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和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菁 《福建水产》2007,(1):9-11
本文根据作者对陆源人海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监测和评价的实践,提出感潮河段排污口邻近海域监测时应将站位布设在河流河口段以外,水质采样时采集表层与底层混合样,评价时采用海水水质标准;并对监测和评价中若干问题,如样品采集、监测项目、分析方法、邻近海域环境质量评价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依据2017年葫芦岛市五里河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水质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确定该排污口和邻近海域水质超标污染物,然后通过等标污染负荷评价、超标率评价和污染程度的评价得出该排污口的排污状况综合评价,并采用E指数法对该邻近海域进行富营养化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该排污口主要污染物有粪大肠菌群、COD、石油类和镉,存在着高排污负荷、高污染程度的主要排污特征,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或潜在的危害很大;五里河入海口邻近海域水质污染状况季节性差异较大,5月份水体未呈富营养化状态,8月份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水体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金峰镇陈塘港排污口是长乐海域最主要的排污口,每天有大量工业污水经该排污口流入闽江。本文根据2005~2006年对陈塘港排污口临近海域监测的结果,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陈塘港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陈塘港排污口邻近海域水环境污染严重,COD、无机氮、总汞、磷酸盐、石油类等指标的含量均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呈现劣四类。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9年对晋江市东石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监测,分析工业污水排放对邻近海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污口排放的工业污水存在较为严重的超标现象,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中无机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严重超标;海底表层沉积物硫化物、石油类、铜和铬超过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海域底栖生物种类多样性较差,已出现一小块无大型底栖生物的区域,排污口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已经对邻近海域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成为沿海地区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于2015年8月,针对三亚市镇海村、三亚港、红沙港、后海村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共选取20个站位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其主要污染物,采用水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监测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福建松下腿口工业区污水排放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8年对长乐市松下腿口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监测结果进行工业污水排放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排污口工业污水存在较为严重的超标排放,主要污染物为COD、悬浮物和pH值。近岸海域由于水动力作用强,受污染程度较轻,除无机氮外各项指标均优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底表层沉积物各监测指标均达到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辛安河起源于高陵水库,沿途经过高陵镇、解甲庄,最后经烟台市莱山区向北流入四十里湾。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使得周边海域水质恶化。对此,本文根据2008年辛安河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海水及表层沉积物的多个参数指标的监测结果,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辛安河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山 《福建水产》2007,(3):43-46
本文通过对石门澳内一个综合陆源入海排污口及排污口临近海域水质因子调查,表明陆源入海排污口存在较为严重的超标排放,但该海域水体交换能力较强,监测海域的各项指标均值优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该海域主要污染物项目为pH值和无机氮。海底沉积物监测指标均达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福建省10种类型陆源入海排污口的邻近海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把排污口的特征污染物作为海域水环境评价的主要参评参数,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有利于管理者了解排污口排海污染物对邻近海域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10.
杨琳 《福建水产》2010,(2):50-54
根据2005年6月与9月福建省9个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环境监测数据,在比较单因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基础上,考虑最大权重因子提出了权重修正内梅罗污染指数法。通过对排污口邻近海域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判断出该排污口邻近海域水环境质量,为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海洋环境动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厦门地区选择4个陆源入海排污口DL(埭辽),XL(杏林),TA(同安),XA(翔安)及其相应邻近海域,在2009年8月、2010年5月及2010年8月,共组织3个航次,对排污口及相应邻近海域水体的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开展调查。排污口站位水体CDOM的吸收系数ag(355)介于2.84—15.91m^-1,平均值为7.85m^-1;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CDOM的吸收系数ag(355)介于0.51~2.33m^-1,平均值为1.54m^-1。CDOM吸收系数ag(355)与COD浓度的线性函数相关性(R^2=0.745),优于CDOM吸收系数ag(355)与BOD5的相关性(R^2=0.629)。同时,通过PARAFAC方法对CDOM的三维荧光光谱(EEMs)的研究中,识别出的W2组分在天然水体中鲜有检出,它与“X”组分相似,可能作为排污152及邻近海域水体中的一个特征荧光吸收纽分。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青岛南部海岸进行水样采集,取样地点暂定为15个,主要为青岛南部海岸旅游景点等人员流动密集的地点。以HY003-91海洋监测规范为研究依据,对所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检测。数据显示,沿海排污口附近水域化学需氧量(COD)明显高于其他海域,且氨氮、硝酸盐氮、磷酸盐等含量都显著偏高。由此证明沿海排污口排出的水,入海前处理效果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青岛近海海域夏季常发的浒苔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3年7月22、23日对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海水中总有机碳(TOC)、CODMn、石油类和叶绿素 a 含量的分布特征及排污口处连续12 h 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 TOC 与 CODMn、石油类和叶绿素 a 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监测结果显示,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12个调查站位的 TOC 含量在1.23~1.49 mg/L,各站点差异不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1号站位连续12 h 监测结果显示,TOC 含量在1.30~1.57 mg/L,各时段差异不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南海石化排污口附近的站点所监测到的 TOC、CODMn及石油类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值,与其他站位监测结果差别不大。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石化排污未引起该海域明显有机污染。大亚湾南海石化排污口海域海水中 TOC 与石油类呈显著正相关,与 CODMn亦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14.
