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种子质量是决定种子企业信誉的主要因素,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种子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种子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种子质量管理。坚持种子质量标准,杜绝种子质量事故发生已成为种子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种子认证制度是目前国际上种子产业推行的最成功的质量管理制度,已成为种子质量控制和营销的主要手段。种子认证连同种子检验、品种保护,种子立法构筑了种子宏观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黄玉 《云南农业》2008,(8):35-35
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后,昭阳区种子管理部门已不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工作职能彻底转变,加强种子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补充完善《种子法》配套法规、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环节的市场检查、积极开展种子质量抽检,已成为昭阳区种子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是种子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检验规程等,对种子质量进行监督检验。从而达到保护种子选育、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假冒伪劣种子进入生产环节,保证农业生产顺利稳步发展。在种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种子质量监督越发重要,已成为保证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手段。强化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确保种子质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一、现状 随着种子产业建设的全面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开展,对种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种子质量问题已成为种子产业化实施的一大障碍。如何提高杂交玉米种子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是我们种子战线上每个技术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种子作为常规种子生产,其种子质量控制一直得不到生产单位的重视,近几年来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随着小麦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控制和提高小麦良种生产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生产单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新形式下,如何搞好种子生产、提高种子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已成为种子行业共同的目的。因此,要想搞好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周密的、切实可行的玉米杂交制种生产管理操作规程,严格的按照规程进行管理和操作。  相似文献   

8.
一、种子信息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种子信息统计工作是种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办40号文件明确提出,信息服务体系是种子三大体系之一,也是开发和合理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种子信息统计工作已逐渐成为分析掌握种业发展动态、制定种业宏观政策、指导服务种子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开展种子行业管理和指导种子生产经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林展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10):16-17
随着我国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种子检验已日益成为农业行政监督、行政执法的技术支撑以及解决贸易流通中纠纷的技术手段,并成为种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子检验过程中,检验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检验工作的质量,只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扎实的种子检验理论和技术基础、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的种子检验员才能保证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为了提高我国种子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种子检验员队伍。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式下,如何搞好种子生产、提高种子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已成为种子行业共同的目的.因此,要想搞好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周密的、切实可行的玉米杂交制种生产管理操作规程,严格的按照规程进行管理和操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种子产业质量体系由于行业规范未能体现优质优价、缺乏合理的质量等级分级标准、定价机制不完善,导致种子行业在质量上竞底,而不在竞优。只有将利益、成本和价格有机结合起来,让价格成为质量的表达点,利用行业规范引导企业进行质量竞优,激发企业主动创优的动能,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种子生产程序的革新及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一,但中国种业的发展远落后于农业经济的其它部门,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本文对中国加入WTO后种子生产程序的革新及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指出:中国应逐步放弃"三圃制",推行四级种子生产程序;育种家种子的保存,应建立"株系(行)循环法"和低温低湿库双重保存制度。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应与"四级程序"配套,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提出了几种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加入WTO及对外开放商品种子市场和种子技术市场为基本背景,主要从探索我国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种子产业转换与升级、提高种子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角度,系统分析了中国现行种子管理体制对种子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中国已经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种子管理体制进行了多层面的改革,但现行管理体制仍不具备建立现代种子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具体而言,在市场组织发育方面,现行管理体制导致种子科研组织的科技装备落后,种子经销组织面临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种子加工组织发育滞后;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现行种子管理体制导致推进种子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力源泉较为单一、促进种子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不合理、种子产业的区域布局不合理;在种子产业运作效率方面,现行管理体制导致种子市场主体的经营效益偏低、良种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种子市场秩序混乱和种子质量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广东种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是全国科研育种强省、种子进出口贸易大省,但面临着品种安全、质量安全、数量安全和行业安全四大问题,提高种业科技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种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广东种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针对广东种子产业的科技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对种子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该产业中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凝练,制定了广东种子产业技术路线图,包括种质资源、品种选育、制种、种子加工、种子检测、种子销售、售后服务等整个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深入分析了种业发展的趋势,研究了企业对种业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求变化.