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解决恩施高山蔬菜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问题,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加不同钝化剂(生物炭、羟基磷灰石、石灰粉、粉煤灰、混合有机钝化剂)对试验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及小白菜产量、品质及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粉处理对小白菜生长抑制外,其他处理对小白菜鲜重、株高均有促进作用,且粉煤灰处理增加小白菜鲜重达109.72%。羟基磷灰石、石灰粉和混合钝化剂等3种处理分别提升土壤pH 25.18%、36.61%和28.21%。各处理对土壤脲酶、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生物炭、混合钝化剂处理显著提高磷酸酶活性达52.85%和69.82%,而石灰粉处理显著抑制了磷酸酶活性。5种钝化剂处理均降低了小白菜重金属Cd的含量,其中生物炭、羟基磷灰石、石灰粉、混合钝化剂均达到抑制吸收显著效果,且石灰粉最优,降低了73.80%。各处理对小白菜品质无显著性影响。生物炭和混合钝化剂处理分别降低了土壤中总Cd含量27.21%、46.98%;石灰粉和混合钝化剂处理降低了土壤中离子交换态Cd43.67%、47.35%。5种钝化剂的施用均能降低小白菜的Cd含量,其中混合钝化剂处理在不影响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增强了土壤酶活性,降低了土壤中总Cd及有效Cd(离子态、水溶态)比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热改性高岭土对土壤-辣椒体系中Cd迁移的影响,研究2个温度(300、500℃)对高岭土进行热改性,采用盆栽的方式探究高岭土及热改性高岭土对于Cd污染土壤中Cd的形态分布以及对辣椒体内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污染土壤上,施用高岭土及热改性高岭土提高土壤pH,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添加300℃热改性高岭土(TK)与500℃热改性高岭土(FK)土壤可还原态Cd含量分别降低1.82%~33.94%、11.76%~26.67%,残渣态Cd含量分别提高46.63%~64.58%、45.96%~1.14%;各处理辣椒的根、茎、叶、果实的干重均高于CK,辣椒果实干重增产31.00%~49.28%,辣椒植株Cd富集依次为根部>叶片>茎>果实。得出结论:施用高岭土及热改性高岭土可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还原态Cd含量,减轻Cd对辣椒的协迫,3种材料修复效果为TK>FK>K。  相似文献   

3.
为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通过室内盆栽模拟试验,研究有机、无机钝化剂及组合对小白菜的生长、土壤重金属Pb和Cd有效性及小白菜体内Pb和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钝化剂组合对小白菜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以加入鸡粪处理效果最明显。与对照(不添加任何钝化剂)相比,所有钝化剂组合处理均明显降低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其中活性炭+磷矿粉组合效果最好,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分别降低80.60%和49.21%;其次是鸡粪+磷矿粉组合,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分别降低76.16%和36.78%。与对照相比,所有钝化剂组合处理小白菜地上部Pb和Cd含量均明显降低。鸡粪+磷矿粉组合小白菜地上部Pb含量降低79.37%,效果最明显;其次是活性炭+磷矿粉组合处理。活性炭+磷矿粉组合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降低56.55%,效果最明显;其次是鸡粪+磷矿粉组合处理。可见,在轻度Pb和Cd复合污染土壤上,施用有机无机钝化剂活性炭+磷矿粉组合或鸡粪+磷矿粉组合均是一种高效且环境友好的钝化手段。  相似文献   

4.
Pb、Cd复合污染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应Pb、Cd复合污染土壤种植的高品质、低积累小白菜品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将15个小白菜品种分别种植在4种Pb、Cd复合污染土壤中,通过测定各品种小白菜株高和鲜重以考察重金属对其生长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小白菜中Pb、Cd含量;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水杨酸法测定硝酸盐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Pb、Cd浓度增加,小白菜株高和可食部分鲜重呈先升后降趋势,且不同小白菜品种受重金属Pb、Cd影响的程度不同。15个小白菜品种可食部分Pb、Cd含量随Pb、Cd胁迫加剧呈上升趋势;轻度污染处理下,小白菜品种间Cd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中Pb含量以‘义和快菜1269’最低;‘脆嫩飘儿白’次之,其Pb含量依次为0.05、0.06 mg/kg。但‘义和快菜1269’硝酸盐含量超标,而‘脆嫩飘儿白’相对较低。中度污染处理下,仅‘义和快菜1269’Pb、Cd均未超标,但其硝酸盐含量超标。重度污染下,无符合要求的小白菜品种。在轻度污染处理下,对小白菜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发现‘脆嫩飘儿白’Vc含量居于第二;可溶性蛋白含量居于第三,为一个相对优质的小白菜品种‘。脆嫩飘儿白’为一种适应轻度铅镉复合污染土壤种植的低积累、高品质小白菜品种。  相似文献   

5.
