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孩子上学是我最担心的事。”在北京一家超市打工的小静一提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满面愁容。自从和丈夫一起从老家吉林来北京打工,全家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孩子上学的难题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2.
黄梅 《农家致富》2006,(13):57-57
给家长的建议:(1)了解孩子想怎样度过暑假,不要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做什么。(2)对年纪较小的孩子,应该为他制作暑期计划,并安排进生活和娱乐的内容。(3)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应该引导他们多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孩子的素质。(4)要和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让孩子学会和家长交流。  相似文献   

3.
懦弱的蛇     
一条大蛇为害人间,伤了不少人畜.以致农夫不敢下田耕地,商贾无法外出做买卖.大人无法放心让孩子上学,到最后,每个人都不敢外出了。  相似文献   

4.
陈杨 《当代农业》2011,(6):61-61
一、让孩子了解父母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无需美化,也不要夸张,在孩子面前展现一个真实的生活画面。孩子在了解父母的同时.也能体会父母生活与努力的艰辛.学会感恩。至于孩子是否愿意重复父母走过的道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相似文献   

5.
对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直接经济来源。但出于种种原因.多数外出打工者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老家,要么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要么托付给亲戚邻居.甚至还有一些家庭.成年人都外出打工了.把十二三岁的孩子留在家中.他们既要打点自己的生话.又要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  相似文献   

6.
张石柱 《今日农村》2004,(10):40-40
我叫张石柱,今年47岁,是北京市延庆县大榆树乡大榆树村一普通农民,我家5口人,3个念书的孩子。孩子念书要交学费,家里生活也需要钱。面对一连串的经济问题,我也想了很多,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可光靠出去打工挣的钱,只能维持生活,遇上孩子上学交钱时还得到左邻右舍去借,可借的钱还是要还的呀!这总不是个办法。怎样才能致富,成了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树安是安化县滔溪乡板洞村人,现年50多岁,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家6口人,3个孩子上学,原来家里十分困难,1995年还欠贷款1.2万多元。1996年1月,刘树安在仙溪镇走亲戚时,听说该。  相似文献   

8.
《农村百事通》2008,(4):53-53
王飞鸿7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拉扯着三个孩子在自家的2000平方米土地上种植稻米、油菜维持生计。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母亲还是坚持送孩子上学。王飞鸿上小学要翻三座山,上初中要翻五座山,上高中就要到更远的县城。在王飞鸿的记忆中,家乡那层峦叠嶂的山,好似艰辛岁月难以跨越的阻隔。  相似文献   

9.
1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主要形式 1.1公立中小学借读 在公立中小学借读是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主要形式。流入地学校参照当地政府生均拨款作为收费标准,吸收流动人口子女自发借读。据不完全统计,70%以上的流动儿童上学在流入地的公立中小学借读,但对于家庭收入偏低的家庭而言,借读费这个门槛使相当数量的孩子没办法进入公立学校享受和城镇孩子同等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21,(8)
正假期来临,孩子从日复一日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暂时抽离,有了大把的玩耍时间,这个时候很容易放飞自我。因此,在享受愉快假期的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不要让孩子在假期养成以下几个坏习惯。坏习惯1:作息无规律平时上学期间有纪律的约束,孩子形成了早睡早起规律的生物钟。但一到假期,很多孩子开始"任性"起来,生活作息紊乱,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翼城县浇底乡翟庄村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单调。一天,大学生村官、村委主任助理买婷荣到一户村民家里做调研,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临近中午了,偌大的院子里竟然找不到主人的身影,在浇底联校上学的孩子放学回来,拿起橱柜里的硬馒头,就着咸菜匆匆吃完又走了。她感到很奇怪,问孩子:“你妈呢?”孩子回答:“在邻居家。”接着她到邻居家,还没进院门,  相似文献   

12.
王建华1949年出生于陕西省临潼县渭河以北10多公里的复兴村,家中共有6个孩子,母亲体弱多病。他从6岁起,就帮大人下地干活,烧火做饭,照看弟妹。因家境贫寒。他只读了六年书,家里就因生活所迫,无法继续供他上学。从此。他开始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劳动。为了躺在妻子怀里的孩子不再饿得哇哇地哭,为了会叫爸爸的孩子能有一口饭吃,他打  相似文献   

13.
给家长的建议:(1)了解孩子想怎样度过暑假,不要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做什么。(2)对年纪较小的孩子,应该为他制作暑期计划,并安排进生活和娱乐的内容。(3)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应该引导他们多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提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黔西县在实施“党内关怀”项目建设工作中,下拨资金412.52万元,对全县2292名符合条件的离任村干部进行困难生活补贴。  相似文献   

15.
这几天.项城市三店乡盛营村农民高润良心里乐开了花.种粮补贴又提高了.两个孩子上学的学杂费全免了,参加了新型农村医疗,有病也不发愁了。像高润良这样,项城市90万农民享受到种粮补贴政策.88%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对三分之一的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三项惠农政策被当地农民们亲切地称为“吉祥三宝”。  相似文献   

16.
农民也能写小说。贵州省镇远县"农民作家"、蚂塘村党支部书记肖春良就是典型代表。 小时候家庭困难,肖春良无法继续上学。1970年,他走出肖家寨,当了兵。在新疆时,因在一次保卫战役中受伤,一只眼睛完全失明,另一只视力微弱,退役回到肖家寨。几年的部队生活,使肖春良喜欢上了文学。  相似文献   

17.
绢子 《农家致富》2008,(1):59-59
一、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 要培养孩子成为强者,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生活。譬如:夜间让孩子独立上厕所;父母暂时离开时.稍大一些的孩子能够独立而不害怕:当发生意外事情时,不惊慌、不哭泣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对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品质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家长咨询孩子厌学的原因.多数父母通常不能理解孩子为何不想上学了,他们往往抱怨孩子辜负了自己所付出的辛苦,没有出息.孩子们真的就像父母们所说的那样吗? "混"字当头 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但有些学生看不到求学的出路,认为上学也无用,最大理想便是混三年,拿个毕业证.有的学生本身不愿意上学,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已在学校混日子.  相似文献   

19.
颜巧萍 《农家致富》2009,(24):59-59
四、粗心与个性和生活习惯有关 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能减少学习中的粗心。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能让孩子.变得仔细.有条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表.能让孩子变得有计划.有顺序。家长有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  相似文献   

20.
正问:杨某的妻子过世后,杨某带着12岁的儿子与万某结婚。婚后杨某去外地打工,孩子留给万某照顾。万某不给孩子上学,让孩子虚报年龄去附近工地做和泥、搬砖等重体力活。请问,万某的行为是否违法甚至涉嫌犯罪?答: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