为适应种业发展的“育、繁、销”一体化和国际化趋势,认为分层次培养卓越种业人才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模式,进而详细阐述了本科—硕士—博士3个层次的分层培养模式的具体目标与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参加加拿大优质春小麦种子产业化体系培训考察,了解并介绍了加拿大优质春小麦种子产业,并对我省春小麦种子产业的发展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种业市场份额的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中国巨大的种业市场正成为主要跨国公司竞争的焦点。种业竞争力不仅决定种业自身发展,而且也决定农业产业安全,不断提升种业竞争力是保障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份额竞争成为现代种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从种业市场份额角度开展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以期全面、准确、科学的认识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方法】运用国际种子联盟(ISF)、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中国海关统计资讯室发布的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出口质量升级指数(QC)等常用市场份额分析指数对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描述性与实证分析。【结果】中国虽然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种子市场(2012年为99.5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20亿美元),但在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竞争中,得到的国外市场份额少,失去的国内市场份额多;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59.04%),而种子大额市场非洲(0.83%)和南美洲(0.18%)等占据的份额较少;竞争优势品种缺乏,相对来说,目前蔬菜与水稻种子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多,均在1亿美元左右,而全球种子市场需求旺盛的小麦、玉米、大豆等种子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少,均不到0.01亿美元。整体来看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较差。从RCA计算结果来看,中国种业RCA指数较低且远小于评价标准值0.8,与美国、荷兰等种业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种业不具备显示性比较优势,种业国际竞争力较差但竞争力上升趋势明显,相对来说,蔬菜品种竞争力要高于农作物品种;从QC计算结果来看,中国种业种子出口质量升级指数大于评价标准值1且高于美、荷等种业强国,出口的各类型种子除小麦种子与大豆种子外其余种子附加值均相对较高,其中,2011年蔬菜种子QC值甚至达到了4.86,远高于判定标准值1,中国种业种子产品具有一定的质量竞争优势。【结论】中国种业在国际市场份额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出口市场集中且品种类型单一,竞争力较弱但整体处于上升态势;种业产品除小麦、大豆外,水稻、玉米、油菜、向日葵、甜菜、棉花、草本花卉植物、瓜果、蔬菜及牧草等作物种子目前附加值均较高,中国种业种子产品具有质量竞争力且各类型种子质量上升趋势明显,中国种业应注重以此为契机加速提升和巩固种业市场份额的拓展和掌控能力,以便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种业市场份额竞争。  相似文献   

18.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优良的蔬菜种子对提高蔬菜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育种是蔬菜种业产业链的核心与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蔬菜种业市场不断扩大、商业化育种体系不断完善,我国蔬菜种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机遇。依据相关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我国蔬菜商业化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发展蔬菜商业化育种的建议,以期推动蔬菜商业化育种进程,强化蔬菜种业科技创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子企业,驱动全国蔬菜产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升蔬菜种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中国种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种业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同类标准的比较,探索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构建方案。【方法】对世界上重要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122个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中国相应13个农作物现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点,根据中国种业发展的情况,提出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意见。【结果】(1)中国现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存在两方面差异:一是质量标准的种子等级系统不一致。发达国家质量标准的种子一致地相应于种子生产四级程序,在育种家种子基础上分为三级,而中国现行的粮、棉、油及薯类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中种子等级程序多样化,有两级,有三级,甚至四级,不一致。二是质量标准的指标系统不健全。发达国家的粮、棉、油作物都基本包括净种子、杂质、其它作物种子总量、其它品种、其它类型、杂草种子、有毒(有害)杂草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含水量等;在薯类作物中,主要突出了应有的病害指标。而在中国的标准中,仅有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四个指标;薯类仅显示纯度、薯块整齐度和不完善薯块率三个指标,缺少当地必要的病害指标。(2)归纳出制定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两原则:一是标准体系中种子生产等级系统的合理性,应体现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通过重复繁殖和限代繁殖,有效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二是体系中指标系统的健全程度,既要体现中国现代种子生产要求,又能与国际接轨,以保证生产出优质种子,建立种子商品在国内外的品牌。(3)根据中国种业发展实情提出了构建中国主要农作物四级种子(包括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探索方案。【结论】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须兼具统一的“四级种子等级系统”和健全的“八项质量指标系统”,薯类还应突出应有的薯块病害指标,为建立中国商品种子的国内外品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种子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时期,种业更是发挥着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江苏省种业发展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联合,促进资源整合和规模化;重视中小型企业,鼓励其走向专业化道路;强化监督管理意识,推进种子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发展种业的电子商务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