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消费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信息熵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又具体分析了国内水产品消费不断高级化、不断复杂化的特点,结合渔业产业结构的现状,指出了我国渔业产业结构在消费结构的引导下,虽然已经朝着比较合理的方向进行了调整,但是相较于消费结构,渔业仍然存在着第三产业的比例相对较低和水产品加工程度不够等问题,文章据此提出了引进水产品加工的技术和设备以及大力发展渔业相关的旅游、服务和医疗产业等对策建议来优化中国渔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蕾  杨子江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386-390
水产品加工业在中国渔业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渔业产业增值增效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发展现代渔业、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从产业层面分析,中国水产品加工业存在的很多矛盾和问题都与其市场结构特征有关,基于SCP范式,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退出壁垒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市场结构,为从调整市场结构入手来提高水产品加工业的市场绩效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上海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计量方法,利用1995—2011年上海金融和渔业产业数据为基础,研究上海金融发展与渔业产业结构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渔业产业结构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也互不为对方的因果原因,金融发展对上海渔业发展没有明显影响。最后借鉴日本和台湾在渔业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经验,提出建立有效的渔业金融机构和渔业融资担保制度,深化金融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兰永清 《科学种养》2009,(12):39-40
为加快渔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增强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工作力度,优化渔业养殖结构.逐步实现高效渔业、品悼渔业和可持续渔业的发展目标,促进我国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今年,农业部渔业局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全国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5.
定量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反映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和资料分析法,分析和评价了湖南省常德市“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有显著的影响,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层次低,第三产业比重低,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2)产业结构变化的RCⅢSNE值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与GDP呈正相关性,对生态环境的干扰与影响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各县(区、市)RⅢSNE值呈波动性变化,幅度不大,保持在2.5~3.5,但空间差异明显;(3)三次产业结构对RCⅢSNE值的影响差异明显,第二产业远大于第一、三产业,第一产业中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的结构形势,不利于RⅢSNE值的降低;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对RⅢSNE值的负态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6.
苏浙沪休闲渔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江苏、浙江和上海休闲渔业的发展背景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长三角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的3项动因,一是市场需求促使农业休闲旅游成为国家战略选择,二是全国范围内渔业产业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优化,三是地方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提炼并详细论述了苏浙沪三地不同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通过比较指出,不同模式的形成使三地休闲渔业在发展理念、游客分布、经营主体等方面存在差异。最后提出发展建议,认为建立长三角休闲渔业战略联盟、统一行业规范标准、拓宽开发渠道、推广垂钓竞技、挖掘渔业文化、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将利于三地休闲渔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养殖业发展轨迹及技术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养殖业的兴起与发展是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的结果。文章借助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及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统计数据库,梳理了1958—2015年中国对虾养殖业整体发展规模、养殖品种、单产水平、生产成本与收益等指标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了对虾苗种繁育和养殖环节的病害防控、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以及精细化管理等技术变迁的路径,以便深度挖掘产业发展的演进规律,为制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是服务于渔业管理业务的大型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管理业务将纳入到系统中来,系统的运行效率与业务协同性将会面临挑战。笔者通过架构设计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基于企业架构(EA)和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技术,提出了面向渔业管理的系统架构框架,优化了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总体设计根据业务需求和管理战略从全局的角度对系统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进行设计,构建基于SOA的业务服务技术架构,以解决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满足不断发展的信息化需求,为系统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提供技术模型,为系统的可持续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基于渔业产业现状,分析国内外在大型渔业平台、深海网箱和养殖工船方面的发展现状,提出“游弋式”养殖工船及深远海渔业的基本概念。受限于投资成本、技术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中国深远海养殖发展速度缓慢,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笔者针对现阶段渔业粗放型生产方式的现状,从国家战略、渔业改革和产业需求等角度分析深远海渔业发展的必要性,认为发展以养殖工船为代表的深远海大型渔业平台是实现渔业强国之路的有效途径之一,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深远海渔业平台的开发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低碳渔业的发展、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湘乡市畜牧水产局和湘乡市全成鑫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猪粪养殖水蚯蚓、再用水蚯蚓养殖黄鳝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对该项目的效应综合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发现农户能源消费的模式与原因,讨论改善地方能源使用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以云南省德宏、怒江自治州为案例,基于221份有效调查问卷,利用Tobit模型对该地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资源的可获性程度对非商品性能源消费有显著影响,商品性能源消费注重其经济性与便捷性,地形特征是重要解释变量。(2)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非商品性能源的消费比例,增加农户家中电器的数量能显著提高农户电力能源的使用量,畜牧养殖等第一产业会显著增加农户秸秆等生物质能能源的消费量。(3)宗教支出的提高会增加农户非商品性能源的消费量,提高少数民族农户汉语水平有利于当地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和改善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能源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侯立军 《粮食储藏》2011,40(3):18-25
粮食流通的特点和粮食商品自身的特性,要求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行业结构,以保障粮食流通各环节的顺利对接。粮食行业结构优化与否,并不仅仅涉及粮食流通自身的问题,它与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粮食消费保障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我国粮食行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行不合理的粮食行业结构对粮食商品流通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进一步优化粮食行业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23-327
研究目的: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旨在分析浦江镇农业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合理结构及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研究方法:通过统计数据的梳理,比较上海市、闵行区和浦江镇三级部门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揭示浦江镇农业各部门在闵行区内的竞争力情况。研究结果:种植业和畜牧业对浦江镇农业整体的带动作用强,而林业和渔业在其农业产业结构中显现出衰退的迹象。研究结论:应从加强林业与农业休闲产业的融合,强化农产品流通与服务业的建设,发展畜牧养殖新技术等方面着手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的了解新疆现阶段的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对新疆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以新疆1985—2013年的新疆三次产业产值为数据源,运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构建了状态空间变参数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对新疆的城市化进程有负效应影响;第二产业是促进新疆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三产业对新疆城市化由稳定的正效应影响转变为持续下降的负效应影响。新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之间有显著的相反发展趋势,分析认为新疆的城市化发展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应合理调整和安排产业结构与政策导向,提高第三产业生产水平,这对促进新疆城市化进程,城市工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指出该区调整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山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节水农业、特色林业与畜牧业、无公害农业、观光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6.
To supply an even more amplitude background for the analysis on the quality of the structure of Chongqing,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ltitudes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value structure among three industry structures in Chongqing, then an static and dynamic comparison with other countries of DIFFERENT levels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Chongqing's status in Western Area. An structural explanation of ChongQing's economy development stage aiming at giving an even more amplitude background to analyze the essence of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西藏农业生产结构分析及调整措施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西藏1995—2002年之间农业生产总值、种植业、畜牧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西藏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种植业和畜牧业是西藏农业产值的主要组成部分,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不协调。(2)种植结构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粮:经:饲=87:11:2,比例不合理。在粮食作物内部麦类作物占绝对比重,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均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3)畜群结构单一,为牛、羊为主的反刍类动物占绝对比重的草食型畜群结构,加大了西藏的草畜矛盾,不利于西藏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调整措施:(1)降低粮食作物尤其是青稞和小麦的播种面积,增加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2)推广粮草轮作制度,加强农牧结合。(3)增加猪、鸡的数量,逐渐以耗粮型与草食型相结合的畜群结构代替单一的草食型畜群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