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农药,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在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中,生物农药泛指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2.
我国保护地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保护地蔬菜害虫为害日益严重,鉴于化学农药防治易造成污染,生物防治必将成为保护地蔬菜害虫防治的优选。对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和方法,包括天敌昆虫、昆虫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杀虫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及新兴生物技术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作一简要概述,为保护地蔬菜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农药是防治有害生物的重要农业投入品。按照成分和来源,农药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化合物)、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抗生素、微生物)及化学合成农药三大类。按照防治对象,农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软体动物剂。合理使用农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不同害虫种类选择用药;二是针对不同病害种类选择用药;三是根据害虫不同生育期适时用药;四是合理混用、轮换使用农药,严格控制用药数量、浓度、次数,做到科学用药,藉以延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4.
刘刚 《北京农业》2006,(12):41-42
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类,包括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等自然产生的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农药,但不包括各类农用抗生素(各类农用抗生素统称为微生物源农药)和其它生物农药一样,微生物农药同样具有毒性较低、对天敌生物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为了让广大农药使用者能对此有比较全面、详细地了解,现把我国目前开发生产的微生物农药种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简要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生物农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微生物农药 ,其中包括病毒农药、真菌农药、细菌农药 ;另一类是生物工程植物。从 2 0世纪 70年代起 ,应用病毒治虫已从防治森林害虫发展到防治农业害虫。巴西农民用病毒农药防治大豆作物的主要害虫豆毛虫 ,农民只需花 1美元买 1小包病毒农药粉末掺上水喷洒即可。用病毒杀虫剂比用化学杀虫剂节省开支 75 %。目前最常用的真菌杀虫剂是白僵菌和绿僵菌。前者能防治 190多种害虫 ,后者能防治 2 0 0多种害虫。菲律宾研究人员用真菌农药消灭犀甲虫的方法取得了成功。犀甲虫专吃椰子 ,1个月繁殖 4~ 5次 ,几个星期就能毁…  相似文献   

6.
<正> 许多植物害虫有时会感染微生物(细菌、真菌或病毒)而致病死亡,其尸体内存在致病微生物活体。利用这种虫尸扩制虫尸农药防治害虫,具有价廉、简便、高效、无污染的优点。现介绍其制作与应用技术如下,以供参考试用。  相似文献   

7.
自有机农药在农业上应用以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本身的安全性、愈来愈严重的抗药性等问题的存在,目前在某些作物和某些害虫的防治上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近年来生物防治的研究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兴起了生物农药的研究工作.所谓生物农药是指应用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防治病害、虫害、杂草的制剂(即微生物农药).根据所应用的生物不同,可分为真菌、细菌、病毒、线虫、螨、寄生蜂、原生动物等.本文介绍的是关于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害虫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根结线虫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国内外根结线虫病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微生物源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该病的防治现状,并展望了生物防治、微生物源及植物源农药防治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效果迅速,然而其长期使用所带来的野3R冶问题直接影响茶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日受关注,生物防治作为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茶树病虫害防治体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概述生物防治的定义、演变及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如害虫天敌、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制剂、信息素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在茶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存在的不足,并对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提出展望:充分利用生防微生物来拮抗茶树病原菌、构建载体植物系统防治茶树虫害、充分发挥天敌对茶园害虫的调节作用、加强茶树生物农药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中,微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们不仅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好,而且对环境友好、对农作物无污染,病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在生物农药中,以微生物农药用途多、应用前景最为广阔。这些利用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微孢子虫等活体自身的侵染能力或利用其代谢产物杀死害虫或病菌的农药,杀虫、杀菌范围广泛。如苏云金杆菌有12个血清型、17个变种,对蔬菜、果树、棉花、水稻、玉米、茶叶、林木等300多种鳞翅目害虫有杀灭作用。近年来,开发的浏阳霉素、武夷霉素等在生产上开始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更不用说井冈霉素和链霉素了。但在微生物农药中,微生物活体农药由于施用方法不当,生产上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提高微生物活体的使用效果,在其施用时要谨防如下误区:  相似文献   

11.
陈英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951-4953
简要介绍植物源农药的特点及研究与应用情况。对植物源杀虫剂在我国烟草害虫防治上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植物源农药在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应用微生物农药、抗生素类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及化学农药对南方蔬菜的主要害虫——甜菜夜蛾和小菜蛾进行了室内外的防治试验.结果筛选出多种农药对2种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它们之间的合理混配还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无公害蔬菜已成为蔬菜市场上的一大亮点,倍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制约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因素很多,致使无公害蔬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如何在蔬菜生产中正确选用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关键问题。1.科学选用农药1.1首选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农药(农用抗生素)和植物源农药既能防病治虫,又不污染环境和毒害人畜,且对农田自然天敌安全,害虫也不会产生抗药性。如苏云金杆菌制剂(Bt)、井  相似文献   

14.
近来蔬菜害虫种类多,虫口密度大,且世代重叠,是近年来少见的.有的农民反映施药后防治效果不理想.据调查,其主要原因:一是选择农药不对口,不区分害虫而乱用药;二是不在防治适期用药,有的等到害虫大量发生时才用药,有的则见虫就打药,二三天打一次"保险药";三是不按防治指标施药或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四是使用剧毒农药,既杀死害虫也杀死了天敌;五是单纯依靠药剂防治,不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因此,我们在防治蔬菜害虫时既要考虑如何克服以上的不足,同时,在喷药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棉铃虫在加工番茄上的危害,选用高效、无污染、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害虫天敌安全的植物源类新农药防治,其目的是了解0.3%绿晶印楝乳油在加工番茄上防治棉铃虫的效果,从而为应用无公害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生物防治、细菌类微生物农药、真菌类微生物农药、防线菌类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开发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微生物源农药的特点作了简单论述;对当前微生物源农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微生物源农药资源丰富,大有发展前途;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生物农药的方向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7.
<正>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农药行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生物农药将会是未来农药发展的趋势。中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类型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天敌昆虫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农药等6大类型,已有多种生  相似文献   

18.
<正>1.害虫幼龄期。近年来有些农户反映农药防治效益不佳。据调查,多数情况还是长期使用某种或某类农药,引起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未抓住害虫的防治适期用药所致。什么时期是害虫的防治适期呢?一般说来,害虫3龄之前的幼龄期是防治适期,此期用药可收到事半功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源农药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源农药具有很多优点,尤其是在环境相容性和安全性上前者不可比拟。微生物源农药被认为是一些化学农药的有效替代物。为此,分类综述了微生物源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应用现状,并简要讨论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类杀虫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类杀虫剂是一类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的生物农药。其具有特异性强,防治效果好,对人畜安全,不破坏生态平衡,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本文就几种主要的抗生素类杀虫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以期为该类农药的研究开发与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