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翔  刘文青 《北方水稻》2004,(Z1):40-40
对人工割捆机脱、半喂入式直收、机割机拾、全喂入式直收这四种收获方式进行比较,对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机割机拾两段收获的方式效益最佳,能够加快收获进度,提高稻谷品质,减少稻谷损失。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场主要栽培作物之一.由于收获季节性强工作量大,因此寻找水稻最佳收获方式是非常必要的,现就我场水稻不同收获方式进行调查分析.1水稻收获方式现状1.1人工收割脱粒:采用人工收割捆捆、码垛、集堆,脱粒。1.2判洒脱粒:用稻麦割响机判晒,人工捆捆、码垛、集推、脱粒。】.3机械在收:小型的有国际TC1710L型橡胶链轨半喂入式收割机,台洲160型橡胶键轨全喂入式收割机;中型的有东风一AC型联合收割机,约翰.迪尔3060型联合收割机。2各种收获方式的特点2.三人工收割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收获方式,用工量大、成本高,收获至脱…  相似文献   

3.
焦安营 《北方水稻》2011,41(4):39-40
为了探寻不同收获时期与不同收获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方式收获,用称重法测量出水稻茎秆与籽粒的重量,从而分析出营养成分的走向。试验结果表明:割晒与直收在不同时间上收获对产量影响情况处理2>处理3>处理1。通过本次试验分析出割晒脱粒效果较好,抽穗后63 d左右为最佳的收割时期。  相似文献   

4.
不同收获时期和收获方式对水稻碾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收获时期和方式对水稻碾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过早收获,籽粒成熟度不高,青瘪粒增多,千粒重降低,从而造成减产,也降低了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反之,收获过晚也会降低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各因素,10月1~10日茎秆含水量偏高,可采用半喂入式收割机收获;10月10~17日可采用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获,即适宜收获时间17 d。割晒方式收获适宜收获期是9月25日~10月5日。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次喂入式苎麻剥麻机剥麻工作部件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并试制试验台架进行试验,能完成喂入、剥制和自动夹持反拉过程。根据初步试验的结果提出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一次喂入式苎麻剥麻机剥麻工作部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次喂入式苎麻剥麻机剥麻工作部件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并试制试验台架进行试验,能完成喂入、剥制和自动夹持反拉过程。根据初步试验的结果提出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花生育种试验小区缺乏配套摘果机械的问题,设计出一种自净式花生育种试验小区摘果机。该摘果机的自净分离系统清种不停机、摘果对辊重叠距离可调,可一次性完成花生小区的摘果、分离、清选、自净作业。对整机和关键装置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进行了样机试制和田间性能试验。选取山东省胶东地区大、中、小粒径主栽代表品种青花Y14、青花Y15、鲁花11号、花育9805、白沙、宇花91号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喂入量、摘果对辊重叠距离、转速为影响花生摘净率与损伤率的主要因素。以摘净率和损伤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得:大粒果在喂入量0.46 kg/s、转速401 r/min、对辊距离11 mm时,摘净率为98.25%,破碎率为0.78%;中粒果在喂入量0.45 kg/s、转速在397 r/min、摘果对辊重叠距离2 mm时,摘净率为98.46%,破碎率为0.87%;小粒果在喂入量0.3 kg/s、对辊转速375 r/min、摘果对辊重叠距离15 mm时,摘净率为98.57%,破碎率为0.81%。三种粒径花生荚果1 920次试验,在自净时间设置为10 s时,自净率均为100%。同时,对...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2017年在内蒙古开展9组机械粒收品种筛选与技术集成示范,共获得97个品种/组合139个品次样本数据。收获时采取机械粒收测产方式对其中6组试验进行产量和收获质量测试,结果表明,收获时子粒破碎率均值为9.89%,产量总损失率均值为5.77%,高于国标(GBT-21961—2008)规定≤5%的要求。子粒含水率均值为26.78%,含水率与破碎率、杂质率呈显著正相关。按子粒含水率和单产水平2个指标采用双向平均法作图进行品种分类,对97个供试品种/组合进行初步筛选,吉单66等15个品种表现出子粒含水率低、单产水平高的特点,适合机械粒收。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元江县坝区,温、光、水资源丰富。为改进栽培制度,利用籼型杂交水稻再生能力强的特点,进行了栽一季早稻蓄两季再生稻的“一栽三收”试验。结果表明比插双季稻有省土、省成本等优点,尤其能每亩增产稻谷194.7公斤,增加纯收入274元,生育期也缩短了11天。是一项高效栽培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水稻在最适时期收获可获得高的精米率和好的蒸煮品质,1989和1990年我们利用6个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品种为材料,每个品种种植600m2的小区,不设重复,研究了不同成熟期收获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在淹水栽培下进行,记载抽穗期(50%抽穗的日期)。在抽穗期后27~42天,每3天收获1次,每亚区6m2,重复3次。收后在太阳光下晒干,2个月后用Satake水稻去壳机(型号THU-35A)和BurrowsMcGill3号精米机碾成精米,然后用过量水法煮成米饭。稻谷成熟期对稻米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见表)。我们观察到当稻谷含水量在20%~23%时收获,可获得较高的总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  相似文献   

