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小黑麦(triticale)东农96026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种植获得高的产量及较优的饲用品质,从栽培措施的密度及氮肥施用入手,采用裂区设计,4个密度水平(基本苗750万株/hm2,600万株/hm2,450万株/hm2,300万株/hm2),3个施氮水平(纯氮75 kg/hm2、150kg/hm2、225 kg/hm2),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对小黑麦东农96026生长发育、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密度和增加氮素营养水平利于提高东农96026的生物产量,并具有较好的饲用品质.在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施氮水平为150 kg/hm2时产量结构比较协调,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
以江门地区目前主栽品种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对生长过程及后期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氮肥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无肥区N0(0 kg/hm2)、低肥区N1(105 kg/hm2)、中肥区N2(150 kg/hm2)、高肥区N3(195 kg/hm2);栽植密度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低密度D1(18万穴/hm2)、中密度D2(22.5万穴/hm2)、高密度D3(27万穴/hm2).通过晚造栽培试验表明,施氮量105 kg/hm2、栽植密度22.5万穴/hm2最有利于金农丝苗在江门地区晚造种植中发挥其高产潜力,为农户节支增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氮肥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了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240kg/hm2,320kg/hm2和400kg/hm2,3个密度水平,分别为65万株/hm2,75万株/hm2和85万株/hm2,比较氮肥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对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在同一密度处理下,随...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密度与N、P、K配比精确施肥对荞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信农1号荞麦品种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信农1号荞麦品种以施氮肥60kg/hm2、磷肥60kg/hm2、钾肥120kg/hm2、密度90万苗/hm2的N、P、K配比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就可获得粒多、籽粒饱满:以施氮肥120kg/hm2,钾肥120kg/hm2,不施P肥,播种密度135万株/hme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冬小麦品种豫麦49在河南省豫北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发挥其高产潜力,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豫麦49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分蘖动态、成穗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单株及群体成穗数取决于播期和种植密度的共同作用,播期越早,种植密度越小,小麦的单株成穗数越多;密度较大时,无论播期早晚,单株成穗数均保持较低水平;群体成穗数以10月9日播种和195万株/hm2密度的组合最高。2)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以10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7 991.53kg/hm2),与10月16日播种的产量(6 631.33kg/hm2)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以19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7 904.25kg/hm2),120万株/hm2最低(6 925.32kg/hm2),且两者差异显著。因此,豫麦49在豫北地区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9日~16日和195万~27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黄淮地区麦套棉花产量和效益的人为可控因子中的施纯N量、施P2O5量、施K2O量、密度、化控5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明确了影响产量和效益的因子主次顺序为:密度>氮肥>钾肥>化控>磷肥。其最佳组合方案:施纯N180~195kg/hm2,P2O530~60kg/hm2,K2O150~165kg/hm2;移栽密度5.25万~5.52万株/hm2;用缩节胺30~45g/hm2,于盛蕾期、盛花期或封顶时化控2~3次。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适宜油菜机收的高产群体结构,在四川成都平原区进行了迟直播油菜不同施氮量(0~360 kg/hm2 N)和种植密度(15 ×104 ~45 ×104株/hm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或明显增加直播油菜的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一次分技高度明显增高,一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均明显减少,株高有所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角果数、籽粒产量明显增多和提高,氮肥农学效率(ANUE,12.0 ~5.5 kg/kgN)、氮肥偏生产力(PFPN,27.9 ~9.4 kg/kg N)明显降低,氮肥对产量的贡献率(NRC,42.9%~57.8%)则呈提高趋势.较高的种植密度(30×104~45×104株/hm2)可以明显增加迟直播油菜的籽粒产量.增施氮肥可明显提高油菜籽粒蛋白质含量(%),亚麻酸含量(%)也有所上升,但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有所降低.种植密度对油菜籽粒品质影响较小.因此,对于迟直播油菜,采用较高的种植密度(30~45万株/hm2),掌握合理的施氮量(180 kg/hm2 N)有利于直播油菜的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8.
