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庆阳市华池县土地整治规划(2010—2020年)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实地勘测,运用相对风险模型,对华池县土地整治规划的生态风险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为地形破碎、生态脆弱的丘陵沟壑区(元城、五蛟和城壕),较高风险区主要在北部丘陵沟壑区,中风险区为西南部残塬沟壑区以及子午岭丘陵沟壑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子午岭边缘地带;所划分的4个风险小区的6类生境中,采矿用地风险值最高,其次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和耕地;就生态受体而言,土壤的相对风险值最高,水环境次之,且地形越复杂则表现得越明显。从中期评估角度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以期对华池县土地整治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县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地理国情数据,定量化研究县域尺度下景观生态风险的变化趋势。  方法  以2015和2017年安徽省宿松县国情数据分类合并后的景观分布图为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Fragstats 4.2软件支持下,基于景观指数,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定量化分析2015?2017年宿松县土地景观动态变化、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及人类干扰活动对其的影响。  结果  宿松县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增高, 多样化程度不断增强,景观分布呈复杂趋势;西北部景观破碎度、分离度、分维度均较低,景观多样化水平低,景观生态风险较低,中部和东南部景观破碎度、分离度、分维度较高,景观分布结构较为复杂,景观生态风险较高;宿松县低生态风险区、较低生态风险区、中等生态风险区面积呈降低趋势,而较高生态风险区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呈增加趋势。  结论  宿松县景观生态风险程度有所增加,生态等级表现为低等级向相邻的高等级转化,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为矿产资源区、鱼米之乡、交通枢纽镇、农业区、山地旅游区。图6表6参32  相似文献   

3.
利用沙雅县2008、2013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并通过空间马尔科夫模型预测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讨论由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发的生态风险。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分类,将整个研究区域生态风险划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5类。其次对沙雅县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采样,通过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从而揭示沙雅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差异。结果发现:2008—2013年间沙雅县林地面积、其他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草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几乎未发生变化。通过预测分析得到2020年沙雅县各土地要素面积较2013年发生变化,林地与其他用地面积明显减少,水域和草地面积几乎为发生改变;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都在增加;在整个研究期内,沙雅县生态系统风险值出现变化。总体来说,沙雅县生态环境状况在2008—2013年生态指数由0.018到0.021趋于恶化状态,2013—2020年生态指数由0.021到0.011恶化状态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土地利用格局的不合理变化会带来区域生态环境风险。以上海市土地利用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借助ArcGIS10.0及Fragstats4.2软件,在景观格局的基础上计算生态风险指数,由此分析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土地利用转移以耕地、水域向建设用地及林地转移为主;时间尺度上,上海市生态风险等级逐渐由以低等级为主导转化为以较低等级为主导的格局,总体生态风险呈现不断加剧趋势;空间分布上,南部大部分地区生态风险呈降低趋势,而长江入海口处及崇明北部等区域恶化趋势明显,较高生态风险区、高生态风险区集中在临海地带及浦东新区黄浦江沿岸地区;各生态风险等级中转移面积最大的是中风险降低为较低风险,主要集中在金山、奉贤、浦东南汇等。总体而言,上海市生态风险格局演变与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变化相一致,生态风险格局的波动响应于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庆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保障大庆市的生态安全,利用该市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风险的权重值,构造不同时段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利用空间采样法和空间插值法,表达大庆市区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8—2001年,大庆市的生态风险除了个别集中治理的区域有所减轻外,总体上强度和范围都不断增大;1988—2001年生态风险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大,大庆市内形成了2个高生态风险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大庆市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与治理区及相应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SPSS21.0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提取9个指标构建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结果进行风险高低程度划区。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土地生态安全低度风险区1个(南京)、中度风险区7个、高度风险区5个。因此,江苏省应确保低度风险区城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谨防其余城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持续恶化,同时要重视高度风险区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提高土地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PLUS模型的山区城镇景观生态风险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究山地重点开发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模拟预测景观生态风险变化趋势,为缓解中小城镇生态保护和建设开发矛盾、促进中小城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中小城镇区域中枢功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方法  以2000、201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云南省安宁市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在FLUS模型基础上改进的PLUS模型动态模拟预测安宁市2030年不同情境下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结果  2000—2020年,研究区人造地表面积呈上升趋势,耕地、草地、灌木地、水域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林地面积相对稳定;景观生态风险值空间集聚状态明显,但集聚程度呈下降趋势。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整体以中等生态风险、较高生态风险为主,占总面积的59.76%~52.95%;2030年3种不同情景中生态保护情景下的高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小,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大,恶化区最少。  