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分析评价三倍体虹鳟在生产实践中的养殖优势,作者在秦岭北麓陕西省太白县白云峡开展了三倍体虹鳟与普通虹鳟养殖对比试验。经过10个月的溪流水养殖培育,三倍体虹鳟体重与体长生长速度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最大体重瞬时生长率1.86%/天,最大体长瞬时生长率0.68%/天,饵料系数1.9,成活率84.6%。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对国内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代表性养殖群体开展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评估。利用57K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检测了来自不同地域的6个虹鳟养殖群体样本共计48尾,包括黑龙江虹鳟、黑龙江金鳟、四川虹鳟、四川金鳟、北京虹鳟和北京金鳟,共获得有效SNP位点50201个,在中国虹鳟中的多态比例达到97.7%,表明该芯片虽然基于美国和挪威虹鳟群体设计,但对中国群体同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各群体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均值为0.240~0.267,与国外主流养殖群体相近,黑龙江虹鳟、四川虹鳟和北京虹鳟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态位点比例为83.6%~84.9%,与国外主流养殖群体相近,而黑龙江金鳟、四川金鳟和北京金鳟,多态位点比例相对较低,在60.2%~76.9%范围内。应用6个中国虹鳟群体和2个美国虹鳟群体数据开展系统发育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8个群体可分为3个祖源类群,其中3个金鳟群体为遗传联系较紧密的一个类群,黑龙江虹鳟和北京虹鳟为一个类群,而四川虹鳟与2个美国虹鳟群体为一个类群,部分中国养殖群体中有显著离群个体存在,表明群体遗传背景不均一。本研究表明,高密度SNP芯片在我国虹鳟养殖群体遗传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为种质资源评估、本土化良种培育、制种和引种工作提供基因组水平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疫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虹鳟种鱼注射IHN免疫灭活疫苗对虹鳟第二代苗种的母源抗体有效,苗种成活率提高了60%左右;为30克左右的虹鳟鱼种注射虹鳟IHN免疫灭活疫苗,虹鳟成鱼生产成活率在90%以上;本试验虹鳟鱼免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有效期为18个月。虹鳟是辽宁省养殖的主要冷水性鱼类,分布在本溪、丹东、葫芦岛、辽阳和鞍山市,近年来病害频发,鱼苗发病时的死亡率可达到90%,成为虹鳟鱼养殖的瓶颈因素之一。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2015年承担了辽  相似文献   