小白菜吸收积累镉的品种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飞飞  杨君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172-175
采用温室土培盆栽试验,比较不同镉浓度下27个小白菜品种吸收和积累镉能力的差异,探讨在一定镉污染土壤中小白菜可食部位镉含量低于国家最高允许限量标准最高限值品种(Cd-PSC)的存在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土壤镉浓度0.516 mg/kg时,小白菜地上部分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为11.11%;而在土壤镉浓度1.133 mg/kg时其超标率达81.48%,表明小白菜容易受到镉污染。品种1(‘白梗白叶’)、品种11(‘京冠1号’)、品种19(‘高梗白’)、品种20(‘秋田火之清’)在2种镉浓度下地上部分镉含量均低于国家食用标准,但其生物量不受影响,存在着小白菜的Cd-PSC,可以推荐在土壤镉污染程度略超国家二级标准或具有潜在受污染风险的区域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应Pb、Cd复合污染土壤种植的高品质、低积累小白菜品种。[方法]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式将15个小白菜品种分别种植在四种Pb、Cd复合污染土壤中,通过测定各品种小白菜株高和鲜重以考察重金属对其生长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小白菜中Pb、Cd含量;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水杨酸法测定硝酸盐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随着Pb、Cd浓度增加,小白菜株高和可食部分鲜重呈先升后降趋势,且不同小白菜品种受重金属Pb、Cd影响的程度不同。15个小白菜品种可食部分Pb、Cd含量随Pb、Cd胁迫加剧呈上升趋势;轻度污染处理下,小白菜品种间Cd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中Pb含量以义和快菜1269最低;脆嫩飘儿白次之,其Pb含量依次为0.05 mg/kg、0.06 mg/kg。但义和快菜1269硝酸盐含量超标,而脆嫩飘儿白相对较低。中度污染处理下,仅义和快菜1269 Pb、Cd均未超标,但其硝酸盐含量超标。重度污染下,无符合要求的小白菜品种。在轻度污染处理下,对小白菜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发现脆嫩飘儿白Vc含量居于第二;可溶性蛋白含量居于第三,为一个相对优质的小白菜品种。[结论]脆嫩飘儿白为一种适应轻度铅镉复合污染土壤种植的低积累、高品质小白菜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晚稻全生育期Cd的迁移转化规律及预测模型,采用长沙市望城区大田试验土壤-水稻Cd点对点数据,对水稻4个典型生育期(苗期、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及不同部位(根、茎叶及籽粒)Cd的吸收、累积和分配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期各部位Cd含量和富集能力均为根>茎叶>籽粒,且根部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不同生育期差异显著,具体为成熟期>灌浆期>分蘖期>苗期;Cd转运能力为土-根>根-茎叶>茎叶-籽粒>根-籽粒,籽粒Cd大部分来自于茎叶的转移,且分蘖期转运能力显著高于其余生育期;Cd积累量和分配差异为茎叶>根>籽粒,且分蘖期和成熟期远大于苗期和灌浆期;土壤pH和有效态镉(ACd)含量是影响水稻Cd吸收的主控因子,pH为负效应,有效态镉为正效应,分蘖期茎叶Cd含量受其影响最大,是控制Cd进入籽粒的关键时期。可利用分蘖期土壤pH和有效态镉含量预测成熟期籽粒Cd含量,最优预测模型为lgCd成熟期籽粒=0.158-0.099pH分蘖期+0.261lgACd分蘖期。研究结果可为中国长株潭地区稻田土壤Cd污染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盆栽试验,研究了江苏两种不同类型土壤,即水稻土和潮土中小白菜可食部分对Pb和Cd的富集特征,并探讨了Pb与Cd在产地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结果表明,总体上小白菜可食部分对Pb和Cd的富集,在两种土壤类型下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和对照相比,两种土壤中小白菜可食部分Pb的最高含量分别提高了18.31和9.49倍,Cd的最高含量分别提高了15.4和10.04倍。同一处理水平下,水稻土中的Pb和Cd比潮土中的更易被植物富集。水稻土中小白菜可食部分Pb含量是潮土中的2.54倍,Cd含量则是潮土中的1.92倍。依据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05),进行方程拟合,得出的种植小白菜的水稻土Pb和Cd的安全临界值分别为36.54 mg?kg-1和0.30 mg?kg-1,低于或等于国家土壤环境安全标准限制的临界值(HJ332-2006)。潮土Pb和Cd的安全临界值分别为 110.21 mg?kg-1 和1.09 mg?kg-1,均高于国家土壤环境安全标准限制的临界值(HJ332-2006)。  相似文献   

9.
