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岱岳区干旱风险评价及区划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岱岳区气象站近30 a和10个乡镇气象站2006—2010年5 a的气象资料,通过插值和年代外推,从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主要因子分析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位于泰山区,中度风险分布在防灾减灾能力较低的乡镇,低风险分布在大汶口镇、粥店街道等防灾减灾能力为中等强度的13个乡镇。  相似文献   

2.
利用岱岳区各乡镇气象灾害调查资料及气象站和乡镇气象站观测资料,从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四个主要因子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提高农村对暴雨洪涝灾害的抗御能力。结果表明,岱岳区洪涝灾害轻、低风险分布范围大,主要集中于中部、东南部,中、高度风险区分布较零散,范围小,这些乡镇防灾减灾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长沙地区四个国家气象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与长沙地区地形高程资料(DEM),对影响长沙的六种气象灾害进行风险等级区划分析,以期为长沙市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防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长沙市大部分地区为高温热害高风险区,干旱灾害、倒春寒灾害中等风险区,洪涝灾害、五月低温灾害、寒露风灾害低风险区。(2)大围山、连云山、伪山为洪涝灾害、倒春寒灾害、五月低温灾害、寒露风灾害次高或高风险区,干旱灾害、高温热害低风险区。(3)连云山与大围山之间的峡谷地带为洪涝灾害高风险区,长沙市区南部湘江河谷地带为倒春寒灾害高风险区。(4)通过K-means聚类分析,长沙市农业气象灾害气候风险可划分为高温热害、干旱,较高的倒春寒的气候风险区等六个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县域低温冻害风险区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最大限度减轻低温冻害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陕西关中东部澄城县为例,基于GIS技术,对县域低温冻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和探索。该文采用渭南市澄城县13个区域加密气象站2008-2011年4 a的气象资料,同期低温冻害资料和经济发展资料,在ARCGIS平台上,从低温冻害的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综合分析,形成了澄城县域境内精确到乡镇的低温冻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澄城县低温冻害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赵庄镇、冯塬镇。县域中部的尧头镇及南部的寺前镇、韦庄镇为低温冻害风险区域,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中等及次高低温冻害风险区域。建议澄城冯原、赵庄应重点加强苹果、梨的低温冻害防御。  相似文献   

5.
采用蓝田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4月、2011-2020年4月乡镇区域自动站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以及核桃霜冻害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春季萌芽-开花期的霜冻是对蓝田核桃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的主要气象灾害,霜冻最早出现在4月1日,最晚出现在4月27日(葛牌),一般出现在04-07时。4月上旬是蓝田县各地霜冻发生的集中时段,4月中旬塬区、山区易发生霜冻,4月下旬山区仍有霜冻发生,应结合各地霜冻发生的规律,开展霜冻气象服务。冷空气是霜冻发生的主要原因。霜冻气象服务中应关注冷空气过程。以4月极端最低气温为指标,利用Arcgis10.5软件空间插值的功能将蓝田县划分为霜冻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低风险区,绘制蓝田县核桃霜冻风险区划图,为防御核桃霜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历史低温冷害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及地理、社会、经济数据,建立包含暴露性、危险性、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的莫力达瓦旗低温冷害风险区划模型,并绘制风险区划图,为政府决策提供气象服务参考。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莫力达瓦旗西南部及乡镇受低温冷害影响较低,为中低风险区;中部乡镇及北部个别乡镇为中高风险区;塔温敖宝、坤密尔堤及东北部乡镇为高风险区,易受到冷害影响。  相似文献   

