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为了探明烤烟最佳栽培方式,明确不同栽培条件下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动态差异,【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对露地、地膜覆盖、稻草覆盖三种栽培方式下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露地栽培符合烤烟的吸肥规律,但由于气温、水分等原因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地膜覆盖碱解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烤烟对氮素的吸收规律不符;覆盖稻草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在烟株进入成熟期碱解氮含量呈平稳的下降趋势。【结论】虽然覆盖稻草有利于优质烤烟的生产,但还需要加强一些有效的栽培调控措施,使稻草覆盖成为优质烤烟生产更有利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日光温室土壤特性、辣椒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宁夏日光温室土壤栽培辣椒最佳营养液配方。以‘杭椒5 号’为试材,设置4 个不同营养液配方,目标产量(T1)、1/2 园式配方(T2)、以前筛出配方(T3)、西北农户常用配方(CK),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植株长势、辣椒品质,并统计产量。结果表明:T2处理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pH值和EC值,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辣椒营养生长,改善品质,Vc含量比CK高出26.3%、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出4.3%、可溶性糖含量高出22.7%,产量达到39531 kg/hm2,比对照高出14.5%;在辣椒全生育期内各个处理氮肥比对照施肥总量减少7.5%~33.7%,磷肥减少54.24%~70.28%,钾肥增加13.4%~41.3%%。1/2 园式配方是适合宁夏日光温室土壤栽培的辣椒最佳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13.
钾营养对水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营养液培养研究钾营养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适当提高营养液中K的浓度,能明显促进棉花生长,其株高、叶面积均增高、增大;棉花株高的生长呈“S”形曲线生长即初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直至稳定生长,棉花主茎平均日增长量呈单峰曲线动态变化。充足的K营养也促进了棉花根系的发育,提高了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但品种的不同,其表现也不同,新陆早13的低钾处理优于高钾和对照处理,中棉36随K浓度增加表现更优。与此同时提高营养液中K的水平,也能明显提高叶片中chla、chlb和叶绿素含量,但K过高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本试验的两个品种在此范围内表现一致,低钾处理>高钾处理>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淹水和无水层栽培,秸秆还田的水稻产量提高,油菜秸秆和小麦秸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以覆盖效果较好。秸秆还田处理的后茬油菜产量比不施秸秆的提高1.8%~9.3%。对氮磷钾吸收的影响,常规淹水多于无水层栽培,但秸秆还田能促进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无水层栽培比常规淹水栽培的土壤有机质等养分提高,说明无水层栽培条件下更利于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和土壤对养分的保持。  相似文献   

15.
水旱种植下多个品种蒸煮品质和稻米RVA谱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研究了多个品种于水旱种植下稻米RVA谱曲线的变化及其蒸煮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旱种条件下米粉的RVA谱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最高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和回复值RVA谱特征值上.根据水、旱种植下稻米淀粉谱的变化特点,将供试品种分为三类,第一类品种是生产上可用于旱作的品种,该类品种旱作下蒸煮和食味品质有变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明确在不影响小白菜生物量情况下,有效降低硝酸盐含量的最佳水肥供应方式,以期为实际生产中采取的经济环保且硝酸盐低残留的施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小白菜为原料,采用无土栽培,探讨不同浓度营养液对小白菜生物量、吸水量及其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小白菜定植10 d内,营养液浓度的改变对其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定植10 d后到收获,当营养液浓度<2.4 dS/m 时,小白菜的生理指标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营养液浓度≥2.4 dS/m 时,营养液浓度的增加对鲜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小白菜收获时EC值≥2.4 dS/m时提高营养液浓度会显著增加小白菜体内硝酸盐的积累。小白菜的吸水量和营养液浓度呈正相关,当营养液浓度为2.4 dS/m时,小白菜的水分利用率最高。[结论]因此,在小白菜定植10 d内使用1.2 dS/m浓度的营养液进行栽培,定植10 d后营养液浓度逐渐增加至2.4 dS/m直至栽培结束,能够最大程度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并把硝酸盐含量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二熟制粮食超高产田土肥水技术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通过创造性地引用节水高产栽培、因土平衡施肥等技术,基本做到了经济利用水、肥、土资源;在三年的高产实践中,实现了粮食单产保持1.4t/667m2以上水平的同时,水分生产效率达到2 kg/m3以上高水平,按土壤、肥料实际供应有效养分总量计算的养分生产效率也基本达到7 kg/kg以上,且粮食单产达到1524.75 kg/667m2时,总有效养分生产效率提升至8.07 kg/kg,较好地体现了高产高效同步。  相似文献   

18.
以粳型陆稻中旱3号和粳型水稻扬粳9538为材料,设置裸地旱种和水种两种方式及低氮(100 kg hm-2)、常氮(200 kg hm-2)和高氮(300 kg hm-2) 3种氮素水平,比较了陆稻和水稻米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旱种高氮处理下陆稻和水稻的产量以及水种高氮处理下水稻的产量较常氮有所下降,但水种高氮处理下陆稻的产量较常氮增加;增加施氮量使陆稻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先增加后下降,两品种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而水稻在旱种方式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下降,在水种方式下增加。陆稻以常氮处理及水稻以低氮处理的崩解值最高,消减值最小。旱种使陆稻外观和营养品质有所改善;陆稻和水稻旱种的其他品质指标与水种无显著差异。与水稻相比,陆稻的营养品质较优,外观和蒸煮品质稍差,其蒸煮和营养品质指标与叶片含氮率的相关程度较低。表明陆稻和水稻的米质对种植方式和氮素的响应有明显差异。对陆稻和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富有机质土壤栽培方式对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田园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了以农业废弃物腐熟麦秸与腐熟大粪干及洁净土壤等为主要原料配置而成的富有机质土壤限根和非限根栽培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有机质土壤非限根栽培的大白菜生长势好,根系活力强,叶绿素含量高,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对照提高了20.68%;亚硝酸盐未检出,硝酸盐含量降低了359mg/kg,降幅达38.26%,富有机质土壤非限根栽培还明显增加了大白菜叶球的干物质含量,增幅为17.2 %;与对照相比, 富有机质土壤非限根栽培的大白菜的粗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4.9%、0.9 %和2.44 %。表明富有机质土壤非限根栽培方式对提高白菜产量及改善营养品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摘 要:为了研究水培生产上营养液中氮素形态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华南农业大学叶菜B配方为基础, 研究了水培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酰胺态氮、氨基酸态氮)替代部分硝态氮对水培小白菜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态氮和酰胺态氮部分替代硝态氮可以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提高小白菜的产量;铵态氮部分替代硝态氮利于小白菜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氮素为纯硝态氮时,小白菜的根系活力最高,酰胺态氮的替代部分硝态氮后,小白菜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显著提高;不同形态的氮素替代部分硝态氮后,降低了小白菜体内硝酸盐的含量,尤以酰胺态氮替代后降幅较大。综合小白菜收获时的产量品质等因素,酰胺态氮替代部分硝态氮对水培小白菜的栽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