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1.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6mm,翅展12~14mm,暗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浅,腹末较钝,雌蛾腹末较尖。卵长约0.5mm,卵椭圆形,稍扁平略带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孵化前呈橙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10mm,略呈圆筒形,鲜红色,非骨化部分淡黄或橙黄色。蛹体长约7mm,长纺锤形,红褐或黄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1.2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  相似文献   

2.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大豆食心虫是我省大豆上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受害大豆形成"虫口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虫食率可达10%左右,发生严重年份可达30~40%。一、发生和危害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6mm,翅展12~14mm,暗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浅,腹末较钝,雌蛾腹末较尖。卵长约0.5mm,卵椭圆形,稍扁平略带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孵化前呈橙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10mm,略呈圆筒形,鲜红色,非骨化部分淡黄或  相似文献   

3.
陕南柑桔大实蝇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形态特征1.1成虫体长10~13mm的蝇子。虫体黄褐色,头大,复眼全绿色。中胸背面中央有“人”字形茶褐色斑纹,两侧各有一直纹,有透明翅一对,翅痣和翅端斑点均呈棕色,腹部卵形。雌成虫腹末有长约为6.5mm的产卵管,基部膨大呈瓶形。1.2卵长椭圆形,长约为1.4mm,乳白色,一端稍尖,中部稍  相似文献   

4.
一、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赤褐色,体长5~7mm.茧有越冬茧和羽化茧之分.  相似文献   

5.
苹果小卷叶蛾(舔皮虫)属鳞翅目、卷蛾科,主要为害苹果,李子,桃等。 (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8mm,翅展15~20mm,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斜纹。卵扁平椭圆形,长径0.7mm,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黑褪色,数十粒卵排列成鱼鳞状,多产于叶面,果面上。幼虫体长13-18mm,细长翠绿色。蛹体长9-11mm较细长,黄褐色。  相似文献   

6.
1形态特征 棉铃虫一生有4种虫态,即成虫、卵、幼虫和蛹。成虫体长15~20mm,翅展27~38mm,雌蛾前翅呈赤褐色或黄褐色,雄蛾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前翅中部靠前缘有一个环行和一个肾形斑,另外成虫复眼球形,绿色,这是棉铃虫区别于其它夜蛾成虫的主要特征之一。卵的形状半球型或馒头型,底部略平。直径约0.5mm,初产卵是乳白色,第2d逐渐变黄并带有紫红色环纹;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螟俗名钻心虫,成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玉米螟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北票地区每年中等程度发生,面积在70万亩左右。1形态特征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mm,翅展20~30mm,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  相似文献   

8.
大豆食心虫和草地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大豆食心虫 1.1大豆食心虫的识别 1.1.1成虫体长5-6mm,翅展12~14mm,暗褐色,雄蛾色较浅。前翅略近长方形,外缘近顶角处稍向内凹,沿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线条与黄褐线条相间,外缘内侧中央银灰色,有3条纵列紫褐色点。雌蛾腹末较尖,雄蛾较钝。  相似文献   

9.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人豆荚食害豆粒,常年虫食率为10%~20%,严重时可达30%~40%. 一、形态特征 1.成虫.暗褐色或黄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灰、黄、褐色杂生.前缘有向外斜走的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形成黄褐线条相间,略具光泽.外线近顶角下方向内略凹,稍下有银灰色微带闪光的长椭圆形斑1个,再往下有3个黑色小斑,上下横列成1纵行.后翅前缘银灰色,其余为暗褐色.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1根.腹部末端较钝,具抱握器和显著毛柬.雌蛾色较深,有翅缰3根,腹部末端纺锤形,产卵管突出.  相似文献   

10.
柑橘大实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技服务》2009,26(2):63-63
<正>1形态特征柑橘大实蝇是检疫对象,属双翅目,实蝇科,俗称柑蛆。成虫体长10~13 mm,翅展约21 mm,全体呈淡黄褐色。中胸背面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从基部直达腹端,腹部第3节近前缘有一条较宽的的黑色横纹,纵横纹相交成"十"字形。雌虫产卵管圆锥形,长约6.5 mm,由3节组成;卵长1.2~1.5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1、识别与生活习性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赤褐色,体长5~7mm。茧有越冬茧和羽化茧之分。大豆食心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中下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上午潜伏不动,下午3~4时后在大豆田边可见成蛾相互追逐,呈蛾团现象。卵多产在豆荚上,1荚上产1粒,8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爬行于豆荚上,在豆荚侧缘咬穿钻入荚内,蛀食嫩豆,直至大豆成熟后,老熟幼虫从荚内蛀小孔出来,钻入土层中越冬。  相似文献   

12.
一、形态特征 苹果小卷叶蛾成虫体长6~8毫米,翅展15~20毫米,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斜纹.卵扁平椭圆形,长径0.7毫米,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黑褐色,数十粒卵排列咸鱼鳞状,多产于叶面、果面.幼虫体长13~18毫米,细长、翠绿色.蛹体长9~11毫米,较细长,黄褐色.  相似文献   

