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春丰0017是2000年以兰考906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早熟、高产、稳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2009-2010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组区域(生产)试验,2年区试平均产量389.1 kg/亩,比对照品种豫麦18-99增产10.83%;2010-2011年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3%。适宜河南南部稻麦两熟区中高肥力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2000-2001年在新乡市安排了由11个(冬性8个、春性3个)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系)参加的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8901、新优1号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增产显著,分别为13.05%和8.75%,居冬水组参试品种前2位.中优9507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减产达8.7%,在冬水组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郑州9023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增产4.53%,可作为晚茬强筋优质小麦推广种植;濮优9175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减产6.14%,但成熟落黄好于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3.
2000-2001年在新乡市安排了由11个(冬性8个、春性3个)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系)参加的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8901、新优1号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增产显著,分别为13.05%和8.75%,居冬水组参试品种前2位.中优9507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减产达8.7%,在冬水组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郑州9023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增产4.53%,可作为晚茬强筋优质小麦推广种植;濮优9175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减产6.14%,但成熟落黄好于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4.
<正> 新乡市于1988年引进种植豫麦17。为鉴定该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我们在进行区域试验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面积示范种植。现将该品种在新乡市的试验、示范情况简结如下。1988—1989年度在新乡市农科所进行区试,豫麦17平均亩产513.7公斤,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6.3%,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二位。1989~1990年度继续进行区试,豫麦17平均亩产423.9公斤,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11.3%。两年平均单产为468.8公斤,较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8.5%。据新乡市种子管理站1989—1990年度在  相似文献   

5.
<正> 安阳市于1988年秋引进豫麦17,进行示范种植。示范结果,亩产246.5—367.3公斤,平均亩产300公斤,比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2.4%。同年,在安阳市农科所的区域试验中,豫麦17亩产达362.8公斤,比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4.2%。1989年—1990年度,该品种参加豫北种子联合体安排的豫北小麦新品种联合示范。春水组7处示范结果,平均亩产345.17公斤,较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达34.5%。在安阳市农科所的区域试验中,亩  相似文献   

6.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7.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乐麦L59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豫麦70-36为母本、豫麦4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12—2013、2013—2014年度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341 kg/hm~2和9 012 kg/hm~2,分别较对照皖麦52增产4.7%和8.05%;在2014—2015年度安徽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皖麦52增产6.37%。201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6005。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适宜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河南、陕西、山东、江苏等省相近小麦生态区也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开农69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产稳产抗病花生品种。该品种结实性好,结实集中,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2011-2013年三年试验结果,开农69平均单产荚果5 760.95 kg/hm~2,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1.4%;平均单产籽仁4 087.2 kg/hm~2,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9.94%,荚果、籽仁产量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对2011年河南省麦套区域试验9个试点13个品种分析,开农69变异系数r=3.504 8,回归系数b=1.022 3,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  相似文献   

10.
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8号是以豫麦49号为母本,豫麦4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抗旱、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2007年度参加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17点汇总,16点增产,2年平均5 277.6 kg/hm2,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5.97%。2007-2008年度参加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5 490 kg/hm2,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10.6%,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1.
河南审定的183个小麦品种中有75个小麦品种含有豫麦2号的血缘,豫麦2号成为河南小麦育种利用率最高的骨干亲本.利用系谱资料对豫麦2号种质与其75个衍生品种的共祖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5个小麦品种与豫麦2号的共祖先度范围为0.0500~0.6250,累积的共祖先度为20.9041,占75个小麦品种的27.87%,占河南183个小麦品种的11.42%,豫麦2号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豫麦2号及其衍生品种的利用还在继续.研究豫麦2号的育种价值,对于有效利用小麦种质资源,保持小麦品系的遗传多样性,恰当地选用杂交亲本,成功地创造出优良新基因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小麦品种中育12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对中育12号,豫麦49和周麦18小麦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育12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结论]中育12小麦品种广泛适应于河南省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GS豫麦21号在1983-1993年黄淮流域三年区试和河南省两年生产试验中产量均居首位。地区、省、国家三级6年85点次试验,平均亩产416.2kg,比4个对照种平均增产11.67%。其中,1992年黄淮流域11处试验,平均亩产506.9kg。  相似文献   

14.
 2年多点区试表明,郑麦004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2.96%;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较多、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优、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麦区及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早、中茬种植的半冬性、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太学12号是洛阳太学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中早熟、多穗型旱肥地小麦新品种。在多年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示范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创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喜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1-8402
[目的]了解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利用价值。[方法]以豫麦49为对照,对河南省2005-2006年度高肥冬水组14个区试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郑农17和用99343较对照增产极显著,其穗粒数高4.2粒,千粒重高3.8g,抗倒、抗病性强,稳产性好,适合在河南省高水肥田推广;郑366较对照增产,产量结构合理,植株较矮,抗倒、抗病性较好,稳产性较好,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周麦19较对照增产,稳产性较高,综合抗病性一般,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许农5号产量最高,但稳产性较差,适宜在豫西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均以高产与稳产不协调,不宜推广种植。[结论]郑农17和周99343丰产性和稳产性最好,郑366和周麦19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心灰靶布局分析方法,对豫麦39号进行了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豫麦39号是一个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适应中部平原灌溉生态亚区、东部平原潮土生态类型麦区以及豫东北低洼盐碱生态类型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致病性分化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组成和致病性分化现象。[方法]以豫麦49和豫麦9023为试材,进行小麦纹枯病菌的分离、小麦纹枯病菌细胞核计数、纹枯病菌生长速度比较及致病性测定试验。[结果]从河南省32个县(区)麦田病株中分离出57株小麦纹枯病菌,经过细胞核染色后发现,其中包括48个双核菌株,占84.21%,9个多核菌株,占15.79%。分别测定了57株小麦纹枯病菌对2个小麦品种豫麦49和豫麦9023的致病性,发现不同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差异明显。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纹枯病菌在2种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发现,纹枯病菌株之间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河南麦区的小麦纹枯病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其次是立枯丝核菌。不同来源的小麦纹枯病菌存在显著致病性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系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金谷王种业有限公司以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CIP194037-1为母本,多父本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在河南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22)、生产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18)以及国家北方薯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均为徐薯22)中淀粉产量突出,平均淀粉产量、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6 220.1、29 258.8 kg/hm~2,与对照相比淀粉增产18.38%、鲜薯增产0.90%;平均淀粉率为21.26%,高出对照3.14个百分点;干基淀粉含量为64.43%,高出对照(徐薯22)3.77个百分点。该品种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感黑斑病,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分别于2012、2016年通过河南省、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是较为理想的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适于春、夏薯种植。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谷16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谷9号为母本、自选稳定品系安268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海南异地加代动态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夏谷新品种,2011年3月取得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2008-2010年河南省谷子品种区域试验、生产示范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4 580.0kg/hm2、4 965.0kg/hm2,较对照豫谷9号分别增产3.59%和7.80%。该品种株高123.6cm,生育期89d,谷锈病、谷瘟病抗性均为1级,在全国第八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适宜在河南省春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