11.
几个甘蔗新品种砍收后品质变化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甘蔗新品种及桂糖11号收获后的原料蔗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蔗砍收后,其品质即开始发生变化:重量平均每天减轻1%,甘蔗蔗糖分平均每天下降0.1%,重力纯度平均每天降低0.5%,甘蔗还原糖分平均每天提高0.07%,但各品种品质劣变程度有所不同。砍收后甘蔗蔗糖分和重力纯度下降、还原糖分上升较慢的品种有新台糖20号、桂糖17号、巴西45号和桂糖16号,变质速度比较快的品种有新台糖16号、新台糖24号和农林8号。  相似文献   

12.
新型小区大豆脱粒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小区育种收获主要以人工收割、普通脱粒机脱粒、清选机清选的分段式收获方式为主,这种收获方式存在收获周期长、大豆损失率高等缺点,而且普通大豆脱粒机籽粒破碎率高、易混种、难清机、容易导致育种试验数据失真。因此,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小区大豆脱粒机,该脱粒机主要由传动部分、喂入部分、脱粒部分、清选部分组成,由交流电动机作为动力源提供动力输出,通过传动带将动力传递到板式脱粒滚筒,设置摩擦轮机构,实现脱粒机无极变速调节。大豆通过脱粒凹版实现籽粒与秸秆的分离,秸秆从一端通过稿草挡板排出机外,籽粒下落进入负压式气力清选机构,饱满的籽粒由于较重,落在第一个收集箱内,不饱满的籽粒会落在第二个收集箱内,从而实现了对大豆籽粒的精量分选。  相似文献   

