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对229份DH纯系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分枝高度、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经济学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等)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单株生物学产量和单株经济学产量等5个性状偏向于父本,而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偏向于母本。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经济学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一次分枝数与株高和分枝高度之间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可将农艺性状综合为株高因子、一次分枝数因子、主花序角果数因子和分枝高度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0.0%,基本涵盖了农艺性状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2.
甘白远缘杂交新材料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甘白远缘杂交新材料各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促进新材料在育种中的应用,对133个远缘杂交BC1F4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远缘杂交后代农艺性状中主序无效角果数变异最大,株高的变异最小。单株产量与株高、分枝高度、主序有效长度、一次分枝数、主序无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呈正相关,其中与株高呈极显著关系。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性状为株高、分枝高度,二次分枝角果数和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份分析可将相关性状综合为5大类,其中第一、三为产量控制性状,其余依次为株高控制性状、主序控制性状和分枝控制性状。因此,本研究中甘白远缘杂交后代的单株产量主要受株高、分枝高度、二次分枝角果数和主序角果数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于充分利用甘白杂交后代优良性状,选育优良品种提高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主要农艺性状对白菜单株产量的影响,以16份白菜新品系为试材,对其单株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最大叶叶柄长,其次为单株产量;最大叶叶宽与单株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株幅与单株产量达到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中单株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均呈正相关,其中叶片数和最大叶叶宽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偏相关系数较大的依次为最大叶叶柄厚和株幅;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Y(单株产量)=-1480.847+31.562X5(最大叶叶宽)+26.028X3(叶片数)+13.425X2(株幅)+429.535X8(最大叶叶柄厚)为单株产量性状的最优回归方程式,决定系数R2=0.930;8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排名前4的性状依次为最大叶叶宽>叶片数>最大叶叶柄厚>株幅。因此,在白菜丰产新品种选育中,应重点做好最大叶叶宽和叶片数性状的选择,同时兼顾最大叶叶柄厚和株幅等性状。  相似文献   

4.
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了15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每个品种(系)设15万、30万、45万、60万和75万株/hm2等5个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群体高产的最佳密度在30万~60万株/hm2。采用灰色关联梯度分析方法就油菜14个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分析,其重要性表现为: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分枝角果数>株高>每角粒数>分枝子拉千拉重>单角果子粒重>一次分枝高度>单位面积花序数>分枝单株产量>密度>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子拉千粒重>主花序单株产量。对高产群体中的角果数、每角拉数及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每角拉数分别与分枝子粒千粒重和主花序子拉千粒重极显著负相关,但与主花序单株产量和分枝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分枝子粒千粒重和主花序子拉千拉重均与主花序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枝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因此,油菜群体获得高产主要依靠较多的分枝数和角果数,同时兼靠单角果子粒重。研究结果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可减少油菜高产...  相似文献   

5.
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引进的9份大豆优良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中的茎粗、单株粒重经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总荚数、秕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等性状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平;(2)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秕荚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底荚高度、每荚粒数、百粒重、株高、茎粗、产量、主茎节数、出苗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生育期;(3)产量与生育期、秕荚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底荚高度、主茎分枝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百粒重、开花至成熟的天数呈正相关,与茎粗、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出苗至开花的天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产量,首先应考虑百粒重大、单株生产力潜力大的品种,其次考虑底荚高度较低,每荚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毛豆品种的农艺性状鉴定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进的19份毛豆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底荚高、单株粒数、株高、单株产量、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2)单株产量与百粒重呈极度正相关,与底荚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单株产量,首先要考虑选择百粒重大的品种,其次是选择茎杆粗壮,主茎分枝数及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分析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耐密油菜育种探讨,为选育耐密种植,适合轻简化收获的油菜提供理论基础。对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分枝数的关联度最大,在相关性中,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与单株产量呈现显著相关,而且性状内部也存在着相关性,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分枝数。因子分析表明: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在农艺性状中累计贡献率占到了总体的74.99%,起到了主要作用。在选育中应加强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结角密度的选择,分枝部位要合适,减少无效分枝数,注重株型结构性状的选择,从而努力提高角粒数和千粒重,为有效提高单株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和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 8 个紫苏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对其 9 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位居前 3 位的品系为 AS-06、AS-07、AS-08;AS-06 每 667m2 平均产量最高,为 33.94kg;AS-07 位居第 2 位,平均产量为 31.70kg;AS-08 位居第 3 位,平均产量为 31.24kg。8 个参试品系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 11.72%~40.38% 之间,单株籽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主茎节数变异系数最小,可见 8 个紫苏品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可以通过改善栽培措施和育种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紫苏经济性状。产量与单株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株总穗数、主穗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千粒重、主茎节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茎粗、单株分枝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在新品种培育中应注重以上性状之间的协调性。由主成分分析可得,9 个性状可归纳为 3 个主成分(产量与穗型因子、株高与分枝数因子、茎粗与千粒重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92.199%;根据各个品系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AS-06、AS-07、AS-08 等 3 个紫苏新品系综合得分最高,表现较好,适宜在贵州安顺地区种植,可进入下一步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9.
对河北坝上地区71份藜麦材料的农艺性状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11个农艺性状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变异系数为5.14%~47.00%。营养品质方面,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均值分别为57.22%、5.79%和16.10%,其中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13.27%),蛋白质次之(6.97%),淀粉较小(3.14%)。藜麦氨基酸总量变幅为8.35~11.30g/100g,且其氨基酸评分较传统作物更为均衡。相关性分析表明,藜麦的叶片长、叶片宽、成熟期株高、叶柄长、茎粗度、单株产量和粒径均与不同营养成分的含量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中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0.020%;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7.5时将71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其中类群Ⅰ中4份材料(20HZ61B、20HZ24B、20HZ92、20HZ07)的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类群Ⅲ中有4份材料(20HZ35、20HZ68、20HZ94、20HZ14B)的单株产量和千粒重较大,具有培育为优异藜麦品种的潜质。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宜河北坝上地区的早熟、大粒、粗茎、高单株产量、矮秆高产、高蛋白和高氨基酸含量的特异种质19份。  相似文献   

