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是要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仅契合了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而且也为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农村乡风正不正,直接关系着我国村民对待生活、家庭、社会和自然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探索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和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娟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47-149
新农村乡风文明的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建立的,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减轻精神文明建设的负担,解决因盲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村乡风文明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也逐渐被农户们所接受和支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乡风文明的信息化建设并建立长效机制是1项长期事业,本文通过对当前新农村乡风文明信息化建设的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大力落实和开展乡风文明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性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风文明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对此,本文从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分析.认为乡风文明的实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核心是推动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乡村振兴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精神生活水平是接下来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霍山作为山区、老区,乡风文明建设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本文分析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情况和霍山乡风文明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5.
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农村建设科学、文明、健康、进取、奋斗、创业、和谐的新风尚、新习气、新面貌,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建设坚持的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原则,突出的是农民实践主体性,乡风文明重在建设,贯穿着实践的价值取向,乡风文明建设重在实践.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体现在物质需求而在精神文明方面有更高的追求。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内涵之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起着保障性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对于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下探索乡风文明建设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深刻理解乡风文明建设内涵,寻求乡风文明建设实现路径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风文明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形成崇尚文明、科学的社会风气,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乡风文明建设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工程的灵魂工程,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必须从整体出发,坚持整体乡风文明布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中心工作,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丁力  樊帆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247-249
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步入新的时期,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意义重大.乡村文明建设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为传承农村传统美德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然而,我国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着基层组织认识不足、乡风文明主体不强、农民综合素质不高、传统乡村道德面临问题等挑战.为了改变这些现状,应该加强政府主导性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以及加大农村精神文明道德建设来建设乡风文明从而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学术界通过乡风文明内涵、乡风文明重要性、乡风文明建设面临困境、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等方面对乡风文明建设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对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农村乡风民俗呈现出一些新模式和新特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些陋习恶俗。因此,安徽还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新农村良风美俗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风民俗建设的基础;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引领乡风民俗健康发展;加强农村文化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发展乡风民俗游,调动农民乡风民俗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乡风文明建设是中国农村复兴进程中一个重大的精神内涵,是中国农村复兴之魂,农村复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然而在当前,我国乡风文明建设中还有一些问题对其有着明显的阻碍,如乡村的陈规陋习、矛盾纠纷、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以及缺乏优秀文明的现代乡风文明的传承和践行者等。为了能更好地帮助解决当前乡风和新农村文明建设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突出乡风文明建设价值引领,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力度,积极吸引和挖掘乡风新文明的传播践行者。  相似文献   

12.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乡风文明建设本质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内容。乡风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建设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3.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基层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做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可以营造良好的乡村风气,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感,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14.
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农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乡风文明建设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不良习俗泛滥、环境治安问题突出、传统文化弱化、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供给不足等问题阻碍着乡风文明建设。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乡风文明,需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法治建设、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素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5.
孔燕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87-188
新农村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乡风文明要依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道德教育和制度约束两条基本的途径引导村民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使乡风文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51-252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走乡村振兴道路,提出让农村成为现代人的美丽家园。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乡风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上要达到农民富、农村美,精神层面更要达到农民富、农村美。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把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沽、管理民主”的新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农村、农民、农业这个“三农”问题。让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教育,这个教育概念是大范畴,包括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等。从长远看,提高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是最为迫切的问题,因为没有农村的迅速发展,中国不可能快速稳步地发展。将无法实现全面的小康。  相似文献   

18.
建设文明乡风是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素质农民是质量兴农的前提因素,质量兴农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富裕的农民是乡风文明的建设者。文明乡风建设与质量兴农两者相互依托、相 互促进。笔者根据近几年来湖北的发展状况,对于如何加速湖北省乡风文明建设,让湖北地区的乡村 走质量兴农之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并提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思路,这为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可以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发挥网络技术优势、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强化农民主体意识等方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从而推动广大农村进一步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梁岳连 《新农村》2006,(3):31-31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终身学习机制的理念已广为人们所接受。年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同时还指出:建设一支新型的农民队伍,要求加强农民素质和技能教育培训,让农民懂文化、有技术、会经营。应当看到,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农村成人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农村成人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但是在有的地方,有的人对农村成人教育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差距和偏见,使农村成人教育出现了较大的滑坡。为了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