结论  山区中小城镇生态风险管控和建设开发矛盾明显,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与人类活动干预强度密切相关,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各街道城镇扩展的边缘地带,应重点关注城镇用地扩张所导致的景观类型结构及其生态风险的动态变化;基于生态保护情景的安宁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更接近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路径,更符合安宁市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图5表5参30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干旱半干旱地区未利用地时空变化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和田地区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栅格数据,运用GIS技术,通过计算和田地区4个研究时段未利用地的变化率、变化率指数、景观格局指数来测度未利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风险。结果表明:(1)荒草地、沙地与戈壁两种地类的转化,是和田地区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和田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农牧业快速发展、生态用地过度转型为耕地和牧草地使和田地区的土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3)近30年间,和田地区生态风险程度不断上升,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减弱,和田地区生态状况仍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引起区域相应生态变化,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的加剧,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呈现出结构性破坏和功能紊乱,探索极端干旱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变化,为区域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3S技术为基础,吐鲁番市高昌区的2000、2005、2010和2015 landsatETM+与landsat OIL的3期的30 m栅格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ENVI5.3软件对图像解译分析,运用Fragstats 4.2对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15 a内7种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呈减少趋势,景观完整程度增加;(2)2000~2015年景观聚集度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蔓延度变化大,聚集度指数增加了1.4838,香农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香农均匀度指数整体呈现减少,斑块和景观类型面积呈现均衡的发展,景观丰富度增加,区域生态稳定发展;(3)研究区南部生态风险状态较为稳定,风险等级基本没有明显变化,且风险等级较高,主要为未利用地,大多为荒漠,其生态风险较高主要是与其自身生态脆弱性有关。北部生态风险变化较为明显,风险等级也较为复杂多样,但大部分生态风险等级较低;总体来看,2000~2015年吐鲁番市高昌区高、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减少;低、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区域整体生态风险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0~2015年吐鲁番市高昌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引起区域相应生态变化,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的加剧,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呈现出结构性破坏和功能紊乱,探索极端干旱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变化,为区域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3S技术为基础,吐鲁番市高昌区的2000、2005、2010和2015 landsatETM+与landsatOIL的3期的30 m栅格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ENVI5.3软件对图像解译分析,运用Fragstats 4.2对景观格局分析.结果 表明:(1)2000~2015年15 a内7种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呈减少趋势,景观完整程度增加;(2) 2000~2015年景观聚集度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蔓延度变化大,聚集度指数增加了1.4838,香农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香农均匀度指数整体呈现减少,斑块和景观类型面积呈现均衡的发展,景观丰富度增加,区域生态稳定发展;(3)研究区南部生态风险状态较为稳定,风险等级基本没有明显变化,且风险等级较高,主要为未利用地,大多为荒漠,其生态风险较高主要是与其自身生态脆弱性有关.北部生态风险变化较为明显,风险等级也较为复杂多样,但大部分生态风险等级较低;总体来看,2000~2015年吐鲁番市高昌区高、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减少;低、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区域整体生态风险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新疆典型重金属区域(奎屯市123团和127团、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土壤进行布点调查采样并测定重金属As和Cd含量,研究目前该区域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状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风险指数法,对新疆奎屯市、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区域代表性土壤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重金属As和Cd的平均值和背景值的比值小于1,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奎屯市123团和127团的6个样点的重金属As的平均值和背景值的比值为1.91,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重金属Cd的平均值和背景值的比值为0.92,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依据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乡以及奎屯市样点2种重金属范围均为Pi≤0.7或者0.7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凤县金矿周边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方法]沿金矿周边地段采集河道表层沉积物,测定分析沉积物内重金属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危害程度。[结果]金矿周边河道地段大部分区域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度危害,产生危害的重金属为Pb、Hg、Cu、Cd、As。个别采样点出现中度污染,产生中度污染危害的重金属是Hg、Cd、Cu。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表明,河道沉积物内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上属于轻度生态危害,3段河道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三台山金矿、庞家河金矿、小裕河金矿。