4.
庞艳红 《水产学报》2007,31(4):539-544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测定和比较了道氏虹鳟、美国加州虹鳟、挪威虹鳟、丹麦虹鳟、芬兰虹鳟5个群体的15种同工酶约40个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5个虹鳟群体的多态座位比例为43.24%~47.37%;种群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1917~0.2178,平均实际杂合度为0.2703~0.3291;Hardy-Weinberg 遗传偏离指数(d)为0.4100~0.5331,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865~1.5385。χ2检验表明,5个虹鳟群体多态座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与其它鱼类相比,5个虹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本研究的5个虹鳟群体种质资源状况尚好。聚类分析表明,挪威虹鳟、丹麦虹鳟、美国加州虹鳟、道氏虹鳟为同一聚类支,芬兰虹鳟为另一聚类支。本研究对5个群体虹鳟养殖品种的同工酶分析,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以及遗传育种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关键词:虹鳟;群体;同工酶;遗传结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5.
荧光染色法检测虹鳟精子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运用三种荧光染色方法对虹鳟精子的质量进行检测,并探讨荧光染色对虹鳟精子质量评价的可性及意义。在生殖季节采集虹鳟精液,分别进行Hoechst33342/碘化丙啶双染,吖啶橙染色及罗丹明123/碘化丙啶双染,然后将其制成涂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经荧光染色的虹鳟精子质膜完整,DNA完整,可明显分辨出活体和死亡精子,线粒体膜功能正常精子的比率分别为90.7%、98.7%和96.4%。综上所述,结合三种检测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地测定虹鳟精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 要:利用虹鳟(♀)和山女鳟(♂)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90.00%的受精率,80.52%的发眼率,90.68%的孵化率和30.68%的鱼苗成活率。运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杂交亲本与杂交子代进行了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 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3个位点只在虹鳟中得到扩增产物,6个位点扩增出虹鳟和山女鳟清晰的差异条带,另外4个位点在双亲中没有扩增出显著差异条带;(2) 双亲遗传分化显著,虹鳟和山女鳟存在杂交现象,虹鳟和山女鳟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后代与虹鳟和山女鳟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617和0.5965,遗传距离分别为0.7729和0.5168, 表明杂交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本研究结果将为虹鳟、山女鳟两种鱼的杂交育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际虹鳟育种产业简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原产于北美地区,为典型的冷水性鱼类,是世界性重要经济养殖鱼类之一和水产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虹鳟是最早采用数量遗传学理论指导遗传选育的水产动物之一,BLUP育种值估计和配合力分析等遗传评定方法以及家系选育、杂交和配套系育种等技术均在虹鳟育种实践中广泛应用。淡水鱼类养殖中,必须使用遗传选育的优良品种的行业共识,最早在虹鳟中确立。目前,在欧洲、北美以及智利等主要鲑鳟鱼养殖国家和地区,虹鳟良种覆盖率均已达到90%以上。鉴于虹鳟仍是我国养殖产量最高的鲑鳟鱼类,其育种工作在许多非原产国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以全球化的视角,从虹鳟养殖与选育的历史概况、虹鳟种业的主要技术手段及产业格局、主要虹鳟育种机构的组织形式与类型特点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国际虹鳟种业的发展及对我国虹鳟种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项目研究根据夏季江苏虹鳟养殖的环境条件(彩中插2),观察其所能忍受的极限水温及摄食情况,发现水温在27℃左右虹鳟仍能生存。其低密度养殖的平均成活率为98.4%,体重平均增长4.15倍;高密度养殖的平均成活率为98.2%,体重平均增长3.99倍。该试验为虹鳟在江苏的养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虹鳟(♀)和山女鳟(♂)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90.00%的受精率,80.52%的发眼率,90.68%的孵化率和30.68%的鱼苗成活率.运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杂交亲本与杂交子代进行了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 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3个位点只在虹鳟中得到扩增产物,6个位点扩增出虹鳟和山女鳟清晰的差异条带,另外4个位点在双亲中没有扩增出显著差异条带;(2) 双亲遗传分化显著,虹鳟和山女鳟存在杂交现象,虹鳟和山女鳟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后代与虹鳟和山女鳟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61 7和0.596 5,遗传距离分别为0.772 9和0.516 8, 表明杂交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贝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baeri)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眼部寄生的空间分布特点,2017年4次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冷水鱼繁育基地的虹鳟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虹鳟眼睛寄生贝氏复口吸虫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检查的61尾虹鳟中,检出贝氏复口吸虫9 023只,单尾检出最多为388只。总感染率为100%,左右眼玻璃体的感染率为100%和96.7%,高于左右眼晶状体的感染率60.7%和42.6%。总平均感染强度为(147.9±11.6),左右眼玻璃体平均感染强度为(90.9±6.7)和(71.9±6.1),高于左右眼晶状体平均感染强度(7.4±1.9)和(7.0±2.1)。左眼和右眼的平均感染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平均感染强度差异极显著(P0.01)。贝氏复口吸虫在虹鳟不同部位的方均比(S~2/■)大于1,说明贝氏复口吸虫对该地虹鳟的寄生情况严重,在虹鳟的不同部位中均呈聚集性分布,更倾向于在玻璃体中寄生,存在寄生部位选择偏好性。  相似文献   

11.
动态     
虹鳟在湖北省漳河水库试养成功漳河水库为开拓和发展多种经营,利用水库30m 以下发电进水闸处冷水,吸取北方养殖虹鳟的经验,从1988年冬开始筹建虹鳟池1.2亩,并配以输水设施。两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形成从资金投入、饲料加工、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等一整套体系,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技术人才。1989年产成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房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实施“水产科技入户工程”的过程中精心组织、深入服务,确保了水产科技入户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别是技术指导员根据实际情况向有条件的虹鳟养殖示范户重点推广了虹鳟健康养殖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区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00亩,虹鳟产量80万公斤,产值1600万元,利润480万元,比2005年产量提高了13%,利润提高20%,病害发生率降低15%,通过虹鳟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示范户的科技应用能力得到了普遍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安全有效地提高虹鳟苗种成活率,应用1种生物制剂——抗菌肽对虹鳟苗种进行浸泡处理。通过比较苗种成活率,检测SOD、ALP、CAT、IL、IFN、TNF等6种免疫相关酶表达量,采用扫描电镜检测苗种体表细菌情况,确定抗菌肽浸泡对虹鳟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自破膜期开始,用40%抗菌肽浸泡10次,试验组6种免疫相关酶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苗种的成活率高达95%以上,对照组苗种的成活率则低于30%。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仔鱼体表细菌数量显著减少。试验结果表明,用抗菌肽浸泡法能显著提高虹鳟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福建山区虹鳟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明市位于闽西北山区,高海拨、半高海拨山区众多(海拨高度在500~1000米),森林覆盖率好,蕴藏着丰富的冷水资源,为大力推广冷水性虹鳟养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加快我市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渔业,我市将虹鳟养殖作为全市渔业生产的突破口来抓,新建虹鳟养殖场22个,投苗60万尾,采取高密度流水养殖,经2~3个月培育,鱼体规格达50~100克/尾,成活率75%~90%。现结合各养殖点情况,将虹鳟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前期的准备工作水源选择养殖虹鳟的水源可选择地下水、冷泉水、高海拨地区的水库坝下水及山涧溪流水。池四周植被覆盖率越高越…  相似文献   

