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性别比例条件下莲草直胸跳甲的行为反应,明确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的相遇及交配行为机制,采用人工室内饲养观察和动物行为习性观察分析系统自动记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雌1雄、1雌1雌、1雄1雄3种性比条件下,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的相遇和交配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分别在雌雌和雄雄条件下的相遇行为主要表现为避让、打斗2种方式,且相互避让的频率明显高于打斗的频率;雌雄成虫相遇行为主要以避让为主,雌雄成虫多次相遇后可能发生交配,但交配的频率相对较少。莲草直胸跳甲成虫交配的昼夜节律明显,初羽化成虫在第1、2天未见交配行为,从第3天开始出现交配;在一个昼夜时间内,上午0:00—10:00时段成虫交配的频次段较低,下午13:00—15:00时段内成虫交配的频次最高。说明莲草直胸跳甲雌雄成虫的保存以雌雄个体同时存在为宜,并可减少个体间的打斗行为;室内成虫的配对产卵可以选择初羽化后3天内进行,以下午13:00—15:00时段为宜。  相似文献   

2.
甜菜夜蛾成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明确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在人工气候室(26±1)℃恒温条件下,以专用人工饲料饲喂甜菜夜蛾,研究了甜菜夜蛾成虫的羽化、交配及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甜菜夜蛾蛹的性比为11.0430,羽化之后的成虫性比为11.0154;甜菜夜蛾羽化集中在化蛹后4~8 d,且化蛹具有显著的昼夜分布特点.夜间羽化数占总数的80%左右,其中000~800之间羽化数达一半以上;成虫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40~100min的发生概率占70.44%,85%以上的交配集中发生在夜间200~700;成虫主要在夜间产卵,其中在000~500时辰占65%以上.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甜菜夜蛾羽化、交配和产卵具有明显的生物节律,均表现出夜间特点,尤其是交配、产卵以000~600活动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3.
红脉穗螟成虫行为习性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实验室内观察研究了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成虫的行为习性,结果表明:成虫大部分羽化于晚上20:00~5:00,高峰时段为20:00~22:00; 雌雄成虫在1~5日龄均可交配, 羽化后次晚为高峰期;成虫一天中的交配发生于20:00~6:00,高峰期为1:00~3:00;成虫交配持续时间15~130 min,平均83.53min;成虫在夜间产卵,平均单雌产卵429粒;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12.13和11.45天。  相似文献   

4.
正竹长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在江苏地区一年1般发生3代。通常雌虫以老熟若虫、雄虫以蛹的形式在枝干上越冬,待到翌年4月蛹羽化为成虫,雄成虫与雌成虫交配后,雌成虫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在5月上旬始发,第二代若虫在7月上旬始发,第三代若虫在8月下旬始发。若虫以在晴天中午孵化最盛,刚孵化的若虫会爬行数小时后,用口针插入竹组织,吸汁进行为害,且不再移动。同时初孵若虫的虫体上会分泌出白  相似文献   

5.