[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周边河道重金属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疆于田县农田土壤重(类)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新疆于田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分析8种重(类)金属(Cd、Hg、As、Pb、Cr、Cu、Ni和Zn)元素的含量特征,为该区农田土壤重(类)金属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最新试行的《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重(类)金属污染评价,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可能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于田县484组农田土壤中,有3个取样点超过风险筛选值,无超风险管制值取样点;土壤中除Cd、Cr和Hg元素外,其余重(类)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结论】土壤中除As元素外,其余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0,只有As元素在研究区土壤中存在富集现象,土壤可能受到人为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安全状态,轻污染和警戒状态分别占0.2%和0.4%;土壤中重(类)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都较低,取样点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东营市80个表层农田土样为研究对象,研究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及致癌、非致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AHs总质量浓度为4.25~119.94 mg·kg~(-1),平均值36.08 mg·kg~(-1),高于国内、京津冀地区和西欧暴露风险评价水平,表层土壤PAH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克里金空间插值结果显示,PAHs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分布特征,高污染区域主要集中于南部东营区和垦利区;特征比值法源解析揭示,石油开采、加工、输送、利用、泄露及化石燃料燃烧是东营市南部表层土壤PAHs主要来源;PAHs致癌风险水平在1.12×10~(-8)~1.33×10~(-5),整体处于潜在致癌风险和高致癌风险水平之间,其中苯并[a]芘(BaP)致癌风险最高,贡献率达80%以上。非致癌风险低于可接受非致癌危害指数,非致癌风险不明显。克里金空间插值结果表明,高致癌风险集中分布于利津县、广饶县、垦利区及东营区,建议加强该地区表层土壤有机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通过测定兰州市三县五区主要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砷、铅、铜、锌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兰州土壤背景值及国家标准(GB15618-1995),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以国家标准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中,兰州市农田土壤总体综合污染指数为0.81,污染水平为警戒级,单因子污染程度为砷>铅>铜>锌;西...  相似文献   

16.
加强加油站的雷电风险普查能够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西宁市68家加油(气)站为样本,结合加油(气)站地理位置、雷电易发性区划等基本概况,普查工程性防雷措施和非工程性防雷措施等情况。结果表明,西宁市、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2008—2016年闪电日数平均分布为45.9、70.9、60.8、42.2 d。大通县东北部雷电易发性处于极高危险区,湟中县的西南部处于高危险区,西宁市主城区以及湟源县与湟中县交界地区处于中等危险区,湟源县大部分乡镇属于低危险区。西宁地区加油站以埋地线路为主,日车流量主要集中在100~300辆。西宁市加油站接闪器、引下线、加油区接地、油(气)储罐、储油区接地方面以8分居多,占总数的51.5%以上。应同时加强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提高加油站的防雷管理能力和公众的防雷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Visual Modflow的西南矿区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祯  姚远  庞练  罗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7):168-169
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评价是矿区土壤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西南某矿山土壤地下水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综合考虑矿区重金属污染特征、地下水固有的脆弱性、污染源荷载风险和污染危害性,模拟了矿区地下水流场和重金属在土壤地下水环境系统中运移的情况,为矿山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管理和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 in mainland China, a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was built. Risk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the epidemic data using the brainstorming metho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designed to weigh risk factors, and the integrated multicriteria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final result. The completed framework included the risk factor system, data standards for risk factors, weights of risk factors, and integrated assessment methods. This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outbreak and spread of HPAI in mainland China.  相似文献   

19.
石棉县草科-田湾地区曾经多次发生大型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大渡河流域石棉县地质灾害详查资料的基础上,以一级分水岭为界限,采用单沟泥石流风险评估方法对草科-田湾地区的26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逐一分析了各条泥石流沟的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性评价。然后采用由点至面的方法得到了泥石流风险性分布图,进而确定了各风险区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草科-田湾地区村庄附近的泥石流的危险性以中度风险和高度风险为主,沿沟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可为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今后治理次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贵州雷山茶区土壤-茶叶重金属含量特征及饮茶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贵州雷山茶区土壤-茶叶体系重金属含量特征,判断变质岩分布区的植茶适宜性,采集雷山县番召组、清水江组地层分布区茶园24处茶叶及其同点配套土壤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茶叶、土壤中10种重金属元素(As、Cd、Co、Cr、Cu、Hg、Ni、Pb、Zn、Mn)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限定标准,但Hg含量高出贵州省A层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均表明,Hg为雷山茶区土壤主要的污染因子。对照国家标准,雷山茶叶重金属含量未超标,且符合富锌要求。茶树老叶和嫩叶中的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Mn>Zn>Cu>Ni>Cr>Co>Cd,嫩叶对Cu、Zn、Ni、Co的富集能力强于老叶,而老叶对Mn、Pb、Hg、Cd、Cr、As的富集能力强于嫩叶。饮茶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嫩叶茶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但当以老叶茶作为日常饮品时,成年女性和儿童需要注意Mn的摄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