15.
简讯12则     
虹鳟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19.61%,脂肪含量7.23%,几乎不含胆固醇,必需氨基酸总量、EPA(20碳五烯酸)和 DHA(22碳六烯酸)含量也较其它鱼类高,同时虹鳟肉质鲜嫩,肉味鲜美,无土腥味,无小骨刺且食用方便,很受国内外美食家的赞誉.目前养鳟业已遍及世界五大洲。我国的养鳟业最早始于1959年。由于虹鳟是冷水性鱼类,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尽管目前国内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养殖虹鳟,但中南地区仅有漳河水库独家试养成功.漳河水库养鳟成功,为我国南部众多水库利用水库冷水资源发展虹鳟养殖提供了经验。湖北省漳河水库地处江汉平原,是湖北省最大的巨型水库.冷水资源十分丰富,交通便利,具有发展虹鳟养殖的优越条件.为了开发水库底层冷水资源,该库1988年建场,1989年4月从北京空运1万尾鱼种开始虹鳟试养,以后又先后3次从外地  相似文献   

16.
虹鳟PPARα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组织表达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隆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αmRNA全序列。对其序列分析发现,虹鳟PPARα与其他脊椎动物PPARα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mRNA序列有66.4%~97.5%相同,氨基酸序列有69.2%~98.9%相同。DNA结合结构域和配体结合结构域从鱼类到人类高度保守,其中DNA结合结构域有88.0%~98.8%的氨基酸序列相同;配体结合结构域有74.6%~99.6%的氨基酸序列相同。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虹鳟的PPARα基因与同属鲑科鱼类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属于同一分支。实时定量RT-PCR方法分析虹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发现,PPARα基因在脂肪、肌肉、卵巢、肾脏和肠中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统计了应用天然溪流生态养殖技术(NFTAS)养殖虹鳟的孵化率、成活率、生长以及水温、溶氧量、氨氮含量等的变化,探究天然溪流生态养殖技术对虹鳟养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虹鳟的孵化率为89.2%,出苗率为92.1%;经12个月的饲养,其平均体重达1.36 kg/尾,平均产量达6 270 kg/667 m~2,饲料系数1.07;天然溪流的水温、水体溶氧量、氨氮含量均处于正常水平(0.02~0.13 mg/L),无需增添加热、增氧等设备。实验结果可为虹鳟的溪流生态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     
用整体冷冻的蚯蚓部分代替虹鳟商品颗粒饲料喂养虹鳟(平均体重51.3克)进行了测试。蚯蚓洗净后置于10%氯化钠中央处理1分钟,—20℃下冷冻备用。试验饲料1为商品饲料,饲料2为25%的蚯蚓+75%颗粒饲料,饲料3为50%蚯蚓+50%商品饲料,饲料4为75%蚯蚓+25%饲料。试验8周发  相似文献   

19.
虹鳟属于冷水性鱼类,在淡水河流中产卵繁殖,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经过短暂的驯化,可利用海水(井盐水)进行成鱼养殖。淡水养殖虹鳟在品质和价格上与海水养殖虹鳟有很大的差别。三倍体的虹鳟是四倍体虹鳟和普通二倍体虹鳟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本低、抗病力强、肉质好等特点。葫芦岛市的内陆山区有着丰富的冷泉水资  相似文献   

20.
5个虹鳟群体的生化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系山河流中的冷水性鱼类,属鲑形目、鲑科、大麻哈鱼属。从20世纪90年代起,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陆续从国外引种芬兰虹鳟、道氏虹鳟、挪威虹鳟、丹麦虹鳟和美国加州虹鳟,经多年选育养殖成功,为我国冷水鲑鳟增养殖及游钓业增加了新品种。目前,关于虹鳟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