研究密度和氮肥两因子对黄秋葵018和021品系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总体来说,种植密度对黄秋葵叶片产量、茎杆产量和地上生物产量的影响呈现一致的规律.经显著性分析表明,018品系在高密度(即行株距40cm×30cm)下最佳,叶片产量达到3211.0kg/hm2,在低密度(即行株距60cm×50cm)次之,叶片产量达2860.6kg/hm2,中密度(即行株距50cm×40cm)最差;密度对021品系的差异不显著;氮肥对018和021品系叶片产量差异不显著;018和021品系的茎叶比随氮肥水平提高而变小.整体来说,生产上采用40cm×30cm的种植密度和375.0kg/hm2的氮肥水平可获得最大产量和最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耐密品种东农253为试验材料,设置超高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在玉米拔节期开沟施入4个氮肥梯度,即0-N(不施氮)、70-N(195 kg/hm2)、100-N(279 kg/hm2)、130-N(362 kg/hm2),研究东北地区超高密度种植下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生理、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100-N(279 kg/hm2)时玉米功能叶片的SPAD值最高,群体叶面积指数最大,群体冠层透光率最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为最佳;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拔节期100-N(279 kg/hm2)追肥有利于东农253产量潜力的发挥,达到了13 147.78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氮肥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240 kg/hm2,320 kg/hm2和400 kg/hm2, 3个密度,分别为65万株/hm2,75万株/hm2和85万株/hm2,比较氮肥和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对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在同一密度处理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油菜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在中处理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N2D2处理油菜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是较为合理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水平施氮量〔不施氮(0)、适氮(75 kg/hm2)和高氮(150 kg/hm2)〕与栽培密度(450万粒/hm2、750万粒/hm2和1 050万粒/hm2)互作对胡麻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并筛选了胡麻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与密度组合。结果表明:不同的施氮水平和密度对胡麻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高氮和适氮处理的胡麻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和单株粒重均跃不施氮处理,同一施氮量条件下胡麻的株高、分枝数和单株蒴果数均随密度增大而逐渐降低;氮肥水平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中适氮与高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产量均显著跃不施氮处理,而密度以及氮肥伊密度对产量影响均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胡麻含油率降低,但亚麻酸含量升高。本研究条件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播种密度为1 050万粒/hm2时胡麻产量最高,达到了1 655.1 kg/hm2,但与该施氮量下密度为750万粒/hm2的处理以及施氮量75 kg/hm2下密度为450万和750万粒/hm2的处理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种子和肥料的投入成本以及投入产出比,认为施氮量为75 kg/hm2、播种密度为450万粒/hm2时较为经济,该条件下胡麻产量可以达到1 523.4 kg/hm2。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晚稻甬优6号茎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杂交水稻甬优6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 N 180、225、270、315 kg/hm2)和移栽密度(19.5万、22.5万、25.5万、28.5万、31.5万苗/hm2)对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茎蘖数随施氮量或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后降,随移栽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产量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施氮量与移栽密度交互作用对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为270 kg/hm2、移栽密度为25.5万苗/hm2的试验条件下比较有利于甬优6号增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量与抛植密度对水稻玉丝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品种玉丝6号最适宜的抛植密度及施氮量,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不同施氮量(N1:纯N 150kg/hm2、N2:纯N 180kg/hm2、N3:纯N 210kg/hm2)和抛植密度(D1:24万穴/hm2、D2:30万穴/hm2、D3:36万穴/hm2)处理组合对玉丝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抛植密度的增加,水稻产量不断增加,在施氮量和抛植密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同的抛植密度需要不同的施氮量来配合,30万穴/hm2抛植密度需要纯N 210kg/hm2和36万穴/hm2抛植密度需要纯N 180kg/hm2的施N水平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抛植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可以影响玉丝6号产量,适当加大栽培密度和增施肥料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其中以施纯氮210kg/hm2、抛植密度30万穴/hm2最佳.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和密度对糜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糜子是一种耐旱性作物,增施氮肥是糜子增产的主要方式,且合理密植有利于糜子制造更多的有机质。通过测定糜子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面积等农学参数,研究4个氮肥水平和3个密度处理下对糜子产量的影响,以探索糜子最适播种密度和追施氮肥量。结果表明,密度90万株/hm2在追加纯氮90 kg/hm2时产量达最大值;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以密度120万株/hm2、追加纯氮90 kg/hm2的处理下呈现最高值。9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及追施氮肥90 kg/hm2能有效提高糜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着重介绍了连粳7号的高产特性、产量指标、产量结构以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播期为5月5-10日,栽插密度控制在30万~37.5万穴/hm2之间,适宜氮肥用量为纯氮337.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给中筋小麦新品种淮麦19号优化栽培提供参考,以此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密度和氮肥运筹对其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施氮量225 kg/hm2的条件下,氮肥运筹5∶1∶4、密度195万苗/hm2时淮麦19号产量最高,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也较高,外观品质较好,有利于产量与品质协调发展,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金铁锁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育苗移栽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及有机厩肥5个主要可控栽培因子与金铁锁根产量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显示:密度37.5万株/hm2、厩肥60000 kg/hm2、氮肥0 kg/hm2、磷肥52.5 kg/hm2、钾肥27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该试验中的最优试验组合。  相似文献   

18.
大豆高产栽培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密度、多效唑、氮肥、磷肥、钾肥五因素五水平旋转回归设计,进行了中等肥力下大豆高产栽培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磷肥、钾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不显著;多效唑与产量的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密度、氮肥与产量的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氮肥、磷肥间存在着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密度和氮肥、密度和磷肥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利用DPS软件建立了产量回归模型。该条件下,目标产量为3 750 kg/hm2的各因素最佳组合方案是:密度21.0万~23.4万株/hm2,多效唑504.45~618.30 g/hm2,尿素180.30~206.10 kg/hm2,过磷酸钙850.20~982.05 kg/hm2,硫酸钾261.90~310.50 kg/hm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超高茬免耕抛秧不同基本苗与氮肥运筹产量表现,以及不同化除方法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栽植密度为135万株/hm2、基蘖肥∶穗肥为5∶5的处理产量最高,为8 131.5 kg/hm2。但比常规免耕抛秧产量(8 394.0 kg/hm2)低,且超高茬免耕抛秧应比常规抛秧增30万~45万株/hm2基本苗。立苗早宜选择10%苄.环庚可湿性粉剂化除,立苗迟宜选择25%苄.二氯悬浮剂化除。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超高茬免耕抛秧不同基本苗与氮肥运筹产量表现,以及不同化除方法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栽植密度为135万株/hm2、基蘖肥∶穗肥为5∶5的处理产量最高,为8 131.5 kg/hm2。但比常规免耕抛秧产量(8 394.0 kg/hm2)低,且超高茬免耕抛秧应比常规抛秧增30万~45万株/hm2基本苗。立苗早宜选择10%苄.环庚可湿性粉剂化除,立苗迟宜选择25%苄.二氯悬浮剂化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