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2013年,连续5 a在北京动物园收集堆巢(Dump nesting)和弃巢(Drop nesting)的鸳鸯卵共计254枚用于人工孵化和育雏研究.其中受精卵218枚,受精率85.83%;出雏205只,受精卵孵化率94.04%.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机温度(37.6±0.2)℃,湿度50%~55%;落盘后移至出雏机,温度(37.0±0.2)℃,稍低于孵化温度,湿度70%~75%,稍高的湿度有利于雏鸟出壳.鸳鸯卵的鲜卵重(48.09 ±4.02)g,卵长径(53.09±1.43)mm,短径(39.95±1.62) mm,卵形指数为1.33±0.06.平均孵化期(29.10 ±0.32)d,孵化期间的平均失重率(16.13±1.27)%.卵重与孵化天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0.279x+ 48.06,其中x表示孵化天数,y表示卵重.人工育雏满45 d的青年鸳鸯体型已接近成鸟,活力旺盛,觅食和躲避天敌的能力较强.经过兽医体检、放飞前评估和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后全部在北京地区放归野外,并进行野化放飞后的跟踪监测.其中,2009年野化放飞18只鸳鸯,2010年放飞14只,2011年放飞47只,2012年放飞16只,2013年放飞100只,连续5 a共野化放飞鸳鸯195只.鸳鸯重引入项目的实施,可以壮大北京地区野生鸳鸯种群数量,实现北京动物园野生动物移地保护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2.
大美洲鸵,现已被列入IUCN世界濒危动物红色名录(NT)。近年来,众多动物园饲养管理人员对大美洲鸵的饲养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有关大美洲鸵人工孵化技术的研究尚属于空白阶段。本研究基于1998年至今的孵化经验和实践操作,着重从大美洲鸵卵的处理、孵化前准备及孵化技术3个方面内容进行探讨。研究显示:1)种卵的新鲜度、形状、大小、重量、卵壳厚度、消毒过程等因素对孵化成功率有直接影响:2)待孵的大美洲鸵的种卵,贮存温度控制在15~20℃间,相对湿度约70%~75%,入孵时必须对种卵进行6h左右的预热处理;3)大美洲鸵的孵化温度宜控制在36.3—36.8℃,可随冬夏环境温度做±0.2℃的调整,孵化湿度宜控制在48%~60%左右;4)通风凉卵应以箱体内温度为准,而非时间长短,一般当箱体内温度降至25~28℃时,可关闭箱门,继续孵化;5)翻卵可通过机器自动控制,每2h1次,全天设定为12次;6)通过照卵查看胚胎的发育状况,以便及时调整孵化方案。一般入孵前照卵1次,孵化中期每周照卵1次,落盘后每天照卵1次;7)“人工助产”可进一步提高出雏率,但要注意“火候”。  相似文献   

3.
黑天鹅人工孵化与育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洪 《畜牧与兽医》2005,37(11):27-28
2001~2004年对黑天鹅蛋进行了人工孵化试验。入孵28枚,受精25枚,受精率为89·3%,出雏22羽,孵化率为88·0%;孵化温度为37·3℃,相对湿度为60%;孵化期平均为35·4d;蛋失重平均为39·8g,失重率平均为13·7%;初生雏重平均为193·3g,雏重占蛋重平均为66·3%,初生雏重(y)与蛋重(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47·77+1·1690x(r=0·8802)。在育雏上通过自配饲料喂养,22羽幼雏成活18羽,成活率为81·8%。  相似文献   

4.
褐马鸡的人工孵化和育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1992—1994年对褐乌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的人工孵化和育雏进行观察研究,其中褐马鸡成乌6组14只、卵298枚、雏鸟56只。结果表明:褐马鸡的受精率平均为68.50%。卵的大小为58.39(49.30—63.70)×42.77(34.10—48.40)mm;卵重为58.00(4.30—67.00)g;卵型指数为1.344(1.153—1.612);重量系数为0.545(0.436—0.643);出雏率平均为73.45%,孵化期平均为27.8(26.0—28.8)d。印在孵化(25d)期失重为6.657±0.687g、日失重为0.264±0.028g,失重率为11.16±1.002%,日失重率为0.448±0.042%,初生雏重为42.72(3.80—59.90)g。幼鸟(180日龄)成活率为75.05%。  相似文献   

5.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枚鸭卵的温度保持得越高.所孵化的小鸭雏的免疫系统就越强。研究人员分别在35℃、35.9℃以及37℃孵化鸭卵。当这些鸭卵被孵化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人工饲养的白枕鹤、蓑羽鹤和灰鹤2004-2006年所产卵人工孵化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鹤卵前中期的孵化温度为37.6-37.8℃,相对湿度为48%。52%;孵化后期的温度为36.7-37℃,相对湿度为57%-62%;白枕鹤卵的人工孵化时间平均为30d2h,平均失重率为13.41%;蓑羽鹤卵的人工孵化时间平均为27d15h,平均失重率为15.06%;灰鹤卵的人工孵化时间平均为28d9h,平均失重率为15.93%。  相似文献   

