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是巢湖市小麦上的最主要病害,会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品质下降。2012年赤霉病在我市偏重流行,少数田块病穗率达95%以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主要原因是稻桩子囊壳带菌率较高、气候适宜、防治不当。防治对策首先是加强病情监测预报,其次是种植抗病良种、加强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发生范围广,发生程度重,2012年山东、河南麦区都有发生,2013年在雨水相对较少的条件下,自然发病程度依然较重。笔者从江苏盐城市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和防治的实践出发,分析其重发的原因,提出“主动出击,两次防治”的策略和技术思路,对大面积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类赤霉病是江苏淮南地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一般 3~ 5年大流行一次 ,2~ 3年中度以上程度流行一次 ,因此做好麦类赤霉病防治工作 ,是确保小麦生产优质高产稳产的措施之一。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是 195 0年以来较为严重的年份 ,分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原因 ,有利于提高麦类赤霉病的防治水平。1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概况1.1 沿淮及淮南发生都比较重沿淮及淮南未治田病穗率都在 4 0 %以上 ,病指18以上。在淮南 ,地区之间发生也不平衡 ,又以沿江、苏南局部及丘陵地区发生最重 ,未治田病穗率高达 6 0 %…  相似文献   

4.
简述姜堰市小麦赤霉病发病特点、流行原因分析及2012年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姜堰市2000年以来发病最重,损失严重,并根据大流行的主要原因,初步探险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2012年建湖县小麦赤霉病大发生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以及田间发病与防治情况调查分析,对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探讨,对今后防治小麦赤霉病提出4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2年开封市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根据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条件,分析了2012年开封市小麦赤霉病暴发的原因,并结合小麦赤霉病田间发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对策,指导生产防治,确保小麦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在全世界范围流行,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近年来,赤霉病在我国黄淮地区发生加重,不仅导致了小麦产量急剧下降,还造成了赤霉病菌素污染,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带来了威胁。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征、发病条件及原因,其次提出几点防控建议,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王密 《农家参谋》2022,(5):75-77
小麦赤霉病作为影响小麦生长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会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在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时,需要对其发病特点、发病原因、危害程度等信息全面把握,提高防治效果.本文结合小麦生长实际情况,对赤霉病流行发病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述襄樊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现状,分析了流行原因,根据引发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戴四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57-17558
在田间调查、走访农户及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及气侯因素对沿淮及淮北地区2012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小麦赤霉病防治对策,为广大小麦种植户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宣州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分析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茂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3):56-57,93
通过调查2018年宣州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2018年宣州区环境菌源总量高,气象条件相对较适宜发病,该区小麦赤霉病未防治田间自然发病程度达5级,防治后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3级,且小麦赤霉病防治2次明显优于防治1次,早熟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低于迟熟或恋青晚熟小麦.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宣州区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分析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宣州区小麦种植情况以及近几年尤其是2012年小麦赤霉病重发程度及原因,分析指出小麦赤霉病发生与田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子囊壳发育进度与小麦抽穗开花的吻合程度关系不明显,小麦抽穗至开花结束期的田间温度、湿度、降雨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关系明显,迟熟小麦发病重于早熟小麦,提出了5项具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的鉴别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发生特点,对发病原因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对小麦赤霉病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发生特点,对发病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小麦赤霉病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2017年临泉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原因,并通过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探索了该药剂的适宜用量及用法,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鲁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鲁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加重趋势,该病不但能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降低小麦及麦类制品品质,同时产生的毒素对人、畜健康有害。综述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鲁中地区赤霉病流行的原因和鲁中地区综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办法,为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控制提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准确开展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预报,科学合理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方法]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具有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赤霉病致病日,计算赤霉病感病期间逐日诱发修正系数、赤霉病致病日的持续时间诱发修正系数,建立促病指数模型,判别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及发生的等级。[结果]经过42年资料的拟合、验证,模型能够准确判别出气象等级为4级(即赤霉病不流行)的年份。拟合的赤霉病发生气象等级在1~3级的年份各地均超过90%,误差1个等级的占24%~38%,误差2个等级的占0~9%。2007年动态试报结果与实况相符。[结论]该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发病程度,可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气候条件适宜、田间子囊壳带菌率较高,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近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加重,在扬州市邗江区大发生频次明显增加,防控难度加大,尤以2012年发生最重。本文分析了邗江区2012—202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重发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建议,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自1992年以来在我市发生有加重的趋势.1998年爆发流行,发病面积379万亩,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68.8%,病穗率一般为45%-60%,个别地块达80%以上.据测定,千粒重平均下降25.9%.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由于气候条件适宜、 田间子囊壳带菌率较高,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近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加重,在扬州市邗江区大发生频次明显增加,防控难度加大,尤以2012年发生最重.本文分析了邗江区2012—202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重发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建议,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