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绿茶浸提动态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液体茶饮料浸提的最佳工艺技术,本文借助L9(3^4)正交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比较烘青、炒青、蒸青一级绿茶在三种不同时间和水温中浸提后的汤后、滋味,并测定了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多酚的溶出量,结果表明,蒸青一级绿茶、75℃、5min浸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生姜和绿茶浸提液为原料,将生姜汁和绿茶浸提液按比例调配后,加入一定比例的蔗糖和柠檬酸调味制成生姜绿茶饮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姜汁添加量、绿茶浸提时的茶水比、绿茶浸提液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对姜汁绿茶品质的影响,确定了该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姜汁添加量为5.0%、茶水比为1:50、茶叶浸提液添加量为60%、糖添加量为7%、酸添加量为0.12%时,茶饮料的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绿茶饮料制造过程中浸提工艺参数的研究发现,浸提温度(T)、浸提时间(t)及茶叶浓度(C)不同程度地影响成品的滋味、色泽、香气。利用正交实验法得到当T为90℃,t为3min,C为1.5%时,产品的感观品质最佳,验证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茶饮料浸提工艺参数的研究@于敏  相似文献   

4.
浸提温度对绿茶茶汤沉淀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不同浸提温度(20~100℃)对绿茶茶汤主要理化成分及可逆与不可逆沉淀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温度的提高,绿茶茶汤固形物浓度、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可逆沉淀量及不可逆沉淀量都显著增加;浸提温度40℃及以下,绿茶茶汤沉淀量很少,且基本没有不可逆沉淀;浸提温度从40℃增加到50℃,可逆与不可逆沉淀量都有大幅度增加;浸提温度从50℃增加到90℃,茶汤固形物浓度增加不明显,但沉淀量却有较大增加。绿茶茶汤浸提温度选择低于50℃,可以大大降低沉淀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以五指山绿茶为原料,研究绿茶汁的浸提工艺和绿茶酒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浸提条件为:茶水比1∶70(g/mL),浸提温度85℃,浸提10 min,所得的茶汁感官品质良好。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绿茶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05%,蔗糖添加量190 g/L,初始pH值4.0,发酵温度28℃。在此条件下生产的绿茶酒色泽黄绿透明;酒香淡雅,茶香怡人;酒体丰满,酸甜适口;具有本品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儿茶素是茶叶的主要功能成分,本试验探讨了乙醇浸提、硫酸-香荚兰素比色法检测绿茶面包中儿茶素含量的可行性.选择95%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考察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硫酸-香荚兰素比色法检测绿茶面包中儿茶素含量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检测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1:20(g·mL-1),70℃水浴浸提45 min;硫酸-香荚兰素比色方法为:取0.5 mL浸提液,加入2.5 mL1%的香荚兰素/乙醇溶液和2.5 mL3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20℃下反应10~30 min,取反应液在500 nm处测定吸光度.本方法中儿茶素浓度在0.025~0.3 m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同一样品重复测定6次的RSD为1.31%,儿茶素高、中、低浓度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8.75%~103.25%,本方法满足绿茶面包中儿茶素总量的检测分析,儿茶素含量可作为标定绿茶面包中茶叶添加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叶》2007,29(6):46-46
绿茶的乙醇浸提液经浓缩、脱色和萃取,得茶多酚粗品,用聚酰胺层析柱分离提纯得(-)-EGCG单体。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绿茶的粒度、乙醇用量和提取次数对(-)-EGCG提取率的影响,得出优化醇提工艺为:绿茶粉末粒径小于0.960mm,用12倍量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h。研究了绿茶醇提液的活性炭脱色工艺,考察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次数、脱色时间对脱色液的吸光度和(-)-EGCG提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多指标筛选绿茶中抑菌成分,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3个贵州特色茶树品种(黔茶1号、黔湄419、黔湄601)夏季的一芽三叶为原料,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分别加工成绿茶,采用双层平板法比较抑菌活性,并测定各提取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以相关成分的含量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4个茶树品种绿茶甲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共8个样品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黔茶1号绿茶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与抑菌作用呈相关关系的成分有总酚、总黄酮、儿茶素类、EGCG、ECG和EC。以上述6种成分为指标,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12 min,浸提温度70℃,料液质量体积比1∶25,甲醇体积分数75%。3次平行验证RSD值均在5%以内。综上所述,本研究优选出的甲醇提取工艺条件科学合理、简单可行,可为黔茶1号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抑菌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初制的绿茶和乌龙茶为原料,研究了在速溶绿茶和乌龙茶加工过程的浸提工序阶段,添加β-环状糊精对速溶茶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β-环状糊精可显著提高速溶绿茶产品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的含量,但降低了速溶乌龙茶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绿茶鲜汁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绿茶鲜汁浸提条件对茶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茶汤固形物浸提率增加,茶汤色泽中绿度 (a) 减小,黄度 (b) 增大,茶汤明度 (L) 减小,主要生化成分增加。当茶水比达到1∶60时提取率和茶汤的冷后浑量增加不明显。最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0℃,时间10 min,茶水比为1∶60。  相似文献   

