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褐色中脉bmr高梁研究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高粱作为一种饲草作物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高粱具有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在干旱地区可成为优势饲草作物.bmr高粱与普通高粱相比木质素含量降低5%~50%,可显著提高饲草的适口性,增加消化率,因此引起了国内外高粱育种家的广泛关注.有关bmr基因与饲草产量、品质、饲喂效果等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bmr基因已成功导入普通高粱和苏丹草品种,并育成高产、优质BMR饲草杂交种商品化生产,表现出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和实验室相结合把低木质素、高消化率基因bmr和光周期敏感基因PS聚合到饲草高粱中,以提高饲草高粱的产量和品质。以含PS基因的EBA-3和含bmr基因的Tx623B配制杂交组合,构建了F2代分离群体。根据表型分离比例分析,光敏和褐色中脉可能分别受两对彼此独立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基因之间存在着互作。光敏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褐色中脉基因之间存在抑制作用。根据高粱的遗传连锁图谱,选取相应的SSR标记。经连锁遗传分析,找到了2个SSR标记,Xtxp7与bmr基因连锁,Xtxp20与PS基因连锁。由于Xtxp7位于连锁群B,Xtxp20位于连锁群G,据此认为高粱有一个bmr基因位于B染色体上和有一个PS基因位于G染色体上。这两个标记的获得可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加速杂交种的转育与利用。此外,对影响开花时间的QTLs和主效基因在高粱和水稻上可能一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饲草料来源基本是田间地头的杂草和春小麦复播普通高梁的副产品(麦秸和高粱秆),其营养成分、供应都不稳定。而饲用高粱“大力士”属禾本科一年生饲草作物,茎和叶均可作为饲料,既可青饲,也可青贮和干贮。  相似文献   

4.
饲草高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草高粱是利用高粱同苏丹草杂交而成的杂交种,属高光效作物,它再生力强,生物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为一年生禾本科饲草。我地区春播一年可收割2-3次,一般生物产量600-800公斤/666.7米^2,最高产量潜力10000公斤/666.7米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A3细胞质在饲草高粱育种上的利用。【方法】①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利用;②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反应;③杂交种选育。【结果】以A3398为不育源,SX-1为基础材料,经连续八代回交转育,于1996年育成新型细胞质不育系A3SX-1A,该系具有抗败育、长根茎、抗旱耐深播,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目前应用该系已育成3个杂交种,其中晋草1号已通过审定,在全国20余个省区大面积推广。【结论】A3细胞质在饲草高粱育种和生产中的成功利用,丰富了高粱杂交种的遗传基础,增加了高粱杂交种类型和饲草新类型。  相似文献   

6.
吉草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粱不育系T32A为母本,以系选红壳苏丹草YN2092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的饲草高粱杂交种。该饲草高粱的双亲均为自选系,具有高产、粗蛋白和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高的特点。吉草2号对高粱丝黑穗病免疫,高抗叶斑病,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7.
AMMI模型在饲草高粱区域试验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2006年全国高粱品种饲草组区域试验数据,分别对饲草高粱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及试验地点的鉴别力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AMMI模型对饲草高粱品种稳定性、适应性的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应用AMMI模型对饲草高粱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饲草高粱新组合在山西榆次、山阴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饲草高粱产量性状、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表现,探讨它们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对各参试组合从产量和品质全方位进行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试验采用NCⅡ完全双列杂交区组设计,利用6个饲草高粱不育系(P1组)和3个饲草高粱恢复系(P2组)及其组配的18个杂种F1为材料,测量P1、P2组及F1鲜质量、干质量等18个性状,进行饲草高粱不同类型亲本的遗传变异性和相关性研究,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7个饲草高粱试验组合,在山西榆次、山阴不同生态环境下产量性状以第1次刈割后干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农艺性状中第1次刈割时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小;品质性状中总可消化养分的变异系数最小,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3.00%,各性状的变异信息已被基本反映出来。聚类分析表明,27个参试组合聚为5大类。  相似文献   

9.
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提高作物的耐盐性开展盐碱地高产栽培至关重要。阐明盐分胁迫影响作物的生理机制是开展作物耐盐生产的基础。高粱(Sorghum bicolor L.)为重要的粮食、饲草和能源作物,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在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中应用潜力巨大。综述盐分胁迫对高粱种子萌发过程与萌发生理、根系形态构建与生理活性、植株生长与抗逆生理代谢等的影响,总结种子引发、氮肥运筹、外源生长调节物质等减轻高粱盐分胁迫的调控途径与生理机制,绘制盐分胁迫对高粱生长与生理特征的影响及耐盐调控机理的网络图,并讨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对高粱等作物的耐盐机理与耐盐调控机制获得新认识,进而为耐盐作物品种的选育和耐盐栽培技术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高粱食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是我国东北、西北及华北地区的大宗粮谷作物之一。在我国,高粱的用途十分广泛。然而,其主要可利用部分是籽粒,茎秆次之。在调查中发现,在籽粒的利用上只有少部分用于酿造和家畜饲料,而绝大多数用于人们的日用口粮,尤其是在风沙干旱,低洼易涝、土质瘠薄的低产地区,人们至今仍以高粱为主食。高粱作为一个古老的作物,由于经历了漫长而久远的年代,因此在民间流传有许多巧妙的食用方法、丰富的食品品种及奇特的加工工具。本文介绍传统的高粱食品的分类、加工与食品风味。  相似文献   