谷斑皮蠹(Trogoderma granarium Everts)是一种隐蔽性、抗逆性和抗药性很强的检疫性害虫,许多国家为消灭它而进行了化学的和物理方法的处理研究,这些方法难以彻底防除.1985——1990年笔者用C_060-伽马射线的不同剂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成虫、幼虫.蛹和卵的百分之百致死剂量范围内,随着致死剂量的增加各虫态百分之百致死的时间减少.成虫、幼虫和蛹用较低剂量辐照后主要影响成虫的产卵和卵的孵化;幼虫的化蛹和蛹的羽化;蛹的羽化和成虫的产卵等发育效应.从试验中说明了伽马射线的剂量影响它们发育至下一虫期.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玉米象成虫的产卵节律,给综合治理玉米象提供理论支撑,采用传统的生物学测定方法,测定了玉米象成虫在5 种储粮中的产卵节律。结果表明:在(27±1)℃条件下,玉米象雌成虫在糯玉米、薏米、普通玉米、高粱和小麦中的产卵历期分别为137.14、122.86、85.71、80.00、51.43 天。玉米象单头雌成虫在糯玉米、薏米、普通玉米、高粱和小麦中的产卵量分别为45.65、45.34、21.34、49.20、33.97粒。玉米象雌虫无明显的产卵前期,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但不同储粮中玉米象雌成虫的产卵节律不同。在高粱和小麦中,雌成虫的产卵高峰期出现在羽化后10~20 天,在普通玉米中出现在羽化后的20~30 天,而薏米组中的则出现在羽化后40~50 天,糯玉米组为羽化后70~80 天。综合试验结果认为:玉米象的繁殖力和产卵节律受储粮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野生型黑腹果蝇Canton-S品系果蝇在含有0.02%,0.05%,0.10%质量分数PP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并收集8 h内羽化的成蝇,将雌、雄蝇处理组分别杂交,统计各组产卵量、出蛹量、羽化量及体质量,探讨对羟基苯甲酸丙酯(N-propylparaben,PP)对果蝇生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PP(0.02%,0.05%)对CS果蝇有明显的雌激素效应,其产卵量、出蛹量、羽化量及体质量均有所增加;高质量分数PP(0.10%)雌蝇处理组的出蛹量及羽化量也有所增加,而高质量分数PP雄蝇处理组的产卵量、出蛹量、羽化量和雄蝇体质量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茶尺蠖成虫延迟交配对其产卵量、孵化率和雌雄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配时间的延迟,雌虫的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延迟3d以上,下降趋势明显,延迟6d产卵量最低,且卵的孵化率为零。随着延迟天数的增加,成虫寿命显著延长,雄虫最高可达15.82d,雌虫可达13.97d,较之对照显著增加。茶尺蠖雌虫具有较短的交尾期,其生殖活力随着日龄增加而显著减弱。因此,采用性"迷向法",用高浓度的性信息素在此时间段干扰交配,将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防病治虫     
《中国花卉盆景》2004,(6):40-41
贵州省锦屏县林淑芳问:松树的枝条上挂了许多枯叶苞,剥开内部发现有虫子。请问是什么虫?叫什么名?它怎样为害树木?答:这种虫子叫大蓑蛾,又称大背袋虫、大袋蛾,幼虫吐丝缀叶成囊,隐藏其中,头伸出囊外取食叶片或嫩梢,啃食叶肉留下表皮,造成叶上出现孔洞或缺刻,严重的将叶食光。该虫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可为害月季、蔷薇、梅花、牡丹、丁香、山茶、杜鹃、石榴、月桂、樱花、雪松、马尾松、罗汉松、五针松等200多种观赏植物。该虫成虫雌雄异型,雌成虫虫体肥大,淡黄色或乳白色,无翅,足,触角、口器、复眼均退化。雄成虫为中小型蛾子。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蓑囊中越冬,翌春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底5月初为成虫羽化盛期,雌蛾多于雄蛾,雄蛾羽化后离开蓑囊,寻觅雌蛾;雌成虫羽化后不离开蓑囊,在黄昏时将头胸伸出囊外,招引雄蛾,交尾时间多在13:00~20:00。雌成虫将  相似文献   

10.