7.
关于莱茵鹅种蛋孵化期间失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莱茵鹅入孵种蛋100枚,在孵化期间第0、5、7、15、25天进行测量,失重率分别为0、2.60%、3.38%、6.67%、11.43%。孵化湿度控制在55%-75%,在受精率为90%的情况下,测得受精蛋孵化率为81.5%,说明失重率正常。  相似文献   

8.
经对140枚鸸鹋卵人工孵化的观察,发现孵化的适宜温度为36.8~36.4℃,湿度的适应范围为27%~61%,孵化期卵减重率在13%~17%时能得到最佳孵化率.卵平放并进行上下180度翻转能大大提高出雏率和健雏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肉鸡种蛋孵化过程中失重对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同一鸡场同一天入库的种蛋,按蛋重区间分成10组,每组150枚,孵化时各组保留受精蛋100枚,测定失重率、孵化率、健雏率、初生雏重。结果表明:种蛋的失重总趋势为快—慢—快,初生雏重随着蛋重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孵化期不同阶段对黄鬃鹅229枚种蛋进行称重.探讨孵化期种蛋失重规律及其与蛋重间关系。结果表明:黄鬃鹅种蛋孵化期平均失重率为11.95%;0~7胚龄的相对失重率为2.51%;8~18胚龄失重速度增加,相对失重率达4.20%;孵化后期失重速度最快,19-28胚龄的相对失重率达5.74%;而孵化期各阶段蛋重与19-28胚龄相对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性随胚龄增加而增强,说明入孵蛋重对孵化后期失重率有影响;死胚蛋失重率较正常蛋显著偏高,但蛋重不是造成死胚蛋失重率偏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孵化期不同阶段对黄鬃鹅229枚种蛋进行称重,探讨孵化期种蛋失重规律及其与蛋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鬃鹅种蛋孵化期平均失重率为11.95%;0-7胚龄的相对失重率为2.51%;8~18胚龄失重速度增加,相对失重率达4.20%;孵化后期失重速度最快,19~28胚龄的相对失重率达5.74%;而孵化期各阶段蛋重与19—28胚龄相对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性随胚龄增加而增强,说明入孵蛋重对孵化后期失重率有影响;死胚蛋失重率较正常蛋显著偏高,但蛋重不是造成死胚蛋失重率偏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出雏室保持适宜的温度是提高出雏率的重要条件。关于出雏室最适温度的报道多有不同,天津市食品公司养鸭场编写的《雏鸡的孵化》一书中认为出雏室温度应保持37.6℃,吉林市农科所鸡场采用37℃,我所曾采用37.5℃。为了查明最适宜的出雏温度,我们于1979—1982年四年间进行了多次试验,现报告于下。选用卵用型高产杂交白色鸡900—970只,笼养、47周龄,采取人工授精法、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孵化用的种卵标准相同,均为5天内的新鲜卵,保存种卵的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60—70%。每次选种卵2000枚,分为7组。种卵入孵前分别在21~23℃的孵化室内放15~20  相似文献   

