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罗非鱼(Tilapia)具有生长快、适应力强、食性广等优点,现已成为世界各地主要的养殖鱼种之一。但罗非鱼成熟早、繁殖周期短,这种过度繁殖则导致了种群密度过大、个体太小而影响了商品鱼的质量及产量。日本矢田水产研究所采用罗非鱼混养的办法来控制过度繁殖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产卵场基质、亲龟年龄及放养密度对蛇鳄龟(Chelydra serpentine)繁殖性能的影响,对不同产卵场基质、亲龟年龄和放养密度条件下蛇鳄龟产卵率、平均产卵量、受精率等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产卵场基质对产卵率、平均产卵量影响显著,1/3黄砂加2/3红泥作为产卵场基质条件下蛇鳄龟的产卵率、平均产卵量最高(P<005);亲龟放养密度对蛇鳄龟受精率影响显著,放养密度048只·m-2时受精率最高(P<005);亲龟年龄对产卵率、平均产卵量和受精率影响显著,随着亲龟年龄的增加,产卵率、平均产卵量和受精率均提高(P<00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罗非鱼水库网箱养殖开发生产,探索罗非鱼网箱养殖的放养密度、驯食、饲料投放、日常管理、鱼病防治等养殖技术,为开展罗非鱼网箱规模养殖提供参考,文中养殖实例:当年网箱养殖面积500m2,投放苗种12.5万尾,入箱成活率91%,共产鱼36500公斤,平均每平方米产鱼73公斤。  相似文献   

4.
河段静水面和水库网箱养鱼的特点:一是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天然饵料:二是采用人工投饵,饵料利用率较高:三是可以强化养鱼生产(密度大、生长快),缩短养殖周期;四是容易控制竞争者和掠食者以及控制鱼(特别是罗非鱼等种类)的繁殖,便于防治鱼类的各种疾病。故单位产量的成本低于其他养殖方式。网箱养鱼能借助风浪、  相似文献   

5.
利用四口(6.7亩)静水土池塘进行了短周期养食用鱼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试验鱼的生长速度与温度和密度有密切关系:月积温600℃以下(日平均水温20℃以下)生长缓慢,700~800℃(23~25℃)生长较快,800℃以上(25℃以上)生长快,鲢和鳙生长的适宜密度为200~350斤/亩,其上、下限分别为适宜放养密度和轮捕时的储存量。北方池塘养食用鱼于七月底或八月初轮捕一次,每亩可提高鱼产量139斤以上。轮捕的增产量等于轮捕塘和不轮捕塘中的小规格鲢、鳙净增长量的差值加上不轮捕塘大规格鲢,鳙在后期因储存量过大导致的减产量。轮捕时鲢、鳙的规格为一斤以上。轮捕增产的关键在于掌握适宜的储存量。  相似文献   

6.
《农村百事通》2001,(11):35
露期塔野鲮原产印度,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珠江、闽江等水系.1999年吴江市松陵镇特种水产场利用该鱼生长快、多次产卵、体型好等特点,进行繁殖、养殖,用作鳜鱼的活饵料鱼,获得明显的效果,可以大幅度降低鳜鱼单位成本.现将其有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与红螯虾同池混养技术华中农业大学(430070)方丽华尼罗罗非鱼生命力强,在各种养殖条件下均能迅速生长,是大众化的食用鱼。澳大利亚红螯虾生长快,容易繁殖,可在淡水中生长。将罗非鱼与红螯虾同池混养有许多优点,可以充分利用生产资金,这两个品种之间竞...  相似文献   

8.
张士罡  江致 《新农村》2004,(3):18-18
罗非鱼繁殖的适宜水温为22~23℃,一般在5月中旬以后自然产卵。为抢季节,充分利用光、热与饵料资源,以提高养殖产量,必须采取人工增温,强化培育,提早春繁,使罗非鱼在4月中旬产卵孵苗。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物杂、繁殖快、肉质好等优点,是理想的养殖鱼。池塘养殖罗非鱼成本低、用工少、饲养管理简便。怀安县气候虽较寒冷,但经测定夏季水温为15-28℃,秋季水温为11-22℃,据此水温,养殖罗非鱼的生长期最少有120天,只要放养合理、强化添加肥料、投放饲料,年底可以养成商品鱼出售获得经济利益。水产站分别于2011、2012年在原来鱼池塘基础上,进行了修理以养罗非鱼混养  相似文献   