11.
在速溶茶加工过程的浸提工序阶段,添加木瓜蛋白酶可极显著提高速溶绿茶(梅占)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的含量,但是添加量不同,对速溶乌龙茶(八仙)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的含量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时间3.5min,茶样粉碎度24—40目,茶水比1:100;超声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功率250W,温度60℃,时间40min。研究了不同浸提方式对茶汤香气品质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浸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波和超声波浸提茶汤中香气精油总量和香气组分均高于常规浸提茶汤,  相似文献   

13.
罐装绿茶水浸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L2 5(56 )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罐装绿茶水浸提的温度、时间和茶水比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 ,茶汤干物浸出率增加、色泽变黄 ,混浊度明显增加。每克茶用水量超过 6 0ml时 ,茶汤干物浸出率和混浊度的变化不明显。为了保持原茶风味 ,降低茶汤浑浊度 ,以及提高干物浸出率 ,确定浸提工艺为 :浸提温度 6 0℃ ,时间 15min ,茶水比 1∶6 0。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提法浸提仙草,以仙草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研究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及浸提次数4个因素对其提取率的影响,并从中挑取合适的因素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及SPSS分析。结果表明:在这4个因素中,对提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浸提温度,然后是浸提时间,再次是料液比,最后是浸提次数;在料液比1:60、温度100 ℃、浸提时间3 h的最优条件下,仙草多糖的提取率高达17.89 %,此时仙草多糖的含量为44.13 %。  相似文献   

15.
茶叶文萃     
名优绿茶质量评定方法的研究绿茶滋味化学鉴定同感官审评法在名优绿茶质量评定中结果差别较大。一般优质绿茶内含化学成分指标是多酚类高于30%,氨基酸高于3%,而名优茶原料较嫩,内含物相对偏少作者分析了湖南省名优绿茶样36个,茶多酚为21%─23%,氨基酸只有2%─2.2%,可见在内含物上,名优绿茶的特点是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适当,并不要求二者含量高。感官审评能够综合反映各种内含成分的含量,各成分独特呈味特征及彼此间协调性。作者提出名优绿茶应以茶多酚含量21%─23%,氨基酸含量2%─2.2%作为理化测定指标,这样在名优绿…  相似文献   

16.
陈刚 《茶叶通讯》1999,(1):21-24
煎茶属绿茶,是日本的主要体茶类,本文根据和者的考察、并参考有关资料写,包括:1.煎茶的历史演变及现状,2.煎茶工艺技术特点;3.对我国绿茶的点评。最后结合我国绿茶在目的“处境”进行比较照与反思,提出了几点技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固定化纤维素酶酶解夏季绿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对夏季绿茶进行酶解。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工艺:在1.0g茶叶中,以茶水比1︰20,加入1.0g固定化纤维素酶,55℃下恒温浸提50min。与传统高温水提法所得茶汤相比,以此工艺条件浸提所得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有所提高,酚氨比有所下降,连续提取7批次茶叶,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相对酶活力仍保持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08,34(1):65-66
1 2007年我省茶叶出口同比增长9.6% 2007年,浙江省茶叶出口取得良好业绩,出口额达到31854万美元,同比增长9.6%。据中国食品土畜商会茶叶分会秘书处信息,2007年我国绿茶出口22.4万吨、4.3亿美元,其中我省占16.05万吨、3.03亿美元,分别超过全国绿茶出口总份额的70%,继续保持绿茶出口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以多糖浸出量为指标,进行银耳、竹荪、香菇、姬松茸的浸提工艺优化,获得最佳浸提工艺参数为:银耳浸提料水比1∶100,温度90℃,浸提时间3 h;竹荪浸提料水比1∶110,温度100℃,浸提时间3 h;香菇浸提料水比1∶80,温度100℃,浸提时间3 h;姬松茸浸提料水比1∶100,温度100℃,浸提时间3 h.经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发低咖啡碱茶叶新产品,以滇红集团种植资源圃经单株选育的‘可可茶’为研究对象,采摘3个品种(系)茶树鲜叶分别制成红茶和绿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可碱、茶色素等生化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儿茶素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6个茶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茶样感官品质符合普通的红茶、绿茶国家标准;内含成分含量方面,所有茶样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均低于0.5%,可作为低咖啡碱茶树资源;3个绿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5.8%~17.8%,3个红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0.2%~13.2%。茶色素含量方面,3个红茶样以茶褐素(5.4%~7.9%)和茶红素(6.2%~6.4%)为主;儿茶素含量方面,6个茶样的儿茶素均以EGCG、EGC为主。1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红茶,2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绿茶,3号茶树加工红茶和绿茶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