13.
大豆食心虫是我县大豆的主要虫害,也是一直伴随大豆栽培历史的虫害。以幼虫蛀入豆荚内食害豆粒危害为主,常年虫食率约为3%~8%,严重年份虫食率高达20%~30%。受害植株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此虫为单食性害虫,主要食害大豆。1.形态特征大豆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别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1)成虫:暗褐色或黄褐色小蛾,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前翅灰、黄、褐色杂生。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1根。腹部末端较钝,具抱握器和显著毛束。  相似文献   

14.
间斑寇蛛生活习性之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斑寇蛛(Latrotectus tredecimguttatus)雌蛛平均体长10.92 mm,头胸长4.18 mm,腹长8.19 mm,头胸部褐色、紫褐色或黑色,呈梨状或坛状,腹部卵圆形或倒桃形,黑褐色;雄蛛平均体长4.52 mm,头胸长2.08 mm,腹长2.82 mm,头胸部色同雌蛛,腹部卵圆形,褐色或黑色,背面前缘有一后凹弧形斑,往后有3列各4块黄色斑.生活于荒坡、农田,在石缝、土洞、低矮植物丛近地面处织不规则网捕食各类昆虫,以直翅目、鞘翅目昆虫居多.5~6月交配,雌雄蛛以腹对腹姿势、头尾方向一致地悬吊在网上,雄蛛以左、右触肢轮流交配,全过程约1.5 h,配毕雄蛛迅即离开,雌蛛并不追赶,未发现雌蛛追杀雄蛛.母蛛于5~8月产卵,7~8月为产卵高峰期.卵袋呈圆球形,略似桃状,淡褐色至棕色,袋壁较厚,内层为白色绒状丝,平均体积13.2 mm×12.0 mm×11.6 mm,每袋内含卵201.1粒,1只母蛛平均织卵袋2.68个,总产卵数539粒.5~7月所产卵经发育成小蛛直至走出卵袋,约需30 d;7月下旬至8月所产卵,当年发育成小蛛,不离开卵袋,至次年3、4月间走出卵袋.室内饲养的成年雌蛛多在9~10月间死亡,未见成年雌蛛越冬;当年7~8月从卵袋中孵出的小蛛,至10~11月进入蛰伏状态,在土缝、洞隙或枯草叶簇中越冬.当年5月所产卵,从发育成小蛛算起,寿命为120~150 d;7~8月所产卵,发育成小蛛后要在卵袋内越冬,寿命300~360 d.  相似文献   

15.
东亚飞蝗人工饲养与利用技术 形态特征成虫呈黄褐色或绿色,前翅长且发达,后翅无色透明,后足蹬弹有力?卵囊黄褐色,长筒形,上部稍细、每块卵45~85粒,呈4行斜向排列。卵粒浅黄色,长约6.5毫米,呈圆柱形或香蕉状。若虫(蝗蝻)其5龄。  相似文献   

16.
一、芝麻地老虎1、形态特征:(1)小地老虎。成虫是一种灰褐色蛾子。体长17~18mm,翅展40~50mm。前翅棕褐色,有2对横线,并有黑色圆形纹、肾状纹各1个,周围有一黑边。在肾形纹外,有一尖端向外的楔状黑斑,外缘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斑,3斑相对。幼虫形较大,为50~55mm,黑褐色稍带黄色,体表密布黑色小颗粒突起,腹端肛上板有1对明显的黑纹。(2)黄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mm,翅展约40mm。黄褐色,前翅横线不够明显,中部外侧有黑色肾状纹及2个黑色圆环。雄蛾触角为双栉齿状,雌蛾触角为丝状。幼虫体长40~45mm。黄褐色,体表多皱纹,颗粒突起不明显。腹部末端  相似文献   

17.
正1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1.1特征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赤褐色,体长  相似文献   

18.
一、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赤褐色,体长5~7mm。茧有越冬茧和羽化茧之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1形态特征梨小食心虫成虫体长4.5~6mm,身体灰褐色,翅上密布白色鳞片。静止时两翅合拢,两外缘形成的角度为斜角。卵淡黄色,扁圆形。幼虫体长10~13mm,前胸及背板都是褐色。蛹长约7mm,纺锤形,黄褐色。茧为灰白色,丝质,扁椭圆形,长约10mm。  相似文献   

20.
<正>槐坚蚧,又名扁平球坚蚧、糖槭蚧,属半翅目,蚧科。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地,主要危害糖楲、刺槐、白蜡、榆树、杨树、柳树、枫类、红叶李、悬铃木、木槿、花桃、紫穗槐和文冠果等。1形态特征雄蚧呈长椭圆形,紫灰色或灰白色;长1.82.5 mm,宽l2.5 mm,宽l1.5 mm;雄虫羽化后,介壳呈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薄而易破裂脱落;雄成虫体长1.21.5 mm;雄虫羽化后,介壳呈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薄而易破裂脱落;雄成虫体长1.21.5 mm,翅展31.5 mm,翅展33.5 mm,体红褐色,头部红黑色,触角丝状,前翅土黄色,外缘较淡,翅面透明,腹末有两根细长的白色蜡丝。雌成虫介壳长43.5 mm,体红褐色,头部红黑色,触角丝状,前翅土黄色,外缘较淡,翅面透明,腹末有两根细长的白色蜡丝。雌成虫介壳长46.5 mm,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