茶尺蠖性行为习性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茶尺蠖的性行为习性进行详细观察,掌握茶尺蠖性信息素释放规律;【结果】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5.33d、4.31d,性比为1:1.22。羽化主要集中在18:00~凌晨2:00,而交尾时间在21:00-24:00,其中23:00左右是交尾高峰;【结论】雌成虫有多次产卵现象,雄成虫具有多次交尾行为。采集性信息素的最佳时间在雌成虫羽化后第2天22:3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摘 要:为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甘肃河西地区3种玉米害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协调甘肃河西地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之间的矛盾,本研究在室内采用饲喂法和药膜法分别对棉铃虫、亚洲玉米螟、粘虫和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浓度增加,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呈递增趋势,当药剂浓度达0.500 mg/L时,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5%以上。致死中浓度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LC50为0.078 mg/L,其次依次为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粘虫,致死中浓度LC50依次为0.109、0.120、0.127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是其他3种鳞翅目昆虫的1.40~1.63倍。因此,综合防治中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害虫时,应避开赤眼蜂的出蜂时期,以降低化学杀虫剂对赤眼蜂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草甘膦对转EPSPS-G6基因棉花种质系配子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转EPSPS-G6基因的抗草甘膦棉花种质系为材料,研究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植株现蕾后喷施不同浓度草甘膦后的花器形态结构和配子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的草甘膦处理对转EPSPS-G6基因的棉花种质系植株生长发育无明显的影响,但现蕾后可导致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种质系花冠变小,花丝变短,柱头变长,花药皱缩、不能开裂,呈雄性败育的特征;高浓度(>30 mmol· L-1)草甘膦处理尤其明显.花粉粒育性鉴定结果表明,草甘膦处理15~20 d后转基因植株的花朵雄配子即完全败育,其中,低浓度(<20 mmol·L-1)下完全败育的时间为20 d,高浓度(>30mmol·L-1)下完全败育的时间为15d.低浓度草甘膦处理的花粉粒的完全败育持续时间约20 d,高浓度草甘膦处理完全败育的持续时间更长.不同间隔时间喷施草甘膦的试验结果表明,间隔20 d喷一次草甘膦,即可在首次喷药20 d后保持完全不育.考虑到气候等因素,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可在现蕾初期喷施20 mmol· L-1的草甘膦,每隔15d(遇特殊气候可延长5d)喷1次,共喷4次,即可进行不去雄杂交棉制种.  相似文献   

13.
室内设定的高温与时间多组合条件下,调查了置于细砂土中的美洲斑潜蝇蛹的羽化率。结果表明,50℃持续2h蛹的校正死亡率为67.2%;44℃处理2h蛹的校正死亡率接近50℃相应处理,48℃、46℃、42℃、40℃的相应处理均显著不及50℃处理。50℃处理4h、48℃处理24h、40~46℃处理72h,蛹的羽化率均为0。说明温度高低、历时长短与蛹的死亡率直接相关。田间防治试验表明,高温闷棚5~7d以上,美洲斑潜蝇蛹无一羽化,较好地降低了发生基数,为田间美洲斑潜蝇的生态防治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氟虫双酰胺、虫酰肼及其混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和评价氟虫双酰胺、虫酰肼及其混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叶面喷雾法测定20%氟虫双酰胺WDG和24%虫酰肼SC及其混剂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在二化螟3龄幼虫期和盛蛾期施用20%氟虫双酰胺WDG 20~3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90%以上,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在二化螟3龄幼虫期施用24%虫酰肼SC 80~16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79%以下,极显著低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处理;在二化螟盛蛾期施用24%虫酰肼SC 100~16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93%以上,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在二化螟3龄幼虫期施用20%氟虫双酰胺WDG+24%虫酰肼SC 22.5 g a.i./hm2+40 g a.i./hm2和20 g a.i./hm2+10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91%以上;在二化螟盛蛾期施用20%氟虫双酰胺WDG + 24%虫酰肼SC 22.5 g a.i./hm2 + 40 g a.i./hm2、20 g a.i./hm2 + 100 g a.i./hm2、10 g a.i./hm2+80 g a.i./hm2和7.5 g a.i./hm2+120 g a.i./hm2,药后7天和14天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均在95%以上,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处理无显著差异。同时,这些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为此,氟虫双酰胺、虫酰肼及其混剂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好、持效期长,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螟赤眼蜂是一种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日龄及冷藏时间是影响其寄生卵存活力的重要因子。为了弄清日龄和冷藏时间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低温下存活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法检验了在不同日龄、不同冷藏时间下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数、出蜂卵数和出蜂率差异。