镉胁迫下土壤理化因子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南3种不同程度Cd污染土壤添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修复材料,研究修复材料修复效果,并评估了Cd胁迫下土壤理化性质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分别对pH值、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有效态Cd浓度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做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通径分析,并对比3种分析。结果表明:Cd浓度较小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pH、土壤速效钾、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中等污染土壤过氧化氢酶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严重污染土壤过氧化氢酶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H值和土壤有效Cd。对比3种土壤影响因素的系数发现,随着土壤全Cd浓度的增加,土壤有效态Cd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系数越来越大,而土壤速效钾、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系数越来越小。与简单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相比,通径分析结果能更客观、全面的体现各因素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过程。该试验为评价土壤性质对酶活性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Cu对小白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u对小白菜生物量、Cu的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还原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硝酸还原酶(NR)活力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蔬菜安全种植以及重金属污染的科学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25mg/kg)可显著增加小白菜的鲜重,当Cu浓度超过100mg/kg时,小白菜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都有明显的下降;Cu在小白菜体内主要富集在地下部分,特别是在高铜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和NR的活性都随Cu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直线下降;细胞膜透性、还原糖的含量以及CAT活性则呈现出先略下降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Cd污染日趋严重。本研究探讨了纳米氢氧化镁对大白菜生长、Cd含量及形态、土壤Cd含量及形态的影响,以期为氢氧化镁在土壤Cd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和蔬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加量(0、150、300、450 g.亩-1)的普通氢氧化镁和纳米氢氧化镁对大白菜的生长、Cd含量及形态、土壤的pH、土壤Cd含量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氢氧化镁后大白菜产量增加了4.1%~22.3%。施用氢氧化镁后大白菜叶片、叶柄和根Cd含量分别降低了5.3%~19.2%、9.0%~28.1%和3.5%~19.3%,土壤Cd含量降低了8.2%~41.5%。相同施用量下,纳米氢氧化镁处理的大白菜叶片、叶柄和根Cd含量明显低于普通氢氧化镁。施用氢氧化镁使大白菜地上部蛋白质结合态(NaCl-F)Cd含量下降,残渣态(R-F)Cd含量增加,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eMn-Cd)、有机结合态(OM-Cd)和残渣态(RES-Cd)Cd含量降低。总体而言,NMg1处理大白菜产量最高,叶片Cd含量最低,为本研究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2.
叶类蔬菜易受重金属镉污染,为筛选一种适宜在镉污染潜在区种植的叶类蔬菜,降低生态风险,提高食品安全。[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污染水平对3种蔬菜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分配情况,比较不同蔬菜对镉的耐受能力和累积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小白菜、生菜在较低的镉浓度下表现为株高、单株质量增加趋势,在较高镉浓度下两种蔬菜的生长量均随着镉浓度升高出现迅速降低趋势。菠菜的耐镉胁迫能力最差,随着镉浓度升高,其生长量降低且在土壤镉污染水平为50 mg/kg 时已全部死亡。镉胁迫刺激了小白菜叶绿素含量的增加,生菜为低浓度镉胁迫促进叶绿素增加,高浓度下无显著差异,菠菜在随镉浓度升高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根、茎和叶累积镉能力的顺序为:小白菜< 生菜< 菠菜;低浓度镉胁迫下生菜、菠菜的镉转移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P﹤0.05)高于小白菜的转移能力;根、茎和叶的富集能力均为小白菜< 生菜< 菠菜,且茎、叶中差异更显著。[结论]3种蔬菜中小白菜的耐镉能力最高,在镉污染风险区种植叶类蔬菜,小白菜的食品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湖南某工矿区土壤-蔬菜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湖南某工矿区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该区域土壤与叶类蔬菜样品,分析了其中Cd、Pb、Zn、Cu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中Cd、Pb、Zn污染严重,含量远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Cu基本未达到污染水平;从油菜与白菜各部位的综合污染指数来看,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白菜根>白菜叶>油菜叶>白菜茎>油菜根>油菜茎,而油菜与白菜各部位的富集能力从大到小主要为:白菜叶>白菜茎>油菜茎>油菜叶>油菜根>白菜根,说明该地区叶类蔬菜中重金属除来源于土壤外,受冶炼废气污染影响也是重要因素。