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发展工程,现阶段,我国不断加快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边坡开挖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施工部分,在进行边坡的开挖后,需要对边坡实施支护,确保边坡稳定性和安全可靠,其中需要用到相应的边坡开挖技术。本文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中影响边坡开挖支护的主要因素,并探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的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分析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超高岩质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连云港港东疏港高速公路岩质边坡施工开挖过程中不同工况进行了模拟,并将得到的应力、位移变化与现场安全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可靠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影响水利建设的因素为出发点,分析了水利工程管道开挖与开挖边坡的稳定性,以供水利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有限差分法大型商用软件FLAC3D对某水电站调压井井筒的开挖过程进行三维非线性模拟,采用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构建了调压井的三维计算数值模型,准确模拟边坡坡体结构、初始地应力、施工开挖过程等,并采用FLAC3D中的锚杆单元模拟调压井开挖时的锚固措施,分析锚杆布置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调压井所处边坡区域的岩体在开挖施工期及运行期典型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状况,对调压井的整体、局部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5.
郭存杰  张来斌  梁伟  郭晓燕 《油气储运》2016,(12):1342-1346
受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山区段管道采取横坡敷设,该敷设方式存在安全隐患,有必要对管道横坡敷设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确保管道施工和运行安全。基于此,研究了管道横坡敷设诱发的地质灾害特点,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条分法进行定量计算,取得原始边坡、扫线边坡及管沟开挖边坡3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系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始边坡表现得最为稳定,随着扫线和管沟开挖工作的展开,边坡稳定性越来越差。提出避让、治理、防护、限制4种建议措施,并应用于陕京输气管道穿越山间沟谷地段,保障了管道在山区地质灾害条件下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受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山区段管道采取横坡敷设,该敷设方式存在安全隐患,有必要对管道横坡敷设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确保管道施工和运行安全。基于此,研究了管道横坡敷设诱发的地质灾害特点,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条分法进行定量计算,取得原始边坡、扫线边坡及管沟开挖边坡3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系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始边坡表现得最为稳定,随着扫线和管沟开挖工作的展开,边坡稳定性越来越差。提出避让、治理、防护、限制4种建议措施,并应用于陕京输气管道穿越山间沟谷地段,保障了管道在山区地质灾害条件下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7.
边坡支护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边坡开挖中的重要技术,其不仅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更事关工程施工的安全。尤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更需要在施工中科学的应用各项边坡开挖支护技术,以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本文简述了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必要性,并对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并且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用的边坡开挖支护技术进行分析,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边坡开挖支护技术水平,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提供重要的保障,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利用FLAC3D对某水电站工程坝肩高陡边坡开挖支护进行模拟分析,分析不同开挖工况下边坡位移及应力分布规律,从而确定最优开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强降雨、地震工况。为确保该边坡长期稳定以及安全冗余,对其不同的支护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对支护措施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从而确定最佳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0.
赵海亮 《甘肃农业》2016,(22):50-51
本文首先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支护的前期爆破工作技术要点,并总结了边坡开挖支护施工的中期技术应用,最后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开挖支护施工重点的重点应用技术,为水利水电施工工程中边坡开挖支护施工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复杂地形黄土斜井开挖数值模型,分析开挖前后坡体稳定性和斜井结构安全性,优化设计施工方案,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坡体稳定性,通过对比不同开挖方式下斜井的变形特点和应力分布规律,提出斜井开挖及支护优化方案。研究表明,根据实际地形采有限元方法模拟开挖过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坡体稳定性,不需要简化地形,可实现斜井开挖工况模拟和安全分析,对斜井设计和施工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开展干旱半干旱区的公路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干旱半干旱区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以国道045主干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口段高速公路为例,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6年后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挖方边坡适宜采用无防护措施,任其自然恢复,其土壤的抗冲抗蚀性更好;填方边坡适宜采用工程措施+本土适生植物相结合的措施进行防护,在不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长边坡下部可适当采用无防护措施,土壤抗冲抗蚀性相对更好,工程措施倾向拱形骨架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云南干热河谷微地形改造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定位观测和对比试验,对云南干热河谷典型地段改造后微地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及年内分配,通常分为土壤水分缓慢失墒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缓慢消耗期和土壤水分稳定期等4个时期.