结果显示:当发育到不同日龄后冷藏,其寄生卵数在4日龄达到最大,出蜂卵数在2、3日龄最高,而出蜂率的峰值则出现在1、2日龄;当冷藏时间不同时,其寄生卵数在60、90天时达到最大,出蜂卵数在处理组间无差异,而出蜂率的峰值则出现在20天。研究表明日龄和冷藏时间均能不同程度的影响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的低温发育和冷藏后的出蜂情况,当龄期较早或冷藏时间较短时,其寄生卵存活力也会更强。因此当规模化生产应用时,需充分考虑日龄及冷藏时间对低温耐受性的影响,藉此以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低温贮藏效能。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小菜蛾成虫繁殖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发生为害的种群动态规律提供参考。研究了5种恒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存活,繁殖与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0、25、30、35℃的范围内,小菜蛾的产卵前期和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35℃高温下,37.5%的小菜蛾雌虫不孕,且正常雌虫的产卵量显著减少,仅为75.7粒/雌,说明持续高温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是不利的。小菜蛾的繁殖动态也随着温度不同而不同,小菜蛾雌虫的卵峰日都在开始产卵的3日内,累积产卵量达总卵量80%的雌虫日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小菜蛾雌虫的寿命也随着温度升高而明显缩短,两者呈显著性负相关(r=-0.981,P<0.05)。  相似文献   

17.
王强  王邦俊  李学刚 《棉花学报》2003,15(6):353-356
采用0.1%的杀雄剂1号分3次处理初花期的棉花,诱导其产生雄性不育,对叶片和花药进行的过氧化物酶、蔗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处理棉株的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蔗糖酶活性不断下降且后期低于对照;处理后花药中过氧化物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前期均与对照相似,随后二者均逐渐高于对照。说明处理花药中过氧化物酶、蔗糖酶活性的升高影响着败育花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红脉穗螟天敌-扁股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天敌-扁股小蜂[Elasmus sp.]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成蜂大部分在夜间羽化,雌雄蜂羽化高峰期分别为1:00~03:00和23:00~1:00点;雌雄性比为1∶1.2;雌蜂羽化当天就可交尾产卵,该蜂兼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未交尾雌蜂繁殖的子代为雄性;在26±0.5℃和75±5%相对湿度条件下,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0.9、4.2和7.2天。成虫以蜂蜜为补充营养可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19.
亚洲型舞毒蛾中国地理种群飞行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的飞行能力,以采自河北和内蒙两地的亚洲型舞毒蛾为试验对象,应用昆虫飞行信息系统,分析亚洲型舞毒蛾的最大飞行速度、累计飞行距离和累计飞行时间。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雄个体间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雄虫比雌虫具有更强的飞行能力,雄虫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6.76 km,雌虫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1.85 km;1日龄成虫已具备较强的飞行能力,在飞行时间、飞行距离上,雌虫随着日龄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交配对雄虫的飞行能力无显著影响,雌虫产卵后飞行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notypes having potential salt tolerance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aline soils.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are limiting factors in crop production. Seven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and one Triticale (X Triticosecale Wittmak) genotypes were evaluated for salt tolerance at emergence and early seedling growth in solution culture with NaCl salinities up to 300 mM L−1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quals 27.6 dS m−1).
Seedling emergence was delayed by increasing NaCl in nutrient media. At 200 mM L−1 NaCl, the emergence percentages of wheat genotypes ranged between 68.7 % and 91.3 % after 7 days and 79.3 % and 98.7 % after 15 days. While at 300 mM L−1, the emergence percentages of the wheat genotypes were 0.0 % after 7 days. After 15 days the emergence percent ranged between 24 % and 72 %. The emergence percent of the Triticale line was 88.7 after 7 days and 89.3 after 15 days at 200 mM L−1, while it was 25.3 % and 84 % after 7 and 15 days, at 300 mM L−1, respectively. Root and shoot dry weight were greatly reduced by increasing NaCl, however, the Triticale line showed less reduction in growth compared to the wheat genotypes. K+, Ca2+ and Mg2+ wer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levels while Na+ content was decreased in the shoot tissues of wheat and Triticale genoty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