7.
元江县红心火龙果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合理的分析当地气候资源条件和空间分布,为元江火龙果产业服务。[方法]使用云南省标准时段1986-2015年30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通过以往区划经验、专家咨询、文献查阅、实地调研论证等方法,定性判断气象因子对气候适宜性或灾害风险的重要性,确定了火龙果的气候适宜性指标和低温冷害风险指标,再根据区划的指标要素利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统计模型将气候要素空间插值,综合考虑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建立空间栅格数据集,并进行种植适宜性指标和灾害风险指标计算及空间推算对区划结果进行分类。[结果]完成了元江县火龙果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图和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区和低温冷害低风险区高度重合,位于元江河谷两岸大片地区包括澧江街道东部、红河街道中部、甘庄街道西南部和曼来街道东部等地区,从气象条件证明了发展火龙果产业的决策正确性。[结论]此项工作的完成为元江县火龙果种植发展,产业布局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陕西省铜川市宜君、王益(印台)区、耀州区国家气象观测站、乡镇区域自动站逐日气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宜君县、王益(印台)区4月核桃低温冻害日总体呈增多趋势,耀州区呈现减少趋势,宜君县出现低温冻害的风险最大,达到年均1. 6 d;低温冻害日期最早出现在4月1-2日,最晚出现在4月27-29日,37 a中发生在5-15日期间的低温冻害日占总数的56. 6%,宜君县出现中等强度及以上低温冻害风险较大,王益(印台)区风险较小,耀州区没有中等强度及以上低温冻害风险;全市低温冻害高风险区位于宜君县棋盘镇和哭泉乡,较高风险区位于耀州区的瑶曲镇。研究铜川市核桃花期冻害特征及风险,为政府规划核桃种植提供可靠的气象条件分析数据,同时也为果农趋利避害的做好核桃花期防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东阿县及各乡镇气象数据、油用牡丹生长特征,以自然气象条件为依据,对油用牡进行气象灾害的综合风险分析。结果显示:东阿县油用牡丹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度在0.25~0.65之间,其中新城街道办事处、大桥镇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在0.5以上,处于综合气象灾害中风险区;姜楼镇和铜城街道办事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在0.3以下,为轻微灾害区;其它乡镇综合气象灾害风险为低风险区。精细化东阿县综合气象灾害重风险区未出现。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莲雾低温阴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阴雨是影响海南莲雾冬季花果期的重要因素,持续低温阴雨过程造成落花、落果和裂果等现象发生。为合理布局莲雾种植、减轻低温阴雨灾害影响,利用1994—2014年海南岛18个市县的历史气象资料和灾情状况建立了基于莲雾生物学特性的低温阴雨灾害综合气候模型,并结合莲雾种植面积、人均GDP、各市县边界数据等资料分别构建了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指数,最终评估了海南莲雾种植低温阴雨灾害综合风险。结果表明,海南莲雾低温阴雨灾害风险区划呈现明显的纬度带状分布格局,由北向南风险值逐渐降低,其中高风险区集中于海南岛北部,中风险区位于西北部、中部和东北部的带状区域,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小麦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小麦的气候区划指标和相应分区。[方法]利用1971~2010年长清区气象局本站和区域自动站气象资料,采用Kriging插值法、因子标准化、加权综合评价法内插技术对温度、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气候指标要素栅格化,形成长清区冬小麦品种生态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图,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长清区小麦生长可以划分为一般适宜区、适宜区、最适宜区3个分区,其中一般适宜区包括平安街道办事处100%、文昌街道办事处100%、崮云湖街道办事处90%、五峰街道办事处30%、马山镇10%、归德镇100%、孝里镇80%、张夏镇10%;适宜区包括孝里镇20%、双泉镇97%、马山镇95%、五峰街道办事处70%、张夏镇80%、万德镇10%;最适宜包括万德镇90%、张夏镇10%。[结论]气象因子适宜适应性整体上对小麦生产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九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得出:近40年陇南市平均出现干旱的年频率为60.3%,其中,春旱39.3%,夏初旱20.5%,伏旱38.5%,秋旱35.3%。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拔海高度与各站平均干旱年频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陇南市各地平均干旱年频率,结合各地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干旱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白龙江、白水江流域低海拔区干热河谷和徽成盆地及文县东南部干旱危险性等级最高,干旱年频率大于60.0%,由此向北向高干 旱危险性等级递减,武都区的池坝乡、马营乡高海拔区和宕昌西北部及文县西北部高海拔区干旱危险性等级最低,干旱年频率小于50.0%。徽县、成县、两当中部及西和北部以及武都、文县境内的白龙江、白水江流域低海拔区为干旱高风险区;宕昌与武都池坝乡、马营乡高海拔区和文县西北部高海拔区为干旱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景德镇市气象局观测站、乐平市气象局观测站和气象哨所1958~201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乐平市9月11日~10月10日期间日平均气温≤22℃持续3d或日平均气温≤22℃持续2d且其中1d最低气温≤16℃,日平均气温≤20℃持续3d或日平均气温≤20℃持续2d且其中1d最低气温≤16℃的发生情况;并以稳定通过22℃的终日作为轻度寒露风的标准、稳定通过20℃的终日作为重度寒露风的标准,统计出现频率为10%(10a一遇)、20%(5a一遇)、25%(4a一遇)、33%(3a一遇)、50%(2a一遇)、66%(3a二遇)、75%(4a三遇)、80%(5a四遇)、95%(1a一遇)的日期,以及这些日期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最后利用ARCGIS软件,采用1:250000的地理数据,对乐平市晚稻轻度和重度寒露风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乐平市大部分地区轻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2a一遇,重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5a一遇;洪岩镇、涌山镇、塔前镇、双田镇、高家镇、众埠镇、名口镇、十里岗乡、礼林镇等地海拔为100rn的山区轻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3a二遇,重度寒露风为3a一遇;海拔为200m的山区轻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4a三遇,重度寒露风为2a一遇;在海拔为300m的山区轻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4a三遏,重度寒露风为3a二遇;在海拔〉400m山区轻度、重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均较高,不适宜晚稻种植。在农业生产上,要科学运用寒露风预测,合理安排生产;同时选育抗低温高产晚稻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农田小气候来防御寒露风为害。  相似文献   