威海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位于东涝台,主要负责威海市区北部4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其排污口位于小石岛海域,三污的排污对小石岛养殖区造成较大威胁。本文根据2008年1月排污口及邻近养殖区监测数据,分析三污排污口排污对小石岛养殖区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1999年以来,对汕头市近岸海域进行环境质量监测、赤潮监测监视,对主要海水增养殖区生态环境和养殖生物质量、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海域环境进行监测,对陆源入海排污口、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进行定期监测。这些监测点基本覆盖了汕头市近岸海域、重要的渔业水域、主要海洋开发  相似文献   

16.
林永添 《水产养殖》2011,32(4):18-20
2008—2009年通过对金蛇头入海口及邻近海域海水、表层沉积物的监测,并对环境质量进行初步评价。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海水污染物中COD含量仅宁德金蛇头入海口中超出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的要求。在无机氮、磷酸盐等项目中宁德金蛇头入海口及邻近海域、对照点站位等海域均超出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的要求。而表层沉积物监测项目,宁德金蛇头入海口、邻近海域及其对照站位监测结果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第一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胶莱河是莱州湾重要的人海径流之一,其河口东侧沿岸分布有面积广阔的化工产业同区,大量高盐高溴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该近岸海域水质恶化,据《2008年渤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结果显示,位于莱州湾底部南岸的胶莱河口及其东侧毗邻近岸海域呈现低盐区面积严重萎缩的现象.严重威胁了该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海洋部门陆续开展的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厦门以外区域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和主要污染物类型。在分析中作者提出热电厂和垦区排污口排放的污水主要由海水组成,排放的污染物中大部分并非陆源,在统计陆源排污量时需要进行优化调整。最后分析了各类污染物排放趋势变化。结果显示,调整前,5年内污染物总量为2.16×10~6t,工业排污口污染物入海量较大,占80.4%;悬浮物入海量最大,占85.5%。调整后,污染物总量为5.31×10~5t,排污河类型排污口污染物入海量最大,占46.8%;悬浮物和化学需氧量入海量较大,分别占48.46%和48.30%。部分排污口如晋江石狮11孔桥排污口、晋江陈埭乌边港排污口、宁德市蕉城区市政排污口、罗源松山排污口因排污量较大,造成其邻近海域环境存在多项超标污染物,需要严加监管。"十二五"期间,连续监测的37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入海量年度变化较小,化学需氧量入海量逐年降低,氨氮、总磷、油类、重金属也呈下降趋势,悬浮物入海量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渔业资源,了解陆源入海排污口对海域的有机物污染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输入状况以及对近岸海洋生态损害的状况与程度,掌握天津市近岸海域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放入海的污水量、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浓度状况,2016年对天津12个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单因子评价法确定排污口主要污染物;并通过超标率、污染程度、污水生物毒性对排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天津市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粪大肠菌群。各排污口年超标率为7.29%~17.86%,年平均污染程度指数为5~7分,排污口等级为黄色到橙色,生物毒性均为低毒性风险。其中大沽排污河入海口、泰达市政排污口Ⅰ、泰达市政排污口Ⅱ、海河入海口四个排污口污染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青岛陆源排污口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岛近海度假区、港口区、养殖区、工业区4类排污口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海洋异养细菌平板涂布培养法分离细菌,基于16S rDNA的扩增性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ARDRA)进行聚类筛选并测序鉴定。结果显示,青岛排污口邻近海域可异养培养的菌株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个细菌类群,变形菌门细菌数量占总测序数量的68%,其中γ-变形菌纲的数量在变形菌门中占88%;不同海域中细菌组成与分布有所不同,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细菌种类较少且各海域分布有所不同,但γ-变形菌纲的弧菌属细菌(Vibrio sp.)在4类海域中均被发现,占总检测量的18.54%,其中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占弧菌总量的25%。不同海域也检测到V.parahaemolyticus、V.harveyi、V.campbellii、V.parahaemolyticus等水产养殖业的潜在致病菌。根据16S rDNA系统进化关系和细菌门类聚类分析得到的结论推断,工业区与养殖区海域的细菌组成和分布相似度较高,推断各海域的细菌组成与排污口类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