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灰斑病作为主要大豆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起源于我国黑龙江省地区,对我国 的大豆产量和大豆质量都产生了严重影响。东北平原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大豆灰斑病的病原 的萌发和发展,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温度和适度。大豆灰斑病有明确的发病的规律和明显的病 状,因此大豆灰斑病的病原体作用大豆作物的一系列原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大豆灰 斑病发生的各种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得到一些有效的大豆灰斑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危害及症状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危害严重。该病原为黑龙江省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主要病害。早在70年代,黑龙江省地区因灰斑病损失大豆就达10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3.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尤以东北三省危害严重。该病原为黑龙江省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种植比较广泛,但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常常会患上各类病虫害,尤其是大豆灰斑病,已成为影响全省范围的大豆病害之一,不仅会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导致减产、低产,还会造成广大农民朋友经济收入的减少,也会影响我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对大豆灰斑病的发病病因、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发病时间、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方法等加以分析,为我县农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省是大豆的主产区,近年来大豆病虫害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下面就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做以下介绍。一、大豆灰斑病。成大豆灰斑病株期叶片病斑初呈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褐色。苗期低温多雨,发病重,常造成缺苗。成株期病害流行与降雨量、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1、农业防治:a.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并要经常监测各地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变化,以便选择新  相似文献   

6.
大豆灰斑病是影响大豆生长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随着北方大豆重茬、迎茬面积的增加,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籽粒,严重降低了光合作用,同时会导致大豆提前落叶,最终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营养含量。文章分析并研究了北方大豆灰斑病发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旨在为相关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年来大面积种植大豆导致大豆病虫害发生的机率逐渐增高,大豆的产量以及大豆的品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对大豆产生的危害最为严重。本文对上述这几种大豆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供广大大豆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2011,(19):72-73
大豆病虫害的发生能够影响大豆的产量与品质,而且病虫害近年来有加重趋势,因此,做好大豆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势在必行。辉南县大豆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胞囊线虫病、霜霉病、褐斑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病毒病、食心虫、根潜蝇、蚜虫等。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大豆的大面积种植,大豆病虫害发生率在不断增高,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为有效防治大豆的病虫害,针对几种病害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  相似文献   

11.
大豆灰斑病也称蛙眼病,是大豆主要的叶部病害,大豆叶片受害后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并影响品质。大豆灰斑病首先由Hara在日本发现,现己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德国、朝鲜、印度、委内瑞拉、危地巴拉、中国等地都有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  相似文献   

12.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大豆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导致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其品质、脂肪含量和蛋白质,降低其商品率。因此,要想达到大豆稳产高产,现将大豆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豆灰斑病是大豆主要的叶部病害,全世界各大豆栽培区几乎都有分布。大豆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导致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大豆品质。  相似文献   

14.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生产区的重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危害严重。大豆灰斑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常发生的间歇性流行病害。病害流行年份,造成大豆产量、品质严重损失,一般可减产5%~10%,严重时可减产30%~50%,百粒重下降2~3克,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大豆灰斑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灰斑病是东北大豆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在我市大范围流行危害,后因推广抗病品种,其危害大大减轻,达到可以不预防的水平。近二三年大豆灰斑病在我市又开始大面积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6.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大豆灰斑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等大豆产区,以黑龙江发生最普遍而严重。危害叶片和豆粒,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可使百粒重降低4%~21%,豆粒品质变劣,含油量降低约0.5%~7%。发芽率也明显下降。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关于大豆种植技术的概述出发,分别从大豆种植的立枯病与根腐病、菌核病与灰斑病、蚜虫与食心虫以及红蜘蛛与潜根蝇等方面,对大豆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8.
一、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1、病害症状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茎、荚及种子。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和子叶片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气候干燥时,病斑扩展缓慢。当气候适宜、低温多雨时,病斑可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后,初现褪绿色小圆斑,逐渐发展成为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状斑,大小1~5mm,有的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中央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为该病菌的分生孢子发病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病斑融合,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抓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提升其产品质量和产量,提升农户的种植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大豆在我国多有种植,特别是东北地区种植较为广泛。其内部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可作为农业食品食用,也可作为工业食品加工原料及牲畜养殖用饲料。由于大豆病虫害种类多,数量大,会对大豆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危害,需要抓好防治工作。1常见大豆病虫害1.1常见病害大豆病害在我国常见的多达20多种,被人们所熟知,如:①大豆花叶病毒病;②大豆根腐病;③灰斑病;④灰星病;⑤褐纹  相似文献   

20.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几乎遍布世界各大豆产区。大豆叶片受害后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并影响其品质。大豆灰斑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其中以东北地区为重,尤其是黑龙江省最为严重。一般病粒率在20%以上,重者达50%~70%,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大豆灰斑病不仅使受害子粒变小,影响产量,子粒病斑还影响外观,发芽率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2.9%,含油量降低1.2%,使商品大豆降等降价,限制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