10.
在青岛罗非鱼良种场水泥池饲养环境里,对台湾 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80天以前,它们的体重均呈直线增长;在体长小于10cm时,相同体长的个体,二者的体重差异不明显,在体长超过10cm后差异加大,相同体长的尼罗罗非鱼比台湾红罗非鱼重;饲养230天,尼罗罗鱼的生长速度,起捕平均规格,单位面积净产量和肥满度均高于台湾红罗非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和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在水泥池和网箱两种不同放养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及这两种罗非鱼的正、反杂交后代,从与生长相关的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及肥满系数共6项性状,分析基因型×环境互作遗传效应,并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4种罗非鱼的体重性状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控制;全长、体长、体宽三个性状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通过杂交可发挥这些性状的育种潜力,早代选择可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2)奥利亚罗非鱼在两种环境中各性状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都表现为负向,尼罗罗非鱼生长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较为复杂,尼奥杂交鱼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生长表现。(3)除肥满系数与其它各性状间相关关系较小之外,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5个性状相互之间的表型相关在0.893~0.981,而遗传相关在0.904~0.993之间,表明这5个性状相互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和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在水泥池和网箱两种不同放养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及这两种罗非鱼的正、反杂交后代,从与生长相关的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及肥满系数共6项性状,分析基因型×环境互作遗传效应,并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4种罗非鱼的体重性状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控制;全长、体长、体宽三个性状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通过杂交可发挥这些性状的育种潜力,早代选择可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2)奥利亚罗非鱼在两种环境中各性状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都表现为负向,尼罗罗非鱼生长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较为复杂,尼奥杂交鱼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生长表现。(3)除肥满系数与其它各性状间相关关系较小之外,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5个性状相互之间的表型相关在0.893~0.981,而遗传相关在0.904~0.993之间,表明这5个性状相互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台湾红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青岛罗非鱼良种场水泥池饲养环境里,对台湾 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性与养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80天以前,它们的体重均呈直线增长;在体长小于10cm时,相同体长的个体,二者的体重差异不明显,在体长超过10cm后差异加大,相同体长的尼罗罗非鱼比台湾红罗非鱼重;饲养230天,尼罗罗鱼的生长速度,起捕平均规格,单位面积净产量和肥满度均高于台湾红罗非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 罗非鱼是占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由于罗非鱼成熟早,繁殖周期短,往往因繁殖过度导致种群过剩,个体小型化,影响了鱼产量,降低了商品质量。为此,我们在1985年利用人工控制性别技术,进行了罗非鱼种间杂交,生产全雄子代并养成商品鱼,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鱼规格。本文主要介绍全雄性苗种生产技术及养殖成商品鱼的试验经过和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一研究团队发现如果在产卵期前将鱼的饲料控制在限量以下,过了产卵季节,鱼的体重也不会减轻。利用这一成果,今后有望实现高效养殖。很多鱼度过产卵期后体重会下降。所以,如何在养殖过程中遏制鱼的体重减少一直是个课题。日本研究者在调查鱼类生殖器官对其生长的影响时,发现在迎来产卵季节前,如果将  相似文献   

16.
名优产品     
淡水鱼类 斑点叉尾■ 斑点叉尾■原产于美国,湖北省水产研究所曾于 1983-1986年间多次引进,目前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已基本成熟,但因经过引进后的多年饲养累代养殖和繁殖,此鱼种质退化比较严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又于1997年和1998年从美国引进密西西比、阿拉巴马和南卡来罗那3个新品系。 这些新品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疾病少,适应性强,肉质细嫩,无肌间刺,适合加工,冷冻贮存不易变质等优点,加工产品可广泛出口欧美等国家,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替代鲤鱼养殖的首选品种。 尼罗罗非鱼及吉富品系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相似文献   

17.
系统介绍了奥尼罗非鱼的生产性能、制种繁殖技术、苗种培育、商品鱼饲养技术,为奥尼罗非鱼的大面积推广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不耐低温,秋末冬初,当水温降至15℃时,需及时起捕上市,这样罗非鱼养殖池实际只利用半年。而鳜鱼冬季虽摄食减少、生长速度减缓,但仍持续生长,且此阶段种苗价格较低、饵料丰富。我镇通过多年实践,利用罗非鱼养殖池的空闲期养殖鳜鱼,至翌年5月份鳜鱼价格相对较高时上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池塘主养吉富罗非鱼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主要介绍吉富罗非鱼苗种质量、放养规格、放养密度、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技术,旨在为大面积推广吉富罗非鱼的健康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丰水库大银鱼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报道了1998-2000年间对水丰水库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繁殖生物学的调查研究结果,内容包括性成熟规格,生殖腺发育,副性征、繁殖力(个体繁殖力、相对繁殖力、群体繁殖速度、人工采卵量、成熟卵巢卵子组成及卵子的大小和质量),群体结构(体长体重频率分布、性比组成、日龄结构和生态年龄),产卵习性,胚胎发育。最后,讨论了其产卵类型,认为水丰水库大银鱼为一次性产卵和分批产卵的混合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