10.
对攀西地区118份大豆地方品种遗传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攀西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均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尤以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的变异最大;茎粗的遗传率最高,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其次;各性状对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的大小顺序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分枝数>株高>百粒重>茎粗,单株粒数对单株粒重的影响最大,茎粗对单株粒重的影响最小.从中筛选出6个植株高度适中,分枝多、结荚多,单株产量较高的大豆地方品种,可以通过提纯改良用于生产或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对甘肃黄灌区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个玉米品种,设置3种密度,于2015-2016年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种植试验得出: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存在差异。对宁玉524、辽单588、高玉818、先玉335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在密度9.75万、11.25万、12.75万株/hm 2处理下两年测得的数据均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出现趋向性变化。表现为玉米的空秆率、倒伏率、株高、穗位高和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随密度增加有所减小。其中空秆率、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产量差异显著,高种植密度对他们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木薯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木薯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以提高木薯育种效率,为木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采用13 份木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1 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种质资源单株产量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NK-2、NK-6、NK-7、NK-10、NK-11、‘新选048’与‘华南205’之间的单株产量呈显著差异;单株产量与块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生物产量、最长薯长、主茎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的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块根数、最长薯长、生物产量、主茎高度、叶保留高度、干物质含量、收获指数、地上部鲜重、淀粉含量、主茎粗、株高。由此表明,选育高产木薯需要关注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块根数、最长薯长、生物产量、主茎高度、叶保留高度、干物质含量、收获指数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影响木薯产量的主要因素,筛选高产木薯品种(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10个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个木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除落叶高度和块根粗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农艺性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品种(系)SC9、SC124和58-7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农艺性状中又以单株产量、地上鲜重、鲜薯个数和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大。鲜薯个数、块根长和块根粗是影响单株产量的关键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8.1%,反映了农艺性状指标的基本信息,其中,鲜薯个数是第1主成分的主导变量,块根长是第2主成分的主导变量。10个木薯品种(系)中,SG-9的综合得分最高,GMT和SC9的产量优势明显,可作为种植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杂交油菜收获指数与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收获指数与植株性状的相关关系及回归关系,[方法]通过测定64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的收获指数、单株产量、株高、千粒重、角粒数、主花序角果长度、单株角果数、有效分枝位、一次分枝数、主序长度。[结果]不同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收获指数差异较大,变幅为(0.1292-0.3358),平均为22.47%,收获指数在0.30以上的组合仅占0.31%;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角粒数、单株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主序长度、株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株高、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长度、千粒重、角粒数5个性状对收获指数的影响较大。利用性状间的相关性,选育长角果和主花序长的材料,来提高育成材料的角粒数和千粒重;选育植株相对较高、主花序较长、一次分枝数较多的个体,来提高育成材料的单株角果数,最终育成单株产量较高的组合(或品种)。[结论]协调产量构成三要素,提高单株产量,协调好高产与高收获指数间的关系,育成收获指数较高的组合(或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红花顶果球籽粒质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以326份红花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对红花顶果球籽粒质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表明,影响顶果球籽粒质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依次为顶果球质量、顶果球着粒数、顶果球直径、分枝高度、株高、茎粗,其中顶果球质量、顶果球着粒数、分枝高度与顶果球籽粒质量呈正相关,顶果球直径、株高、茎粗与顶果球籽粒质量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顶果球着粒数、顶果球质量、顶果球直径、茎粗是影响顶果球籽粒质量的主要性状。通径分析表明,顶果球着粒数、顶果球质量、顶果球直径、株高、分枝高度、茎粗是影响顶果球籽粒质量的较显著性状。对通径分析的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线性回归,表明顶果球质量和顶果球着粒数对顶果球籽粒质量影响较为显著。在培育籽粒高产红花品种时,应着重考虑顶果球质量、顶果球着粒数、顶果球直径等相关性状。  相似文献   

16.
绿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讨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15 个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绿豆7 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因子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单株荚数、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单荚粒数、主茎分枝、生育期。因此,在山西高产绿豆新品种选育时,应首先注重单株荚数和株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与耐密性的影响,在高密度(75000、90000株/hm2)条件下,对14个不同基因型夏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以及耐密性系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密对14个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品种生育期没有影响,株高、穗位高、茎粗、节间长度、茎粗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等农艺性状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位高系数、经济系数差异不显著,其中,株高平均增高1.23 cm,穗位高平均增高1.92 cm,第3节节间长度减小0.42 cm,‘NK718’、‘农大372’的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增加,其余品种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减小,减少幅度4.72%~23.99%,经济系数增加4.71%。75000 株/hm2条件下的产量、穗部性状与90000株/hm2密度条件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9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产量增加2.39%、穗粒数减少5.68%、百粒重降低1.17%。14个夏玉米品种相比,‘泽玉8911’、‘新单61’及‘豫单9953’耐密性系数值较大,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