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上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沙漠化严重,林木的大量采伐,各类野生资源的惊奇式开发等因素,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些野生动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面数量锐减甚或灭绝。有些人为了追求饮食回归自然或显示身份地位面大量食用野生动物,开发野生动物药用价值和其它用途因素,更使野生动物厄运难逃。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山脉之一,以风景秀美壮观、资源丰富而闻名于世。不仅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也是我国北温带生态系统最完整、物种最繁多、野生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加强,在这一地区的野生动物不断增多,成为了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尤其是这里丰富的自然食物资源为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地区由于野生自然食物资源较为丰富,当地实行原始的野外放养普通猪有一定的历史,由于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加,自然杂交的现象屡见不鲜,成为了人们一种重要的取种手段,人们从中也得到…  相似文献   

3.
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好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中南林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03年8月对丰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考察结果为:丰溪自然保护区现已发现两栖动物21种,隶属1目6科.其动物区系主要由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整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82.35%.对两栖动物的区系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保护区内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云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地理类型多样,适宜各种野生动物生息繁殖,加之动物种类资源丰富,青绿饲料来源广泛,是发展各种野生动物养殖最适宜、最理想的省区之一,但由于其特殊性,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与发达省区相比有很大差距。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理事长陈德照为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养殖野生动物存在的5大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不容忽视,本文就来分析一下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情况,并阐述目前情况下我国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野生动物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横跨寒温带、温带及暖温带与亚热带,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是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强化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对国计民生都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1.当前形势下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我国生物性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下,破坏了生物稳定性,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据了25%。目前,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青海省持续加大对野生鸟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病疫源的防控力度,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疫病疫源监测、预警机制,以确保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强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目前,覆盖全省的野生动物重点聚集分布区域疫病疫源监测防控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2006 年4 月,城固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被陕西省林业厅确定为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 监测站,同年11 月被国家林业局晋升为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承担城固县境内野生鸟类 禽流感和野猪非洲猪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笔者结合10 余年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 测防控和野生动物摄影,发现记录野生动物29 目69 科191 种,并积累了丰富的保护管理经验,与同行 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是世界上最珍稀的自然资源,需要得到悉心的保护。对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还需要人们进行讨论和探索。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本文从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的保护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对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麝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是亚洲古老而珍贵的野生经济动物,而中国是麝的主产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建国后,种群数量以百万计之。然而,由于其生存环境的恶化及偷猎滥捕,导致麝资源逐步趋于枯竭。据此,国务院于2002年10月24日批准,将麝类所有种,由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提升为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这是我国自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后,麝是第1批由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的重点保护物种。这一重大举措,为保护麝类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和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0.
羊狮幕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文章依据对分布在该区域的野生动植物进行的调查,综合分析区内野生植动物种类分布、保护现状以及面临的生存威胁,为该区域野生动植物保护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物资源就地保护的市场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野生动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并从宏观上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就地保护政策,探讨了建立野生动物资源就地保护有效市场机制的必要性和有效措施。认为我国现行野生动物就地保护政策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在作用,而野生动物就地保护的市场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当地居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大大有助于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游德龙 《北京农业》2011,(24):61-62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功能单位,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分析了漳平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并在"资源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科教区、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监测网络、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继续加大法律与政策宣传力度、建立野生动植物社会共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游德龙 《北京农业》2011,(12):99-100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功能单位,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分析了漳平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并在"资源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科教区、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监测网络、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继续加大法律与政策宣传力度、建立野生动植物社会共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野生动物产业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健康的野生动物产业发展和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在说明了野生动物产业促进野生动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指出其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由此对野外资源的管理造成的压力。结合依法管理,分析说明了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某些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明显不相适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尽快对《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修改,增设野生动物产业相关法律条款。  相似文献   

15.
运用条件价值法(CVM)评估了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价值,得出该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价值为1 784.5万元/年。该研究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农林院校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约10% ~ 20%的大学生存在野生动物保护的极端思想,但大部分农林院校大学生持有比较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但在人与野生动物是否平等的问题上,超过65%的大学生不同意“人和动物不平等”.性别、年级、是否素食等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均有显著影响.另外,学生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获得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禁贸前后非洲象产品贸易情况和保护状况的比较,分析说明了绝对禁贸对保护濒危物种具有一定的负效应。并指出: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框架下,保护濒危物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查没的野生动物产品找到合法市场以减少偷猎利润;拍卖是妥善处理查没野生动物产品的必要方式。这一措施在目前状况下,有利于中国有计划地开辟查没野生动物产品的合法市场,减轻野生动物管理和执法者沉重负担、筹措保护资金、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与产业等。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强野生动物的经营利用管理,在野生动物标记制度和标志管理的基础上,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管理,建立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和调控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经营利用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丁雪  刘丙万 《现代农业科技》2010,(8):324-326,328
以达赉湖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在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包括保护区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信息与数据的管理、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管理、预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保护区生境评价与动态监测、保护区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并指出达赉湖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Predator effects on prey demography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ascribed solely to direct killing in studies of population ecology and wildlife management. Predators also affect the prey's perception of predation risk, but this has not been thought to meaningfully affect prey demography. We isolated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predation risk in a free-living population of song sparrows by actively eliminating direct predation and used playbacks of predator calls and sounds to manipulate perceived risk. We found that the perception of predation risk alone reduced the number of offspring produced per year by 40%.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erception of predation risk is itself powerful enough to affect wildlif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should thus be given greater consideration in vertebrat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