建议在重视冶炼废水处理的同时,也应加大冶炼企业的废气治理力度,以更有效地达到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车前草(Herba Plantaginis)和益母草(Herba Leonuri) 三种中草药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三者在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对土壤中Cd,Pb的富集、转移及自身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紫苏对Cd有很强的忍耐能力. 对Pb的忍耐能力顺序为:车前草>益母草>紫苏. Cd-Pb复合污染对紫苏和车前草的生长的抑制存在协同作用,对益母草则存在拮抗作用;地上部对Cd、Pb的富集能力的顺序为车前草>益母草>紫苏;Cd-Pb复合污染促进紫苏、车前草对Cd的富集,抑制益母草对Cd吸收,对车前草Pb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却促进紫苏、益母草对Pb富集。Cd-Pb复合污染对3种中草药中Cd由根向地上部的转移有拮抗作用,对Pb在其体内的向上转移分别存在促进、无影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对此了解有助于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文章以诸暨市为例,同时采集了489对不同作物可食部位与对应耕层土壤样品测试镉、铅含量,计算了农作物可食部位镉、铅的富集系数,制订了稻谷、瓜茄果菜和叶菜安全生产的土壤镉、铅阈值。结果表明:农作物对镉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对铅的富集,市内农田土壤镉污染风险较高,发生铅污染的风险较小。不同作物对镉的富集系数有很大的变化,稻谷、花生中镉的平均富集系数高于蔬菜。叶菜对镉的富集系数高于根茎蔬菜、豆类蔬菜及瓜茄果类蔬菜。镉污染农田可种植玉米、番薯替代水稻,降低污染风险;在污染农田中种植蔬菜,应优先考虑种植瓜茄果蔬菜、根茎蔬菜或豆类蔬菜。对比分析表明,市内农产品镉、铅卫生质量状况与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存在明显的交错现象;在土壤环境质量筛选值以下,仍然存在稻谷镉超标的风险。但调查结果也表明,瓜茄果类蔬菜和叶菜安全生产的镉和铅阈值低于筛选值,酸性、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中当镉含量分别在1.00、1.40、4.20 mg/kg以下及铅含量分别在141、448、1530 mg/kg以下时,没有发现瓜茄果蔬菜重金属超标;土壤镉含量分别在0.32、0.50和2.00 mg/kg以下和铅含量分别在87.30、121.00、164.00 mg/kg以下时,没有发生叶菜重金属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平原地区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镉环境安全性预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与GIS制图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河北省平原地区无公害蔬菜基地未来20年土壤镉的安全性进行预测预警。结果表明:河北省平原地区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中的镉,以大气干湿沉降为最主要的外源输入方式,其贡献率达66.36%。镉元素输出通量中以根菜类蔬菜为最高,叶菜类次之,果菜类蔬菜输出通量最低。通过对区内土壤镉累积量的预测,未来20年河北省平原地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土壤镉累积含量预测值仍符合现行国标(GB/T 18407.1—2001)要求,但20年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中镉元素含量升幅明显,以每10年高于30%的速度累积,20年后是目前含量的1.6倍,累积量明显增加的区域集中在河北中东部地区,且露地蔬菜种植区土壤镉的净增量是设施蔬菜种植区3.7倍。说明河北省露地蔬菜土壤中由大气干湿沉降输入的镉元素对无公害蔬菜产地构成潜在威胁,需对现行生产加以严格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污染源头控制,并针对预测含量高的区域进行不同蔬菜种植模式(露地或设施)的区域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17.
在江西某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农田上栽植桑树,栽植三年后,分析桑园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各形态含量分布、土壤微生物分布、土壤酶活。分析结果表明,栽植桑树3年后,农田土壤Cd和Pb的修复指数达到96.87%和81.93%,含量分别为12.31mg/kg和595.44mg/kg。且重金属Cd和Pb均主要是富集在桑树根部。桑树不同部位中的Cd和Pb含量分布都表现为夏季含量最高,其次为春季,随后为秋季,最低为冬季。土壤中的Cd和Pb均存在金属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金属残渣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分别以可交换态Cd和残渣态Pb作为主要形态分布。同时土壤中Pb和Cd各化学形态含量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分布、土壤理化特征以及酶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桑树修复矿区重金属过程中土壤微环境同步变化和改善,桑树栽植三年后,该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达到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不同蔬菜轮作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 要:本试验为了探寻一种适合日光温室有机生产的蔬菜轮作方式,设计了五种处理:大葱-萝卜-小白菜-辣椒,食用菊花-生菜-辣椒,辣椒-生菜-辣椒(CK),花椰菜-辣椒,大葱-球茎茴香-生菜-辣椒,研究了不同蔬菜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五种蔬菜轮作方式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CK的细菌数量减少,而真菌数量增加。食用菊花-生菜-辣椒处理促进了有益微生物的繁育,同时抑制有害真菌的繁殖,从土壤微生物角度看是最好的轮作组合。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重庆市各农产品的主产地,采集了柑桔果实、水稻、苋菜、莴笋、大葱、四季豆、辣椒、甘蓝及其土壤样品共314个,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铅、镉、汞、砷的含量。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八种农产品中柑桔果肉、甘蓝、辣椒、四季豆对土壤中铅、镉、汞、砷的吸收富集能力很小。在铅、镉、汞、砷含量相对较高的土壤宜选择种植这四种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