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客土喷播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高速公路边坡和开挖路段环境破坏严重、传统绿化方法覆盖率低及养护困难这些现状,以美化高速公路景观和提高生态效益为目的,探索客土喷播技术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了客土喷播技术主要应用材料、设备、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实践证明,客土喷播技术绿化效果好,施工进程快,有利于高速公路边坡生态环境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2.
边坡是近年来道路建设所形成的产物,边坡绿化工程也已成为路桥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本文通过对杭金衢高速公路义乌段边坡的立地条件等因素和当下边坡护坡技术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植物材料选择和播植上,应选择耐瘠薄、耐干旱、抗性强、绿化效果快、养护简便的植物;在复绿方式上,可采用液压喷播法、金属网钢筋或高强塑料网锚播植被法、草块铺植式等。  相似文献   

3.
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若干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高速公路的环境特点及边坡绿化的功能,对银川绕城高速公路的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与物种多样性,边坡绿化植物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功能,边坡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边坡绿化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等若干生态学问题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边坡绿化工程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边坡绿化技术要点分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上海农业科技》2010,(6):103-104,99
笔者论述了公路边坡植物防护的主要形式,如种草、铺草皮、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框格防护、合成材料植被网草皮护坡、喷混植生植物护坡、绿化笼砖护坡、香根草生物边坡防护技术、客土喷播技术等,同时提出公路防护工程设计要紧紧抓住设计对象的土质、水文、气候等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防护形式,才能确保公路边坡绿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以《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等行业规范为设计依据,根据山东省植物分区和山东省林业区划将山东省高速公路绿化植物资源划分为四个区域,通过对区域内主要高速公路绿化的植物和配置形式进行调查、对比、分析、评价,总结出目前山东省内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区域内,高速公路绿化的主要植物品种及较好的配置形式。本文最后对我省目前高速公路绿化在植物选择和配置形式方面提出部分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俊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174-175,214
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对保护和美化环境有重要的作用。以海南省中线琼中至五指山至乐东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实践为例,调查分析了山毛豆做为乡土植物进行边坡绿化的效果及可行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山毛豆作为边坡防护植物的方案,防治效果、绿化效果比较明显,可广泛应用于当地边坡防护。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袒露坡面,合理选择及搭配植物种类,可以培育稳定的植物群落,实现良好的、长期的道路绿化生态效果。本文在介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常用方法、常用植物种类的基础上,以大广高速某段为研究对象,将银合欢、多花木兰、狗牙根、猪屎豆、紫花苜蓿等喷播到坡面上,观察其发芽时间和后期生长状况,研究在坡面绿化上的合理搭配方式,以期营造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稳定的灌草群落。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植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方法]在韶赣高速公路始兴县马市镇路段开展了高速公路施工产生的植物废弃物堆肥处置及绿化应用研究。[结果]静态垛堆肥工艺不仅可获得良好的堆肥产品,而且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植物废弃物进行好氧堆肥化处理后,其理化性质均已达到有机肥国家标准;与草炭土相比,植物废弃物堆肥作为种植基质添加材料具有较高肥效。高速公路植物废弃物堆肥施用于边坡绿化,不仅可减少植物废弃物本身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植物生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未来高速公路植物废弃物处置的主要方向。[结论]对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期产生的植物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并应用于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是废弃物处理和边坡绿化相结合的高效工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郭鹏 《农技服务》2010,27(3):389-389,402
通过对银川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针对干旱气候区对边坡绿化的特殊要求,浅析了关于北方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的绿化设计及植物选择,因地制宜,采用鱼鳞坑边坡防护,为西北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郑少高速公路的边坡立地条件现状,并在绿化植物的选择、边坡绿化技术及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利用泊松分布,在不考虑随机因素对车流量影响的理想情况下,分别构建出低、高负荷两种状态车流量的数学模型。分析影响高速公路车流量的四个主要随机因素:车速、天气恶劣程度、突发事件、驾驶员对动态视野的感知程度,并设计出更符合实际的高速公路车流量预测模型,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合理预测车流量并做好应对准备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汤振兴  陈群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93-5995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速公路景观概念的阐述,分析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论述了与自然协调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探讨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出高速公路自身景观要与沿线景观格局、地域文化、景观特征3方面进行整合设计。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峰  郑垂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98-1099
在论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实施程序、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并结合现有评价方法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在对当地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贯穿毛乌素沙地的榆靖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走廊的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类型和规划设计方案。在沙漠高速公路生态景观绿化植物群落的选择中应遵循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多功能等原则,在植物群落设计中应坚持统筹兼顾,多种搭配,丰富多彩,统一多变,以期达到绿化、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及生态环境质量,带动沙漠高速公路沿线区域经济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快速路生态景观营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扬  赵翠  宁春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71-12973,12976
对国内外城市快速路的沿革展开梳理,并探讨了快速路的分类及其环境影响.分析了关中地区城市快速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快速路生态景观营建的具体措施,包括坚持生态规划理念、发展立体空间绿化、探索雨水利用措施和提倡乡土植物应用,以期为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城市的快速路生态景观营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确定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地的影响范围,以京承高速北京段沿线10km范围的1995、2004、2009年3期TM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GIS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特点、规律和原因,并分析了与高速公路不同距离范围内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1995—2009年,京承高速沿线土地用地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用地类型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说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于沿线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剧烈,尤其沿线农业结构调整变化明显;2)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程度与高速公路的距离有较大关系,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最剧烈的区域为3~8km,8km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开始减小;3)1995—2009年,京承高速沿线生态服务价值先增加后减少,由于园地面积显著增加,京承高速沿线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总量变化相对平稳,距离高速公路1~3km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最剧烈,8km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逐渐平稳。  相似文献   

17.
以京福高速公路建设对三明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为例,阐明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文中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三明区位优势改变的影响,对三明经济布局的影响,对三明工业、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扰动,破坏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消失,将会引起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路域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南段为例,简述了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成因,提出了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原则,并在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水保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安徽省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概况的基础上,借鉴耦合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安徽省皖北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等级较低,区域经济有待进一步发展以支撑高速公路建设;(2)皖中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等级较高,二者相得益彰;(3)皖南地区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等级最低,表现为高速公路规模超前、闲置率高,给区域经济发展增加负担。  相似文献   

20.
对高速公路用地进行集约用地评价,可以为未来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从高速公路的用地结构、用地功能和与外部因素的协调性出发,对山西高速公路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作出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用地数量有所增长,其结构不断调整,功能不断增强,与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性也不断加强,集约度不断提高。未来1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将迅速发展,必须加大集约利用力度,以尽可能少的用地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