14.
叶树春  梁敏妍  张志坤  周武  王迪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44-14546,14548
根据气候资料对罗定市的农业气候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分析罗定市三大气候资源,得出了罗定市主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指出了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光、温及雨水是影响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因素;干旱、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和台风等是罗定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气候,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以气象灾害强度和风险指数为指标,作出全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为政府和决策部门制作农业生产计划、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以及保险理赔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详细阐述了信阳市平桥区干旱气象灾害特点,利用1981~2010年信阳、罗山、息县等台站30年整编资料,确定了平桥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指标,利用GIS平台,采用空间插值的方法制作出平桥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可为四川省单季稻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基于1981年-2012年四川省26个气象台站单季稻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利用水稻高、低温灾害指标,从灾害发生频率、次数和强度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川省单季稻生育期内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果表明:1981年-2012年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频率较高,大部地区超过60%;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次数较多,大部地区在26~50次;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强度较高,大部地区分别为4~12天/次和6~9天/次.近30年来,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的低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减少趋势;开花期高温发生次数基本不变,发生强度呈现降低趋势;灌浆结实期高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四川省不同区域和不同生育阶段单季稻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应对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单季稻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79—2015年武穴市气象观测资料和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15年该市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武穴市气温冬春两季偏高,夏季偏低,秋季气温持平;雨水冬季偏多,春季略少,夏季偏少,秋季明显偏多;入梅早,出梅迟,梅雨较典型、梅雨量正常。日照冬季较常年偏多,春、夏、秋季日照均偏少。入春入夏早,入秋入冬迟。年内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分别是隆冬低温雨雪、冬末连阴雨、4月阴雨倒春寒、6月暴雨洪涝、7月低温寡照、中秋又来连阴雨。在近5年中,2015年灾情属于偏重年,仅轻于灾重的2013年。  相似文献   

18.
浏阳市烤烟生长气象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浏阳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对影响烤烟生长的气象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8%以上年份都会出现灾情,其中暴雨出现频率为100%,洪涝18%,干旱56%,低温100%,高温90%,阴雨寡照85%。为降低气象灾害的影响,浏阳市建立了现代烟草农业气象保障服务系统,通过应用烤烟气候区划成果、利用短期趋势预测做年度生产计划、构建烤烟专项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完善烤烟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措施,全力保障浏阳烤烟优质、高效、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