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永祥 《海洋渔业》1992,14(5):198-202
<正> 一、机帆船灯光围网生产的成绩与问题浙江省机帆船灯光围网生产自70年代初开始,至今经历了试捕、发展、稳定三个阶段,就主流与本质来说是好的,成绩也是显著的。主要表现为:一是灯围产量大幅度上升,1988年灯围总产量达41861.94吨,占当年集体渔业海洋捕捞总产的5.23%,其中占机帆船对拖网、围网总产的13.17%;二是灯围船组稳定增加,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1987年达358组,1988年为325组,占全省对拖网、围网机帆船总数的13.9%,灯围生产成为秋汛集体渔  相似文献   

2.
机帆船灯光围网是泉州市海洋捕捞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1989—1991,灯围作业年平均产量占全市捕捞产量的20.9‰。我市灯围从1964年发展迄今已有30年历史,从渔船设备、网具匹配到操作技术都不断更新和提高,渔场范围和生产季节也不断扩大和延长,单产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因各个生产单位的渔船设备及捕捞技术水平有所差异,造成单产相差悬殊。一些高产单位年单产超5百吨,个别的甚至突破千吨大关。而1989—  相似文献   

3.
东海北部秋汛灯围渔情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德林  黄传平 《海洋渔业》1993,15(3):105-108
<正> 东海北部机帆船灯光围网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70年代初试验成功的作业,1978年大面积推广,1984年发展到310组,产量达4万吨,使秋汛成为仅次于冬季带鱼汛的第二大渔汛。但是,灯围的捕捞对象鲐鲹鱼等属于广域性分布的中上层鱼类,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厦门市大力发展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灯围捕捞产量占全市海洋渔业产量的48%左右。平均单产近万担。一艘150~185马力的灯围船渔捞利润平均5万元以上,最高的达11万元;船上渔民劳均收入2,000多元,最高的5,o()0元。我们的主要经验,是在落实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的同时,特别注意抓好网具改革和渔捞装备,提高渔捞技术。  相似文献   

5.
应祥明 《海洋渔业》1986,8(1):41-42
<正> 目前,机帆船灯围上层鱼生产已成为群众渔业仅次于带鱼汛的第二大渔汛。到1983年止,福建和浙江两省就有灯围作业537组,总产量达163.21万担。在当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的状况下,积极开发利用上层鱼资源,发展上层鱼生产。在海洋渔业上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灯围作业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大。去年浙江省舟山地区的228组灯围作业,在仅2个多月的秋汛生产中,总产量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惠安县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至今已有38年历史。这一作业成为惠安县海洋捕捞的支柱之一。然而 ,自 1 990年代以来 ,近海渔场各种捕捞作业发展迅速 ,渔船吨位、功率增大 ,捕捞强度增大 ,作业之间竞争激烈 ,惠安县灯光围网作业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逐年下降。许多渔船停产或转业 ,到 1 999年全县仅剩 1 4组。为稳定和恢复灯围作业 ,解决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出路 ,开展了灯光围网捕捞技术革新试验。1 试验设备和方法1 .1渔船试验船由 4艘木质灯围作业船组成 ,船上装备探鱼仪、定位仪、对讲机、电台等助渔导航仪器 ;配备灯艇 (功率为 2 4马力 )…  相似文献   

7.
商金发 《海洋渔业》1987,9(2):87-87
<正> 舟山地区秋汛灯围诱捕上层鱼生产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舟山地区水产局在1978年推广试验成功的。随着近海水产资源的变动和作业的调整,秋汛灯围生产已发展成为舟山渔场第二大渔汛。1986年秋汛,舟山地区投产的机帆船灯围225组,自7月16日至9月底,共产上层鱼26.7万吨,仅次于最高的1984年,平均组产118.7吨,总产和组产均比上年增加78%。其中普陀县91组,产鱼14.8万吨,创县历史最高记录,该县蚂蚁乡19组和桃渔公司6组,平均组产分别为205.9吨和220.4吨,蚂蚁乡大兴岙村林仁贤单位产鱼332.5吨,名列全区之首。  相似文献   

8.
在海洋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这几年鲐、鲹鱼产量却连年上升,因此,各地都把捕捞这两种鱼列为大渔汛安排。鲐、鲹鱼捕捞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光诱围网作业。如何保障秋汛灯围作业  相似文献   

9.
各地信息     
田纪云、张劲夫同志视察大连水产养殖公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国务委员张劲夫最近在大连市视察期间,视察了大连水产养殖公司。田纪云副总理深入该公司的石庙苗种场、水产食品厂和中日合资的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他详细询问了海珍品的生长情况和经济效益,强调要发展水产养殖业,向海洋要财富。 (廖萱生摘编) 1986年秋汛舟山地区灯围生产喜获丰收随着近年水产资源的变动和近海作业的调整,灯围作业现已发展成为舟山渔场的第二大渔汛。1986年秋汛,全区投产的机帆船灯围225组,自7月16日至9月底,共产上层鱼26.7万吨,仅次于最高的1984年,平均组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将模型Y/R=(?)用于研究秋汛对虾渔业不同的开捕期和捕捞死亡对世代相对产量(Y/R)的影响。根据渤海对虾渔业的实际情况,在限定捕捞死亡F_旬≤0.3(捕捞力量约相当于1,000对标准机帆船)的条件下,获得最大世代相对产量的最佳开捕期为9月21日。当前秋汛渤海对虾渔业的捕捞力量(约1,700—1,800对标准机帆船)太大,额外消耗能源和渔业经济效益很差。秋汛对虾渔业有明显的生长型捕捞过度的倾向。秋汛对虾渔业管理主要是开捕期与捕捞力量的管理和合理分配资源问题。限定虾流网、机帆船和机轮拖网三种主要网具的数量和它们的开捕期,是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机帆船灯光围网渔业,是广东、福建两省海洋捕捞生产中一种重要的作业方式,年产量约300~350万担,其中福建年产量为70~80万担。尤其厦门渔捞公社近几年来发展更快,灯围作业渔船占58%,1982年产量为34万担,占总产量60%以上。但是,目前厦门乃至省内机帆灯围作业机械,  相似文献   