13.
建三江地区由于以往收获方式的单一,各种机械配置的不合理及农户对机械收获的认识不全面,收获条件差异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水稻机械收获的进度。为了确保粮食保质保量的收获,通过对水稻割晒拾禾可行性、优越性、实施方案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的分析研究,在当地全面推广了水稻机械割晒和机械化直收相结合的收割方式,为实现水稻增产增收提供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氮素的吸收利用决定着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机插稻迅速发展, 但针对机插稻育秧环节与插秧机具融合对机插稻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影响的研究较少。以机插稻农机农艺首要融合点“育秧-机插”关键环节为研究对象,探究育秧方式配合不同插秧机具对机插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2种育秧方式:营养土育秧和稀泥育秧;3个播种量:65 g/盘,85 g/盘,105 g/盘;2种插秧机具:4行手扶式插秧机,6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结果】育秧方式、播种量以及插秧机具对机插稻结实期不同营养器官氮素吸收转运、剑叶SPAD值以及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且互作效应显著或极显著。营养土育秧处理下机插稻氮素积累以及氮素利用效率较稀泥育秧优势明显,植株各器官氮素转运量、转运率、贡献率以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一定程度高于稀泥育秧处理,平均提高了21.12%、15.20%、10.03%、6.45%;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机插稻稻谷产量、结实期氮素吸收转运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以及氮肥偏生产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尤其播种量为85 g/盘时机插稻成熟期植株中氮素的积累量相较于65 g/盘、105 g/盘播量平均增加了16.19%,28.14%;6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处理下机插稻产量以及构成因素、结实期干物质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转运量、氮干物质生产效率以及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4行手扶式插秧机。【结论】综合氮素积累量和氮素转运量、机插稻结实期穗部氮素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考虑,运用营养土育秧,播量85 g/盘配合6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能有效提高机插稻氮素吸收利用,促进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稻米是我国主产粮食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近几年,我国稻米质量有所下降。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在国内市场上,消费者普遍反应大米陈化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稻米原始品种质量有所下降;二是收获后稻谷在流通领域,尤其是仓储环节,因管理不当造成稻谷陈化、品质劣变。本文简述稻谷和稻米的贮藏特性,阐述贮藏方法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玉米倒伏对机械粒收损失的影响及倒伏减损收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玉米田间倒伏率与机械粒收产量损失率,建立倒伏率与机械粒收损失率之间的量化关系,采取改变割台高度和收获方向等措施,明确不同收获方式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倒伏对玉米产量影响主要表现为落穗损失。与根倒相比,茎折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更大,茎折每增加1%,落穗率增加0.28%;根倒每增加1%,落穗率增加0.17%。茎折发生的部位越低,落穗率越高。收获时降低收获机割台可以减少部分产量损失,易造成收获机割台堵塞,收获速度和效率大幅下降。与顺倒伏方向和垂直倒伏方向收获相比,逆倒伏方向收获的落穗损失最低。  相似文献   

17.
水稻机械化旱直播技术具有操作简便 ,节本省工 ,提高劳动效率等特点。采用该技术有利于夏收夏插期间缓解季节和劳力之间的矛盾 ,有利于种植大户种稻效益的提高 ,有利于发展规模经营。江苏省盐都县几年来对该技术进行了示范种植 ,面积逐年扩大 ,平均实收单产535kg/667m2,每667m2虽比大面积粳稻平均单产减产29kg,但机直播稻每667m2节省育秧工本30元 ,节省平田整地及栽秧工本50元 ,节省秧池33.4m2(可收获小麦20kg,增收20元 ) ,合计节本增收近100元 ,扣除化除多用药剂及人工除草成本20元 ,减收稻谷29kg约30元 ,每667m2 纯增收50元左右。一、机直…  相似文献   

18.
高邮市不同稻作方式产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机插、抛秧及直播三种稻作方式的产量及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抛秧产量最高,机插秧次之,直播稻最低。从效益来看,抛秧最高,机插秧次之,直播稻最低,机插与抛秧产量与效益均明显高于直播稻。  相似文献   

19.
信息选萃     
高油玉米值得推广高油玉米是一种籽粒含油量7%~10%的玉米,含油量超过普通玉米的1倍左右,其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也明显高于普通玉米。且具有抗逆性、抗虫性、抗病性、适应性好,产量稳定。此玉米收获后的秸秆粗蛋白含量高达85%,比普通玉米高30%,是一种难得的优质青贮饲料。新型玉米收刨机胡正隆信息选翠山东省莱州金城果丰农具厂研制出一种新型玉米收刨机。该玉米收刨机是一种前悬挂式农业机械,它可将五米株带根收刨。每小时可收刨玉米8-10亩。它将王来带根收刨,解决了玉米根留在地下给耕把播种带来的困难,有利于精耕细作,提高…  相似文献   

20.
河北夏播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4~2017年在河北省邯郸、衡水、石家庄、沧州和邢台市共开展16组机械粒收品种筛选与技术集成示范,对14组试验采取机械粒收及收获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机械粒收子粒破碎率均值为10.19%,高于国标≤ 5%的要求;杂质率均值为1.99%,低于≤ 3%国标标准;产量损失率均值为3.55%,总体小于≤ 5%国标标准,破碎率高是河北夏玉米区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子粒含水率总体呈正态分布,均值为28.69%,收获时含水率低于26.01%的样本仅占25%,含水率与子粒破碎率(r=0.534**,n=130)、杂质率(r=0.437**,n=130)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含水率高是导致收获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