雨季,水平沟、水平台的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变幅较自然坡面大.改造微地形等高水平上各层次的年平均含水率比自然坡面高,变异系数比自然坡面小,各微地形土壤含水量的变幅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均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补充调节层等3个作用层.雨季土壤水分的消退以表层最快,向下呈递减趋势.微地形改造后,雨后土壤水分的消退变缓,土壤水分在土壤中停留的时间增加,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干热河谷地区微地形改造后明显改善了土壤水分环境.图3表4参16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条分法对铰接式混凝土砌块护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条分法计算了护坡土体(无砌块)的稳定性,然后对条分法加以改进(考虑砌块)计算了护坡整体的稳定性,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表明毕肖普条分法更为适合。基于毕肖普条分法,进一步计算了不同坡角和不同砌块重量时护坡的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表明不同坡角和砌块重量对护坡的稳定性有较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有限元方法不能够从细观尺度研究植被固坡作用的问题,采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研究植被护坡位置对黏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应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得到的无护坡情况下边坡安全系数为1.08,应用有限元模型得到的安全系数为1.09,表明采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是可行的;2)植被护坡位置对黏土边坡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仅在坡面、坡脚或者坡顶种植植被时,植被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小;3)当在坡面与坡脚或者坡顶与坡底都种植植被时,植被对边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且当在坡顶、坡面和坡底全都种植植被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边坡稳定性最高。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植被护坡铺设位置的选择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丘缓坡建设对水土流矢的影响。[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RUSLE模型对昆明市西山区花红园低丘缓坡项目建设区开展前、后土壤侵蚀量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对项目区建设前、后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下的水土流失特征以及建设后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周围生态环境、地表径流、未做土地平整区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建成后项目区总体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极大缓解;保留植被因景观破碎化导致土壤流失加剧;建成后坡度5°的区域地表径流主要是沿着道路用地分布以及向道路的两边蔓延。[结论]低丘缓坡项目建设用地建成后的侵蚀类型为极微度侵蚀。  相似文献   

17.
以花岗岩残积土工程特性研究为基础,从结构面和非应变损伤效应2个方面研究福建省花岗岩路堑边坡稳定问题.将改进简化Bishop法应用于路堑边坡,结合算例,对总应力形式的改进简化Bishop公式进行分析与验证;利用复合体损伤模型和剪切试验统计数据,分析探讨坡体和结构面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选取,并提出取值建议.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并为边坡稳定问题的损伤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勇  李彦军  杜轶 《农学学报》2021,11(5):51-56
设置标准径流小区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探讨天然降雨条件下,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以期为该流域土地利用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汾河上游阳坡小流域内2种坡度、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8个径流小区,开展自然降雨观测、径流泥沙观测.结果表明:(1)试验期降雨超过多年同期平均雨量,属...  相似文献   

19.
张喜  连宾  尹洁  刘延惠  崔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71-5775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原喀斯特洼地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1∶10000地形图对特定高原喀斯特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划分与归类,分层取样分析土壤剖面特性、理化性质变化。[结果]土层(A+B层)厚度的变化趋势为坡耕(退耕林)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灌木林地,土壤剖面特征、水源涵养、颗粒组成、土壤肥力与肥力有效性的相关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间发生了相似或相异的规律性变化。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为耕地〉退耕林地〉坡耕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耕地土壤综合质量最高,是自然成土和人为经营的结果。3~5年的退耕林地土壤综合质量高于坡耕地,表明造林措施是改善喀斯特洼地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手段。天然林土壤综合质量高于人工林地,这为利用"近自然经营"技术改善喀斯特洼地土壤质量提供了依据。[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物治理、土壤质量演化的生物学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由于深埋地下洞室的高地应力对洞室稳定性影响很大,洞室的稳定性、耐久性对所储油品的密封极为重要,且洞室的稳定性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依托辽宁某真实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工程,对其稳定性进行FLAC3D数值分析,研究储油洞室在实际施工开挖工况下的稳定性,并从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形两方面研究无支护和有支护两种工况下洞室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储油洞室处的围岩均没有超出岩石的抗压强度,拉应力的大小和区域也满足要求。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洞室在开挖过程中的薄弱部位,应该在设计和施工中加强支护及监控量测。研究成果为大断面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储油洞室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