12.
厦门灯围网具装配的工艺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厦门机帆船灯光围网网具自1964年试验成功后,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形成具有长高比小,缩结系数缩小,浮沉比小等独具特色的灯围网具。该网具特点与厦门灯围的生产渔场、网具操作方法相适应,适渔性能好,捕捞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其单位产量、产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舟山市、区(县)鉴于灯围生产是一种开发性的、解决渔民伏季休渔期生产门路的作业,为鼓励渔民搞好灯围生产,今年采取了四条优惠措施。舟山渔场的秋季机帆船灯围生产已是仅次于冬季带鱼汛的第二大渔汛,今年全市投产的灯围将有254组,比去年增加29组。但由于灯围生产正处台风季节,风浪大,又是夜间  相似文献   

14.
舟山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其海洋捕捞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这几年由于传统鱼类衰退,海洋捕捞面临困境。为此,该市改革海洋捕捞的作业结构,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拖虾生产,使拖虾渔业迅速崛起,产量连续10年保持高速增长,到去年全市拖虾渔船已达2631艘,产量16.29万吨,占全市海洋捕捞产量的30.42%,5年翻了近两番,仅93年一年就增产50.12%,首次超过机帆船对拖网14.86万吨的年产量,成为全市海洋捕捞第一大作  相似文献   

15.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利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属上升流渔场,加上台湾浅滩独特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孕育着丰富的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等中上层鱼类资源。曾一度成为我国首届一指的群众灯光围网作业渔场。1987年闽南、粤东地区灯围产量曾高达15万吨。一、闽南地区灯围开发中上层鱼类情况自1964年机帆船灯围作业试验成功后,在闽南和粤东地区迅速形成相当规模的灯围渔业。三十年来,闽南地区灯围经历了70年代迅速发展;80年代相对稳定和90年代发生滑坡三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掖县广大渔民在党政的领导和支援下,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积极稳步地发展机帆船.目前全县已有机帆船八十五只,除风网作业已较普遍地使用机帆船外,大拉网、流网、钓钩等作业也都开始使用机帆船生产,一九六二年机帆船的产量已占全县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一点八.一九六三年又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以上.发展较快的联大渔业队机帆船的产量已占该队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二,基本实现了机帆化.机帆船的迅速发展,为逐步实现捕捞生产机械化打下了有利基础.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自1964年试验成功以来,至今已有30年历史。1993年全市共有灯光图网作业27组,总吨位3,848吨,主机功率11,370千瓦,占全市海洋捕捞渔船总吨位的21.72%,总功率的23.19%,近几年来,年产量保持在2.25万吨上下。渔获量占海洋捕捞总量的二分之一左右,成为厦门市海洋捕捞的支柱作业之一。年平均单位产量650吨,最高单位年产量1,882吨,最高单位年产值340多万元,平均单位产量和最高单位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通过贯彻执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水产方针,根据水产资源变化特点和近期生产实践,使我们意识到要发展水产生产,必需依靠科技进步,在海洋渔业上,以调整优化近海作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主,适当扩大作业规模,重点发展外海作业,开辟新渔场,为开拓远洋渔业创造条件。在认真搞好技术改造的同时,做到“三发展、三突破”。即发展灯围及拖网作业,突破中上层鱼类;发展鱿钓、敷网作业,突破头足类;发展桁杆拖网作业,突破虾类生产。1988年全市海洋捕捞产量17.34万吨,比1978年增长2.32倍,平均  相似文献   

19.
<正> 机帆船桁拖虾生产是定海渔区的一项优势作业,近几年来发展较快.1988年全区拖虾产量达到7360吨,占捕捞产量的20.14%,产值达1913万元,占27.53%,分别比1987年提高20%和25%. 1982年,定海部分渔村在调整捕捞结构中,把拖虾生产作为一项提高渔业产量的重要任务来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作业具有劳力省、成本低、分配高的特点,适宜于捕捞水平低,船只小的生产单位.定海区原来一批低产渔村,由于发展了拖虾生产,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自1964年在厦门、东山试验成功,至今已发展到330多个单位,年产达6.7万吨.厦门市灯围作业平均单位产量达390吨.最近全省召开技术交流会,总结了10多年来机帆船灯圈、渔业技术革新和科学实验成果.现将其主要经验介绍如下:一、开展渔船船型改革.厦门、龙海、东山、晋江等县市,成功地改革了原有的钓槽船型为渔轮式"尾型"的渔船,不仅提高航速1.5~2节,而且增加载重量近十吨,也改善了渔民生活条件,厦门市设计建造的围、拖两用机帆船,既可围、又可拖,灵活机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