11.
高能作物——甜高粱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甜高粱是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甜高粱不仅有高能作物之称,而且也因其具有抗旱、耐涝、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而享有作物中的“骆驼”之美誉。甜高粱生物产量高,含糖量高,乙醇转化率高,是优良的饲料作物、糖料作物和可再生能源作物,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Dry land crops such as sorghums (grain sorghum, sweet sorghum and forage sorghum)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promising feedstocks for fuel ethanol production. The major issue for using the sweet sorghum as feedstock is its stability at room temperatur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weet sorghum juice could lose from 40% to 50% of its fermentable sugars from 7 to 14 days. No significant sugar content and profile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juice stored at refrigerator temperature in two weeks. Ethanol fermentation efficiencies of fresh and frozen juice were high (~93%). Concentrated juice (≥25% sugar)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efficiencies and large amounts of fructose left in finished beer; however, winery yeast strains and novel fermentation techniques may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ethanol yield from sorghum grain increased as starch content increased. No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rch content and fermentation efficiency was found.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ethanol fermentation efficiency of sorghum include starches and protein digestibility, amylose-lipid complexes, tannin content, and mash viscosity. Life cycle analysis showed a positive net energy value (NEV) = 25 500 Btu/gal ethanol.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rghum biomasses. Dilute sulfuric acid pretreatment was effective in removing the hemicellulose from biomasses and exposing the cellulose for enzymatic hydrolysis. Forage sorghum lignin had a lower syringyl/guaiacyl ratio and its pretreated biomass was easier to hydrolyze. Up to 72% hexose yield and 94% pentose yield were obtained by using a modified steam explosion with 2% sulfuric acid at 140℃ for 30 min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 with cellulase.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优质青贮饲料,提高其在黑龙江省的利用价值,分析了黑龙江省种植的饲用高粱的品种特性及喂饲效果,总结了饲用高粱的青贮加工技术及青贮料后期管理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李勋  崔宁洁  彭彬 《现代农业科技》2023,(7):178-180+184
本研究以甜高粱品种得胜、大力士为研究对象,对比和分析不同品种、不同茬之间的营养物质(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含量差异。通过对比同一品种两茬之间的养分差异可知,得胜和大力士在不同茬仅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茬的粗蛋白、粗纤维以及粗灰分含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个甜高粱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均表现出第一茬显著低于第二茬(P<0.05);通过对比同一茬两个甜高粱品种的养分差异可知,第一茬和第二茬两个甜高粱品种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以及粗灰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得胜的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大力士(P<0.05),而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则显著低于大力士(P<0.05)。总体上看,相较于大力士,得胜的饲用品质更高。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细胞壁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壁为植物提供了基本的机械支撑,与植物本身的抗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壁中木质素的含量影响着饲料的消化性和造纸的效率。因此,研究植物细胞壁成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细胞壁成分的基因定位和克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施氮水平时饲用高梁茎秆品质性状积累规律的影响,为饲用高粱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方法]以饲用高粱品种天农青饲1号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研究氮肥对各品质性状积累的影响。[结果]4个处理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加,粗纤维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则不断降低。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递增而递增,超过桌临界点时,又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粗纤维含量从拔节后24~52d随施氮量的递增而递增;不同处理间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施用氮肥可改进饲用高粱茎秆的品质,施纯氮28.0kg/hm^2时,品质性状的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7.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旱粮作物,明清时期的古籍(包括古农书和地方志)对其记载颇多,内容涉及名实考辨、轮作、选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存及加工利用状况。明清时期高粱的栽培技术日臻成熟,人们在其种植栽培上,注重与豆类、棉花间作套种;遵循"种之以时,择地得宜,用粪得理"原则,提倡早种早收,注重田间管理,倡导及时收获。明清时期高粱...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粱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近年来,中美贸易中高粱交易量剧烈波动,高粱供需形势发生显著变化,高粱产业发展备受关注。从中国高粱的生产特征、贸易特征、消费特征等方面入手,对1960-2018年国内高粱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高粱从主要粮食作物转变为小杂粮,近年来种植面积略有提高;国内高粱消费主要用于酿酒和饲料,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高粱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并不高;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进口量受饲料高粱需求影响猛增猛减,出口量极小且相对稳定。未来,中国高粱的发展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新的增长空间主要取决于旱作粮食作物的发展和消费途径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近年来,中美贸易中高粱交易量剧烈波动,高粱供需形势发生显著变化,高粱产业发展备受关注。从中国高粱的生产特征、贸易特征、消费特征等方面入手,对1960—2018年国内高粱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高粱从主要粮食作物转变为小杂粮,近年来种植面积略有提高;国内高粱消费主要用于酿酒和饲料,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高粱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并不高;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进口量受饲料高粱需求影响猛增猛减,出口量极小且相对稳定。未来,中国高粱的发展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新的增长空间主要取决于旱作粮食作物的发展和消费途径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