13.
猪源乳酸杆菌对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为体外模型,通过革兰染色法、平板计数法等检测发酵乳杆菌Y091231(Lactobacillus fermentation)、乳酸乳杆菌Y091221(Lactobacillus lactis),嗜酸乳杆菌Y224031(Lactoba-cillusacidophilus)的黏附性能及对大肠杆菌C83921、致病性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258的黏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3株菌对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性均较强,黏附指数平均为:Y091231(2903.25±83.33)个/100cells、Y091221(2320.37±81.02)个/100ceils、Y224031(I965.43±37.72)个/100cells,菌株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黏附抑制试验结果显示,Y091231对大肠埃希菌C8392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VCC2258的黏附抑菌能力最强((99.4±3.17)%和(98.0±2.31)%),Y091221对沙门菌的抑菌能力最强((97.1±2.04)%),Y224031对大肠埃希菌C83921比对另外2种致病菌的黏附抑制能力高,但又显著低于Y091231和Y091221(P〈0.05),表明不同种乳酸菌对致病菌的黏附抑制作用具有菌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黑天鹅人工繁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5月,在徐州睢宁对人工饲养的黑天鹅繁殖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利用鸟类补卵的习性,人工饲养的黑天鹅可产卵4~5窝,一般间隔20 d可进入下一个产卵期,每窝6~8枚,年产量达30~40枚。施温方案以变温孵化为佳。温湿度分别为:前期(1~10 d)为38.5℃,55%;中期(11~20 d)为37.8℃,60%;后期(21~32 d)为37.8℃,65%;落盘(33~36 d)为37℃,75%。本实验通过对黑天鹅的饲养管理、配对、营巢、捡卵、孵化、育雏等研究,摸索了一套提高黑天鹅繁殖率的科学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提高黑天鹅人工繁育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胚胎雏鸡脑脊髓关节型霉形体病诊断王占森,刘昌波(黑龙江省建三江肉禽公司)黑龙江省某国营农场孵化场1991年7-18批累计入孵AA种卵180000枚,受精卵164520枚,受精率91.4%。孵化后期死胚5364枚,占受精卵3.26%;出雏期死胚3719...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6月,在徐州金桥珍禽有限公司,采用全日制瞬时扫描法对繁殖良好的一对赤麻鸭在繁殖期的行为日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并用独立样本£检验进行了不同性别在繁殖各期行为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繁殖的不同时期赤麻鸭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繁殖前期雌雄赤麻鸭之间的筑巢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警戒行为差异显著(P〈0.05)。繁殖中期孵化行为由雌性赤麻鸭单独承担,雄性主要负责在巢边警戒,雌雄之间的趴卧、孵化及警戒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繁殖后期雌雄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2只赤麻鸭几乎形影不离。赤麻鸭繁殖期行为呈现一定的日活动节律,采食行为集中在上午和下午的喂食时间7:00~8:00及16:00~17:00这2个时间段内,孵化行为所占比例最低,此时雌性赤麻鸭出巢取食;一天中,休息行为在中午呈现一个高峰;警戒行为在清晨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7.
2001~2004年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对黑鹳F2的5只雏鸟的人工孵化温度和湿度进行记录。并对人工育雏成活的雏鸟的一系列生长指标如:体重、体长、喙长、翅长、跗跖长和尾长等进行测量,探讨黑鹳体长、体重等生长指标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鹳卵的前中期(1~29d)孵化温度为37.7℃,湿度为55%,后期(29~31d)出雏温度为37℃,相对湿度65%;育雏箱的温度前7d为37℃,以后以每天0.5℃幅度逐渐降低,箱内湿度保持在55%,20日龄后可在室温下饲养;黑鹳F2雏鸟各生长指标的增长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18.
藏雪鸡卵人工孵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野外采集的13枚藏雪鸡卵进行种卵品质检测,并采用电孵化机人工孵化。结果测得藏雪鸡卵的平均大小为纵径62.9±0.52mm,横径43.4±0.09mm;试验一组7枚卵(已野外孵化了17天),卵重平均为58.8±1.46g,试验二组6枚卵为62.8±2.17g;卵壳厚度平均为0.55±0.04mm,其重量平均为6.73±0.46g;雏鸡出壳重量平均为45.33±1.59g。对藏雪鸡卵孵化,温度控制在37.5-38℃间,湿度保持在55%-64%范围内,整个孵化期卵减重率达21%,人工孵化率为83.3%,受精率为92.3%,孵化期27d。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养禽与禽病防治》1994年第五期第38页读陈钦、陈银钦二同志《美国野鸡的饲养技术》一文中关于种蛋的孵化技术介绍,与我们经近万枚美国野鸡种蛋孵化情况有一定出入,特与该文作者商榷。一、该文作者称种蛋孵化期为21天,而据我们计算多在21.5天开始啄壳,22.5天出雏结束,比本地鸡蛋孵化约推迟15天。二、美国野鸡蛋平均重34克左右,蛋小壳厚,孵化最适温度应略高于鸡蛋孵化温度,前期8天以38.2-38.5℃、中期10天以38-38.2℃、后期5天以37.8-38.2℃为宜。三、种蛋较小,自身产热量相对较少,无需“每日凉蛋一次(10分钟)…  相似文献   

20.
2018年4~6月,在武汉市黄陂区境内对青头潜鸭的繁殖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以了解青头潜鸭在该区域的繁殖生境、繁殖行为及繁殖受胁情况等。采用定点观察法观察繁殖前期行为,对2巢青头潜鸭采用录像监控法记录孵化行为及出雏情况。测量了2巢及卵特征参数。发现青头潜鸭4月中旬开始分群,求偶交配,5月初基本完成配对,6月下旬出雏。巢为圆形碗状水面浮巢,巢材主要为草叶及草茎,巢内径(13. 5±7. 78) cm,巢外径(35. 5±6. 36) cm,巢高(21. 5±4. 95) cm,巢深(9. 5±0. 71) cm,窝卵数8~9枚,平均(8. 5±0. 71)枚(n=2);平均卵重(37. 32±4. 82) g,卵长径(50. 94±1. 75) mm,卵短径(37. 32±1. 41) mm(n=17)。孵卵期23~27 d,孵化率为17. 6%。青头潜鸭繁殖受人类活动干扰威胁较为严重,应当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